论雅俗共赏教案.ppt
《论雅俗共赏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雅俗共赏教案.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沿波而讨源: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出处 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一、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文学知识把握,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
2、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_里。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2相关资料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文学评论的对象是_(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文学作品,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
3、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你会豁然开朗。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会有所收获。,基础自主学案,课文分析,了解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读了本文,你能得出哪些认识?,(1)文学的雅俗共赏由社会和其自身两方面原因决定。(2)雅俗共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的群众。(3)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有宾主之分;“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4)要达到雅与俗“共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雅俗共赏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4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