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课件.ppt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课件.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课件目录,?,一、“互联网,+,”的内涵与发展背景,?,二、“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三、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与逻辑,?,四、“互联网快车”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五、区域差异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六、“互联网,+,”与产业优化的政策建议,一、互联网,+,的内涵与发展背景,?,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
2、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1.,“互联网,+,”的内涵,?,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内涵,?,“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
3、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不是颠覆,掉传统行业。”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原有的传统行业起到了,很大的升级换代的作用。”(马化腾),互联网,+,有六大特征,?,一是跨界融合。,?,二是创新驱动。,?,三是重塑结构。,?,四是尊重人性。,?,五是开放生态。,?,六是连接一切。,“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
4、+”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在举行“互联网+”的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发
5、起倡议,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2.,互联网,+,发展背景,?,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新经济发展战略;,?,对于新经济模式的讨论,青木昌彦的疑问,(新竹,PK,筑波);,?,经济学定律受到挑战,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受到新经济的挑战,新经济地理理论与贸,易理论的报酬递增使人们对新贸易模式越,来越着迷。,?,产业组织的扁平化、小型化和柔性化都使,得人们对企业的新组织结构创新进行不断,尝试。,?,共创经济(共创空间,+,创业计划)蓬勃发,展;,3.,新经济近年呈现的新特征(业态),?,如果说新经济的第一轮浪潮主要是由,IT,技术所,引发的经济革命,策源地是在美国,;,那么当下正,在
6、发生的,第二轮的新经济革命则是由,DT,技术,所推动,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李克强近期多次提出,要让政策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等倾斜,大力发展新经济”。,?,新特征:,?,“云、网、端”,支撑“数据”新生产要素持续投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微经济”三位一体、,相辅相承;,?,“跨境经济”、“,C2B,”、“协同治理”等更受重视;,4.,新经济的范畴,?,2016,年,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在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解读“新经济”。,?,李克强说,,“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
7、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而且,发展“新经济”,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目前很,多大企业也在搞创客空间,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二、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加快制造业升级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维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一环,而供给侧,改革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
8、长点。,?,近年来越来越热的“,互联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新常态与供给侧改革逻辑,?,“新常态”研究背景一是与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疲软,的状态长期存在出现的“新常态”有关,,二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在,2008,世界金融危机后逐步下降到,8%,以,内的新趋势有关。关于新常态特征的总结很多,有,3,个特征的概括,也有,4,个特征的表述,还有,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中,9,个特征的总结。,?,高尚全(,2014,)认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实际上,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期,即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经济结构的沉痛期,前期制订政策的消化期,这,个三期叠加这样一个新阶段,各
9、种矛盾和问题互相交,叉,,这是显著的一个特点。他还认为,,必须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行新的常态通过改革的红利的释放。,?,目前,中央把供给侧改革当做应对新常态的重要举措。,(一)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与新应对,1.,经济减速态势,49.4,,制造业收缩明显,宏观经济不景气。,2007,年,-2016,年,3,月分月,PPI,和,CPI,同比涨跌幅,单位:,%,2016,年国家统计局年初对,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调整,,食品权重有所下降,现在中国物价,cpi,是多少,cpi,一篮子,权重,调整,2016,年,cpi,权重,中国计算,cpi,各类,物品,权重,.,2.,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模式改变,?,
10、粗放型向集约型;,?,GDP,导向向可持续发展;,?,投资拉动型向平衡发展型;,?,生态破坏型向生态友好型;,?,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二)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内涵,供给侧就是提供侧,也就是生产侧;,?,Y=AF,(,K,、,L,)(索罗增长模型),?,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4),凯恩斯经济学弊病“滞胀”的药方。,西方供给学派主要政策,(三),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关系,?,供给侧改革,?,就是从
11、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是要素的重新组织和新模式、,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三、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与逻辑,?,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结合产业发展的阶段,与比较优势;,?,产业升级的技术路线与技术过程是产业,升级战略与产业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有效耦合;,?,产业转型升级就是逐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构建国家价值链体制的过程;,1.,产业升级模式,?,英国经济
12、学家配第,(William Petty),最早研究产业之,间的关系,得出农业收入少于制造业,商业收入最,高。,?,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W.G.Hoffmann),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认为可以将,产业分类为生产资本资料的产业、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和其他产业。,?,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受到费希尔启发,,在,1940,年,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做出详细说明。,?,1971,年美国库兹涅茨把三次产业分别称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认为三次产业会依次递进发展。,?,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Hollis B.Chenery),对产业
13、结,构和就业结构转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也的研究。,钱纳里、鲁滨逊和塞尔奎因,1986,年出版,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钱纳里、鲁滨逊和塞尔奎根据,34,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分析,阐述,了工业化过程要经过六个阶段,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这六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社会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和现代化社会,阶段。,?,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ostow),提出主导产业,理论,辅之扩散理论、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罗,斯托指出,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的任一阶段都,能够保持,得益于主导产业部门迅速发展的结,果。,经济增长阶段和产
14、业结构状态及主导产业,(,1980,年,1,美元相当于,2010,年的,2.82,美元),阶段,人均,GDP(1980,年美元,),人均,GDP(2010,年美元,),前工业化社会传统社会阶段),300-600,(,846-1692,),工业化初期(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600-1200,(,1692-3384,),工业化中上期(起飞阶段),1200-2400,(,3384-6768,),工业化后期(向成熟推进阶段),2400-4500,(,6758-12690,),工业化后期(高额群众消费阶段),4500-7200,(,12690-20304,),后工业化社会(追求生活质量阶段),7200-
15、10800,(,20340-30456,),2.,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革命阶段,3.,经济周期与新经济,:,1,)、短期波动(短周期):又称基钦周期。,是美国经济学家基钦经研究发现的,其持续,期间约为,40,个月,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库存投,资的循环变化而产生的。,2,)、中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是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lement Juglar,)发现的,其,持续期间为,9,至,10,年,主要是由于设备投资,的波动而发生的。一个朱格拉周期约包含两,个基钦周期。,3,)、中长周期:又称库兹涅茨周期。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发现的,,其持续期间为,15,至,25,
16、年。一般认为中长周期主,要是由于建筑活动的循环变动而引起的。(如,产业结构的变化、建筑物的房租和建筑费用的,变化、建筑技术的更新、金融财政政策的变化,等引发的建筑活动的扩张。),4,)、长期波动:又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由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Koudratieff,)发现的,其持续期间为,50,60,年。这种,50,年左右的长期波动又称为长周期。,认为技术进步和革新是长周期产生的原因这种,观点现在被普遍接受。,扩张阶段,收缩阶段,长周期,中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四种周期波动示意图,由于长期与短期循环的景气阶段重叠情况不同,则,繁荣与萧条的强弱与长短也不同。,
17、经济周期与新经济,?,1.,结构调整呈现世界趋势,再平衡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2.,新能源、无人机、,3D,打印、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等科技风暴席卷全球,传统,行业面临巨大转型压力;,?,3.,新技术周期将在未来的,10-15,年带动,全球经济上新台阶;,?,4.,新常态与创新驱动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格调;,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新经济新范式的内在要求与发展趋势,?,1,、模块生产网络将成为主导的产业组,织模式;,2,、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仍将是产业国,际竞争的利器;,?,3,、低碳化、生态化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18、?,4,、物联网、智慧城市将成为战略性主,导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周期特点,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重点行动:,?,(一)“互联网,+”,创业创新;,?,(二)“互联网,+”,协同制造;,?,(三)“互联网,+”,现代农业;,?,(四)“互联网,+”,智慧能源;,?,(五)“互联网,+”,普惠金融;,?,(六)“互联网,+”,益民服务;,?,(七)“互联网,+”,高效物流;,?,(八)“互联网,+”,电子商务;,?,(九)“互联网,+”,便捷交通;,?,(十)“互联网,+”,绿色生态;,?,(十一)“互联网,+”,人工智能
19、;,国内价值链下新兴产业竞争力来源模型,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选择,?,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模式:建设新兴产业园区,来发展新兴产业集群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声势”,和“,声誉”,效应;,?,植入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对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开发,形成新的产业链,是一条,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新经济的捷径。;,?,自主开发模式:开发自主型的技术,形成自主,型产业价值链。;,我国产业升级优化发展的价值链转型,?,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以下简称,GVC,);,?,国家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s,,以下简称,NVC,);,?,中国国内价值链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联网 传统产业 转型 升级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