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课件.ppt
《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课件.ppt(2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 2013年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B411000路基工程考点1、路基的类型1B410000公路工程技术1.湿黏土、软土、膨胀土等地区路基;2.季节性冻土、雪害地区路基等;3.滑坡、崩塌与岩堆、泥石流地区路基;4.岩溶地区路基;(例如贵州地区岩溶)5.沿河、沿溪、水库、滨海地区路基。1.一般路基:2.特殊路基3.干湿分类(分类依据)1.原有公路路基2.新建公路路基分界相对含水量分界稠度划分:路基临界高度路基的干湿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
2、干湿状态,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高速公路应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分界相对含水量,在新课改以来的历次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却又不偏、不怪、不繁、不难的材料,就是宣传画。宣传画,通常最多见的是政治宣传海报,此外,广义上还包括文化活动的海报和商品广告等。形式不同,但目的相似,即宣传思想、鼓动气氛和制造舆论。说起宣传画,给中学历史教学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江苏省的一道高考题,这一题用三幅政治宣传海报(如右图所示)考查了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共11分,力度空前。笔者震撼之余,进行了教学反思,经过研究和总结,发现之前及以后用相似材料命题的还有很多。仅江苏的就有
3、如下:2008年的江苏高考,用一幅漫画(见图一)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1年江苏高考,用一则广告(见图二)考查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2年江苏高考,用一则漫画(见图三)考查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4年江苏高考,用一则漫画(见图四)考查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偶见一两幅生动的图片,情绪难免不波动,虽微妙,却会对考生的心态及结果产生影响主要是积极的方面,见到生动、滑稽的图片,会心一笑,紧张的情绪不经意间舒缓很多;也会有负面作用,轻松之后轻敌了,不知不觉落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去。此外,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宣传画出现得更多,课本上、资料上比比皆是。与临场应试
4、相比,学生平常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大量的材料与信息,心态也较放松,所以,见到宣传画甚至更新颖的材料都不足为奇。但不管在什么情形下,解读的能力会影响到对材料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解题的效果,所以,对这类题材的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一、研究与总结,找出宣传画与高中历史契合的特征(一)宣传画与其它类型的图片相比 宣传画属于画作的一种,高考中以画作、图片作为呈现材料的情况很多。与其它图片相比,宣传画有其特殊之处。与历史照片相比。宣传画的主观性很强,一般都对真实的历史情境有所取舍、增强、弱化,且在对事实进行处理时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所以在解读时要持批判的态度。与地图、表格等图片相比。只要会阅读、会发掘,宣传
5、画里蕴藏的信息同样是很多的。所以可读性较强,学生对此的接受态度也是很积极的。(二)宣传画与文字类型的材料相比 与史书、典籍等文献材料相比。有很多文献材料虽然文字写得明明白白,但往往“其中有深意”,学生没有犀利的眼光或者深刻的理解,很难全面获得信息。但宣传画的所有含义一定会从画面倾泻而出,这是由其制作的目的决定的,否则起不到宣传的效果。与各个时期社会上的民间舆论相比。来自于民间的舆论,近代以来主要集中在民间自办的刊物。一方面,刊物的确能代表社会主流的呼声;但另一方面,刊物在特殊时期也可能被强权的意志所主导,刊物所表达的意思已经被左右了。与之相比,宣传画里文化活动的宣传海报倒颇为相似。更能代表民间
6、舆论的是近来史学界研究颇多的竹枝词,乃是真正发端于民间,其真实性与生动性可与诗经相类比。总之,与社会上民间刊物、竹枝词等相比,宣传画的目的性很强,同样是重要的史料。(三)宣传画特点可与历史教学相适应 政治海报、文化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广告虽小却可管窥当时的社会风尚,总的来说,宣传画的表现力非常强。所以,无论是政治海报、文化海报还是广告,都具有时代性,体现时代特点,强烈地反映一个主题或一个时代的主题。从宣传画的特点来看,手法扩张,对比强烈,有较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所以无论内容如何变换、呈现如何独特,都可以判断出大致的表达诉求、感情色彩与主观意图。二、归纳与演绎,探索
7、宣传画与高中历史结合的教学(一)教学,顺手的材料合理地使用 出于严肃性的考虑,课本上虽有宣传画的材料,但比例很小,这里就不作举例。但实际上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宣传画比较多见。经过调查发现,很多老师在遇到宣传画时仅一语带过,不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材料所要表达的信息非常直白,学生自己能理解。可经过调查后发现,学生解答宣传画的正确率并不理想。其实,这点缺憾是被忽略却又可以弥补的,只要稍加点拨即可提升不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转换态度,帮助学生挖掘宣传画背后的相关知识。基于宣传画的自身特点及对教学的积极意义,教学过程中可将材料呈现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
8、材料的隐性负面影响,达成教学目标的理想效果。(二)考试,诙谐的材料慎重地对待(三)命题,大量的材料适度地选用 教师在命制试题时,除非是改编陈题,自主寻找宣传画材料进行命题的情况其实是很少的。实践证明,运用宣传画材料进行命题实际上是很可行的,效果非常好。网络上素材丰富,应用性、便利性非常强,命题人据此操作、发挥的空间很大。当然,一份试卷上以宣传画为材料的试题不能太多,所以要注意选用的时机与技巧,要选取最典型的材料,精准反映考查的知识点 三、积累与提升,宣传画与其它教学材料的触类旁通 宣传画是历史教学材料的一种,都是可以通过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与解答水平的。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与测验过程中,面对的第一
9、道难题普遍是对材料的阅读与理解。宣传画不难理解,但由于作者的主观表达与时代的变化,暗藏的玄机是很多的,所以学生在平常需要多阅读、多积累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和解读其它类型的材料一样驾轻就熟、熟能生巧。在初中阶段,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个别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有时会采用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事实上,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并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不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使他们提高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一
10、、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培养迁移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知识,他们对化学知识掌握得并不深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化学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够从化学概念、理论中提炼出核心观点,明确化学用语的定义并能熟练应用,寻找化学知识中的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对化学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实验的过程,并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物质质量总和并不发生改变。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化学反应进行微观分析,从而,加深对化学实验本质的理解,从微观上对质量守恒定律有所认识,即在反应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
11、质量不发生变化。教师需要根据这个理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导,得出结论: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但分子数量一定会有所变化,数目、化合价也可能发生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的原因,对化学变化的本?|也有所理解,这有助于他们以后对化学方程式的正确应用,同时可以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比较实际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例如“点石是否成金”等。学生在接受引导对质量守恒定律有所理解后,就可以应用这部分知识对所有化学反应进行解释。事实上,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要对化学思想、方法有清晰的认知,并把这种思想贯穿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迁移有所感知和
12、理解。二、借助化学实验,培养迁移能力(一)结合实验现象,培养迁移能力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化学知识时,往往认为许多知识并不生动,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下降,也不容易建立起化学思维。事实上,化学中的许多公式、定理、实验都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其中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和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原型,并追本溯源,引导学生分析与之类似的原理,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相关知识,并逐步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使他们获得灵感,意识到许多化学知识都和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化学原理是从一些生活现象中提炼、浓缩出来的。例如
13、,在水的组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日常生活来对水的作用进行引导,并提出问题:“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它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呢?”然后,开展电解水的实验,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中的现象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相互讨论,最后得出自己的看法。具体操作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请学生认真观察电极上的变化,看看两支玻璃管中的液面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观察,学生指出,无色的液体汇聚在两支玻璃管中,液面开始下降。其中,连结负极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要多于连结正极一端所产生的气体。其次,引导学生测量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最后,提取玻璃管中的物质,进行仔细的鉴定,使学生对构成水的元素有所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
14、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并帮助他们逐渐了解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锻炼。(二)经历实验过程,培养迁移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化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师需要采取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引导、善于启发,使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自身的规律有全面、细致、深刻的理解。实现思维方式上的拓展,由表及里,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验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还可以使他们学会实验的基本步骤,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
15、理解并熟练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认知水平。例如,在开展碱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时,由学生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来说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知识,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有什么明显现象出现?”再提出问题:能否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证明呢?如何证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有水参与其中,产生了这样的现象呢?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后,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找出两个相同的空矿泉水瓶,里面装满二氧化碳,再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随后拧紧瓶盖,摇晃一段时间,使学生观看一下矿泉水瓶有哪些变化;找一
16、个小试管,装满二氧化碳气体,再把它倒插在盛水的烧杯之中,溶入适当的氢氧化钠,看看液面的高度如何变化;在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塞紧双孔橡皮塞(一个孔插入下端系气球的导管,另一个孔插入吸有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挤压胶头,看看瓶中气球有什么变化;检验通入二氧化碳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有新物质出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了正确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采用了讨论、对比、比较、验证等学习方法,不但充分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完成了知识的迁移过程。三、借助有效练习,培养迁移能力 在初中化学知识与技能这一节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
17、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基础知识教学固然重要,因为应用知识和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练习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例如,有这样的两道练习:有a克食盐和b克水,如果这些食盐全部溶于水,组成了一定的溶液,请你计算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当温度达到20时,把同样数量的食盐溶于水中,组成一定的溶液,请你计算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这两道题目看似很相似,实质上有较大的差别:涉及的问题比较简单,只需要考虑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式;则涉及了更多问题,比如溶解度、溶液是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
18、题,很难用习惯的方法进行解决,这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换一种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此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也会逐渐形成,这正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需要实现的目标。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对化学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过程加以重视,并不断积累经验,完成知识、经验的再造,使学生学有所用,把知识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也是迁移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意义所在。,2013年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B411000路基工程,考点1、路基的类型,1B410000公路工程技术,1.湿黏土、软土、膨胀土
19、等地区路基;2.季节性冻土、雪害地区路基等;3.滑坡、崩塌与岩堆、泥石流地区路基;4.岩溶地区路基;(例如贵州地区岩溶)5.沿河、沿溪、水库、滨海地区路基。,1.一般路基:2.特殊路基3.干湿分类(分类依据),1.原有公路路基2.新建公路路基,分界相对含水量,分界稠度划分,:路基临界高度,路基的干湿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干湿状态,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高速公路应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分界相对含水量,考点2、原地基处理要求及填料的选择与填筑,原地基处理要求,填料选择,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其中强度要求是按CBR值确定,应通过取土试验确定填料最小强度和
20、最大粒径。,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等均应在施工前妥善处理。2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土或砂性土回填并压实。3原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等,清除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15cm,平整后压实。4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到规定要求。5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基底的压实度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6当路堤基底横坡陡于1:5时,基底坡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lm,并予以夯实。(新规范已修改为2m),填料选
21、择,1.石质土,粗粒土,细粒土中的低液限黏质土属于较好的路基填料。2.砂土没有塑性,但透水性好。强度高,水稳定性好,使用时可掺入黏性大的土改善质量。3、砂性土是良好的路基填料。4、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且在高等级公路中,只能用于路堤下层。(距路槽底08m以下)5、轻、重黏土不是理想的路基填料,规范规定: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粉土必须掺入较好的土体后才能用作路基填料,且在高等级公路中,只能用于路堤下层。6.泥炭、淤泥、冻土、有机质土、强膨胀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殖物质的土不得用作路基填料。7.煤渣、高炉矿渣、钢渣、电石渣等
22、工业废渣可以用作路基填料。,路基填筑施工,1.土质路堤,1.填筑方法,1.水平分层填筑法 2.纵向分层填筑法:地面纵坡大于12%3.竖向填筑法 4.联合填筑法,2.施工技术要点,(1)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2)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3)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4)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法施工。(5)山坡路堤,地面横坡不陡于1:5且基底符合规定要求时,路堤可直接修筑在天然的土基上。填筑应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然后逐台向上填筑,分层夯实,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即可按一般填土进行。(6)高速公路
23、和一级公路,横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7)不同土质混合填筑路堤时,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8)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9)凡不因潮湿或冻融影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10)河滩路堤填土,应连同护道在内,一并分层填筑。,2.石质路堤,填料要求:强度不小于15MPa,最大粒径不大于500mm,并不宜大于层厚的23。路床顶面以下400mm范围内,填料粒径应小于150mm。,填筑方法,竖向填筑法(倾填法)分层压实法(碾
24、压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铺设高级路面的其他等级公路,2.石质路堤:,填筑方法,分层压实法(碾压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铺设高级路面的其他等级公路 冲击压实法:具有分层法连续性的优点,又具有强力夯实法压实厚度深的优点。缺点是在周围有建筑物时,使用受到限制 强力夯实法:施工中不需铺撒细粒料,施工速度快;采用振动碾压法进行压实,3.土石路堤:,填料要求: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强度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的23;当石料强度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超过的应打碎。填筑方法: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宜采用人工铺填
25、;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小于70时,可用推土机铺填,最大层厚40cm,接近路堤设计标高时,需改用土方填筑。,4.高填方路堤施工技术:水田或常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其他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堤高度在20m以上时,称为高填方路堤。高填方路堤应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施工。5.粉煤灰路堤施工技术:减轻土体结构自重,减少软土路堤沉降,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粉煤灰路堤一般由路堤主体部分、护坡和封顶层以及隔离层、排水系统等组成。,考点3、挖方路基施工技术、路基季节性施工,1.土质路堑施工技术,2.石质路堑施工技术,1.横向挖掘法,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该方法适用于挖掘浅且短的路堑。多层横向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全国 一级 注册 建造 考试 公路工程 管理 实务 讲义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