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doc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doc(1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化学研究的对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极性。(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不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疑点 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
2、概念及本质区别。(2)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三、课时安排 课时四、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三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的石灰水,水。五、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演示课本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并按教师要求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师提问: (1)实验1、2的共同特征? (2)实验3、4的共同特征? (3)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区别? 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 目的
3、: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师写出几种描述,由学生讨论而得出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目的: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应用。4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目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5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讨论:如何学好初中化学?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要树雄心、立壮志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好化学。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3德育目标世界是物质的和物质是永恒运动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整体感知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
5、、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新课讲授1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教师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演示 实验1 水的沸腾实验2 胆矾的研碎实验3 镁带的燃烧实验4 加热碱式碳酸铜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
6、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讨论 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 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
7、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讨论 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木棒受力折断。小结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4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5如何学好初中化学?小结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复习:巩
8、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扩展区别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依据)是看在变化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而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七、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划出概念和记忆要点。八、板书设计绪言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方法:变化前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变化时发生的主要现象(如发光、放热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气味、状态。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1)特征:变化时生
9、成了其他物质。(2)现象: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3)与物理变化的联系。(4)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变化: 镁在空气中燃烧:点燃镁和氧气 氧化镁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加热碱式碳酸铜:加热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热稳定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等。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课后记:第一章 空气 氧第一节 空气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
10、碳等)。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就是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科学家们探求空气奥秘,发现氧气、稀有气体的过程,启发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想问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3通过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 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难点 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3疑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4解决办法(1)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介
11、绍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在学生对空气及其成分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边讲解、边实验、边引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而得出结论。(3)以投影或录像的形式讲述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或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或组织学生对当地有关的企业所造成环境污染做一调查了解,以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4)至于实验中为什么以红磷做燃料,而不用碳、铁、硫等,待学习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会解决。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具准备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红磷、酒精灯、火柴。介绍空气组成发现史的挂图,介绍部
12、分地区空气污染状况的录像或投影片或图片,稀有气体通电后有色光的录像或图片。五、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口答、笔答教师有关绪言知识的提问。目的:复习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学习情况。2学生介绍自己对空气及其成分有哪些了解。目的: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材内容,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师演示实验11: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能力。3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实
13、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2)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要适当发展求异思维。(3)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整体感知这一章是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又是初中化学中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节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气的有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为了分散重点,本节就可以介绍几种元素的符号,如O(氧)、N(氮)等。(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复习提问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有燃烧现象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的氧化镁粉末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镁条在空气
14、中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3描述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小结 观察、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1)光、焰、色;(2)放出热量;(3)生成物的色、味、态。学生介绍自己对空气的存在及重要性的了解而引入新课。新课讲解提问“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你怎么知道?由哪几种气体组成?(学生有可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回答出来。)追问做什么实验可以准确地说明空气中一定含有氧气和氮气?(吸引学生到化学学习中来,从而引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介绍实验装置及原理,演示实验11)。实验按以下三步演示:(1)实验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明亮程度与在罩外空气中一
15、样。证明罩内氕体为空气空气的检验方法。以水面为基准,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并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水面上升的原因,上升的水的体积占罩内体积15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实验结束后,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人罩内,观察到木条熄灭氮气的检验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2空气的组成 利用挂图介绍空气的发现史,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为科学而奋斗的精神。利用图片或录像来讲述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小结空气的组成,强调按体积分数计算。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利用投影或图片介绍大气
16、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环保知识。学生讲述有关大气污染的事件,讨论发生在身边的能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划出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来源。(四)总结、扩展本节的重点是空气的成分,但应注意是按照体积分数计算,如果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氮气各占空气的百分之多少呢?(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氮气、空气的密度依次是1.429gL、1.2505gL、1.293gL。)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料之所以选择红磷是因为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为固体,而无气体生成,能使钟罩内压强减小。七、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内容,划出记忆要点,预习第2节内容。2记住氧、氮的元素符号。八
17、、板书设计第一章 空气 氧第一节 空气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P+O2P2O5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二、空气的组成以体积分数计算:氮气 78 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三、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来源有:1粉尘。 2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课后记: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 4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18、。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将演示实验的可能部分表格化,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为了应用才需要认识物质的性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4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 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
19、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具准备氧气6瓶,分别用玻璃片盖好。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钳,木炭,红磷,硫,铁丝,蜡烛。 补充实验: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五、学生活动设计1运用逻辑思维来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目的:锻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
20、物理性质的方法。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在教师教导下书写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目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3讨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沙?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4根据实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目的:沿着“实验推理归纳”的思维途径,使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获取知识的过程相统一。5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目的:强化两个概念,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它们。6讨论:课本图19氧气的用途分别体现了氧气的什么性质?目的:体现出“性质决定用途
21、,用途体现性质”的逻辑规律,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1识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2)了解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4)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的涵义,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钻研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二)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人教版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