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围手术期管理目录.doc
《科室围手术期管理目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室围手术期管理目录.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室围手术期管理目录一、科室围手术期管理小组及职责二、围手术期管理相关制度三、科室手术分级授权目录四、科室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记录五、重大手术审批记录六、非计划再次手术审批记录及分析讨论记录七、职能科室围手术期专项检查表八、手术科室手术质量月报表九、围手术期管理持续改进记录一、科室围手术期管理小组及职责组 长:副组长:组 员:科室围手术管理小组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协助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做好科室围手术期管理工作。2、定期组织围手术期管理专项检查,分析汇总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做到科室围手术期管理持续改进。3、与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小组沟通,记录科室需要的解决问题,向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小组汇报。
2、工作计划与方案:二、围手术期管理相关制度1、手术分级管理制度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3、手术风险评估制度4、手术部位标识制度5、围手术期管理制度6、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7、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规定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规定2.1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加强手术医师的手术管理,明确各级医师进行手术操作的权限,预防医疗差错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制度。一、手术分级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风险较低、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3、; 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二、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
4、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四)主任医师受聘于主任医师岗位职责者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参与二级手术。(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四)高年
5、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八)对技术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或经科室技术资格准入手术首席专家认可授权后方能开展相应手术。四、手术审批权限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实施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的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手术质量的关键。(一)常规手术1、
6、一级手术:由医疗组长审批,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2、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审批,高年资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3、三级手术:由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审批,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由高年资副主任(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二)特殊手术1、资格准入手术资格准入手术是指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专项手术资格认证或授权的手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学术机构向医院及手术医师颁发专项手术资格准入证书或授权证明。已取得相应类别手术资格准入的手术医师才具有主持资格准入手术的权限。2、重大手术对医院界定的重大手术,必须按照重大及新开展手术
7、报告审批制度的规定进行上报审批,获准后方可实施。3、急诊手术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师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手术。若属重大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医疗组长,必要时向科主任汇报。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值班医师在不违背上级医师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照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4、新开展手术新开展手术,根据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的规定,获得准入资格后方可实施。5、外出会诊手术本院执业医师受邀请到外单位或外地手术,必须按照执业医师法、会诊制度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出手术医师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其在
8、本细则规定的相应手术级别。五、权限管理(一)手术人员资格权限按照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进行动态管理。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及再授权程序如下:1、手术医师可独立承担手术时,或手术医师根据前述有关条款需晋级承担上一级手术时,应当根据自己的资历、实际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况,书写述职报告,填写“莱芜市人民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准入申请表”,交本科室主任;2、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提交医务科;3、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评估;4、医务科复核认定后,提交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5、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结果院内公示;6、学术管理委员会主任签批;7、医务科
9、备案。(二)手术按照已确认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或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施行越级手术时,须经科主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三)除正在进行的手术需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情况之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给患者查房或会诊、未参加术前讨论,而直接参加手术。对于违反本管理办法超权限手术的科室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医疗组长和责任人的责任,对由此而造成医疗事故的,将严格按照医疗纠纷处理相关规定追究相应人员责任。 六、管理要求(一)医师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医院各级医师要严格执行此规范,不能超越。凡因
10、不遵守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而发生的医疗纠纷,当事人负有完全责任。(二)各科室主任根据各科的实际情况,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初步确定每一位手术医师的手术级别,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计入医生个人技术档案。(三)科主任依据此规范,严格加强科室管理,每位手术医师必须在各自的手术级别中开展手术。(四)对于工作能力强,能够胜任高一级医师手术的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此手术10例以上,由个人提出申请,科室讨论,形成书面材料报医务科,经医院专家委员会人员观摩手术或观看手术录像,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此类手术,并计入个人技术档案。(如果没有通过者,1年后可再有本人提出申请)。(五)对连
11、续两年发生两起以上因手术造成医疗纠纷或手术效果不理想的人员,经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停此类手术并降一级执行,直至取消手术资格,并由医务科备案,重新恢复手术级别,须经医院专家委员会考核后裁定。(六)若遇紧急特殊情况,科室或医师超范围开展与本人级别不想称的手术,需应邀请上级医师会诊或经医务科(行政值班室)同意,分管院长批准后进行。如遇特殊情况或急诊手术时,应积极抢救病人,并同时报医务科(行政值班室)备案,抢救结束后补齐相关手续。(七)各科室在执行该规范的过程中,可根据医学发展的要求和本科室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条件经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再次手术分级的基础上,增加不同级别的手术术式,但不能减少
12、。(八)对于业务能力差,不能胜任本人级别手术的医师,有科主任主持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向医务科做出书面报告,由医务科组织医院专家委员会进行讨论,做出该医师具体的手术级别,并报请院领导批准。(九)手术医师根据个人的手术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本人级别手术,而科主任不允许做此类手术时,可与科主任进行沟通,沟通不成时,可直接向医院专家委员会提出申诉,经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后裁定。 2.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
13、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第一步: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导。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第二步:手术开始前(即Timeout):由手术医师主导。全体在场人员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
14、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其中手术物品相关准备由手术室护士汇报,麻醉相关准备由麻醉师汇报。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导。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
15、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执行率应达到 100%。各科室每个月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十、医务科、护理部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综合检查内容,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十一、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随手术病历带入手术室,归入病案中保管。2.3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一、手术医师及麻醉师在术前应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出安全、合理
16、、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二、手术患者均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三、手术医师、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四、手术医师、麻醉师应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以患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和发生的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五、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及时向医疗组长和科主任请示,请医疗组长和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报告医务科申请院内大会诊,再进行评估。六、患者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
17、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2.4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一、本制度主要适用于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等)多平面部位(如脊柱)及其它需要标示的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参照执行。二、择期及限期手术,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邀请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核对手术部位。急症手术,应在责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后于术前有手术医师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记。三、标本需由手术医师进行,主刀医师进行确认。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如患者意识不清且无家属在场的情况下,须有至少2名手术医师共同确认标示。四、手术室工作人员接
18、患者时,查看手术部位若无标示,有权拒绝将患者接到手术室,直至医师做好手术标示。麻醉医生麻醉前,查看手术部位若无标示,将有权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直至医生标示清楚。五、在手术操作开始前,手术医师应再一次根据病历资料,结合手术部位标示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核对,待准确无误后,手术方可开始。六、下列部位手术需进行手术部位识别标示:(一)左右脑手术(二)左右耳手术(三)左右眼手术(四)左右鼻腔手术(五)左右侧乳房手术(六)左右侧胸腔手术(七)左右侧颈部手术(八)左右上肢手术(九)左右下肢手术(十)左右侧肾脏手术(十一)左右侧腹股沟手术(十二)脊柱手术(十三)周围血管手术以上手术部位,不论是否有伤口、纱布、石膏
19、、牵引等,均需进行手术部位标示。七、标示方法(一)在手术部位用有色手术划线笔画“+”,并标明左右侧(眼科手术左右以OS/OD表示,余以L/R表示)。如左眼手术,则在左侧额部皮肤上画“+”,并标”OS”;右前臂手术,则在右前臂手术部位皮肤上画“+”,并标明“R”。(二)手术部位已有纱布、石膏、牵引架等时,统一标记在包扎物上方5公分左右(约2-3横指)处,以“+”标示并标明左右侧。(三)如手术需要放置内植入物者,在手术标示部位用“”标记。2.5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是临床工作的关键环节,术前、术中、术后都涉及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与流程,做好围手术管理工作关系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为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
20、的管理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作出如下规定:一、术前管理(一)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经治医师必须认真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掌握完备的客观资料,认真书写病历,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等)。(二)手术前手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按照医患沟通制度与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做好沟通工作,具体内容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逐项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
21、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在病历上详细记录。(三)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讨论内容要充实,对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或新问题要有预见并能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方案,能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并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科备案。(四)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备案。(五)急诊危重抢救病人(包括由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室 手术 管理 目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