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汇总.do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汇总.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考纲要求3-5 生态系统要求1、 生态系统的流动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考点梳理考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的输入(1)起点: (2)总值: 2、能量的传递(1)传递途径: (2)传递形式: (3)传递过程: 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定量不定时),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几条,具体说明在较短的时间内(定量定定时),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几条,具体说明3、能量的转化:太阳能 热能(最终散失)4、能量的散失(1) 形式: (2) 过程: 主要通过 、 和 的呼吸作用散失。5、能量流动特点:(1) ,原因 。(2) ,原因 。6、能量流动的意义:(1): (2):
2、例1、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875倍 B1.375倍 C1.273倍 D0.575倍变式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的能量之和B若丙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甲约42 kgC乙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D乙的数量越多,丙获得的能量越少变式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 A.600 g B.900 g C
3、.1 600 g D.5 600 g考点2、能量传递效率的应用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与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值,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现实问题思路求解(用等式表示)D营养级净增重M至少需要A营养级多少最多需要A营养级多少A营养级净增重ND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D营养级至少增重多少在某一食物网中,一个消费者往往同时占有多条食物链,当该消费者增加了某一值时,若要计算最少消耗生产者多少时,应选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传递效率2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若要计算最多消耗
4、生产者多少时,应选最长的食物链和最小传递效率1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少。PgPnRA15.92.813.1B870.7369.4501.3C0.90.30.6D141.061.979.1E211.520.119.4例2、下表表示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测定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单位:102 kJ/m2a)。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BDACB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5.7%C从能量
5、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并未增加D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某营养级能量流动的主要去向变式3、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3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贮存。(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kJm3y。(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级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考点3、物质循环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2、循环过程: 和 之间循环。3、循环特点: 、 。4、实例:碳
6、循环(如右图:甲、乙、丙、丁、戊)(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 (5)碳返回到大气中的生理过程: (6)碳循环的渠道: (7)碳循环的动力: (8)碳循环的特点: 例3、(2011南京一模)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下图表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分析回答:(1)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能源,
7、通过燃烧,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2) 图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 ,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 。(3)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若D增加1 kg,则至少需消耗E kg。(4) 假设图中的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 。变式4、右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表示_过程,表示的是_关系,过程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中完成的。表示的是_作用。(3)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
8、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有1.3109kJ的能量传递给B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_kJ。(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代谢中产生的_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 _的特点。(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_。三、高考再现1.(2014江苏单科,10,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
9、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2013广东理综,5,4分)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3.(2014山东理综,27,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
10、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和(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4.(2013安徽理综,30,12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
11、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4)
12、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5.(2012山东理综,26,8分)如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
13、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6.(2012安徽理综,30,8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
14、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7(2015福建卷,4,6分)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
15、57J.m-2.a-1D、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8、(2015安徽卷,29,9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2) 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3) 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4) 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16、。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9、(2015新课标卷,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四、知识网络构建五、检测反馈1.(2015河南中
17、原名校一模,3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2.(2015山东师大附中一摸,34)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系统 能量 流动 物质 循环 一轮 复习 学案带 答案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