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示本(框架).doc
《河南省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示本(框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示本(框架).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省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示范文本(框架)年 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11.2县(市)概况11.3项目建设单位11.4项目拟建地点11.5项目总体建设目标11.6项目建设任务11.7项目覆盖范围21.8项目总体投资及投资模式21.9编制依据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5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52.3 项目建设现状分析2.4效益分析52.4.1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2.4.2风险分析及对策5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63.1总体需求分析63.2机制体制建设需求分析63.2.1机构设置与管理73.2.2流程设置与管理73.2.3指挥手册
2、的编制73.2.4信息采集员队伍组建73.2.5评价体系的建立73.3基础数据建设需求分析83.4应用系统建设需求分析83.5运行环境建设需求分析 83.5.1网络建设需求93.5.2服务器和存储建设需求93.5.3呼叫中心建设需求93.5.4基础软件平台建设需求93.5.5系统安全需求93.5.6场地建设需求103.6资源共享需求10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114.1设计原则114.2关键技术指标114.3性能指标11 4.4 功能指标4.5总体架构设计124.6接口标准化13第五章体制机制建设145.1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145.2组织机构建设145.2.1成立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
3、设工作领导小组145.2.2成立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145.2.3建立高素质的信息采集员队伍145.2.4 系统操作坐席人员队伍建设155.2.5管理制度建设155.3管理流程建设155.3.1核心业务流程155.3.2重大问题的督办流程155.3.3考核评价流程165.3.412319热线业务流程165.4编制符合实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手册165.5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16第六章基础数据建设176.1基础地形数据(共享来源和具体数据情况)176.2地理编码数据176.3单元网格数据176.4部件数据176.5其他专题数据176.6数据要求分析(含安全性要求)176.7数据维
4、护及更新17第七章应用系统建设187.1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和总体要求187.2核心九大基础子系统187.3拓展子系统18 7.4九大子系统与拓展子系统的关系7.5预留市级平台对接接口18第八章运行环境建设198.1系统基础软件平台设计198.2主机及存储平台设计198.3网络平台设计208.4安全系统设计208.5呼叫中心平台设计208.6大屏幕系统设计218.7视频监控系统设计218.8场地建设21第九章项目培训方案229.1培训目的229.2培训对象229.3培训方式229.4培训教材229.5培训考核229.6效果跟踪22第十章项目验收和维护方案2310.1项目验收方案2310.2项目运行
5、和维护机制23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2411.1项目建设内容2411.2项目建设进度计划24第十二章投资估算2512.1资金来源(含政府、财政部门的批复意见)2512.2投资概算总表2512.3系统每年运营费用概算总表2612.4分项投资概算清单26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XX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1.2 1.2县市概况县(市)基本情况及城市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1.3 项目建设单位1.4 项目拟建地点1.5项目总体建设目标从县(市)城市管理的实际出发,站在不断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为价值取向,通过条块
6、联手、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强化监督指挥功能等手段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使城市管理中的作业(服务)、管理、监督等多个环节真正形成有机衔接、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搭建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创建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做到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1.6建设任务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任务可分为四大项:体制机制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数据建设和系统运行环境建设
7、。体制机制建设n 城市管理组织机构(监督指挥中心);n 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n 综合评价体系;n 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应用系统建设是指支撑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所用到的应用系统。包括满足标准数字城管的九大基础应用系统、结合县(市)实际情况建设的拓展应用系统和相关对应接口平台。基础数据建设是指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所需的空间地理数据,包括:n 基础地形图数据;n 地理编码数据;n 单元网格数据;n 部件数据;n 实景影像数据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建设(选建)系统运行环境建设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的软硬件、网络环境,包括:n 连接监督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的有线网络;n 连接终端和平台的无线网络;n 满足应
8、用系统运行需要的软、硬件环境;n 安全环境;n 场地建设。包括监督指挥中心办公场地和核心机房等。1.7项目覆盖范围本期建设范围在XX县(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系统建设,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明确东、南、西、北边界)。1.8项目总体投资及投资模式1.9编制依据u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 30428.1-2013)u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 30428.2-2013)u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 215-2005)u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
9、6-2010)u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2008)u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2008)u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CJ/T315-2009)u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u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2005121号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u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客函2005100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u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办城函200742号关于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
10、通知u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 )u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u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 )u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 )u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u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u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u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4943-95)u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 (GB/T75-94)u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
11、48-2004)u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u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u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u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u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1996)u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u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u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验收规范(GB50169-92)u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u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u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u 政府相
12、关资料上述标准如有最新版本颁布,则以最新版本为参照依据进行项目建设。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3 项目建设现状分析2.4效益分析2.4.1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4.2风险分析及对策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3.1 总体需求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新模式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快推进城市进程的内在要求。第一个方面是促进“大城管”格局的形成,解决多条块协同工作的问题。城市管理是个系统工
13、程,是涉及县(市)多个委、办、局、专业公司、公共服务机构、街道、社区的综合体系,需要协调、配合的流程、环节较多,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的牵头部门,如何打造城市管理的规范流程,实现各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同时借助数字城管平台,如何实现城市管理的应急指挥调度,是数字城管系统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为城市管理的评价监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数字城管系统需要解决各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协调层级较多,效率难以提高问题;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问题;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信息滞后,管理被动后置问题;联动机制不健全问题;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的设计,以数据说明问题,建立基于
14、数据的评价奖惩措施,是数字城管系统应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第三个方面是为城市管理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最根本还在于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和主动的得以处置。因此在强化联动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的同时,县(市)需要在市容管理、广告管理、快速执法等方面加强监管手段,实现主要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处置。第四个方面是将城市中现有的各种资源和管理方式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和应用,从现有技术水平和应用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大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和丰富技术手段。同时根据数字城管建设的共享性特点,将已经整合的各类资源和管理手段进一步的反馈共享,充分应用到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管理手段上来。3
15、.2 体制机制建设需求分析体制机制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系统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构设置与管理、运行流程的制定、处置标准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执行等。3.2.1 机构设置与管理依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中对组织体系建设的要求,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结合本地城市规模和行政管理体制,成立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3.2.2 流程设置与管理城市管理流程是在“两个轴心”管理体系下的具体办事流程,这一流程的主要参与者是监督员、监督科(受理员)、派遣科(派遣员)和专业部门(包括街道、社区等)。流程的业务阶段可划分为以下
16、七个阶段:信息采集阶段、案卷建立阶段、任务派遣阶段、任务处理阶段、任务反馈阶段、核查结案、综合评价阶段。在这七个阶段中,所有参与者各司其职,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闭环流程。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流程,需要着重考虑如何打造适合县(市)城市管理实际的街道、社区的管理流程;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快速处置流程、督办管理流程、考核评价流程,使得流程的覆盖范围既全面又高效。3.2.3 指挥手册的编制事部件分类和指挥手册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管理依据和处置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制定当地城市管理问题的大小类标准,并梳理各类问题的责任部门和处置时限等内容,编制成册后由县(市)政府发文执行。3
17、.2.4 信息采集员队伍组建信息采集员队伍在数字城管体系中承担着主动巡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以及核实核查问题等任务,是数字城管体系中重要力量之一,信息采集员队伍的组建是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的信息采集工作准确及时有效。目前信息采集员队伍主要有自主管理和市场化运作这两种组建和管理方式。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信息采集员队伍组建方式。3.2.5 评价体系的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数字化城市管理高效运行的保障,可采用内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主体的内评价体系,以“媒体曝光”、“群众举报”“领导批示”等为主体的外评价体系,从而既保证平台监管的效果和考核的严肃性,又保证平台考核
18、的科学性和公证性。3.3 基础数据建设需求分析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城市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数据需求,建设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 30428.1-2013)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库。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 30428.2-2013)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
19、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215)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3.4 应用系统建设需求分析应用系统的设计应完全符合国家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10),本期建设重点是按照住建部的标准建设九大基础应用子系统,以及结合县(市)城市管理实际需求的拓展应子系统,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功能。本次项目建设将涉及九大标准子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数字化 城市管理 系统 建设 方案 框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