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旅游总体规划.doc
《晋城旅游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旅游总体规划.doc(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建议书深挖优质资源,培育高端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大旅游”城市转型。(20112025年)二零壹壹年十一月目录开 篇7一规划范围7二规划期限与目标7三规划性质8四规划背景80.4.1宏观背景80.4.2微观背景9五编制依据10第一部分 旅游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分析11第一章 旅游资源现状与评价121.1旅游资源赋存状况121.1.1自然地理条件121.1.2历史文化渊源121.1.3旅游资源分类131.1.3.1自然旅游资源131.1.3.2人文旅游资源141.2旅游资源评价201.2.1旅游资源分
2、级评价201.2.2旅游资源优势评价211.2.3旅游资源劣势评价22第二章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SWOT及PEST分析242.1旅游产业发展现状242.1.1历史沿革242.1.2产业规模和地位252.1.3景区建设与旅游产品开发现状262.1.4旅游支持体系现状282.1.4.1旅游交通状况282.1.4.2旅游住宿条件292.1.4.3旅行社发展状况302.1.5旅游管理体制现状302.2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312.2.1发展优势312.2.1.1区位优势312.2.1.2资源优势322.2.1.3政策优势352.2.1.4旅游营销352.2.2发展劣势362.2.2.1经济效益
3、较低,客源市场狭窄362.2.2.2景区建设尚有不足,辅助设施配备欠佳382.2.2.3政府责任制度不够明确,协同配合度低382.2.2.4投资力度不足,相关产业发展滞后392.2.3发展机遇392.2.3.1旅游需求392.2.3.2旅游联姻文化,联动营销402.2.3.3区位发展模式的提升412.2.4面临挑战412.2.4.1周边旅游城市的竞争412.2.4.2景观培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422.2.4.3旅游拳头产品的打造422.3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PEST分析422.3.1政治环境422.3.2经济环境442.3.3社会环境462.3.4技术环境46第三章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483.1客源
4、市场构成483.1.1省内客源分析483.1.2游客旅游方式分析503.1.3游客的消费特征分析503.1.4游客在各景点的出游分布情况及未来出游意向空间特点503.1.5游客在旅游区担心问题分析513.1.6游客对旅游区的印象513.2客源市场总体定位523.2.1一级客源市场523.2.2二级客源市场523.2.3三级客源市场533.3客源市场规模预测533.3.1市场规模预测533.3.2旅游环境容量测评543.3.3市场开拓战略55第二部分 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57第四章 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584.1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584.1.1规划原则584.1.2指导思想594.2总体
5、定位594.3战略模式604.4战略目标614.4.1总体目标614.4.2阶段目标614.4.3近期目标(20112015年)详细说明624.4.3.1 不断创新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全力推动晋城旅游业做大做强624.4.3.2全方位强化市场促销634.4.3.3打造一批重点项目644.4.3.4强化领导644.4.3.5优化发展环境644.4.3.6优化发展环境要实现区域协作,利用周边地区市场和资源,努力把晋城旅游做成全国名牌654.4.3.7要借鉴新的旅游理论成果和先进经验,对晋城进行旅游目的地策划、管理和营销654.5旅游产业发展主要指标66第五章 晋城市旅游总体形象策划685.1旅游总
6、体形象定位“天下之脊北国江南”685.2旅游形象口号设计68第六章 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布局规划716.1旅游产业发展与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716.1.1晋城市旅游产业结构现状716.1.2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716.2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736.3晋城旅游规划项目建设时序安排746.3.1近期开发建设项目746.3.2中远期开发建设项目75第七章 旅游产品开发规划767.1旅游产品开发设计767.1.1文化休闲旅游产品767.1.1.1太行文化休闲旅游产品767.1.1.2沁河古堡文化休闲旅游产品777.1.1.3城郊/城市休闲旅游产品777.1.1.4娱乐与体育旅游777.1.1
7、.5围棋文化休闲旅游产品787.1.1.6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产品787.1.1.7名士文化休闲旅游产品787.1.1.8红色旅游787.1.2自然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产品797.1.2.1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797.1.2.2工农业旅游797.1.3健身养生旅游产品797.1.3.1健身旅游产品797.1.3.2养生旅游产品807.2旅游路线布局807.2.1区内旅游路线807.2.1.1主路线807.2.1.2主题路线817.2.2区内外联动旅游路线82、7.2.3主要跨境旅游路线827.3旅游市场营销规划827.3.1目标市场与旅游产品界定827.3.2旅游营销策略837.3.3旅游营销的主要手
8、段83第九章 晋城市旅游支持保障体系发展规划879.1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规划879.1.1旅游交通规划879.1.1.1规划原则879.1.1.2旅游交通规划879.1.2信息支持体系规划899.1.2.1基础建设899.1.2.2旅游信息库建设899.1.2.3旅游公众商务信息网的建设899.1.2.4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909.1.2.5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建设919.1.3游客集散中心919.2住宿业发展规划929.3餐饮业发展规划949.4旅行社发展规划959.5旅游娱乐业发展规划959.6旅游购物发展规划979.6.1旅游商品规划979.6.2旅游购物场所规划979.6.3旅游购物管理
9、989.7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989.7.1一线服务员工需求测算989.7.2人力资源发展建议999.8晋城市旅游法制建设与产业政策保障1009.8.1晋城市旅游法制建设工作重点1009.8.2晋城市旅游产业政策保障1009.9晋城市旅游管理体制规划1019.10晋城市旅游产业经营体制规划1039.10.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039.10.2筹建连锁经营式集团1039.10.3旅游企业合作组织1039.10.4纵向整合式企业集团1049.10.5横向整合式企业集团104第十章 晋城旅游发展投入产出分析10510.1晋城旅游投入分析与规划10510.1.1晋城市旅游投入分析10510.1.2晋城市
10、旅游投入规划10510.1.2.1核心景区建设投入10510.1.2.2相应支持系统建设投入10510.1.2.3市场营销与管理投入10610.1.2.4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长期培育投入10610.1.2.5旅游产业发展总投入10610.2晋城旅游投融资方式建议10610.2.1投资分类与规模10610.2.2投入时间与规模10710.3晋城旅游产出分析108第十一章 晋城市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实现途径11011.1晋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1011.1.1环境保护目标11011.1.2经济目标11111.1.3社会目标11111.2资源保护、恢复、培育与整合11211.2.1资源保护
11、11211.2.1.1环境保护11211.2.1.2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11311.2.2资源恢复与培育11311.2.2.1旅游资源的恢复和培育策略11311.2.2.2旅游资源的修复和培育原则11311.2.3资源整合11411.3晋城市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实现途径114第十二章 晋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管理115开 篇一规划范围本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是:晋城市9490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规划将从整体上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协调发展。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 规划期:2011年2025年(2) 分三个发展时期:近期(20112015年)优化发展优势旅游资源,加强产业功能的有效释放,开发适应旅游需求
12、的新产品、新业态,构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期。主要工作包括:首先,深挖优质资源,培育高端旅游品牌,实施“大旅游”战略工程,构建强有力的现代服务业竞争体系。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消费满意度;开发适应旅游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构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坚持以旅游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打造旅游品牌特色,把晋城建设成为中西部旅游强市、文物强市,力争成为全国古建古堡旅游热点、太行山生态与文化体验地区,为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坚实的基础。其次,进一步完善晋城市旅游
13、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巩固并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使旅游产业成为晋城市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提高旅游资源开发质量和效益,提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着力从一般性的产品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产业体系竞争,提高旅游产业的总体竞争能力;着力从简单粗放的旅游产品开发阶段转向效益化发展阶段;要着力从注重设施建设等硬件因素转向加强服务与环境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因素。第三,鼓励地方县市进行旅游体制改革,支持建设一批试点地区,探讨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改革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等新路子。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旅游合作。“十二五”期间,要创新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从一般性的要素建
14、设转向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解决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机制。中期(20162020年):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全面提升产业素质,优化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期。主要工作包括:首先,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旅游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引领规范行业发展;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拓展标准覆盖领域;创新标准化运行机制,转变标准实施方式;实施标准化示范工程,培育优质旅游品牌;建立标准化信息平台,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其次,有效提升旅游行业规范度和旅游标准领域覆盖率,有效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产业地位,有效提升旅游强省
15、建设能力和旅游国际竞争力。远期(20212025年):旅游产业成熟、持续、高速发展期。主要工作包括:进一步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利用,以科学开发促进保护。进一步完善晋城市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巩固并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使旅游产业成为晋城市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和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性质晋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地区级(市)旅游发展规划。四规划背景0.4.1宏观背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家重大区域战
16、略提出的旅游发展重大目标等纳入政府的“十二五”发展战略和规划,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旅游产业是渗透力和关联度极强的产业。一个强大的旅游产业不仅能够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能够拉动相关产业、改善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影响,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晋城市旅游产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做到合理定位,跳出传统旅游的发展模式,将获得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晋城市旅游产业具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回顾“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并提出编制黄河中下游集中连片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晋城地处该区域黄金地段,这一战
17、略将给晋城的旅游开发带来直接机遇;旅游产业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促进跨区域交流与合作。以山西省晋城为例,其发展旅游产业具有政策、经济、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优势,目前旅游产业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旅游投入力度加大,投资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同时旅游产业还存在着经济效益较低,客源市场狭窄;景区建设尚有不足,辅助设施配备欠佳;政府责任制度不够明确,协同配合度低;投资力度不够,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全方位强化市场促销,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一批重点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领导,健全机构,优化发展环
18、境,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对策和建议。0.4.2微观背景晋城市旅游产业处于产业升级阶段,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区域、发展前景等都亟待升级。因此,优化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进行资源整合和系统开发,使晋城市旅游产业能够超越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必要对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总体的规划。“发展旅游,规划先行”,本规划将在晋城市多样性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两大基础上,对晋城市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深度发掘,以将晋城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一级旅游强市。晋城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市场开发潜力很大。近几年来,市、乡各级发展旅游的积极性空间高涨,全市旅游业
19、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形势十分喜人,显示了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但是从总体上讲,晋城旅游业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反映在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尚未完全确立,旅游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旅游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和宏观调控力度不足,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管理水平不高,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配套等。晋城与毗邻地市2010年同期横向比较来看,焦作市旅游总收入234.7亿元、洛阳市旅游总收入220亿元,而晋城为57.43亿,差距达四倍以上。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状态,振奋精神,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努力开创晋城旅游工作的新局面。如何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跨越,如何从门票经
20、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是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为把晋城建设成为中西部旅游强市,确定晋城“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推动晋城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该旅游发展规划。五编制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87;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15
21、年、2025年远景目标纲要,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2001;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5;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6;山西晋城市统计年鉴2010,2010;山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07。第一部分 旅游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分析第一章 旅游资源现状与评价1.1旅游资源赋存状况1.1.1自然地理条件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河南的重要门户。太焦、侯月铁路纵贯本境,晋焦高速、二广高速、晋阳高
22、速、207国道、省道与县道、乡道交织成网,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晋城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晋城市下辖城区、泽州、高平市、阳城、陵川和沁水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总耕地面积为283.38万亩,人均耕地1.42亩。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9.71万人(其(其中非农业人口46.65万人)。全市人口中有22个民族。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城区。晋城市位于季风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交叉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适宜许多珍贵动植物的生长,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美称。现有阳城蟒河和沁水历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自然保护区内有种子植
23、物1300余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11种;有动物342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38种。蟒河自然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882种,动物285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黑鹳、金雕、金钱豹3种,二级有猕猴、水獭等28种。在野生植物资源中,有珍贵的野生猴头、木耳、蘑菇等菌类微生物。晋城还是全国五大山楂生产地区之一和山西省天然保健食品生产基地,盛产黄梨、山楂系列保健食品和药物保健食品等。晋城市是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72立方米,高于全省和周围各省区平均水平。第一大河流沁河,全长485公里,发源于沁源县境内,汇入黄河。第二大河流丹河,全长121.5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晋城 旅游 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