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课件教学文案.ppt
《《气相色谱法》课件教学文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相色谱法》课件教学文案.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理论基础(Theory of Gas Chromatography),2.1 概述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1)固定相(2)流动相(3)分离原理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Michael Tswett(1872-1919),a Russian botanist,discover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lumn chromatography.He separated plant pigments by eluting a mixture of the p
2、igments on a column of calcium carbonate.The various pigments separated into colored bands;hence the name chromatography.,在色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英国人A.J.P.Martin(马丁)和R.L.M.Synge(辛格),他们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体可作为流动相(即气相色谱)。1952年,因为他们对分配色谱理论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色谱法的优缺点: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好;多组分同时分析;易于自动化。定性能力较差。,
3、A.J.P.MARTIN 和R.L.M.Synge,A.J.P.MARTIN.(1910-2002)of the Britis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shared with fellow countryman R.L.M Synge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1952)for the invention of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R.L.M.Synge born Oct.28,1914,Liverpool,Eng.died Aug.18,1994,Norwich,Norfo
4、lk.Synge studied at Winchester College,Cambridge,and received his Ph.D.at Trinity College there in 1941.,2.色谱法的发展历史,3.色谱法起过关键作用的诺贝尔奖研究工作,气相色谱系统,控制面板,气路控制,压力控制,柱箱,计算机,色谱工作站,检测器,进样口,气体钢瓶,色谱仪主机,色谱法分类,一按两相状态分类 1.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C)(1)气-固色谱(GSC)(2)气-液色谱(GLC)2.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1)液-固色谱(LSC)(2)液-液色谱(LLC)3
5、.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4.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二.按分离机理分类,1.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2.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分配色谱法。3.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4.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5.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谱法,
6、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三按固定相的形状分类(0901)9.11.柱色谱;2.薄层色谱;3.纸色谱,根据以上所述,将色谱法的分类总结于下一页表中。,2.1.1 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一流出曲线和色谱峰,1.基线2.保留时间(1)用时间表示 保留时间(tR)死时间(tM)调整保留时间(tR)(2)用体积表示 保留体积(VR)VR=tR*F0 死体积(VM)VR=tM*F0调整保留体积(VM)VM=VR-VM3.区域宽度(峰宽)(1)标准偏差()(2)半峰宽(Y1/2)(3)峰底宽(Y或Wb),Y1/2=2.354Wb=4,相对保留值r2.1 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
7、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有关;表示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得到信息是:,l.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合组份的最少 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下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 能的依据 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是否合适的依据,2.1.2 色谱法分析的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距
8、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一、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1分配系数K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即,分配系数K的讨论,1.一定温度下,组分的K越大,出峰越慢;2.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3.每个组分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不同;4.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以改善分离效果;5.试验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6.某组分的K=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2.分配比k,分配比又称容量
9、因子,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即,与滞留因子有关(自学),3.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其中称为相比,流动相与固定相的体积比。填充柱,其值一般为635;对毛细管柱,其值为60600。,最早由Martin等人提出塔板理论,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来描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同时引人理论塔板数作为衡量柱效率的指标。,二 塔板理论(plate theory),塔板理论假定:(i)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ii)以气相色谱为例,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
10、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Vm)。(iii)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iv)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色谱柱长:L,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则三者的关系为: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相应的有效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11、。,(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二、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1.速率方程(Van Deemter方程式)H=A+B/u+Cu H:理论塔板高度;u:载气的线速度(cm/s);A:涡流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Cu:传质阻力项;,如何提高柱效率?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减小A、B/u、Cu三项可。,(1).A涡流扩散项,A=2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固定
12、相颗粒越小dp,填充的越均匀,A,H,柱效n。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2).B/u 纵向扩散项,B=2 Dg:弯曲因子;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1);,(1)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2)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3)纵向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4)扩散系数:M载气,Dg,B值,柱效。,选择小分子量的气体作载气,降低液层厚度,可降低传质阻力。,(3).C u 传质阻力项,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即:C=(Cg+CL),思考:如果是毛细管色谱柱会出现什么结果?,如何降低传质阻力项
13、?,Cg u,CL u,2.载气流速与柱效最佳流速,载气流速高(u最佳)时: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载气流速低(u最佳)时: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H-u曲线与最佳流速:由于流速对这两项完全相反的作用,流速对柱效的总影响使得存在着一个最佳载气流速值。以塔板高度H对应载气流速u作图,曲线最低点的流速即为最佳流速。,实际选择最佳载气流速,如何选?,uop,思考题,下面填充柱的Van Deemter方程的图形,如果在下面的图形中将空心毛细管柱的Van Deemter方程的图形绘制出来,应如何绘制?,长度=A,原因:1.曲线向下平移A,因为毛细管柱中A=0;
14、2.曲线右端变平缓,因为固定液液膜变薄,液相传质阻力项降低;柱内径变小,气相传质阻力项降低。结论:毛细管柱柱效率高于填充柱,而且可以使用更高的载气流速。,3.速率理论的要点总结,(1)组分在柱内运行的多路径、浓度梯度以及传质阻力使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间达到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2)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气流速可提高柱效。,(3)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4)只有选择最佳条件,才能使柱效达到最高。,2.1.4分离度,(a)两色谱峰距离近并且峰形宽。两峰严重相叠,这表示选择性和柱效
15、都很差。(b)虽然两峰距离拉开了,但峰形仍很宽,说明选择性好,但柱效低。(c)分离最理想,说明选择性好,柱效也高。,由此可见,单独用柱效或选择性不能真实反映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情况,故需引入一个综合性指标分离度R。它定义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即,R值越大,表明相邻两组分分离越好。一般说,当R1时,两峰有部分重叠;当R1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99.7。通常用R=1.5作为相邻两组分已完全分离的标志。,下图表示了不同分离度时色谱峰分离的程度。,令W1=W2,引入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可导出下式,1.分离度与柱效的关系,例2-1,在一定条
16、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0.1 cm,柱长是多少?解:r21=100/85=1.18 n有效=16R2 r21/(r21 1)2=161.52(1.18/0.18)2=1547(块)L有效=n有效H有效=15470.1=155 cm 即柱长为1.55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例2-2,在一定条件下,如果n=3600,两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2s和12.8s,计算分离度。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所需要的柱长。解:,分离度:,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多少?,2-1 有一根 lm
17、长的柱子,分离组分1和2得到如下的色谱图。图中横坐标l为记录笔走纸距离。若欲得到 R=1.2的分离度,有效塔板数应为多少?色谱往要加到多长?,习题,2-2 已知某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为3600,组分A和B在该柱上的保留时间为27min和30min,求两峰的半峰宽和分离度.,2-3已知一色谱柱在某温度下的速率方程的A=0.08cm;B=0.65cm2/s;C=0.003s,求最佳载气线速度u和最小塔板间距H.,2.2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2.1a气相色谱立体结构流程,2.1b气相色谱平面结构流程 process of gas chromatograph,1-载气钢瓶;2-
18、减压阀;3-净化干燥管;4-针形阀;5-流量计;6-压力表;4-针形阀;5-流量计;6-压力表;7-进样阀;8-分离柱;9-热导检测器;10-放大器;11-温度控制器;12-记录仪.,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系统,温控系统,色谱柱系统,进样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2.2.3气路系统,气体净化装置,进样器,2.2.4 进样系统,2.2.5分离系统,分离系统由色谱柱组成,它是色谱仪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分离样品。色谱柱主要有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1)填充柱 填充柱由不锈钢或玻璃材料制成,内装固定相,一般内径为24 mm,长13m。填充柱的形状有U型和螺旋型二种。2)毛细管柱 毛细管柱又叫
19、空心柱,分为涂壁,多孔层和涂载体空心柱。涂壁空心柱是将固定液均匀地涂在内径0.l0.5 mm的毛细管内壁而成。材料可以是不锈钢,玻璃或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渗透性好,传质阻力小,柱子可以做到几十米。分离效率高(理论塔板数可达106);分析速度块;样品用量小;柱容量低;要求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制备较难;,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填充柱,2.2.6控制温度系统,控制温度主要指对色谱柱炉,气化室,检测器三处的温度控制。色谱柱的温度控制方式有恒温和程序升温二种。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往往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分析。,柱温箱,2.2.7检测和数据处理系统,样品经色谱柱分离后,各成分按保留时间不同,顺序地随载气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相色谱法 色谱 课件 教学 文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