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
《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学位授予单位名称:云南农业大学代码:10676授 权 学 科名称:草学代码: 0909授 权 级 别R 博士 硕士2015年9月10日编 写 说 明一、本报告是学位授权点经过自我评估的全面总结,分为两个部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和持续改进计划。二、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代码(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填写;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授权学科名称及代码
2、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授权级别选“博士”;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授权级别选“硕士”。三、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定量数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四、本报告的各项内容须是本学位点近5年来的情况,统计时间以本报告撰写时间为截止时间,往前推算5年为起始时间。五、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
3、学位点重复填写)。六、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国家和行业标准、软件著作权、动植物新品种、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七、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八、本报告正文使用四号宋体,字数不超过8000字,纸张限用A4。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云南农业大学1938年建校。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列为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
4、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和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动植物品种选育、地方特色生物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建立6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建成2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9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和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始于我校1950年创建的畜牧学下的草地学课程,1999年由我校和云南省肉牛与牧草研究中心(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前身)联合申办成立草业科学系,2001年获得草学硕士点。2011年获得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点以云贵高原为重点研究区域,立足云南
5、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在牧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人工草地建设与管理、草地生态恢复和地被植物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德钦紫花苜蓿特异耐受性遗传多样性和蛋白组学分析、云南退花草地植被恢复机理等研究成果丰富了云南草地农业科学理论基础;选育和审定了10个牧草和地被植物品种,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完善了退化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草坪建植与管理等技术体系。为推动我国西南草牧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已经形成了草种资源利用和种质创新、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地被植物与草坪草利用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本学科有“草业科学”云南省重点学科,是云南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有云南省
6、高校云贵高原草地资源及其利用重点实验室。有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教学团队1个。有教学科研人员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1人;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云南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一、二级学术团体副理事长2人。学科点与1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长期保持着合作与交流关系。作为我国西南草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截止2015年9月,培养硕士146人。毕业研究生遍布西南及其他省、市、自治区的草业教学、科研、推广和管理部门以及部分国际组织和企业,为西南草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二)目标与标准1.1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7、,爱国守法,学风严谨,具有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勇于献身科学的创新人才。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掌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组织或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能力。草学博士点下设草种资源利用和种质创新、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地被植物与草坪利用三个方向,各方向的具体目标如下:(1)草种资源利用和种质创新方向,要求博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牧草生产和加工利用等草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在草类植物种质创新、牧草生产和草产品加工利用研究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培养能独立从事草种资源遗传基础、
8、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牧草生产与品质调控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研究应用型人才。(2)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方向,要求博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草地培育学、草地农业生态学、放牧管理学、恢复生态学、草地环境保护学等草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草地环境污染修复、利用草类植物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利用草类植物修复土壤环境污染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能独立从事草地资源评价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控、草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草地放牧管理、草与作物多样性种植恢复受损生态系统、草与作物多样性种植修复土壤环境污染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研究应用型人
9、才。(3)地被植物与草坪草利用研究方向,要求博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地被植物资源学、高级草坪学、城市生态学等草业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草坪学相关理论、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草坪建植与管护技术研发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能独立从事地被植物与草坪草的抗逆生理和生态适应性、高效草坪建植和管理、草坪生态系统调控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应用型人才。1.2 学位标准1.2.1 知识体系掌握本学科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全面知识体系,并理解这些体系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核心草学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为(1)植物遗传育种及草产品生产知识体系,包括:植物遗传学、育种学、分子生物学、种子学、栽培学、饲料作物加工与
10、贮藏、草产品生产与利用等知识;(2)草地生态与管理知识体系,包括:草地资源学、草地生态学、草地管理与利用、草原保护学、动物营养等知识;(3)地被植物资源知识体系,包括:地被植物学基础、草坪学、植物抗逆生理等知识。研究生对自己所在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有全面系统的掌握。须完成课程学习、学科和外语水平综合考试、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毕业论文)答辩,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方可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农学博士学位。1.2.2 基本素质1.2.2.1 学术素质崇尚科学精神,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扎实的实验和分析技能、及解决理论或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与
11、本学科相关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1.2.2.2 学术道德具有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研究过程中保证实验数据真实,立论依据充分,避免重复研究,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科学论文或学术会议上发布的结果是所做研究工作的真实反映,对他人的成果能够进行正确辨识,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的标示。杜绝任何剽窃他人成果、捏造歪曲数据、有意提供误导性推论等不当学术行为1.2.2.3 基本学术能力 (1) 获取知识的能力有能力获得本学科的任一领域开展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运用这些知识确定研究选题并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创造新的知识。以草业生态系统中土壤、牧草(草坪草)
12、、家畜、微生物等要素为重点研究对象,围绕云贵高原草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研究。 (2) 科学研究能力在某一特定的草学领域具备相关技术的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科学描述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学术创新能力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有深度的知识点、创造性和想象力,拥有敢于开拓进取、勇于改革创新的学术精神,能对本领域的科学问题提出可供实验检验的新的假设或对已有的假设进行批驳或修正,积极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意义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具备较强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能创新学科理论体系,促进草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4)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符合逻辑的辩论、条
13、理清楚的演讲和简明正确的写作等方面的科学交流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在国际和国内的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及时地展示学术成果。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被SCI(或EI)收录的期刊文章至少一篇。(二)师资队伍2.1 师资规模和结构草学一级博士点拥有16名指导教师,由5名博导和11名团队指导小组成员共同组成。从年龄结构看,61岁以上0人,56-60岁0人,46-55岁7人(占44%),36-45岁5人(占31%),35岁以下4人(占25%)。教师队伍以中年为主,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已经或正在迅速成长,并担负着学位点建设和发展的重任(见附表1)。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15人
14、(占93.8%),有较高的学历起点和学术起点;从职称结构来看,5名博士生导师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占100%),指导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政治素养;从学缘结构看,5名导师分别毕业于国内外不同的高等院校(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比利时让布卢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导师比例为100%,师资来源的多样性有力地带动了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交融与提高。经过4年多的建设,本学位点形成了一支发展目标明确,梯队结构良好,知识结构合理,能满足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2.2 师资水平(1)草种资源利用和种质创新方向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毕玉芬教授长期从事牧草遗传育种
15、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早在2001年曾参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和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曾主编或副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饲料生产学(南方本)、林草植被与水土保持、草坪草育种学等四部。本研究方向团队成功培育和审定登记了德钦紫花苜蓿、德娜塔鸭茅和麦迪多年生黑麦草等优良牧草品种5个;阐明了德钦紫花苜蓿特异耐受性遗传多样性机理和蛋白质代谢基础;提出了云南紫花苜蓿品种秋眠性区划标准和鉴定技术。推广优良草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建立了鸭茅等优良牧草的高产栽培技术,构建云南热带亚热带水稻黑麦草轮作饲养畜禽系统,构建了云南不同区域和气候条件下人工草地建植与利用模式和草产品生产技术体系。曾获得多项科技奖
16、励,“弱秋眠性苜蓿种质资源基因多样性及利用研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构建云南热带亚热带水稻黑麦草轮作饲养畜禽系统”、“优质牧草新品种引种栽培与示范”、“云南刈牧型人工草地优质牧草品种选育与推广利用”、“云南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机制的研究”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优质牛奶配套生产技术”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本研究团队由毕玉芬教授、文亦芾教授、陈功教授、姜华副教授和韩博博士等团队成员组成。其中毕玉芬教授为二级教授,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华副教授是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自2011年学
17、位点获得授权以来,本方向团队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15项,总经费52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项、受理国内发明专利2项。选育或登记植物品种4个。制定云南省地方标准1个。副主编和参编专著2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2部。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成功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4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1次,在国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2次。形成了地方草种资源研究和利用特色鲜明的创新团队。(2)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方向该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为李元教授和祖艳群教授。他们长期从事恢复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李元教授曾主编农业生态环境多样性与作物响应和环境科学
18、与工程实习教程等专著或教材。该团队从筛选出云南本土重金属超富集植物20多种成功地用于铅锌矿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并提出其耐性特征、累积重金属的根部机理。构建了受损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技术。建立了利用多样性种植技术提高土壤水分养分利用率、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氮磷输出、降低高原湖泊富营养化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了外来入侵植物控制的理论与技术。阐明了云贵高原草类植物与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牧草-家畜生态关系、以及草类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关系,探讨了草地生态对生态环境因子响应反馈机制,构建了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控对策。该方向师资包括由李元教授、祖艳群教授、吴国星教授、湛方栋副教授和何永美副教授等团队成员组成。
19、学术带头人李元教授是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校自然保护与生态环境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委直接联系专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祖艳群教授是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学术带头人,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教学团队负责人。吴国星教授、湛方栋副教授和何永美副教授是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自2011年学位点获得授权以来,该方向团队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项,总经费1396.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6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编和副主编专著6部,主编、
20、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4部。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高校优秀教材1部。成功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3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4次,在国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8次。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系统开展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方向创新研究的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团队。(3)地被植物与草坪草利用研究方向该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为郭凤根教授和吴红芝教授。郭凤根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学和植物资源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出版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命科学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植物生物学,副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学和植物资源学等教材6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
21、三等奖1项。该团队阐明了地被植物云南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机理和生长发育规律。揭示了三白草、细辛等地被植物的MADS-box等功能基因的表达规律和进化意义。提出了草坪枯草层改良、杂草防除、高尔夫球场建植与养护管理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高光谱分析技术评价草坪外观质量的研究,构建了草坪高光谱分析技术体系。本团队成员由郭凤根教授、吴红芝教授、罗富成教授、赵银河副教授、任健副教授、单贵莲副教授等团队成员组成。郭凤根教授是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带头人。吴红芝教授是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银河副教授是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自2011年学位点获得授权以来,
22、该方向团队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8项,总经费812万元;选育并登记地被百合新品种3个。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项;主编和副主编出版全国统编教材5部;成功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4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2次,在国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4次。形成了地被植物与草坪草生理及生态研究的特色鲜明的创新团队。(三)人才培养3.1 招生选拔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2012年首届招生以来,共招生8名博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报考人数为2人,录取1人,录取率比例为50%;2013年报考人数为5人,录取3人,录取比例为6
23、0%;2014年报考人数为7人,录取3人,录取比例为43%;2015 年报考人数为9人,录取1人,录取比例为10 %。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中,5人为草业科学专业毕业,其余3人为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录取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学校制定严格的招生录取原则和制度,并严格执行复试环节。考生均采取 “申请-审核-笔试-复试(面试)”的方式进行选拔。学校十分重视复试环节,严格把关,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位点根据学校当年颁布的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复试须知,严格执行研究生招生复试流程:考生报到、考生资格审核、综合面试、英语综合面试。综合面试重点考察科研基础、学
24、科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学术思想,录取名单以笔试和面试总成绩排名决定,最终录取结果报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批。为更多的吸引优质生报考,进一步提高草学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学校鼓励草学与相关学科的优秀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并建立了全面的奖助体系,保障学生攻读博士学位。奖学金系列包括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博士学术新人奖、科技创新基金、专项奖学金,可达到研究生60%以上的覆盖面。助学金系列包括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达到了研究生100%的覆盖面。3.2 课程教学3.2.1 草业专业核心课程按照教指委规定,草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攻读学位期间,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博士学位 授权 自我 评估 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