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毕业论文.doc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校本课程开发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70年代到80年代校本课程蓬勃发展并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这种改革主要是指将课程研究开发的权利逐渐下放,将决策的重心从中央逐渐下放到地方和学校,使学校和教师在在课程开发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检索法、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英国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并从经验出发,同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现状作具体的比较,得出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以使我国校
2、本课程开发更顺利、更合理、更有效。关键词:英国校本课程开发 历程 经验 启示 “课程开发”的英语是“curriculum development”也有学者把它译成“课程发展”。而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Eggleston对课程发展下定义时,他以校本课程发展的角度去界定课程发展,他认为课程发展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运用有关资源通过合作、计划、实验、讨论、评价来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而Skilbeck(1976)早期认为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的方案、规划、设计和评价的过程。而国内学者张嘉育对校本课程发展概要作了更为具体的总结:1.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要以学校
3、为主体,更要重视发挥学校以外的一切因素的作用,做到各种因素的整合以发挥最大的整体效果。2.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既要考虑课程发展的重要成果,也强调学校内各成员之间的参与和学习。3.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校内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界定,比较重视学校教师的自主与专业课程发展,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结合成一体。4.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课程开发的决策权力的重新分配,特别是对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作了新的定位。5.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种哲学观点,一种口号同时也是一套经营管理技术的转变,之所以将校本课程开发称作是一种口号,主要是指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倡议“参与”、“草根式课程发展”、“由上而下的改革”的
4、理念,而所谓的将校本课程开发称为一项教育哲学,是因为它强调师生共同创造学习经验构建课程的教育观点,所谓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套经营技术,是由于它需要组织的变革与学校经营的技术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转向课程,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理论支持系统不完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教师的缺乏课程观念课程
5、开发能力薄弱、缺少内外支持策略以及评价系统部完善等等。英国作为最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西方国家之一,校本课程经历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英国校本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所表现出的特点能够为我国发现和解决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利于我国校本课程合理、顺利地发展。一、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及表现出的特点在探讨英国校本课程开发前我们要对英国现代基本的教育制度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英国的教育是由教育与就业部的国务大臣掌管,国家还有皇家督学团,督学团负责对教育决策、管理进行监管,以保证教育的质量,并拥有向教育与就业大臣提出有关建议的权利。在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共有一百
6、多个地方教育局,地方教育局下设3000多个公立学校,拥有将近400000名教师。地方教育局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教师工资的发放和主管学校管理、工作条件及课程设置。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教师工资和学校的办学经费。全国拥有学校种类繁多,有幼儿学校、初级学校、高级学校、综合学校、第三级学校等等。所有学生必须参加16足岁的全国中等教育证书的考试。课程设置方面,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确立了国家课程,除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还设置了七门基础课程。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设置的课程也不同。英国教育制度的设置具有本国特色,在这种特色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英国校本课程不断地发展,并展现出其独有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7、(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在英国,校本课程发展在70年代已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课程并不是始于这一时期,校本课程开发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本文主要分析校本课程开发在现代的发展历程。1.校本课程发展阶段概况自本世纪60-7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一阶段英国社会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科学与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与技术变革,新科技与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学校课程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电子时代,计算机技术被引入了数学教学里面,教育开始强调非主流的教学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其他方面的转变也比较突出,包括学生离校的年龄普遍提高,综合日、个案工作、学校重组
8、、新考试和考核机制发生转变。而面对这些转变,需要教师在课程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扮演更主动的角色,从而适应转变。这一时期由于国家早已完成民主体制的改革,提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机会与权力。而学校作为一种公共事业,也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校本课程的发展,正是循着这种思潮,被广大教师秉承,发展校本课程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这一时期国家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态,与具体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家课程在地方学校中实施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教师往往并不能按照要求去进行课程教学,或者教师对实施要求不能完全理解,并仍然维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项目研究方面,虽然教师也积极投入其中,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其
9、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教师本身对科研项目设计投入精力较少,项目本身没有立足于学校,评估较少,并没有充分考虑的到教师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更关注自己在教学中的自主权。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增加教师的责任感与投入感,国家实习各种策略,其中一种就是强调了个别学校的工作和集体行动,通过许多案例中发现教师投入校本课程中的热情远远高于投入国家课程的热情,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投入了自己更多的精神和时间。1972年学校教务工作会议认为,对校本课程的投资的意义将大于国家课程的投资意义,因而决定加大校本课程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学校议会成立了学校资源中心计划,它的成立表明课程的重心已由国家转移到学校。2.校本课程
10、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特点校本课程发展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课程仍是主导。在这一时期国家课程计划对全国课程设置仍然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两个全国性的基金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是那菲尔德基金会和学校委员会,此外其他学科基金会在加强国家课程开发促进国家课程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其次,课程设置与教师教学,研究项目与教师参与之间矛盾显现。教师在实际教学对中央主导的课程安排缺乏积极性和应有的创造力,偏于维持其传统的工作方式,而在科研方面,上级布置的科研项目,远离学校实际和教师教学实践,致使教师参与度较低。最后,课程发展的重心亟待转移。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经历
11、,教师要求在教学、课程开发以及科研项目设计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课程发展的中心亟待转移,而学校议会成立的资源中心计划,也清晰地表明课程发展的重心已开始转移。(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兴盛阶段1.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的概况学校委员会通过成立“学校计划资源”,对资源如何能在学校得到最大限度地应用进行考察,而这样的考察也直接导致了英国政府在1974年9月成立了学习资源部。这个资源部成立了一个会议让有兴趣的一些老师参与到会议中来,来共同决定每一学科的正式结构,并在每一次会议中选举出一个正式的编辑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来草拟会议目的、研究策略以及进展的报告。这个部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非正式的部门,他们努力去检
12、验和更好地诠释学习材料,基于不相信学习材料是完美的信念,并且主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学习材料进行修正。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课程在英国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种兴盛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增加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实现改善教育质量的目的。1981年,政府将学校委员会解散、成立了学校考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地方教育局,高等院校及广大教师也通过课程研究会和一些教育组织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部分教育局鼓励地方学校采取投标的方式,来争取校本课程开发的资金。一些地方教育局还制定了教师流动计划,委派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到兄
13、弟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联系相关学校召开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校本课程发展迅速,进入高潮阶段。校本课程发展道路,已经逐渐成为英国促进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影响学校改革和权利重新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资源的发展使得课程选择的范围迅速增加,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在校学生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渴求,学生需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教师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教师被普遍认为是是最能够了解学生不同需要的人,而在课堂之外的其他人包括家长、社区成员,以及教育机构的行政人员在这方面都不及教师,因此教师的在这一时期被赋予了功能更多的自主和权力。国家重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有针对性
14、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教师的学历受到重视,很多教师在这一时期都通过学习达到更高的学历水平。此外随着权力的下放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各种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各个因素共同作用,推动校本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的进程。2.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校本课程开发兴盛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到学校。学校成为课程开发的主力,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享有更广泛的权力与自由,在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学校根据自身具体条件进行课程开发,对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采取的主要策略和课程本身的内容拥有比以前更多的自主权。其次,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
15、具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能力。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核心人物,对课程开发的成败具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在这一阶段,其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被动的执行的角色变为主动从事课程开发的角色,成为课程主要的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和评价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自主权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同时通过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已基本能够胜任校本课程开发这项任务,具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能力。最后,重视多要素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是很多的,不能简单的将哪种要素概括为重要将那种要素概括为不重要。在这一阶段已经认识到不同的要素对不同地区发展可
16、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强调内部要素对校本课程性质和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忽视外部要素,校本课程的发展是内外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1.校本课程开发稳定阶段的概况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加强国家课程的影响,使课程发展的重心又从地方转移到中央。该教育法明确指出全国统一课程应具有平衡性和广泛性,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未来成年后生活中的责任、机会以及经验提供相应的准备。从具体科目来看提出了5-16岁的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必须学习国家所规定的10门必修课,该法案为强化国家课程奠定了基础。1988年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解体,教育与科学大臣开始直接掌管课程的编制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 毕业论文 英国 校本 课程 开发 经验 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