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论文.doc
《自动控制原理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前言1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31.控制的实质检测偏差和纠正偏差32.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3.自动控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4二、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4三、控制系统的类型4四、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5五、计算机控制5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52.软件组成6六、传统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及内容6七、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6八、自动控制应用举例7九、参考文献:9前言 我作为一名自动化学生,起初报自动化的初衷是感觉这个专业能够学到并且是自己所喜欢的科学知识与技术,通过专业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石。下面的是我通过网页和一些书籍获得的知识。从中,我认识到自动化学科具有光荣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门强调应用性和实
2、用性的专业学科,面的的是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系统,所控制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控制方法的常规性控制或是优化控制等不确定因素。了解到了自动化科学技术在众多的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如航空、航天,两弹一星的伟大工程就包含了许多自动化科技的成果。 与此同时,在了解自动化专业所需的知识后却也不禁让我茫然失色,因为它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太广,也明白了“万金油专业”这一名称的缘由。诚然,尽力学好专业的每一门课程是必须的,但也不得不有所专精的知识门类。现如今,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鉴于此,我想选择精修的并以之为奋斗方向的课程是自动控制(原理)。结合实际与规划展望自动控制带
3、给我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渗透,其自动控制原理逐渐成为许多学科共同的专业基础。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控制理论一般分为以讲述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理论为主的经典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和以讲述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理论为主的“现代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自始至今已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为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于50年代在线性代数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第三代为60年代中期即已萌芽,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运筹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能控制理论。
4、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在宇航、机器人控制、导弹制导及核动力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愈来愈深入广泛。不仅如此,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在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中,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类探知未来,认识和改造自然,建设高度文明和发达社会的活动中,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必将进一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学习自动化技术的人员,努力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为我以后的发展所用的。我也迫切希望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能逐步成为自动控制领域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
5、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地实现社会中更多领域的自动控制,乃至更尖端的人工智能控制。回顾自动控制原理的历史渊源 1769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当时的蒸汽机需要人不断地调节蒸汽阀门才能保持蒸汽机的速度稳定,蒸汽机的应用受到调速精度的限制。为了解决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瓦特于1788年又发明了飞球调节器,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了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飞球调节器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蒸汽机的应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但是,有时为了提高调速精度,反而使蒸汽机速度出现大幅度震荡,其后出现的其它自动控制系统也有类似现象发生。由于当时还没有自动控制理论,所以不能从理
6、论上解释这一现象。 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JC麦克斯韦发表了论调速器一文,首先解释了瓦特速度控制系统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指出振荡现象与描述系统特性的代数方程根的分布有关,开辟了用数学方法研究控制系统中运动现象的途径,成为自动控制领域中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这就是被公认的自动控制理论的开端。进入20世纪后,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各种自动控制装置促进了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工作。192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电子工程师HS布莱克在解决电子管放大器失真问题时首先引入了“反馈”的概念。 20世纪40年代是自动控制技术和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空中优势和英国的防御地位,迫使美国、英国和
7、西欧各国科学家集中精力解决了防空控制和飞机自动导航等军事技术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分析和设计单变量控制系统的经典控制理论。 1948年,美国科学家WR埃文斯提出了名为根轨迹的分析方法,研究系统参数对反馈控制系统稳定性和运动特性的影响,并于1950年进一步应用于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构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方法-根轨迹法。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
8、家.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
9、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简述自动控制原理的涵盖内容及主要思想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1.控制的实质检测偏差和纠正偏差 给定量位于系统的输入端,称为给系统输入量,也称为参考输入量(信号)。被控制量位于系统的输出端,称为系统输出量。输出量(全部或一部分)通过测量装置返回系统的输入端,使之与输入量进行比较,产生偏差信号。输出量的返回过程称为反馈。返回的全部或部分输出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2.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检测输出量(被控制量)的实际值;将输出量的实际值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