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1.doc
《社会学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1.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文凭热的社会学分析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Diploma 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所在院系:XXX所学专业:XXX研究方向:XXX东 北 农 业 大 学中国哈尔滨XXX 年 X 月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考大学热、考研热、考博热等文凭热现象逐渐升温。为何会出现文凭热现象,文凭热现象的产生又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从社会学角度看,引起文凭热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经济结构仍然是“农业社会”为主的特征或具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特色,二是由于我国的文化传统中讲“名分”重等级的缘故,三是中国
2、现代教育体制驱动文凭热的产生。对于正处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普及时期的中国,文凭热的产生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个人来说,文凭考试更有利于社会公正,是个人权利得到尊重的一种反映,是人的自由度有所提高的表现。对社会来说,对提高民族素质、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但是,当教育培养高规格人才的数量过多时,或只重视数量攀升,而忽视质量提高,就会引发“文凭危机”或“文凭贬值”等负面影响。对于文凭热的负面影响,我们应从优化我们的经济结构、加快我国的文化转型、转变相关的教育理念和进行考试改革等方面努力,使人们对文凭的追求走上健康的轨道。关键词:文凭热 经济结构 文化传统 Abs
3、tractAlong with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rrival, gains admission to the university hotly, to tak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 hotly, tests diploma hot phenomena and so on abundant the heat to elevate temperature gradually. Why will present the diploma hot phenomenon, the diploma hot phenomen
4、on production brings what kind of influence to our country. How should we regard this phenomenon?Looking from the sociological angle, causes the diploma hot phenomenon primary cause, first, because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locates the economic structure was still “the agricultural society” the char
5、acteristic primarily or has “the agricultural society” thickly the characteristic; second, because in our countrys cultural tradition speaks “the status” the heavy rank reason; third, China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actuation diploma hot production.Regarding is occupy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
6、ducation popularization time China, the diploma hot production, regardless of has certain positive sense to individual to the society. Individually speaking, the diploma test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social equity, is the individual right obtains a respect reflection, is performance which persons
7、 degree-of-freedom improves. To the society,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quality, the fue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mpetus society full scale development aspect looked that has the positive role. But, when educates raises high specification talented persons quantity are excessively many, or only takes q
8、uantity to climb, but neglects the quality to enhance, will cause “the diploma crisis” or “the diploma depreciation” and so on negative influence.Regarding the diploma hot negative influence, we should from optimize our economic structure, speed up our countrys cultural reforming, the transformation
9、 related education idea and carry on aspects and so on test reform diligently, causes the people the pursue to step onto the health to the diploma the track.Key words: Diploma hot Economic structure Cultural tradition目 录摘 要I1 前言1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22 文凭热的概述22.1 文凭的含义22.2 文凭的现代社会
10、功能23 我国文凭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33.1 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征驱动文凭热33.2 中国的文化传统驱动文凭热53.3 中国现代教育体制驱动文凭热54 我国文凭热的不利因素分析74.1 可诱发追求学历文凭的功利价值74.2 可诱发过度教育75 我国文凭热走上理性轨道的对策与建议85.1 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85.2 加快传统文化的改造85.3 转变教育理念和改革考试制度96 结论9参考文献11致 谢121 前言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文凭作为个人受教育与训练的凭证,就像贴在商品上的商标或质检证,一定的文凭代表着拥有它的
11、人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而且预示着他将来可能获得财富与地位,因此成为人们狂热追求文凭的动机。对此,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有这样的描述:学历证书证实了它们的持有者的社会地位:有了它,它的主人也就有了与贵族家庭联姻的资格有了它,它的主人也就能够被接纳进入一个坚持“以荣誉为其行为准则”的社交圈子;有了它,它的主人也才能要求在工资报酬之外,还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作为额外的回报;有了它,它的主人才能确保自己的晋升和老年的生活保障;而最重要的是,有了它,它的主人才能够要求对社会上的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实施垄断。因此,当我们从四面八方听到人们到处都在要求引入常规的课程和特种考试时,隐藏在其背后的理由当然并不是
12、出于人们突然萌发的“求知欲”,而是在于人们试图控制对这些优势地位的供给,从而实现文凭拥有者对这些优势地位的垄断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一纸文凭成为就业的敲门砖,成为人们获得更高职位的垫脚石。人们对于文凭的追求已不只是单纯的为了获取知识,这使得文凭热据有很大的功利性。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普及时期,文凭热正“方兴未艾”,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理性的看待文凭热现象,如何引导人们对文凭的追求走上健康的轨道,对我国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1 国外文献研究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认为:工业社会所追求的合理化,它的表现
13、就是组织的科层化。他认为在科层化的组织中,官僚职务必须按明确的规则执行,这种规则主要由法学、行政学、经济学等构成,它们主要依靠在大学或专门学校的长期学习才能获得。因为只有在大学或专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过这些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僚职务。当官僚阶层成为社会的中坚阶层时,文凭就成为获取社会地位的通行证。所以,追求文凭就成了追求社会的地位的手段。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某个层次文凭价值的贬值,人们也就追求更高的文凭,由此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对于文化资本的竞争。T舒尔茨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指出教育改变着国民收入分配。即:市场赋予较高层次的教育与培训以较高的市场价值。至此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价值,而人们便开始追
14、求更高的学历。1.2.1 国内文献研究我国学者认为:在我国文凭热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讲名分、重等级的宗法制度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有就是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造成了我国文凭热的现象。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文凭热现象是中国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文凭热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将别无选择地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凭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以标准化、客观化的手段选拔人才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勿容置疑的。然而,盲目的追求文凭也带来了功利教育、学历高消费、文凭贬值等诸多弊端。它不仅使
15、教育目的发生了扭曲,而且导致社会发生结构性障碍等,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文凭热产生的原因,文凭热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文凭热走上理性轨道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 文凭热的概述2.1 文凭的含义文凭在我国旧时指官府发给的证明文件或官吏赴任作为凭证的文书。现在一般指政府教育单位、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训练场所所发的毕业证书。上书有拥有者的身份、资历等。它表明持证者在某一级学校系统地学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毕业生所取得的一种学历凭证。2.2 文凭的现代社会功能2.2.1 文凭是一种普遍的、重要的社会交换凭证文凭作为个人受教育与训练的凭证,一定的文凭代表着
16、拥有它的人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而且预示着他将来可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因此文凭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交换的价值,通过它人们可以实现不同资本之间的转换,如高薪职业、关系网、声望、生活方式、合法性地位群体的身份等。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要想在劳动市场上获得理想的职业,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文凭作为知识能力的一个标志,成为获得理想职业的敲门砖。2.2.2 文凭是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手段教育有助于增强劳动者的读写能力,扩大其知识面,因劳动者受教育而增强的能力在未来可提高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另外,教育强化了个人获取信息、理解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生产性利用的功能。按这一观点,文凭所代表的是不同水平的劳动者原
17、有智力以及未来生产率和可塑性的重要信号。由此,证明个人受教育程度和类别的文凭就成了他在劳动力市场上求职的通行证。而且,文凭相对于其他信号,如年龄、性别、种族、经历等来说是一种最有效且相对公平的信号。市场通过文凭辩别了求职者的专业资格和一些个人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凭帮助了雇主对人力资本进行区分并且合理配置,它实际上是社会结构的一种表征。文凭对进入社会的劳动力进行区分配置的过程也是一个改变社会结构的过程。2.2.3 文凭是取得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工具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就有关教育、职业和工资收入之间的联系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一是雇主招收新雇员时使用的主要标准是教育层
18、次和类别,二是一个人的教育成就与其终身的工资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招聘时,求职者拥有的任何优势往往变为他在这个单位工作期间的长期优势。这样,文凭成为一个特定单位与雇员发生长期联系时的有效筛选手段。即使劳动者离开该单位,那么下一个雇主很可能会考虑他以往的工作经历和收入,这又间接地强化了文凭的作用。获得高层次文凭让人们在各种社会资本的占有上拥有很大的优势。文凭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地位群体中成员的资格。另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权力的分配过程,我们看到权力分别经历了按暴力、身份、财产、知识进行配置的四个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凝结在商品价值中的脑力劳动的比例开始上升,体力劳动的比例开始下降,知识
19、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已经成为争夺权力的制高点。权力以知识为基础,按知识进行配置,谁拥有知识谁就拥有权力。3 我国文凭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当前考大学热、考研热、考博热等极力追求高学历、高文凭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引起考大学热、考研热、考博热的原因何在?造成文凭热背后的原因很多,分析的视角也各自不同,本文拟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3.1 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征驱动文凭热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凭热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个因素,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如何?它在人们对教育程度的追求中起何作用?3.1.1 以“农业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 文凭热的产生与我国生
20、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我国是属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还是“后工业社会”呢?(一) “农业社会”的主要特征 所谓“农业社会”,有学者指出,它是一个“泛称性”概念,指凡是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一个社会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不在于大部分社会成员是否都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在于社会生产力乃至相应的生产关系都尚未发展到足以使大部分社会成员可以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社会生产的水平。一般认为,“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通常具有科学技术含量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以及变化十分迟缓三个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粗劣,普遍以手工工具为
21、主;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仍占绝大部分,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最大;体力劳动者远多余脑力劳动者,无文化层劳动者远多余高文化层劳动者;经济发展基础方面,基本上依靠劳动力密集;生产力地区结构方面,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地区之间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方面都存在着法定的特殊阶层或社会集团。(二) 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就上述特征而言,当今第三世界中的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都具有较典型的“农业社会”的特征。就我们国家来说,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了国外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非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
22、年增加。在农业发展方面,实行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的总产值,近几年也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我国社会生产总体科技含量仍然是较低的。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在全国总人口中仍然占绝大部分。有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7.7%,绝大部分人口仍然在农村。我国的农村劳动者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2%,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劳动者只占18%,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7年。在农村劳动者中,只有10%左右的劳动者接受过系统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因此,我国仍然属于“农业社会”为主要特征或是带有浓厚的“农业社会”色彩的国
23、家。3.1.2 社会的经济结构驱动了文凭热我国在“农业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或带有浓厚“农业社会”色彩的背景下,社会需要教育做些什么,或教育能做些什么?(一) “农业社会”中教育的身份职能由于我国的“农业社会”背景,加上劳动人事制度使然,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劳动者不同的身份等级。一种是农村劳动者,另一种是城镇劳动者。城镇劳动者依据劳动者就业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不同,又分为全民所有制或其他所有制,在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劳动者中,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又分为工人和干部。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并反映在工资待遇上的差异。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社会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以身份等级差异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3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