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民族语言中植物名称与文化.doc
《硕士学位论文民族语言中植物名称与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民族语言中植物名称与文化.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代号 10524 学 号 2004145 分 类 号 密 级 硕士学位论文民族语言中植物名称与文化学位申请人姓名 培 养 单 位 文学院 导师姓名及职称 学 科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 究 方 向 社会语言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07-5-10 学校代号:10524学号:2004145密级: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民族语言中植物名称与文化学位申请人姓名: 导师姓名及职称: 培养单位: 文学院 专业名称: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07-5-10 论文答辩日期: 2007-6-10 答辩委员会主席: Plant Name and Culture in National
2、 LanguagesBySHI Yu QinM.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07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literatureinSociolinguisticsin the Graduate Schoolof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upervisorProfessor Liu BaojunMay,2007中南民族
3、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4、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言1一、植物名称概念1(一)“名称”的含义1(二)名称与词的区别与联系1二、名称的研究历史及现状2三、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4四、本文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6第一章 植物名称与物质文化8一、民族物质文化的形态特征9(一)经济生产对象及经济类型9(二)经济生产方式10二、有关物质文化的起源及发展11三、民族之间物质文化的交流15(一)意译类植物名称与民族间物质文化交流16(二)音译类植物名称与民族间物质文化
5、交流17(三)其它特殊的植物名称反映出民族物质文化交流19第二章 植物名称与精神文化20一、思维特征20(一)植物名称与原始思维特征21(二)植物名称与形象思维特征22(三)植物名称与民族社会思维习惯22二、认知文化24(一)植物名称与认知水平及民间知识25(二)植物名称与民族认知事物的角度及方式26三、风俗文化29(一)植物名称与婚姻风俗文化30(二)植物名称与节日及丧葬风俗文化30(三)植物名称与日常生活生产习俗31四、民族迁徙32第三章 植物名称的价值35一、文化保存价值35(一)如实保存文化36(二)补充文化证据37二、学科研究价值38(一)提供研究素材38(二)提供佐证材料39结论4
6、1注 释42参考资料45致 谢49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摘 要本文以各民族有关植物名称这类语言材料为主线,着重剖析植物名称的形成、语言结构、语义发展变化等问题,从多学科、多角度阐述和探索植物名称记录、反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本文由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第一章、第二章为文章主体部分。引言是对有关植物名称概念的概述和目前对植物名称与文化的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研究的范围、对象与方法介绍。第一章植物名称与物质文化,论述民族语言中植物名称反映的物质层面的文化。物质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的形态特征、物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物质文化的引进与传播三个内容组成,重点
7、阐述植物名称通过名称的语言结构、名称的由来以及组成名称的语素意义等方式所反映的物质文化。第二章植物名称与精神文化,论述民族语言中植物名称反映的精神层面的文化。精神文化主要由思维特征、认知文化、风俗文化、民族迁徙以及其他历史等文化等四个内容组成,重点阐述植物名称通过语言结构、名称的由来以及组成名称的语素意义等方式所记录或所揭示的精神文化。第三章植物名称的价值,针对植物名称反映的丰富的民族文化事实,论述植物名称存在的文化及科研等价值。本文首先将植物名称这一类语言现象单独进行讨论并与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认为植物名称不仅仅是标记符号,而且是反映民族各种文化的一类重要的语言材料。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
8、分析方法,分析植物名称这类语言材料如何记录、反映民族文化的原因、方式,揭示各民族一些植物名称所蕴藏的独特的文化内容。在讨论分析植物名称所看到的文化基础上,结合植物学、地理学等角度,对植物名称中的民族文化进行再认识,阐明各民族语言中植物名称揭示的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关键词:植物名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文化价值AbstractThe basic clue of this article is taking the kind of language material such as various national related plant names as the master l
9、ine, emphaticall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plant name formation, language structure, semantic development change and so on. Furthermore, elaborate and explore plant names that could record, reflect materi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from the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angles.This article cont
10、ent is composed of the introduction, first chapter, second chapter, third chapter, the conclusion and the reference and so on several parts.First chapter and second chapter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article.The introduction is the outline of plant name concept 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plan
11、t name and cultural at present and the scope, the object and the method of this article. Chapter one is plant name and material culture that is composed of the material culture shape characteristic,the material cultur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material culture introduction and disse
12、minates. The key elaboration is plant name that reflects the material l culture trace through the name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he composing name language element significance.Chapter two is the plant name and the spiritual cultur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thought characteristic, the cognition cultur
13、e, the custom culture, the nationality moves culture and other history culture and so on. The key elaboration is plant name language structure, the language element significance and so on that is recorded or revealed the spiritual culture. Chapter three is the cultural value of plant name.The rich n
14、ational culture fact and these characteristic cultures are reflected in view of the plant name. The elaboration is plant name cultural value and the discipline research value.Above all, this article lists and discusses the plant name and language phenomenon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plant name and ill
15、ustrates important value of the plant names culture in various national language. Key Words:Plant name;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cognition culture;cultural value 引言对名称的认识与讨论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名实之争和西方古希腊对词的论证就是有关名称认识的开始。但由于当时缺乏对语言本质的正确认识,人们也就不可能从语言符号角度真正认清名称。直到19世纪索緖尔建立了现代语言学,人们才有了对名称的科学认识和研究名称的语言
16、理论。要对名称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还要从符号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文化语言学等学科的角度展开。现代符号语言学认清了名称的符号本质,社会语言学以及文化语言学又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名称生成的社会文化因素。俄罗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提出了要以文化为出发点来看名称。由于提出以文化为出发点来看名称还是当代的事,目前人们对名称研究特别是从社会文化角度的研究还是零散的,这就需要首先对个别名称现象如植物、动物、地理、商标等名称进行具体分析来推动名称的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研究植物名称,我们能够加深对名称的语言符号本质、语言特征以及植物名称中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一、植物名称概念(一)“名
17、称”的含义辞源 辞源,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1986年版记载:“名称”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六十八卷郭符许列传附符融传:“太守冯岱有名称,到官,请融相见。”“名称”当初指“声望”。后来词义发生变化,名称已失去“声望”之意。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普及版),2000年版中“名称”一词解释为:“名号称谓。亦指事物名。”一般指事物名,如事物名称、企业名称等。这一词义在现代汉语中普遍使用。名称包括专名和通名,所谓专名就是专有名称,特指一个具体的事物对象,如“北京”、“苏格拉底”等;所谓通名,就是普遍名称,指一类事物,如“人”、“植物”等。依据现行“名称”一词的含义,本文的“植物名称
18、”就是指植物名词及名词性短语。(二)名称与词的区别与联系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名称的本质就是人类认识事物并赋予事物的语言符号,表达一个指称事物的概念,属于词的范畴。语言学家李锦芳先生在侗台语言与文化中说:“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事物的名称都是一个词,其中有只包含一个语素的和两个或多个语素的词。两个或多个语素的名称中,其中指明事物类属的语素是中心语素。如长江、黄河、樟树中的江、河、树就是中心语素,而其它起修饰作用的语素就是修饰成分。一般来说,名称中的中心语素叫通名也叫大类名,修饰成分就是专名即小类名。语言结构特点往往反映在名称中。汉语名词修饰成分的语序为定语+名词,反映在名称的结构上则为专名(
19、定语)+通名(中心语素名词)。” 李锦芳:侗台语言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页名称与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名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名词即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名词分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两大类。专有名词表示各个事物专有的名称,即人名、地名、民族名、书名、文章名等;普通名词表示同一类事物的概括名称。从名词的定义可以看出,指称事物名称的语言结构形式一般表现为名词。但是,当要表示刚接触的新事物而又未形成很抽象的名称概念时,或者某些民族由于独特的认识和命名,名称的语言结构形式经常表现为短语形式。例如:当人们第一次发现飞碟怪物时,飞碟称作“能飞的旋转的像盘子一样的怪物”;在梵语里,大象有时称作“饮两
20、次水的动物”;有时称作“双齿的动物”;有时又可称作“用一只手做事的动物”。 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05页因此,表示名称的语言结构形式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名词性短语。植物名称的语言形式一般表现为词,但也可以是一个短语的语言形式。如汉语中许多植物名称被借入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后,往往加上“汉族的”这一修饰语,从而使植物名称表现为短语形式。在本文中,关于植物名称语料的语言结构形式既有名词,也有名词性短语。二、名称的研究历史及现状人离不开自然,自然的“每一种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有当它与人发生关联并成为人的认识对象,只有当它具有名称
21、并进入语言,它才能变得可以理解,才能向人表明自己的存在,才能具有特定的意义。” 周光庆:汉语命名造词的哲学意蕴,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2月第1期因此,名称这一语言现象一开始就被人类感知和认识。“名”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从口自名。”从造字理据看,名称最初就已经当作语言现象和语言符号被感知和认识了,这说明先民对名称这一概念的体验和认知已非常深刻。这是人们对名称最初的感性认识阶段,是以后展开讨论和论辩的基础。涉及与名称有关的讨论是从哲学领域开始的,其中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为代表。早在远古时,古希腊的哲学家就曾探讨名称的由来。以柏拉图为代表的一派认为,
22、名称是天生就有的,是自然界所赋予的,是由被呼的物体的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们的观点是,名称是由人规定下来的,是在人们共同使用的过程中,经形成习惯后被保存下来。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在正名篇中,对“名”与“实”发表了十分精辟的见解,并提出了命“名”的重要原则约定俗成:“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就是说,一个名称本来是没有确定的意义和所指的,事物最初的命名是随意的,在使用过程中,得到社会的公认后,名就获得了确定性。纵观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等的论辩和古代中国荀子、公孙龙、墨子等的言论,讨论名
23、称的形式虽各有不同但东西方学者着重思考的是人们如何给事物命名的、命名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样的名称才是对事物正确的命名等问题,虽然触及语言问题,但最终还是为哲学的论辩服务的。由于当时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这些学者没有也不可能从语言符号或语言与文化的角度来看名称,但这是讨论和认识名称的开始,是对名称如何指称事物最朴素的哲学认识,对后世的名称研究有很大的启发。近代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也论述过名称:“什么是名称?名称就是一种用以识别事物的记号,一种惹人注目的标志,我用它来代表事物,说明事物,以便使事物能够完整地呈现在我面前。” 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著,涂纪亮译: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学位 论文 民族语 言中 植物 名称 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