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1023图文.doc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1023图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1023图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士学位论文(预)开题报告书学生姓名 商桑 导师姓名 王海燕 专 业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 业管理 培养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开题日期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学位论文题目:老年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生存状况研究 论文选题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的特色及重要参考文献目录等)一、研究背景 认知障碍指与上述学习记忆以及思维判断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中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严重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伴有失语或失用或失认或失行等改变的病理过程。认知的基础是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任何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异常的因素均可以导致认知障碍。由于大脑的功能复杂,且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互相关联,即某一
2、方面的认知问题可以引起另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认知异常。因此,认知障碍是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认知功能障碍是导致老年人病残、病死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 全国总人口的12. 5%,并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1。预测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 4亿,占当时人口的15. 6%?。这些年,金华市的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形势也相当突出,截至2009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75。39万人,占金华总人口的16. 26%,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 9
3、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 5%。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开始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其中,认知功能减退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西方国家,老年期痴呆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致死原因4。迄今为止,国内外还缺乏治疗老年期痴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对老年期痴呆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蹄查、早期干预是减少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降低痴呆对老年人群健康影响的重要途径。 比较正常老年人,痴呆症患者及他们的照顾者的社交和健康服务需要发现,痴呆症患者的照顾者比正常人的照顾者有更多的服务需要 ,在生活中他们有更多的不便,因为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出行需要别人陪伴,家务活也需要别人去照顾。
4、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疾病,表现为记忆力、感觉机能、运动机能、思维机能、H常生活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社会职能和情感反应控制等的损害。一般分为三类:原发性退化性痴呆,即发生在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 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如Pick病、Creutzfel dt-J acob病、Huntington舞蹈病等。在这三类中,又以原发性退化性痴呆,即阿尔兹海默病为主,也是本文讨论和研究的对象。 据国际老年痴呆协会2011年年报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3600万人正在遭受阿尔茨海默病的折磨,
5、并且以每7秒钟新增一名患者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30年,老年痴呆疾病人口会增长到6600力到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上升到1. 15亿。目前全球患老年痴呆的病人中,大部分患者分布于中低收入国家(目前占58%,2050年将占71%) 2007年9月,世界“老年痴呆FI” (AD R)老年记忆障碍大型宣讲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老年痴呆患者598万人,约占世界老年痴呆疾病患者总数的1/4,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020万人。综合我国几个较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得出,我国5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2. 33?4.2%,65岁以上患病率为5?10%,85岁以上患病率为20?50%,各地老年
6、痴呆患病率存在差异。国际老年痴呆协会报告显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老年痴呆疾病的诊断率只有20%-50%,而在欠发达国家,这个比率仅为10%。国际老年痴呆疾病协会主席黛西?阿科斯塔博士表示,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很多老年痴呆疾病患者错失了最佳治疗期,生活质量因此直线下降。尽管AD不能直接导致病人死亡,但这些年老的患者往往因此而失去免疫能力,最终死于各种感染。2011年,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我国有患者 800 万,是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指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残疾年数 11.2%由老年痴呆引起,高于中风(9.5%)、肌肉骨骼疾病(8.9%)、心血管病(5.0%)。二、国
7、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我国老年痴呆疾病卫生服务现状 我国老年痴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公众对老年痴呆病知晓率底、早期就诊率低、治疗率低,人们常常认为因该病而带来的痴呆疾病症状是老糊涂的表现,从而被视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从而造成漏诊。上海和无锡的调查显示,当地老年痴呆发病率约为5%,但就诊率仅为1%。换言之,99%的人不知道自己患病国内医院鲜有老年痴呆专科,一般在神经内科、老年科、精祌科和心理科都有可能兼职治这种病。近年,国内大城市已有三级医院 设了 “认知功能障碍”专病门诊,提供早期蹄查专业评估。但知晓率差,就诊人数少之又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展良好的针对老年
8、痴呆的卫生服务要求日益迫切,但其卫生服务供给情况却不容乐观。总体来说,缺乏政策支持;经费补偿不足;尤其在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斤;疾病卫生知识不够普及,病人家属不愿意配合,对老年痴呆疾病不够重视。多年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老年痴呆临床病理的研究、有效药物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 (2)关于患病治疗的研究 认知障碍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日本科学家发现脑越用越聪明,增加的脑力劳动,应能有效地降低患阿尔兹海默病的危险性。俄勒冈州老年病研究所一项 年随访研究发现,不管是智能训练还是强体能训练 均与进展为痴呆的危险性下降相关 。不管临床治疗与家庭康复都应将二者有机结合。目前对于认知障碍干预
9、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西药方面,多沿用治疗 AD 的药物,目前 认知障碍干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包括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以及一些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维生素 E、麦角碱类药物、性激素、吡咯烷类等药物,其中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等被证明可以短期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此外,有实验证明,银杏叶提取物也被认为可以改善脑部的组织供血功能,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被临床广泛应用。上述药物虽然被认为可以改善老年认知障碍状况,但是长期服用是否具有改善老年人认知作用还有待验证,且部分药物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其效果和功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非药物干预方面,大致包括认知训练、体育运动、改善
10、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方面。一项针对美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的认知训练实验发现,5-6 星期的认知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且效果可以维持 5 年以上;Scarmeas针对平均年龄 77 岁的老年人为期 5 年的调查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使老年人 AD 的风险降低三成以上;而与地中海式饮食相结合,增加蔬菜、水果、谷物和鱼类的摄入量,减少肉类的摄入,可以使 AD 的风险降低 40%;在改善饮食的同时合并体育锻炼,则可将风险降低 60%。公众普遍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认知能力,对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甚至有学者认为体育运动干预认知的作用要优于药物干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11、认知障碍症,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与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日常习惯等密切相关。 (3)关于患病诱因的研究 我国的认知障碍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人 AD 患者出现猛增的态势。据统计,截止到 2010 年,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已有 600 万 AD 患者,位列世界首位。AD 在我国爆发呈现出的高压态势 我国正常老年人患 AD 的概率为 1%-2% 。我国对患病率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文化程度对老年痴呆患病率的影响方面,例如汤哲等对北京城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老年痴呆患病为 8.19%,且体力
12、劳动者的老年痴呆 患病率高于脑力劳动者 ;性别和心血管患病对老年痴呆的影响方面, ;地域性差异方面,有研究显示在我国东部和西部,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 9.6%和 14.7%。同国外老年痴呆研究一样,由于老年痴呆的概念、诊断标准、认知检查工具等的不确定因素,且国内的调查一般都是小样本容量,所以得到的老年痴呆患病率也出现很大的差异性。 (4)关于患病治疗的研究 我国的认知障碍干预研究相对国外较晚,干预方式的研究也和国外类似,分为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方面,例如加强认知训练、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膳食等。在药物干预方面,由于中医与西医的明显差异,中医利用其独特的视角,对疾病具有独到的理解和看法,使我国对
13、认知障碍的一些干预研究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例如,银杏叶提取物被认为可以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中医认为认知障碍属“健忘”范畴,认知障碍的患病与痰浊相关,在治疗时可以采用中药与针灸治疗的方法,提倡针药结合。例如孙远征等就利用此方法,发现利用针灸等方法治疗认知障碍的效果要优于药物组;苏志伟等发现用益肾通督法治疗认知障碍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饮食习惯对认知障碍的影响方面,李志武等对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蔬菜、水果等清淡饮食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而经常食用鸡蛋和甜食对认知能力带来不良影响。 (4)关于与其它老年常见病混淆的研究 我国的认知障碍患病具有诊率低
14、、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和漏诊率高的“三低一高”的特点。由于认知障碍具有异质性,不同类型的认知障碍的发病症状也存在差异,且发病隐匿,在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往往被认为是“上岁数了记性不好”、“老糊涂了”,没有得到患者本人和家人足够的重视,被发现时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认知障碍的发病存在不可逆性,目前对认知障碍的治疗尚未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现后往往不容易治疗。所以认知障碍的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对我国认知障碍的防治以及症状的恶化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认知障碍的研究要远远早于我国,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国外的专家学者对于认知障碍的定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终由 Peterse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1023图文 硕士学位 论文 开题 报告书 1023 图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