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基于ANSYS程序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有限元分析.doc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ANSYS程序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有限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基于ANSYS程序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有限元分析.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本文在钢骨高强混凝土压弯柱和钢骨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柱、梁的整个受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ANSYS程序分别就混凝土强度、轴压比、配箍率、含钢率、钢骨屈服强度对承载力的影响进行计算。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述了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总结了钢骨混凝土结构在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叙述了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有限单元法、塑性理论和数值求解方法。第三章确定了混凝土、型钢、钢(箍)筋的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介绍了本文所选用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及其计算分析流程。第四章
2、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在压弯状态下的整个受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混凝土、型钢在整个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状态,钢筋的应力发展,混凝土裂缝的开展情况;比较了不同的混凝土强度、轴压比、箍筋间距、含钢率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承载力的影响。第五章对钢骨混凝土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考虑了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纵向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效应。将考虑滑移效应、未考虑滑移效应和试验这三种情况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极限状态下混凝土与型钢的应力、应变情况,混凝土裂缝的发展过程;比较了不同的混凝土强度、配箍率、含钢率、钢骨屈服强度对钢骨混凝土梁承载力的影响。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得到的主
3、要结论,并提出了本课题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关键词: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梁; ANSYS程序;非线性分析;受力过程;粘结滑移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ORY AND ANALYSIS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Master Candidate: Guangbo MuAdviser: Lianguang Wang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he whol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steel reinforced
4、 high-strength concrete (HSRC) column an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beam are sim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software ANSYS. The calculation is proceeding by ANSYS progra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trength of concrete, different axial-compress ratio, different volumetric pe
5、rcentage of stirrups, and different volumetric percentage of steel and different strength of steel. 6 chapters are included in this paper and introduced as follows:Chapter 1, the divisions,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of SRC structure are introduced in short. The research developmen
6、t of experiment, theor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summarized. In the end,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bject. Chapter 2, the basic theories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 are described, the contents include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plasticity theory and numerical solution method.Chapt
7、er 3,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and failure criterion of concrete, steel, reinforced and stirrups are confirmed. The FEA software ANSYS and its analysis process are presented. Chapter 4, the whol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HSRC is simulated. The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for concrete and ste
8、el under monotone loading in different working stages are analyzed, another stress development for reinforcement and the crack circumstance for concrete are analyzed too. The influences to bearing capacity of HSRC are compar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strength of concrete, different axial-co
9、mpress ratio, different volumetric percentage of stirrups and different volumetric percentage of steel. Chapter 5, the nonlinear analysis of SRC is performed, having considered bond-slip effect of steel and concrete, as well as reinforcement and concrete. The Force-Displacement curves and calculatio
10、ns are compared with considering and no considering bond-slip effect, experiment these three circumstances. The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for concrete and steel under ultimate state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to bearing capacity of SRC are compar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strength of
11、concrete, different volumetric percentage of stirrups, different volumetric percentage of steel and different strength of steel.Chapter 6,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work and results,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unsolved in this field in the future.Keywords: HSRC column; SRC beam; ANSYS pro
12、gram; nonlinear analysis; deformation process; bond-slip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1概述11.2钢骨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现状21.2.1应用状况21.2.2试验研究现状41.2.3理论研究现状51.2.4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61.2.5存在问题71.3本课题研究意义71.4本课题主要工作7第二章 基本理论92.1有限元单元法92.2塑性理论112.2.1屈服准则112.2.2流动准则122.2.3强化准则122.3数值求解方法132.4本章小结14第三章 数值计算理论模型153.1ANSYS软件简介153.2ANSYS程序分析流程
13、153.3ANSYS程序对材料弹塑性分析的实现153.4材料的本构关系173.4.1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173.4.2混凝土的裂缝模式203.4.3混凝土压碎后的处理223.4.4型钢和钢(箍)筋的本构关系及屈服准则233.5钢骨混凝土构件网格剖分特点233.6本章小结23第四章 基于ANSYS程序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有限元分析254.1计算模型254.1.1几何尺寸及计算简图254.1.2建立模型254.1.3材料参数的确定284.2计算方法294.2.1约束及加载294.2.2模型求解304.3计算结果分析324.3.1荷载位移曲线324.3.2计算结果比较324.3.3钢骨的应力状态
14、334.3.4混凝土的应力状态334.3.5加载过程中混凝土与钢骨应力、应变的变化344.3.6钢筋的应力发展354.3.7裂缝开展情况364.3.8影响构件承载力的因素364.4本章小结39第五章 基于ANSYS程序的钢骨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415.1计算模型415.1.1几何尺寸及计算简图415.1.2建立模型415.1.3材料具体参数445.2计算方法445.2.1约束及加载445.2.2模型求解455.3计算结果分析455.3.1荷载跨中挠度曲线455.3.2计算结果比较475.3.3混凝土与型钢应力图475.3.4混凝土与型钢的荷载应变495.3.5裂缝的发展505.3.6影响钢骨混凝
15、土受弯构件承载力的因素505.4本章小结53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5参考文献57致 谢61作者简介62第一章 绪 论1.1 概述钢骨混凝土结构1是指在钢筋混凝土内部埋设钢骨的一种新型结构,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结构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叫法,日本称之为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英、美等西方国家称之为混凝土包钢结构,前苏联称之为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我国目前普遍称之为钢骨混凝土结构,简称SRC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根据所用钢骨的不同主要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两大类,实腹式构件的钢骨多由型钢或钢板焊成,空腹式构件的钢骨一般由缀板或缀条连接角钢或槽钢组成。实腹式构件制作简单,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空腹
16、式构件比较节省材料,但制作费用较多,抗震性能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稍好2。常见的实腹式、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构件见图1-1。(a) 实腹式钢骨混凝土柱(b) 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柱(c) 实腹式钢骨混凝土梁 (d) 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图1-1 钢骨混凝土梁柱的基本类型截面钢骨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度高、刚性大以及良好的延性及耗能性能,由钢骨混凝土构件组成的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在地震的多发区及高层、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更具优越性。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相比,钢骨混凝土结构还具有一系列不同的特性:与钢结构相比:外包混凝土可以有效防止型钢的局部屈曲,提高构件的整体刚度,使钢材强度得以充分利用,钢
17、骨混凝土框架较之钢框架可节省钢材约50%甚至更多13;具有更大的刚度和阻尼,有利于控制结构的变形;钢骨埋置于混凝土内,提高了构件的防火性能、耐腐蚀性能。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配置型钢使构件的承载力大为提高,尤其是实腹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加建筑使用面积,满足现代的大开间、大空间需求;可将模板悬挂在钢骨架上,利用型钢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时的活荷载,这样省去了支撑,加快了施工速度34。高强混凝土抗侵蚀能力强,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在现代建筑中,高层大跨的结构层出不穷,高强混凝土也被越来越多地广泛重视。但是,由于高强混凝土脆性大,延性差,从而影响其在抗震
18、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如将高强混凝土用于钢骨混凝土结构,形成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简称HSRC结构),可以充分发挥钢骨与高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特别改善了高强混凝土本身延性差而带来的不利于抗震的脆性特性,更增加了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性能。近年来,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在很多大型工程结构中得到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2 钢骨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现状1.2.1 应用状况日本是世界上应用钢骨混凝土结构最早、最多的国家,如表1-1所示。表1-1 钢骨混凝土结构在日本的应用1910年图1-2 钢骨混凝土结构的起源日本的钢骨混凝土结构起源于从欧洲传入的一种护墙结构,它是用钢骨作为骨架埋入石护墙的结构。后来用
19、钢筋混凝土外包钢骨代替钢骨周围的砖石,即形成日本钢骨混凝土结构的雏形。如图1-2所示。1918年内田祥三设计的东京海上大厦(地上7层),柱及内部大梁的钢骨均外包了混凝土,是真正的钢骨混凝土结构5。1921年内藤多仲设计的于1923年在同丸内建成的日本兴业银行,建筑面积15000m2,高30m,其梁与柱均采用实腹式钢骨混凝土结构,该结构因在东京大地震中几乎未遭破坏,而引起日本结构工程界的普遍关注。1950年日本建筑基本法作为建筑行政指导方针,要求6层以上的建筑物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1953年日本建筑基本法要求7层以上的建筑物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1970年日本建筑基本法要求8层以上的建筑物采用钢骨
20、混凝土结构。至1985年为止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62.8%,10-15层高层建筑中,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占总数的90%左右。16层以上的建筑则约有50%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50%采用钢结构,而在16层以上的钢结构中,其下部1-5层也多半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36,这是因为高层钢结构刚度较小,侧向位移较大,而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后,不仅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而且刚度也增大很多。1994年36层的北海饭店,121m高,采用SRC和普通RC组成内筒,钢框架结构。此外欧美及其它一些国家也将钢骨混凝土结构应用到国内的高层及超高层的建筑中来,如表1-2所示。表1-2 钢骨混凝土结构在欧美及其它
21、国家的应用休斯敦得克萨斯商业中心大厦高305m,79层,采用钢骨混凝土外框架钢骨混凝土内筒结构体系。达拉斯Inter First Plaze办公楼高279m,72层,采用钢骨混凝土框架体系。新加坡Treasury办公楼55层,采用钢骨混凝土核心筒体系。休斯顿Gulf Tower高221m,52层,采用钢骨混凝土柱钢梁框筒结构。雅加达Central Plaza23层,采用钢骨混凝土柱,梁一方向为钢梁,一方向为钢筋混凝土梁体系。我国对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较晚,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了钢骨混凝土结构,如郑州铝厂的蒸发车间,包头电厂的主厂房,鞍山钢铁公司的沉铁炉基础等。60年代后期由于片面强调节约钢材,
22、使得钢骨混凝土结构难以推广应用。80年代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后,建筑业蓬勃发展起来,钢骨混凝土结构又一次兴起,如北京的国际贸易中心、京广大厦、新世纪大厦,它们的底部几层均采用SRC结构。近年来钢骨混凝土结构凭借其良好的抗震性能的优势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10,如表1-3所示。表1-3 钢骨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24层,其柱子全部为钢骨混凝土柱。北京长富宫饭店地上25层,地下3层,高88m,地下部分至地上二层均采用SRC结构。上海金茂大厦88层,高420m,1-9层为SRC结构,以上为钢结构。上海瑞金大厦地上27层,地下1层,高107m,建筑面积32000m2。
23、深圳发展中心大厦43层,高160m。 在这些建筑中,钢骨混凝土结构多用于地下至地上29层。广州国际汽车大厦43层。南京天时商业中心大厦24层。1.2.2 试验研究现状2468001600加载端滑移量/mm外加荷载/kN图1-3 荷载滑移曲线钢骨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在20世纪初始于欧美。1908年Burr做了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柱的试验,发现钢骨外包混凝土后,强度和刚度能够大大提高。1920年加拿大学者开始研究在混凝土内埋置钢柱及在混凝土内埋置型钢的结构,发现型钢与混凝土具有协同工作的性能1。1923年加拿大学者Mackay开始做空腹式配钢的钢骨混凝土梁的试验。其后英国的R.P.Johnson、美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学位 论文 基于 ANSYS 程序 钢骨 高强 混凝土 有限元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