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oc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农业大学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导 师 姓 名 专业学位 类 别 农业推广硕士 领 域 农村与区域发展 研 究 方 向 农村金融 中国 郑州2009年 3月 分类号 密级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英文题目:The study of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building in the new situation 学位申请人: 导 师: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 农村财政与金融 论文提交 学位授予日 期: 日 期: 致 谢凝聚着研究生学习心血的毕
2、业论文终于可以封笔付稿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行将结束。这份毕业论文可以看作是我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学习总结。整个写作过程充满着艰辛,从论文的开题、构思到最终定稿,整整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翻阅了大量的中外文文献,进行了艰苦的数据整理和资料收集工作,终日游弋于理论与现实之间捕捉瞬时的灵光,寄望于能够在短暂而珍贵的求学生涯中留下些许的印痕。然而,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面前,我数年来苦心积累的那一点点东西竟让我感到深深无助。由于资料有限,再加上才疏学浅让我在写作过程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此时的我只能深深的自责这几年来自己未能努力自勉、刻苦求知。好在农大浓厚的育人氛围、领导和师长的关心指导、同学的友爱互助
3、和朋友们的支持鼓励给予我刻苦钻研的勇气和动力,论文最终如期完成,虽然不免有浅薄、错漏之处,但总算是尽力而为,心中多少感到一丝慰藉。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幸得到了我的导师-河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鲁怀坤教授的悉心指导。鲁教授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将会影响我的一生,让我终身受益。从论文选题到大纲提出,再到论文的写作、修改和定稿,鲁教授均进行了深入的指导,不少地方鲁老师还亲自修改。在这里我要深深感谢导师的培养和教诲,从他那里的所学、所识、所悟,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研究生学习期间,有幸结识了河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许多老师,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孜孜不
4、倦地为我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广博深厚的知识结构和循循善诱的教导让我深深感受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的魅力,并使我获得终身受益的人文熏陶。在这里,我还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同事和同学们,是他们用朋友般的热情帮助我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用师长般的耐心指导我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是他们的帮助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顺利完成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理解和支持,给我正确的指引与鼓励,在精神上给我无尽的动力,在生活中提供最无私的帮助目 录中文摘要1 1.绪论3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31.2文献综述41.2.1国内的相关研究41.2.2国外的相关研究61.3论文的研究思路
5、及框架结构 71.3.1研究思路71.3.2框架结构71.4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91.4.1研究方法91.4.2创新点9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演进及其评析102.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演进102.1.1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形成阶段102.1.2第二阶段(1979年1993年):农村金融体系恢复发展阶段102.1.3第三阶段(1994年1996年):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初步成型112.1.4第四阶段(1997年2002年):对农村金融的调整122.1.5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新阶段122.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演进的评析132.2.1我国
6、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利益论分析132.2.2自上而下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变革与自下而上的经济体制变革路径相悖132.2.3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忽略了对金融现实需求的考虑143.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及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153.1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特点153.1.1农村整体发展需求153.1.2农村企业的信贷需求163.1.3农户的信贷需求173.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183.2.1商业性金融的现状193.2.2政策性金融的现状203.2.3合作金融的现状213.2.4邮政金融的现状213.2.5民间金融的现状224.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34.1存在的问题234.1.1金融组织功能弱化
7、,支农能力下降234.1.2农村金融产品匮乏、功能不全264.1.3金融机构难贷款,农民贷款难274.1.4农村监管体系不健全284.2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28 4.2.1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严重不足、竞争有限284.2.2农村金融机构安排忽视外界环境特征294.2.3高风险农业及弱势乡镇企业304.2.4 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304.2.5 信用制度的缺失315.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325.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原则325.1.1统筹兼顾原则325.1.2政府扶持原则325.1.3农民直接参与原则325.1.4适应新农村建设特点原则335.2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措施335.2
8、.1深化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335.2.2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竞争性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345.2.3建立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365.2.4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37结论39参考文献40Abstract43中文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作为一个国家社会资本形成与有效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其是否合理并具有效率,是关系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金融是以信用手段动员、配置、管理涉农金融资源运行的活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是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所在,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不断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的需求又是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关键。改
9、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国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几次大的改革,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体系也有了较大发展,农村存贷款绝对数额增长很多,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率很高,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由于农业产业的内在“弱质性”,我国“三农”发展面临严峻的资金短缺困境。尽管市场机制可以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三农”特有的经济运行过程,导致其市场机制作用受阻,信贷资金投入规模小,资金配置效率低,且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同时还存在着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等问题,这些凸显出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10、因此,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构建真正符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利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演进过程进行梳理,从而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有一个清晰地认识,然后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兼顾、政府扶持、农民直接参与、适合新农村建设特点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1949年1978年)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形成阶段;2.(1979年1993年)农村金融体系
11、恢复发展阶段;3.(1994年1996年)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初步成型阶段;4.(1997年2002年)清理整顿阶段;5.(2003年至今)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新阶段。通过利益论、经济体制变革路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金融现实需求满足三个角度对改革历程进行评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了解、掌握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切实地找出科学合理的改革道路。本文在第三章从农村整体发展、农村企业、农户等三个方面多个层次对金融需求的相关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又从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民间金融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尽管我国农村金融
12、体系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仍然存在诸如:金融组织功能弱化,支农能力下降;农村金融产品匮乏、功能不全;农民贷款难;风险机制、农村监管体系不健全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严重不足、竞争有限;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安排上忽视了农村金融的需求特征,大多数地方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与农村的金融需求不能很好的相匹配;农业和乡镇企业自身的高风险性也使得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贷款给他们;同时,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信用制度的缺失也是相关的原因。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
13、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快发展是基础,而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农村金融体系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在最后一章本着统筹兼顾、政府扶持、农民直接参与、适合新农村建设特点的原则,采取深化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竞争性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等相应措施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 政策性金融 合作金融 民间金融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它决定和服务于实物经济的发展。但是构成实物经济的各经济主体往往存在资金配置的失衡,金融体系的
14、基本功能就在于融通不同部门的资金余缺。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金融体系越发达,与经济发展的水平越相适应,其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创造的经济剩余就越多;相反,金融体系越不发达,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平,其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低,创造的经济剩余就越少,可动员的资金就越少,经济发展就越迟缓。如果金融体系不健全,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表述:一方面,经济决定金融,另一方面,金融的发展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金融发展的水平,反过来,当金融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时,金融就会促进经济的发
15、展,当金融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时,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总人口中半数以上是农村人口,相关资料显示,2005 年该比值高达57.01%,而部分发达国家还不到20%。因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以农业为主体的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增长。资料显示,19781999年这二十年间,农业总产值以不变价计算增长2.68倍。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农民收入下降,农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表现出非正常的下降,“三农”问题再度成为上上下下更加关心的焦点问题,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
16、并没有改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农村 GDP 占总 GDP 的比重持续降低,由 1998 年的 52.2%降至 2006 年的 45.9%,2007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140 元,实际增长率为 9.5%,比去年提高了 2.1 个百分点,但是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由 2005 年的 3.22:1 上升到 2007 年的 3.3: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
17、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另外,从2004年到2009年连续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可见,“三农”问题已成为我们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国要想尽快解决“三农”问题,顺利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农村金融的核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方面,它的健全和完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就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情况来看,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改革后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转型,现行体系在支持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它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8、正规性农村金融组织严重不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未能承担其扶持农村经济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服务网点减少,农村合作金融名不副实,农村金融产品匮乏且功能不全,农民贷款难的现象依然严重,于是在银行借贷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大多转向了私人借贷,由于私人借贷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风险较大,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快发展是基础,而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农村金融体系尤为重要。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构建真正符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不
19、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利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1.2文献综述1.2.1国内的相关研究1.2.1.1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王晓(2005)【1】认为,商业银行的“无为”直接减少了农村金融供给,这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徐滇庆(2004)【2】认为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政企不分、产权归属和缺乏竞争环境和金融人才、以及缺少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张海峰(2006)【3】认为,邮政一直是农村资金“失血”问题的重要渠道,邮政储蓄分流了部分农村资金,现行邮储资金管理体制仍然无助于农村资金的回流。王家传(200
20、5)【4】认为,农村金融资源非农化趋势加剧使得农村信贷资金进一步短缺。而非农化趋势加剧,农村资金不仅得不到反哺,反而日益流出农村。1.2.1.2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原因的研究张元红(1999)、何广文(2001)【5】认为,农村金融供给的缺乏是由于农村实行了金融抑制或者金融约束政策,限制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温铁军(2001)认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和城市相比,资金在农村和农业的使用效率低于在城市和非农产业中的使用效率,因此也造成农村资金的外流。樊纲(2000)、彭川西(2001)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市场上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这种垄断不仅造成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还使
21、信贷结构上不能适应各地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结构的变化。张杰(2003)【6】认为,农村金融供给的缺乏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造成的,即体制内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借贷远不能适应体制外产生的金融需求。黄燕君 (2000)【7】、何广文、冯兴元(2004)【8】等从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入手来探讨农村金融问题,认为现行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导致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育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机制不完善。1.2.1.3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必要性的研究易诚(2003)【9】认为,目前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多,缺乏金融支持、资金不足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要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学位 毕业论文 新形势下 我国 农村金融 体系 构建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