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36378.doc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3637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36378.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焦化厂除尘脱硫工艺设计学 校: 吉 首 大 学 院 系: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环 境 工 程 班 级: 2010 级环境工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和设计任务1.1 概述31.2 设计任务31.3 厂区平面布置3第二章 设计依据 2.1 参考文献42.2 设计原则42.3 设计范围42.4 处理后气体排放的标准42.5 设计规模52.6 施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计划52.7 施工准备工作的要求7第三章 工艺设计概述3.1 相关参数的计算73.2 工艺设计范围83.3 方案比选与确定83.4 工艺流程介绍17第四章 工艺系统说明4.1 袋式除尘系统184.2 石灰石/石灰脱硫法204.3
2、 石灰石、石灰浆液制备系统214.4 脱硫液循环系统214.5 固液分离系统 21第五章 主要设备设计 5.1 袋式除尘系统设计要点225.2 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工艺265.3 物料用量相关计算295.4 固液分离系统设备及选型315.5 整套装置所用到的泵的选择32第六章 辅助工程设计 6.1 供水系统33 6.2 供电系统33 6.3 供热系统33 6.4 自动控制系统34 6.5 消防系统34第七章 劳动定员第八章 投资预算第九章 效益评估9.1 环境效益36 9.2 经济效益37 9.3 社会效益37第一章 概述和设计任务1.1概述 炼焦技术是将煤配合好装入炼焦炉的炭化室,在隔绝空气
3、条件下通过两侧燃烧室加热干馏,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焦炭。由此可以看出,在炼焦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含有二氧化硫和粉尘的烟气,该废气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不仅会污染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了极大的原物料消耗,同时对企业的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进行除尘脱硫处理。因此将从炼焦炉出来的烟气经过管道将其汇集,通过风机的作用将其引入到脱硫除尘设备系统中去。焦化厂烟气具有二氧化硫浓度变化大,温度变化量大,水分含量大,从而使焦炉烟气进行脱硫具有较大难度。生产工艺中将产生焦炉废气。焦炉废气中主要含二氧化硫和粉尘。目前我国已投运的焦炉烟气脱硫装置采用的脱硫工艺有循环流化床法、氨硫铵法、石灰石石膏法、氧化镁法等不同
4、工艺,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1.2 设计任务 某焦化厂生产时间为6:0022:00,生产工艺中将产生焦炉废气。每日生产中最大排放废气量为15900m3N/h。焦炉废气中含焦炉粉尘浓度为15g/m3,粉尘粒径比较均匀,平均分布大致为18-5m。初始废气中SO2浓度为20.4g/m3,初始废气温度为393K,烟气其余性质近似于空气。请设计该生产废气的治理方案,并提交完整的工业废气治理方案报告书。1.3厂区平面布置(详图见附图1) 焦化厂设计范围包括:备煤车间、炼焦车间、焦炉煤气净化车间、粗苯精制车间、煤焦油加工车间、焦化厂试验室、焦化厂自动化系统功能、焦化厂含酚氰废水处理等设计。第二章 设计依
5、据2.1 参考文献2.1.1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 张殿印 王纯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1.2 除尘器手册 张殿印 王纯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20122.1.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郝吉明 马光大 编 高等教育出版2.1.5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17120122.2 设计原则 2.2.1 采用简单、成熟、稳定、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保证处理效果,并节省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2.2.2 设备选型兼顾通用性和先进性,运行稳定可靠、效率高、管理操作方便、维修维护工作量少、价格适中。 2.2.3 工艺设备的布置合理紧
6、凑、节约用地。 2.2.4 系统具有良好的抗腐性能。2.2.5 严格控制噪声及废水的产生,消除二次污染。2.3 设计范围 从车间排气管汇合后出口开始,经装置入口至排风机出口之间,所有工艺设备、连接管道、管件、阀门、风机、电气装置、自动控制设备等。2.4 处理后气体排放的标准2.4.1 处理后SO2 气体的浓度标准见表1表1 SO2 浓度的极限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极值(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平均0.06g/m3日平均0.15g/m31H平均0.50g/m3 2.4.2 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车间空气卫生标准SO2 最高允许浓度为15mg/m3。2.4.3 根据大气污
7、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中的标准得出表2参数。表2 二氧化硫最高排放浓度及允许排放速率最高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烟尘150烟囱高度20(m)6.9二氧化硫12005.1注:二氧化硫与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采用的是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限值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2.4.4 根据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现有炼焦炉允许排放标准 GB 161712012 炼焦炉允许排放标准 表3二氧化硫排放标准200mg/m3烟尘排放标准400mg/m3 综上所述,故有,粉尘排放浓度为150mg/m3,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为200mg/m3 。2.5 设计依
8、据2.5.1 二氧化硫( SO2)排放浓度200mg/m3,脱硫效率99.02%;2.5.2 烟尘排放浓度150mg/m3,除尘效率97.5%; 2.5.3 处理烟气量15900 m3n/h。 2.5.4 工厂主要设备应能连续正常工作16小时以上。2.6 施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计划2.6.1 项目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a) 施工过程及联运试车前系统清扫、试压等废水、建筑和生活垃圾按当地政府统一规定排放;酸洗、碱煮废渣回收利用,零排放。b) 投料试车及生产考核过程:c) 外排废水达到GB13456-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要求;d) 烟尘(粉尘、焦粉尘)排放达到GB16297-
9、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要求,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要求;e) 废渣100%回收利用,零排放;。f) 施工噪声控制达到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g) 生产噪声控制达到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II类限值。2.6.2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程序a) QE0-21A-2006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b) QE0-22A-200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c) QE0-23A-2006应急准备与响应d) QE0-09A-2006施工过程控制中4.12“施工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e) QE0-10A-2006
10、竣工试验、试运行及考核验收(交付)程序中4.6“工程竣工试验、试运行及考核验收(交付)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f) QEO-20A-2006事故、事件、不符合控制2.6.3 施工现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a) 现场人员安全、环境工作守则:施工现场应建立安全环境工作守则,并应在宿舍及工作现场明显处张贴,使进入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和相关方人员都能及时了解和遵守规定要求。b)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规定: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学习相关控制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等。c) 施工方案审查制度:项目部应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程序、参加施工方案的讨
11、论、审查设计和材料随机文件等是否符合安全、环境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规定及相关文件要求。d) 安全设施、设备、材料定期检查检测制度:安全环境工程师应定期组织检查安全、环境保证及应急准备与响应的设施、设备、材料的检查检测及制度落实情况。e) 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制定试车、开车安全操作规程并得到批准。f) 安全会议制度:应定期召开施工现场安全工作会议,安全工作会议应建立考勤制度、因故缺勤者应补课。g) 安全环境工作检查制度:建立安全环境工作检查制度,实施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环境管理实施监督检查。h) 安全环境工作奖惩制度;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环境工作奖惩制度,对违反安全环境
12、工作制度的人员,视其情节,有权给予批评、教育、警告、通报批评、罚款直至停止工作。2.7 施工准备工作的要求a) 技术准备:认真组织编写和审定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组织安全技术交底,使各道工序顺利进行;准备和熟悉与工程有关规范、安全技术文件、规定、标准和图例。b) 物资准备与要求: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做出工料分析,组织物资的进场、存放及保管; 对进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准用证等有关材料进行审定;材料使用前, 经现场见证取样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一律退回清离现场,坚决防止工 程中使用。c) 劳动力准备:对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验证考核、施工前要进行入场教育。 d) 设
13、备施工机具的准备:按照计划要求组织工程需要的设备、机具进场。 e) 现场准备:组织各施工供方按项目部总体施工计划进行现场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汇总各施工方提交的用电计划、用水计划,绘制施工总平面图。第三章 工艺设计概述3.1 相关参数的计算由相关设计参数可计算出脱硫效率:=(Ci-Co)/Ci100% 其中: Ci、Co 、Cc:分别为吸收塔进口和出口处二氧化硫的含量。(mg/m3) 解得:=(20400-200)/20400100%99.02%(计算值) 除尘效率公式:=(Gc/Gi)100% = (Gi-Go)/Gi100%其中: Gi、Go、Gc:分别为除尘器进口、出口和落入灰斗的尘量。(
14、mg/m3)解得:=(15000-150)/15000100%=99%(计算值)处理烟气量15900m3 N/h,进口温度:393K(120C),出口烟温7090C;脱硫塔入口烟气SO2浓度为20400mg/m3; 出口烟气二氧化硫浓度为200mg/m3,脱硫效率99.02%,吸收塔入口烟气粉尘浓度15g/m3,;出口烟气粉尘浓度为150mg/m3,除尘效率99%。3.2 工艺设计范围 本设计方案包括脱硫工程的所有工艺、设备、电气、控制、防腐,即从引风机出口烟道至烟气排放范围内所有工艺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整个脱硫工程包括:烟气系统、吸收系统、吸收液再生系统、浆液配置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工艺水
15、系统、集散控制系统、辅助工程系统、仪表及控制仪器等其他系统。3.3 方案比选与确定3.3.1 除尘方案的比选与确定除尘器的设计与选型是除尘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除尘器的选型包括除尘器类型容量大小选择及针对工具具体要求的选择等。选取除尘器类型包括机械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空气过滤器等。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都是以作用力为理论基础。根据力的性质不同,设计出不同的除尘器。除尘工程中常用的除尘器分为四大类,这些除尘器都是依靠各种力从气体中分离和过滤粉尘粒子的,见表4;表4 常用除尘器的类型与性能型式除尘作用力除 尘设 备种 类适用范围不同粒径效 率%投 资比 较粉尘粒径(um)粉尘
16、浓度(g/m)温度阻力pa50um5um1um干式重力重 力除尘器1510 4002001000961631惯性力惯 性除尘器201004004001200952051离心力旋 风除尘器51000.053099998668.5惯性力、扩散力与筛分袋 式除尘器振 打清 灰0.132099999967.0脉 冲清 灰100999967.2反 吹清 灰100999967.5湿式惯性力、扩散力与凝聚力自激式除尘器1000.0510040040010093402.7喷雾式除尘器1040040010096752.6文氏管除尘器10080099934.7静电力湿式电除尘器0.0510040098989869
17、 根据上表数据和第二章中设计依据,有电除尘器、自激式除尘器、喷雾式除尘器、文氏管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满足处理条件;但是根据袋式除尘器是各类除尘器中应用最多的一类,就数量而言,袋式除尘器应用占除尘器总量的60%以上;按处理气体量而言,占到70%以上。袋式除尘器应用多的原因,在于其除尘效率高,能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运行稳定,适应能力强,每小时可处理气量从几百立方米到数十万立方米并使用于许多工矿企业除尘工程的净化设备。故在此采用袋式除尘器除去工厂生产中的烟尘。3.3.2 脱硫方案对比选择确定A国外烟气脱硫发展概况 近几十年来,S02和烟尘污染危害整个生态系统及建筑物等,己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
18、影响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各个国家纷纷开始脱硫技术的研究。世界上应用烟气脱硫装置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且有显著成效。虽然三国电站装机总量不断增加,但SO:的排放总量却逐年减少。对全球SO:排放总量的削减起到积极作用。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应用FGD装置的国家。截止1990年,其装置达1900多套,总装机容量达0.5 0.6亿KW。应用的脱硫技术以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为主,占75%以上。由于日本资源匾乏,因此大多采用回收流程。日本国内所用石膏基本都来自烟气脱硫的回收产物。FGD装置的应用在日本已有近30年的历史,从6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应用FGD装置使其SO:污染在70年代中后期基本得到
19、控制。80年代以来,日本加强了对外出口,对美国、德国及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技术及设备,仅向中国就出口或援助近十套FGD装置,占中国进口脱硫装备的70%左右。日本的SO:已基本得到控制,同时开始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对同时脱硫脱硝的技术尤为关注。如被誉为新一代FGD技术的电子束氨法(EBA)和脉冲电晕氨法(PPCP)脱硫,最早均由日本专家提出,并进行大规模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工业性试验,有待商业化戈用。 在美国的烟气脱硫装置中,湿法石灰石/石灰法占90%以上,其次是双碱法和碳酸钠法。80年代以来,为了降低基本投资和运行费用,积极研究及开发了喷雾干燥烟气脱硫和炉内直接喷射石灰石烟气脱硫技术。美国的ABB
20、公司新开发的LS-2技术,主要采用56 m/s的高烟气流速(常规流速为34 m/s)、专利喷嘴、卧式除雾器、超细干式石灰石磨制等。由于采用高流速,减小了塔的体积,降低了造价。美国的B&W公司在塔的吸收段喷淋层间增加一多孔合金托盘,在托盘的上下都设喷嘴。托盘的主要作用是均布气流、增加气一液传质效果,从而提高效率,减少塔高,降低造价130 欧洲的FGD技术以德国发展最为迅速,其装置总装机容量为0.360.46亿KW,居世界第三位。从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不到20年的发展过程中,FGD技术迅速实用化。在引进日、美先进技术的同时,立足于本国技术的开发,于70年代末,开始在电站锅炉上安装FGD装置。198
21、3年颁布的环境法规,促进了FGD装置大规模应用,在1983年至1989年的7年间,其S02排放量降低6.8倍。截止1992年,5万KW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安装FGD装置。德国主要采用的工艺也是湿式石灰/石灰石一石膏法,占90%以上。回收流程是抛弃流程2.6倍,75%的工业用石膏来自脱硫系统。 英国主张燃用低硫燃料及高烟囱稀释排放法,而法国则以核电为主,因此两国的FGD技术不如德国。此外,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等国,对FGD技术也开展了大规模研究,开发出许多先进工艺。如丹麦的旋转喷雾干燥法( SDA )、芬兰Fortum公司的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烟气脱硫技术(LIFAC)等,不仅在本国有许多工业装置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工程 专业 毕业论文 36378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