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酒 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毕 业 论 文 2009 级 种子生产与经营 专业 题 目: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时间: 2012年月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班 级: 09级种子生产与经营(1)班 2011年12月25日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摘要: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玉米红蜘蛛等,这几种病虫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症状、防治方法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在许多地区为主栽作物,栽培面积大。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虫害
2、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病害有玉米瘤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发生严重的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玉米红蜘蛛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了解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病规律,掌握防治技术,对玉米生产有积极意义。一、病害(一) 玉米瘤黑粉病玉米黑粉病有散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在北方地区主要是瘤黑粉病。1. 症状 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2. 发病条件和
3、传播途径 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供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从植株幼嫩组织、伤口、虫伤处侵入为害。 3.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重病区栽培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氮肥过多,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田间早期发现病瘤应及时刈除并深埋,秋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可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 播种时用种子量0.4%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生长期彻底防治玉米螟等虫害。(3)加强肥水管理 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灌溉要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感病阶
4、段,保证水分供应。及时防治玉米螟等虫害,减少伤口以避免病菌侵染。减少病原,在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并深埋;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并将病瘤茎杆深埋销毁;秋季深翻土壤,促进病残体腐烂,减少初侵染菌源。(二) 玉米小斑病1. 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锺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具轮纹,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2. 传播途径 温度高于25度和雨日多的条件下发病重。3. 防治技术 (1)摘除下部病叶 清除病残体,可有效减少田间病菌浸染。(2)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提高抵抗力。(3)把握时机合理
5、喷药 即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或亩用50%多菌灵悬浮剂5080毫升,对水20公斤,于晴天下午均匀喷于叶面,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 玉米大斑病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2. 发病条件 温度1822,高湿,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可引起该病流行。3.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改善栽培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 玉米 主要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