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
《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问题的提出(1)2 混合式学习理论概述(3)2.1 混合式学习概述(3)2.2 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3)2.3 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运用的优势(4)3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设计(5)3.1 设计的理论依据(5)3.1.1 人本主义理论(5)3.1.2 建构主义理论(6)3.1.3 教育传播理论(6)3.1.4 活动理论(7)3.2 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策略(8)3.2.1 学习需要分析(8)3.2.2 学习活动设计开展学习活动(8)3.2.3 开展学习活动(8)3.2.4 改进教学设计(8)4 鼠标单击操作教学设计案例(9)结束语(12)参考文献(13)致谢(
2、14)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社会需要有着创新理念,合作精神以及可以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与教学应用现状基础上,结合混合学习运用优势,选取信息技术课程部分内容,设计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最后总结该方案的教学效果。【关键字】信息技术 混合学习 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1问题的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捷径。信息素养是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前提;同时对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有效
3、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掌握基本信息素养,了解现代学习理念,为个人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树立意识,夯实基础。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观念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也应该相应调整,采纳更加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案。而混合式学习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恰恰顺应了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诉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不仅仅在于完成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自主学习的、持续学习的平台,是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国内的教育学者、专家很少对
4、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指导层面。虽然在历届省、市开展的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也出现一些优质的课例,但那些课例需要课前准备的时间长、花费精力大,不适合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教学课时有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每周只安排一课时(40分钟),一个学期中,除去法定节假日、期末复习占用的时间,每学期最多只有15课时,而信息技术学科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时间难以分配。加上每个课时跨度一星期的时间,导致学生的遗忘率偏高,新旧知识不能有效衔接,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大、繁杂,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校园网络、教
5、师办公电脑、电脑室等的管理和管理和维护工作,为其他学科的参赛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等等,这些工作占用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忽视了本职教学教研工作。2 混合式学习理论概述2.1 混合式学习概述当前,对混合式学习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形成了多种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我国教育技术领域普遍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优势和E-Learning优势结合起来”。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核心是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各自优势,强调两者的有效结合与应用。目前
6、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学习理论、教学结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教学技术、学习风格、交互手段和评价方法等多维度混合。2.2 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状况是: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即采用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配合课堂讲授。其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间较少,导致其学习参与度不够,从而使教学过程不能完整地体现三维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信息技术课程容量和课程学习课时比例不协调,即在学校实际的上课课时内,教师要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比较困难,学生要系统掌握课程知识,学习时间也比较紧张
7、,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并且设计好教学实施方案,学生也只能有选择地学习该课程的部分内容。三是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即主要以期末的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总结性评价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采取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从而不利于课程教学管理。总之,信息技术课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结构化的良构知识;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较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然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极其不利,可能造成今后自学能力低下,社会适应不良的局面。
8、换言之,“难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的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2.3 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运用的优势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优势结合起来”。而E-Learning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学习,其特点是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课程,提供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对非结构化、劣构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动性,有利于其高阶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有效应用网络在线学习工具,如Moodle平台、BBS、电子邮件、QQ等,让师生之间信息反馈通道畅通,有利于师生学习交流。然而网络在线学习是学生个体学习行为(学生地理分布和学习时间比较分散),因此其自主学习能力
9、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鉴于混合式学习结合两者的优势-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结构化的良构知识,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较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了解学生反馈;又有利于学生对非结构化、劣构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动性,培养其高阶能力。因此,“混合式学习即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这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发展趋势;而这种学习效果,无论是单一进行课堂讲授,还是开展在线学习,都达不到相应的效果。”3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设计3.1 设计的理论依据3.1.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尊严与自由,关注人的潜能和发展,对人的价值与个性等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其教育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合式 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 中的 应用 研究 本科毕业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