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反思与建构.doc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反思与建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反思与建构.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警察学院毕 业 论 文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反思与建构 年 级 2006级 姓 名 专 业 法学 指 导 老 师 2010年05月28日 摘要:民事检察监督权是我国法律明确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经过数十年的曲折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立法对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实践中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在理论界就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存废问题也引发了许多争议,致使民事检察监督处境尴尬,监督效果也大打折扣。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构民事检察监督体系,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运行和缺陷基础上,提出
2、建构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具体设想,使其能有效地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共利益。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 运行现状 缺陷 建构The Review and Construction of Civil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Abstract: Civil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authority of Procuratorial Organ clearly given by Chinese law, after several years of tortuous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
3、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egal supervision system now. But because of the legislation of civil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is too stark to be operated on, the civil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ystem is useless in the practice of monitoring, whether it adaptive to be exist or not has caused much contro
4、versy in theoretical circles, resulting in an awkward position of civil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would be greatly reduced. In this context, how to construct and improve a civil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ystem, become a top priority. The specific idea to construct our ci
5、vil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operation and defects. It will be able to effectively maintain judicial justice and public interests.Keywords: Civil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Current operation Defects Construction 目 录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理论之争及
6、反思()(一)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对抗()(二)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使诉讼结构畸变()(三)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挑战了司法权威()二、外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之比较研究()(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目的比较 ()(二)民事检察监督范围之比较() (三)民事检察监督方式之比较()(四)检察机关民事诉讼地位比较()三、当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运行现状及缺陷()(一)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运行现状()1、立法上的规定()2、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情况()(二)我国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缺陷 ()1、现行立法对监督范围规定不明确()2、对抗诉规定不具体()3、监督方式单一()四、我国
7、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建构()(一)扩大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二)完善抗诉机制)(三)创建新的检察监督方式()(四)赋予检察院提起诉讼的权力()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民事检察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干预民事诉讼,依照法律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检察监督的活动,是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实施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权能。现阶段,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存在着许多争议,甚至关乎到存废境地。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理论之争及反思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其存在有着合理性和必要性,但理论界就其存废问题存在以下三个基础的争议。(一)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对抗很
8、多学者认为,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公权力干涉私权利,因其违背了私法自治原则。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混淆了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这两个概念,检察机关的介入并没有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更不能认为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涉及的内容当然属于私权范畴,但是民事诉讼则是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借助国家审判机构解决纠纷的活动,本质上无疑是属于公权力的活动。公权力是构成诉讼乃至民事诉讼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换言之,没有公权力的介入,就不称其为诉讼。检察机关以检察权监督审判权介入诉讼,是公权力对公权力的监督,根本不存在公权力对私权力的干预问题。1(二)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使诉讼结构发生畸变 检
9、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打破了诉讼中的平衡局面?某些否定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地位的人认为民事抗诉造成诉讼主体间的不平等。检察机关一方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一方面代表一方当事人提起再审,主体不明确,导致诉讼结构畸变。笔者认为,等腰三角形是国家公权力诉讼结构的原型,也是最为简单的纯粹形态,而不是绝对的惟一形态。在等腰三角形基础上,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比如国内的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对于诉讼程序的中间介入,形成了原诉的等腰三角形和追加之诉的等腰三角形的叠合。国外的陪审团制度也是典型例证。,这些诉讼形式的存在,只需要符合等腰三角形的原理就可以了。等腰三角形重在诉讼原理的贯彻与倡导,而非简单地在于形式上的
10、坚持和恪守。著名学者汤维建先生甚至提出了诉讼的菱形结构由菱形所形成的程序结构是两个等腰三角形组合而成的。在上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形成了由法院的审判权和当事人双方的诉权为作用关系的结构。下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结构一方面与双方当事人的诉权发生关联,另一方面直接对应法院的审判权。因此之故,于检察监督权的中间介入所产生的程序结构变动,乃是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复合结构,这种复合结构并非简单的拼接或叠加,而是由此所看到的乃是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复合或并列一种辩证的复合。是最科学的最能保证司法公正的诉讼结构。从菱形结构中不难看出,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主要使命乃在于以公权力监督公权力。2在一个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与审判人员
11、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在因抗诉引起的再审中,尽管有检察机关的参加,但由于检察机关履行的是法律监督职能,它提起抗诉,并不参加实质的裁判,也不是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上反对另一方。对于当事人而言,诉讼地位平等,并不因为检察机关的抗诉而发生变化。如果说检察机关的抗诉在实质上起到了支持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主张的作用,那么,正是因为该方当事人在原来的诉讼中恰恰是权利受到损害,需要给予支持。检察机关的抗诉在客观上起到一定的这种作用,也是正常的,也正是为了体现程序的正义和司法公正。最终的结果还是审判机关依法进行再审,裁决权仍然在审判机关,再审法院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对抗诉的案件作出新的判决或裁定。审判机关判决的终局
12、性仍应得到保障,检察机关不可能替代审判机关作出判决,也不可能指令审判机关应当如何判决。即使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再审判决有意见,也不能将其提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去裁决,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构,它不具有裁判案件的职能。 (三)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挑战了司法权威美国一位大法官曾有过这样一段表述:“我的判决并非因我的权威而不可改变,而是因我所做的判决不可改变而是我具有了权威。”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不可避免的可能会对法院既判力产生影响,于是有人认为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是对法院审判权威的挑战。笔者认为,检察监督对审判权威之影响认识的分歧实质上是对判决的稳定性与判决
13、的正确性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分歧,即:是通过维护判决的稳定性来确保判决的正确性,还是通过维护正确性来确保稳定性。3对此,笔者认为:检察机关通过自己的监督活动,促使审判机关纠正自己在审判活动中存在的某些司法不公的问题,将影响审判权威的因素予以纠正或者改进,恢复或者增强审判权威,最终提高和保障国家的司法权威。正确的判决是法院权威、法官社会形象的基础。不讲正确性的权威性是无源之水。审判权威的维护,不在于对错误判决的维护,而在于对错误的勇于承认和不断纠正。4检察监督对审判权威的维护,恰恰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本,维护审判权威,需要法官提高审判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法院公信力。寄希
14、望于排除外部监督,取消抗诉程序来维护判决的既判力,实为本末倒置,缘木求鱼。近年来来,许多法官对检察监督开始理解和欢迎。有法官认为:近年来,检察机关抗诉案件质量逐步提高,由于法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检查监督制度的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好的法官,应当欢迎检察机关监督,不怕检察机关抗诉。检察机关依法抗诉,对于帮助法院严格执法、排除干扰意义重大。二、国内外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比较研究世界各国的检察机关职能虽以刑事检察为主,但民事检察却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尽管世界各国的民事检察制度从阶级本质上各有不同,但其在民事诉讼中的检察职能和程序方面,却有着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目的比较 纵观外
15、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可以看出,强调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的维护是相同的,但各国政治目的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国家模式下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本质目的在于维护竞争和垄断利益,而苏东国家模式则在于干预私法关系以维护公有制。5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源自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该制度建立之初也有浓重的保护公有制的色彩。笔者认为,这一指导思想同当时高度集权的政治氛围和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但在今天看来却值得反思。尤其是反对公私法的划分,将维护公共利益建立在抹杀公私法划分的基础之上,实际上不当扩大了国家干预私法的权力。这与处在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市场主体的独立人格和意思自治显然是不相符的
16、。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通过对己生效的确有错误的裁判提出抗诉,促使人民法院再审改判,其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对正确的裁判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以维护司法权威,最终达到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二)民事检察监督范围之比较不同的经济体制、法律传统,导致各国检察机关监督民事诉讼活动的范围不尽相同,各国均把与国家利益有紧密联系或事关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作为检察监督的重点。归纳起来,国外确立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案件范围主要有婚姻案件、亲子关系案件、收养案件、亲权关系案件、关于行为能力缺失及救济的案件、关于失踪人财产管理的诉讼、继承案件、非诉案件(包括破产案件、信托案件等)和其他案件。6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检
17、察监督范围仅限于对确有错误的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的监督,审判机关的司法解释还将一些裁定排除在检察监督之外,与外国民事检察监督相比,范围显然过窄。另外,对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也没有在立法中予以体现。(三)民事检察监督方式之比较外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一般有下列监督方式的几种:1、提起诉讼。法国、德国、日本、美国、越南等国家检察机关可以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主动向法院提起民事案件的诉讼请求,从而以自己的行为引起诉讼程序的发生,并因此进入诉讼。2、参与诉讼。法国、德国、美国、越南等国家检察机关可以主动参加或因当事人请求,或因法院通知而被动参加到己经开始的诉讼中,履行检察监督职能。3、提起抗
18、诉。苏东国家检察机关对法院的裁判,向法院提出申诉或抗议,使案件再次进行审判,法律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美国等也赋予了检察机关此项权利。在外国民事检察监督职能中,更多的是规定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起诉权和参与诉讼权,很少单独规定抗诉权,而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只规定对法院生效裁判的抗诉权,与外国立法大不相同。另外,外国的抗诉可以按上诉程序提出,也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而我国为事后监督,只限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四)检察机关民事诉讼地位比较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因介入原因和方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外国检察机关的民事诉讼地位包括:提起诉讼处于原告地位。起诉后被对方反诉
19、时处于被告地位。作为国家的代表参诉时的法定代表人。对涉及公共利益案件中代表公众提起或参加“告发诉讼”的诉讼代表人。检察长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之中,协助程序进行而与裁判结果无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法制监督者(检察机关作为法制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其一系列的监督活动均体现其监督者地位)。我国立法未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和参与诉讼权,故不存在原告、被告、法定代表人、诉讼参与人等地位。在审判监督抗诉活动中,法律也未予明确检察机关所处的地位,实践中,有的称“抗诉人”,有的称“监诉人”,有的称“检察员”。由于地位不明确导致有些检法机关因争议而发生冲突,应该说是立法的缺陷。在经济和全球化以及法律交融的今天,
20、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外国好的经验和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不仅应存在,而且应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三、 当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运行现状及缺陷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源于立法的缺陷。(一)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运行现状1、立法上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是我国国家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的重要职能,使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有了
21、法律依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对民事检察监督的规定有五条。其中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第187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己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抗诉。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 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
22、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实为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七条之规定。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学专业 毕业论文 民事 检察 监督制度 反思 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