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苑园的开发与娱游活动 硕士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苑园的开发与娱游活动 硕士论文.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汉代苑园的开发与娱游活动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and entertaining travel activities作者姓名:作者学号:指导教师:论文密级:专业名称:中国古代史单位年级:政治与历史学院2010级完成日期:2013年4月研究生学院汉代苑园的开发与娱游活动中 文 摘 要苑囿园林文化在中国起源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囿。先秦时期的囿主要是供王公贵族狩猎的地方,发展到秦汉时期,在囿的基础上,宫苑结合的园林逐渐发展起来并具有更多的功能。汉代皇家园林一般称之为苑,私家园林则称之为园。这种苑园具有巡狩讲武、祭祀
2、通神、游乐宴饮、朝会行仪等多种功能。有关汉代苑园的研究早已有之,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代苑园开发的条件、文化特征进行梳理阐述,把两汉苑园的开发与同时代的游乐者的游园活动联系起来进行深入分析,说明汉代苑园开发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汉代苑园的开发与娱游活动的研究能够反映出汉代帝王皇族、官僚豪富浮华奢侈的生活层面,也能反映出下层人民的生活窘境,进而从不同角度说明汉代社会阶级矛盾产生的原因。汉代苑园的开发是汉代人智慧的结晶,从汉代人的造园模式和艺术手法可知汉代人审美思想、意识形态以及这一时代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汉代苑园的开发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现代人还可以吸取和借鉴汉代人造园的精华,将其应
3、用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开发。关 键 词 汉代;苑园;娱游活动;帝王贵戚;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AND ENTERTAINING TRAVEL ACTIVITIESABSTRACTThe garden landscape culture in China earlier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bounded. In the pre-Qin period, have mainly for nobles hunting place, development to
4、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park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garden, developed gradually and has more functions. Imperial garden of Han Dynasty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garden, private garden is known as the garden. This garden has xunshou speak Wu, sacrifice through God, recreation fea
5、st, at the instrument functions. The Han Dynasty garden research has already,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ing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condition,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comb,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with the pleasure garden activities linked
6、to conduct the thorough analysis research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final illustrat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and entertaining travel activity research can reflect the Han imperial Royal, bureaucratic establishments flashy extravagance life, a
7、lso can reflect the lower peoples life predicament, and then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e social class contradictory reasons.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people, from the Han Dynasty landscape pattern and artistic technique of the Han Dynasty a
8、esthetic thoughts, ideology and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exert a profound effect on later generations, people can also learn from the people of Han Dynasty garden essence, 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Han Dynasty;
9、the garden; entertaining travel activities; The Emperor relative目 录引 言1(一)研究现状1(二)研究思路3一、汉代苑园开发的条件5(一)自然环境因素5(二)社会因素6二、汉代苑园开发的文化特征10(一)阶层性10(二)审美性12(三)时代性14三、汉代苑园中的娱游活动16(一)汉代帝王的游苑活动161、巡狩讲武162、游苑宴饮183、祀神求仙194、听政受贺20(二)私家园林中的娱游活动21四、汉代苑园开发的影响23(一)对汉代封建政权的影响23(二)对近现代社会园林景观开发的影响24参考文献26CONTENTSIntrodu
10、ction.1Research Status1Study ideas.31.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conditions.51.1 Factor of natural environment51.2 Social factors62.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culture102.1 Class102.2 Aesthetic nature122.3 The times143. The Han Dynasty garden in entertaining tra
11、vel activities163.1 The Han Dynasty imperial garden tours activities163.1.1 Xunshou military.163.1.2 Garden tours183.1.3 God and immortal193.1.4 The new203.2 The private garden in entertaining travel activities214. The Han Dynasty garden development influence234.1 of the Han Dynasty feudal regime234
12、.2 to the modern social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fluence24Bibliography26引 言苑囿园林文化在中国起源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的囿。西周时期,周文王营造了灵台、灵沼、灵囿,这是古籍中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囿。先秦时期的囿主要是供王公贵族狩猎的地方,囿可以称为中国园林的雏形。秦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囿的基础上,宫、苑结合的园林逐渐发展起来,此后历经各个朝代的不断完善,至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最终走向成熟。两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太平盛世,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社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苑园的修治奠
13、定了坚实的基础。苑囿园林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初步发展,并对后世园林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汉代的皇家园林一般称之为苑,私家园林则称之为园。宫苑结合是汉代皇家园林的主要建筑模式,这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皇家园林造园的传统模式。这种园林具有娱乐游憩、祭祀通神、游观巡狩、朝会行仪等多种功能,帝王皇族、官僚豪富可以在人工建造的苑园中实现近距离的游山玩水。私家园林始出于西汉,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明清时期最终形成北方、江南、岭南三大园林体系。(一)研究现状关于两汉苑园的研究早已有之,古代历史文献和典章著作中就有园林苑囿的记载。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东晋王嘉的
14、拾遗记、六朝无名氏的三辅黄图、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宋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清顾炎武的历代宅京记等,不仅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两汉时期皇家园林的地理位置、造园时间、建筑规模、园内景致、娱乐活动等相关内容,而且也有关于官僚豪族、富商大贾修建私家园林的记载。在一些汉赋中也明确记载了皇家园林的规模和景致以及帝王、诸侯王的游园盛况。如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都对汉代苑园有细致描述。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扬雄的校猎赋则详细的叙述了帝王与群臣在上林苑羽猎,又遍游宫观作乐的奢丽侈靡的盛大场面。尽管这些辞赋的描述有铺排夸饰的风格,却也是研究两汉时期帝王在苑园中娱游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汉长安城与洛阳城的考古发掘出
15、土的简帛都有记载关于秦汉时期禁苑中动植物的保护、禁苑的维护与修缮、管理措施等内容。这些考古文献与史料记载为后人研究两汉苑园的情况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近年来,对汉代苑园的研究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何清谷的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何先生对三辅黄图中记录的西汉三辅治所和汉长安城及周边的离宫别馆、苑园池沼、台榭观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校注,是研究西汉园林的必要参考资料。刘庆柱的关中记辑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对京畿地区的宫室、池苑、山水环境等内容作了详细辑注。王社教的汉长安城(西安出版社,2009年版)大量引用了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对西汉的
16、宫城、皇家离宫别馆、苑园的分布范围、演变、性质等内容做了详细介绍。段鹏琦的汉魏洛阳故城(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对东汉时期洛阳城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城市概貌以及附属建筑遗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此外,一些论文从微观角度对汉代苑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基口准在秦汉园林概说(中国园林,1992年第2期)中探讨了秦汉社会的发展与园林修建的关系,指出在秦汉时代,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苑园都是宣扬威势、寻欢作乐的特定场所。刘庭风、刘庆惠、陈毅嘉三人编写的秦汉园林史年表(中国园林,2006年第3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秦汉时期众多园林的建园时间、园名、地点、人物、园林概况作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只是
17、文中未能注明史料的来源与出处。常跃中的秦汉园林的特点与意境创造(南都学刊,1999年第2期)、黄宛峰的秦汉园林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以及刘端瑜、弓弼、周文强、何红芸的汉代园林景观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6期)都对秦汉时期园林的建筑规模、主要特征、造园意境、构景要素等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指出秦汉园林的主要特征是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结合,山、水、建筑三位一体紧密连结。秦汉园林规模宏大,功能众多,宫苑结合的建筑形式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与基调。吴贺丽、朱永春的汉代的水戏及相关建筑考述(华中建筑,2009年第5期)对水戏的性质、
18、水上建筑及相关的舞乐、杂耍、幻术等娱游活动做了初步探究。赫强的汉代造园思想浅析(山西建筑,2009年第35期)对汉代造园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分析。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因此在造园过程中有意识的反映出“万物天地生”,追求自然存在的宫、苑规划思想;到汉中期儒学一统,则体现园林的“大而全”的主动造园思想;东汉时期,园林建筑物的规划刻意的符合白虎通义经学理论中谶纬神学的要求 赫强汉代造园思想浅析,山西建筑,2009年第35期。郑力鹏、郭祥的秦汉南越国御苑遗址的初步研究(中国园林,2002年第1期)以及高大伟、岳阳升的南越国宫苑遗址文化价值的研究(古建园林技术,2005年第2期)依据广
19、州秦汉南越国御苑遗址考古发掘的陶文、封泥、石刻文字等考古资料对西汉南越国时期蕃池遗迹、曲流石渠设计及出土的动植物等遗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南越国宫苑园林全面反映了汉代园林的基本风格,为研究汉代园林的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相关的硕士论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敬德的两汉皇家园林社会功能研究。文章从历史角度出发,围绕两汉时期皇家园林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系统探讨皇家园林具备的政治、军事、生态、社会调控等社会功能 敬德两汉皇家园林社会功能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卫红的汉唐洛阳私家园林研究在对汉唐时期洛阳私家园林的造园背景、造园思想、造园典型实例和美学特征以及造园技艺的分析比较之后,总结出
20、汉唐洛阳私家园林造园的经验和特点 卫红汉唐洛阳私家园林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鲁海峰的汉代造园史料浅议揭示了汉代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背景对汉代园林建筑装饰风格、汉代造园活动中山水、景点的处理等造园手法的影响 鲁海峰汉代造园史料浅议,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0月。这些文章都为本文研究汉代苑园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国外学者对汉代苑园也有一定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冈大路的中国宫苑园林史考(农业出版社,1988年版)。该书首先介绍了研究中国园林的诸家著述和文献,然后分期论述了各个时代的中国园林。有关汉代苑园部分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汉代苑园的建筑风格、功能、特
21、点、动植物的情况,是研究汉代园林的重要参考资料。日本学者足立喜六的长安史迹研究(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充分利用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对长安城附近的山脉、水系、地势、气候进行了较为宏观的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二)研究思路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后发现,目前对两汉苑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苑园的建筑规模、园中景致、苑园的特点、构景要素、造园意境、禁苑管理等方面,对苑园的开发修治与皇族贵戚、富商大贾的游园活动之间的关联及影响的研究相对匮乏,不够深入。苑园是在某种特定的区域环境中设计、构建的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人工山水景观,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苑园开发修建之后,需要有人的欣赏游览,游玩
22、者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汉代苑园开发的自然条件、社会因素、文化特征进行梳理阐述,从微观角度把两汉苑园的开发与同时代的游乐者的游园活动联系起来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说明汉代苑园开发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汉代苑园开发的条件。分别论述了苑园开发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历史社会因素以及苑园选址具备的天然的气候资源、地理位置、山水环境等自然条件。接着论述汉代苑园开发的文化特征,这也是文章重点分析论述的部分。两汉时期的苑园几乎完全归帝王和皇族占有,苑园开发的主体主要是这一阶层。封建社会又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苑园的规模和装饰因等级而不同,因此汉代苑园
23、的开发具有明显的阶层性。汉代时期不仅形成宫、苑结合的造园模式,同时也出现了“铜龙吐水”模拟自然的早期喷泉景观,开创了“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这些都反映了汉代人的审美观念。汉代人在开发建造苑园时已经把他们所理解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谶纬神学内容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表现出来,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本文分析了两汉时期游乐者在苑园中的娱游活动,这也是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两汉帝王与皇族修建苑园当然也要赏尽苑中美景,穷极奢侈之乐。他们在园林中避暑游憩、祭祀通神、游观巡狩、欢歌宴饮、朝会行仪。私家园林中的娱游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园中可以观斗鸡,饮酒作赋,宴客会友,组织蹴鞠等游戏活动。苑园的开发及游乐者的
24、游园活动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文最后论述了汉代苑园开发对汉代封建政权的影响及对近现代社会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开发的影响。两汉苑园的开发也是社会矛盾产生的一个现实反映。苑园的修建需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动辄强占百姓良田美地,增加百姓赋税徭役负担,甚至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状况。这也是汉代社会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汉代苑园的开发也推动了当时园艺技术、建筑艺术以及其它行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两汉时期开创的造园艺术手法对后世造园活动也产生深远影响。一、汉代苑园开发的条件(一)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苑园选址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因素一般包括气候、
25、山川、水源、地形等内容。苑园通常选址在依山傍水、草木丛生之地,在有限的范围内借用自然之景,使苑园富有纯生态的自然特色,生机盎然。两汉时期,适宜的气候、充沛的水资源、天然的平原山脉为园林的开发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秦汉时期的气候在历史上处于相对温暖期。我国著名的气候学家竺可桢在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指出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末年之前气候处于温暖期,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出现了几次春寒大雪,但总的来说寒冷的趋势进展比较缓慢。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曾写道:“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
26、、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第3272页。 从中可知当时黄河流域多梅、竹,江汉地区多桔,黄淮平原多漆、桑、麻。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肥沃的土壤之外,更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这说明西汉时期气候属于温暖期,适宜植物生长。汉武帝曾下令在长安上林苑种植百余株荔枝,竟活了一株,这足以说明当时长安气候顺适,干湿得宜,可以适应南方亚热带果树的栽种培植。温暖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方的一些植物可以在北方苑园中生长,以致上林苑里种植着三千余种名果异树,这个皇家植物园里南北植物,异国他乡植物,可以说是一应俱全。园内草木葱茏,群芳吐艳,动物也能在此繁衍生息 刘瑞瑜等汉代园林景观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7、,2008年第6期。充足的水资源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汉代苑园中有许多池沼,如镐池、沧池、太液池、百子池、少府佽飞外池、影娥池、琳池、冰池、蒲池、鹤池等,这些池沼有些是人工开凿,有些是天然形成,都是充分利用了水资源的优势。苑中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生长离不开水资源,“激上河水”、“铜龙吐水”的景观构成都与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关中平原附近就有渭水从此流过。渭水流域甚广,汇集关中东西南北诸水,沣水、涝水、灞水、浐水、渭水、泾水、潏水、滈水是关中地区有名的八川,即司马相如所说的“荡荡乎八川分流”,这些水系成为长安苑园的主要水源。上林苑里的昆明池就是长安城西南的总蓄水库,足以有效地供应汉长安城内外各宫殿区
28、的用水。昆明池建于细柳原和高阳原之间的洼地,池水就来自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洨水,洨水后由东而西流入沣水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96页。东汉洛阳城附近的水资源也极为充足,洛水、伊水、浐水、谷水等众多河流汇入洛河,流经洛阳盆地。“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渚戏跃鱼,渊游龟蠵。永安离宫,修竹冬青。阴池幽流,玄泉冽清,鹎鸼秋栖,鴡鸠丽黄。” 萧统文选卷第三东京赋。 就说明丰富的水资源为营造苑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地理形势上,西汉以长安为中心的一带地方,就是关中四塞之地。关中地区既有平坦的原野,沿南山之阴又有断断续续的高原,被山带河,沃野千里,为西汉苑园的营建提供
29、了优越的地势条件。西汉以都城长安为中心,建有规模最为宏大的上林苑,在长安周围还建有许多苑园,如甘泉苑、御宿苑、西郊苑、游乐苑、宜春下苑、黄山苑、御羞苑、昭祥苑等。这些苑园规模大小不同,但都是为皇帝、皇子及诸王游乐而建。东汉洛阳城地处黄河中游南岸,西连秦岭,东望嵩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自然环境优越,天然的地势既是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同时也是修建苑园的良好场所,所以东汉洛阳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后汉书班彪列传第三十下第1363页。 皇城之外“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发蘋藻以潜鱼,丰囿草以毓兽,制同乎梁驺,义合乎灵囿。”后汉书班彪列传第三十下第1363页。 洛阳城
30、附近还建有芙蓉园、濯龙园、西苑、广成苑、平乐苑、西园、毕圭灵昆苑等苑园。总之,西汉的苑园主要建在三辅和京畿地区,东汉的苑园则主要建在洛阳城附近。 优越的自然条件是造园的基本要素,汉代人在造园时也有意识的运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巧妙的将自然之景移入苑中,使得园中景色交相生辉。(二)社会因素秦朝灭亡不久,刘邦和项羽就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而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击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初年继承并发展了秦朝建立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高度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初,统治者在“黄老无为”思想的指导下,大力推行与民休息、抑制商人、鼓励农耕、减轻徭役赋税等一系列休养生息的
31、政策。这些政策符合汉初国家和百姓需求社会安定、发展生产的意愿,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有利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大大强盛。汉初的几位皇帝又多注意节俭,尤以文帝最甚。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汉书文帝纪第四第134页。他曾计划修造一个“露台”,令工匠计算需花费百金,汉文帝认为“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汉书文帝纪第四第134页。,就作罢了。汉初,皇帝又注重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定,轻易不出兵,尽量减少武力征伐,损耗国力,所以国家出现一片安宁兴旺的景象。文景二帝在位期间“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疆盛。”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下第3928页。 经过汉初几十年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32、,西汉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即位以后,西汉王朝出现空前繁盛的景象。汉武帝即位之初的七十年间,国家安定无事,百姓能够自给自足,京都和封邑的粮仓装满了粮食,官府的仓库有了剩余财物,“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汉书食货志第四上第1135页。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展,这些优越条件为汉武帝的开山拓土、大兴土木提供了坚定厚实的基础。此外,汉武帝本人就好大喜功,对“巡守”、“营宫室”、“求神仙”之事乐此不疲。又迷恋宫廷之外的奢侈生活,常微服出游。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带随从到长安城南终南山下游猎,许多庄稼都遭到践踏破坏,百姓“号呼骂詈”,跑到县令那里去告状。
33、后来,汉武帝在南郊微服出游时夜宿客舍,不仅遭到店主人的辱骂,还被误认为是盗贼而遭到攻击。所以,汉武帝本人的喜好也是促成苑园建成的因素之一,汉武帝在位期间也是汉代建苑最多的时期。汉武帝统治时期不仅扩建上林苑,又修建了甘泉苑、御宿苑等苑园。汉武帝“承文景菲薄之余,恃邦国阜繁之资,土木之役,倍秦越旧,斤斧之声,畚锸之劳,岁月不息,盖骋其邪心以夸天下也”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5页。西汉后期,皇权逐渐旁落,政治统治也走向衰落,危机四伏,皇帝也基本无暇顾及造园。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镇压了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逐步消灭了赤眉军和其他各地割据势力,再次统一全国。东汉前期,统治
34、者勤于政事,注意整顿吏治,缓和阶级矛盾,奉行轻徭薄赋、奖励垦荒、释放奴婢、安抚流民等维护统治的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之以前得到迅速发展,社会生产逐渐得到全面恢复。因为天下初定,所以统治者还是比较崇尚俭朴。东汉中后期,政治统治开始逐渐走向衰败。汉桓帝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权出现危机,“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凋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后汉书崔骃列传第四十二第1726页。 统治者不恤公事,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先后在洛阳附近修建了诸多园林。汉顺帝时营建西苑,汉桓帝时营造显阳苑、濯龙园。汉灵帝统治时期,政治更加腐朽,宦官集团把持朝政,汉灵帝不仅不理朝政,更是大肆搜刮百
35、姓财富,肆意挥霍。汉灵帝大造极为奢侈的毕圭灵昆苑,杨赐为此上书极力劝谏,他认为:“今猥规郊城之地,以为苑囿,坏沃衍,废田园,驱居人,畜禽兽,殆非所谓若保赤子之义。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宜惟夏禹卑宫,太宗露台之意,以尉下民之劳。”后汉书杨震列传第四十四第1782页。 汉灵帝见此上奏曾有过犹豫,遂问侍中任芝和中常侍乐松,这二人却告诉汉灵帝修建苑园是与百姓共同享有,不会危害朝政。汉灵帝大悦,于是下令造苑。西汉中后期,随着官僚地主、豪强宗族势力的增长,私家园林的营造开始出现。官僚、豪强地主和富商大贾依仗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土地,强占民田成为其建园的资本。东汉政权是在西汉中后期以来不
36、断积累、发展、壮大的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光武帝刘秀本人就出身于南阳大地主之家,所以东汉政权建立之后,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豪强地主凭借手中的政治特权和经济优势,以强行霸占和强买的方式疯狂地兼并大量的土地,建立起众多庄园。这些庄园不仅有重堂高阁,而且陂池农田环绕其间,庄园中建有园林设施,具有私家园林性质。东汉光武帝舅父樊宏的庄园,“广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嬴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置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九。 从樊宏的庄园可知,庄园里有园林的基础设施,既有消闲娱乐的功能,又能
37、在庄园里种植粮食作物,养鱼畜牧,织丝纺麻,制造器物等,或进行一定的商业和高利贷活动。两汉时期,道家“黄老无为”思想、董仲舒“天人理论”思想以及白虎通义中谶纬神学思想等内容对造园也产生一定影响。道家“黄老无为”思想崇尚无为而治,万物皆由天地而生,一切顺其自然发展。道家认为人生始于“天地与我并生”,终于“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是相融的。因此,西汉初年在造园过程中有意识的反映出自然存在的宫苑规划思想。在苑园设计上,汉代人将自然之景与人工建造景观合二为一,达到万物归一的哲学境界。汉朝中期,董仲舒的“天人理论”体系强调“大一统”,认为大一统是符合天道规律的,所以汉代皇家苑园在建筑规模上表现出恢纳宇宙、
38、包融山河的气魄,园林的设计强调“大而全”。东汉时期的白虎通义继承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把天地星辰、阴阳五行等各种自然现象与君主、臣民相联系,用日月星辰的自然现象来论证和神化君主的权威。因此,汉代皇家苑园中建有与神相通的建筑物,希望与神仙交流,与天同寿。在苑园建筑规划上,充分考虑了人神共享的需要,创造出模拟神仙境界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二、汉代苑园开发的文化特征两汉时期,在大一统的社会背景下,农业、手工业、冶铸业、漆器制造业等生产部门和生产工具不断进步,为造园提供了必要条件。人君侈靡,广造苑园,达官显贵、富商大贾则上行下效,纷纷开始扩建宅第苑园,争相奢侈。汉代地主经济发达,大地主积累大
39、量财富,拥有雄厚的资本建园,因此两汉时期的苑园几乎完全归帝王和贵族占有,苑园开发的主体主要是这一阶层。汉代苑园具有规模宏大,宫苑结合、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糅合等特点,并开创了“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这些都反映了汉代人的审美观念。“天人合一”思想、神仙思想在汉代苑园中都有所体现,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通过考察这些苑园,可以窥见汉代苑园开发的主体、审美意境、造园思想等方面鲜明的文化特征。(一)阶层性汉代的皇家苑园与私家园林在造园主体、园林规模、装饰布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阶层性,体现着森严的社会等级差异。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皇帝及其宗室、外戚,其身份地位最为显赫,他们占有大量资财田产。湖山美景之处,膏腴沃
40、土之地,尽为皇族统治阶层所占有。皇族贵戚利用统治权,侵夺百姓的土地田产广建苑囿园池。在苑园的修建上,以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饰奢华凸显其高贵的社会地位和无法撼动的权力。汉武帝命人扩建的上林苑是汉代皇室阶层所建园池苑囿中最具代表性的。上林苑建筑规模宏大,地域广袤,“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70页。上林苑中有许多离宫别苑,建有台榭楼阁,广开人工池湖,种植名果异数三千余种,饲养诸多禽兽牲畜。湖池假山、草木竹林、水禽异兽与人工建筑相偕成趣。东汉时期,皇
41、室苑园的修建承袭了西汉追求吞吐天地之气,包藏宇宙之势的遗风,苑园的布局和规模依旧蔚为壮观,苑中景观气象万千。班固东京赋描绘到洛阳皇城之外“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发蘋藻以潜鱼,丰囿草以毓兽,制同乎梁驺,义合乎灵囿。” 萧统文选卷第三东京赋。 汉代皇室苑园建筑规模宏大,园林设施齐全,装饰奢华充分反映了统治阶层的高贵身份和地位。 据史料记载,西汉大儒家董仲舒年轻时下帷读书,三年不曾窥园。这说明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私家园林。皇帝大治苑园,各级官吏、地方豪富便争相效仿,大肆扩建宅第和园林,以致“离房别观,本不常居,而皆务精土木,营建无己,消功单贿,巨亿为计”。后汉书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第1058页。
42、 西汉吴王刘濞建有长洲苑,枚乘向吴王上书中提到“修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汉书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第2363页。 虽说其有夸张成分,但长洲苑的规模也一定不小。达官贵人、豪富大贾的私人园林由于受到人力物资以及无法僭越的等级制度的限制,其建筑形式规模要远逊色于皇室苑园,但仍与一般的贫民的草庐陋室有天壤之别。这些私家园林中的设施也是比较完备的。东汉大将军梁冀于洛阳附近“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列兽,飞走其间。”后汉书梁统列传第二十四第1182页。“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包含山薮,远带丘荒,周
43、旋封域,殆将千里。又起菟苑于河南城西,经亘数十里,发属县卒徒,缮修楼观,数年乃成。”后汉书梁统列传第二十四第1182页。 他的私园规模和设施可以堪比皇家园林。汉桓帝时,中常侍侯览“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堂阁相望,饰以绮画丹漆之属,制度重深,僭类宫省。”后汉书宦者列传第六十八第2523页。 商贾豪富的苑园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茂陵富人袁广汉的私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耗牛、青兕,奇兽怪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其中致江鸥海鹤、孕雏产鷇,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西京杂
44、记卷三。 汉代宅第苑园的规模往往成为显示身份权势和社会地位的等级标志。因此,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往往广建宽大豪华的宅第,修治园林池沼。与皇亲国戚、富商大贾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贫民阶层。所谓“茅屋草庐千户”说明住在茅屋草庐中的贫民数量是很多的。贫民连容身之地都没有,成为无立足之地的流民,又何谈造园。因此,就汉代苑园开发的主体而言是存在鲜明的阶层性的。拥有能力建苑园的往往都是统治阶层或者地方豪族、富商大贾。汉代苑园从开发的主体及建筑规模、装饰布局等文化艺术层面可以反映汉代社会中存在的阶层性。皇家苑园宏伟壮丽的气势展示了皇族贵戚阶层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私家小园的“山池玩好,穷尽雕丽”的奢华体现了达官
45、豪富阶层雄厚的家资财力;以草结庐的陋室则反映了广大贫民阶层的生活窘境。权贵、官僚、豪富占有的苑园无非是建立在压榨剥削广大贫苦百姓的基础之上,正如王充在论衡中所言“富家之商必夺贫室之财”。权高位重或者家资巨万者可以开山拓土,凿池筑苑,贫穷落魄者甚至连茅屋草庐都没有。汉代苑园开发的主体反映了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等级差异和社会现实。(二)审美性汉代苑园在布局模式、造园技术、花草树木的装饰点缀等造园艺术方面展现了这一时代苑园的审美特点,不但出现了以土山叠石构成的洲、渚、岫、涯等景象,而且也实现了石山与动态流水的结合,创造出伴有声响效果的“激水为波澜”、“铜龙吐水”模拟自然的早期喷
46、泉景观,在山水、建筑、雕刻艺术以及动植物处理方面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苑园规模宏大,宫苑结合。汉代是封建社会大一统时期,强大稳定的政治经济背景,广博雄厚的文化积累都为造园提供了保障。汉代苑园不是单一独立成景,而是苑中有苑,苑中建宫。这种布局模式在皇家苑园中最为典型,充分展示了汉代帝王囊括四海、吐纳宇宙的气魄。汉代的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 刘庆柱关中记辑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67页。“又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79页。 甘泉苑“起宫殿台阁百余所,有仙人观、石阙观、封峦观、鳷
47、鹊观”。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81页。 西郊苑“林麓数泽连亘,缭以周垣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百余所”。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88页。 当然,私家园林也有这种布局,其规模甚至可以堪比皇家园林。茂陵富人袁广汉的私园里“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西京杂记卷三。 汉代把宫和苑结合在一起的园林设计,开创了“园中园”的造园模式,形成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的格调,展示了汉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心理,这种苑园结合的造园模式一直流传了二千余年,并成为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一个典型特征。其次,苑园中山水花木、水禽奇兽相互映衬。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集山水训中谈到:“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山水相融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色,这种造景方式使苑园充满了勃勃生机,富有大自然独特的灵气。而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设计在汉代苑园中早已出现。西汉梁孝王刘武筑菟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西京杂记卷二。 汉代苑园中有人工堆筑的土石假山,自然也需要以水的流动使苑园富有动态美感和灵性。在汉代苑园中,大大小小的池沼及人工湖可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