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doc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本文是笔者1997年10月25日应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主办的“语言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文章刊出前作过若干修改。 隐性语法范畴(covert grammatical category),是跟显性语法范畴(用形态变化或词语形式体现的范畴)相对的语法概念,在这里,它是用来指,在现代汉语的语形、语义和语(言信)息等平面,制约着汉语理解和使用的若干语法类别和规则。和英语等形态发达的印欧语相比,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更为丰富。这些范畴,一方面各自独立,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它们是汉语语法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是语言深入研究和科学未来发
2、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限于篇幅,本文仅从组形、释义和传息三方面,作一个举例性的述说。一 组形中的隐性语法范畴 1. 0 组形,即语言符号在形式上的组合排列。它是一种语言语法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比较集中地体现着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因此很多语法学派的研究成果,一般也集中(或停留)在这一方面。组形语法涉及的内容很多,这一部分,这里仅从组词和成句两方面,来看汉语语法在组形方面的隐性范畴。 1 .1 先看“组词”。把词组成短语(词组)或句子,是语言最基本的形式组合问题,这方面的规则,一般是用语序和聚合(词类)来说明和体现。众所周知,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动词、形容词可以做主、宾语,名词可以做
3、谓语,不仅如此,并且这样用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同时带上定语(例中用()标示)和状语(例中用 标示)。例如: (1)年轻人的泪落在溪里。他看见每分钟里(溪水)的流去,不 再回来。 (张抗抗七个音符) (2)婆婆对她当干部这件事早就有(一大堆)的不满意。(赵树理传家宝) (3)他确实 (满身)孩子气。 (4)这个月,今天才刚刚 (第一个)星期天,急什么。例(1)例(2)是动词、形容词作宾语,例(3)例(4)是名词作谓语。例(1)作宾语的“回来”是动词,在句中带了状语“再”和“不”,又带了定语“溪水”;例(2)作宾语的“满意”是形容词,带了状语“不”,又带了定语“一大堆”。例(3)作谓语的名
4、词“孩子气”前面带了定语“满身”,又带了状语“确实”;例(4)作谓语的名词“星期天”带了定语“第一个”,又带了状语“刚刚”和“才”。 我们知道,定语是名词的标志(marker),状语是动词、形容词的标志。换句话说,在句子中名词和动词、形容词是可分别由定语和状语来标志的。如果汉语这三类词中的每一类词,定语和状语两种成分都能带,那么它的名词和动词、形容词不是乱套了吗?或者说定语、状语的词性标志功能,在汉语里难道失效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在汉语里不仅定语和状语的标志功能没有变,而且它还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句中词语带定语和状语的语言理据。首先,我们应看到,汉语的词类特点有“定”“变”两方面的句法功能。汉
5、语名词的基本句法功能是作主语和宾语,并且有“体词”一称;动词、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是作谓语,故又称谓词。并且当名词作主、宾语时,只能带定语,不能带状语;谓词作谓语时,只能带状语,不能带定语。这是词类句法功能“定”的一面。但是,汉语的词还有“变”的一面,即名词和谓词有句法功能的“串位”,串位时,它们都能带两种修饰语(定语和状语),但是这两种修饰语的出现,受到隐性语法范畴修饰成分的语法层次性制约:同一词语的两种修饰语不在同一层次上。即:如果状语和定语同现,那么对于作谓语的名词来说,定语在内层,状语在外层;对于作主、宾语的谓词来说,状语在内层,定语在外层,不能相反。如上举(1)(4)所示。可以说,状
6、语和定语在同一个词语前面有层次的同现,是汉语语法最重要的语法特点之一,也是八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状语和定语同现的层次性及其规律可图示为:状语定语定语状语谓词名词 例如: 刚刚(第一个)星期天 (一大堆)的不 满意 对于定语和状语同现的结构来说,内层修饰语是词类的标志,反映着词性的对立;外层修饰语是“词用”的标志,反映的是“表述性”的对立。所谓词用,在这里是指词语在结构中表述性质的实现。因为名词和动词作为语言的符号,单个孤立地看,它们都具有静态的能指和动态的所指特征,但是它们进入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共同构成一个组合体表述一件事情和一个思想时,就具有了由定语标志的指称性(design
7、ation)、由状语标志的陈述性(或描述性,assertion),或者说,它们实现了潜在的表述性(express character)。当内、外层修饰语标志的表述性不一致时,内层修饰语标志的表述性,是与其词性一致的用法-基本表述性,外层修饰语标志的,是和词性不一致的用法-表述性的变异。名词带状语和谓词带定语,都是结构中词语表述性变异的用法。关于修饰语的层次性、表述性变异等可参看萧国政现代汉语宾语谓词指称性用法考察(载语文论集(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年,北京)或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第2433页。关于指称和陈述,可参看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和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
8、“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载方言1983年第1期)。 表述性是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它是词语在结构中的动态性质和言语功能。结构中,一个词语表述性的类别,决定其可有的修饰语的类型:用于指称决定了它能带定语,用于陈述决 定了它能带状语。这种特征可图示为: (定语)指称性 状语 描述性应该说,形态发达的语言和不发达的语言,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都是表述性决定词性。不同的是,比较注重形态的语言,词类和表述性一一对应,不同词类的词有不同的词形标志。如果要改变一个词语在句中的表述性,就得先改变其词类所属完成词语形式上的变化。如英语的动词和形容词要用来指称(即表达事物或概念),往往是,动词要先变成分
9、词或动名词形式,形容词要变成前加冠词的形式等。(这种形式的变化一般被称为“名物化”(nominalization)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其所谓名物化,是进入结构中的词语为实现其变异性的表述性而作的词性方面的形式变化。而汉语是更为注重关系的语言,就像汉民族是注重关系的民族一样,其灵活的组合方式与固定的词类特点,是用“关系”语法特点的层次性,来暗地控制的。如果从词语的表述性变异用法来看,除了所占据的句法位置外,汉语是用可能有的修饰语的类型和层次隐性范畴来区别的。可英语一类语言,是用实(际)有的显性形式改变词语的形式,从而改变词性,尔后才实现其表述性变异的。从表述性和词性的对应角度来看,似可以说,在组
10、形上,英语等是显性形式控制的语言,汉语是隐性关系控制的语言。 1.2 再看成句。在汉语里,词和词组合,是构成短语,但是短语还不是句子。句子的构成,有它自身的自足法则。句子自足,业师邢福义教授有更为形象和更为深刻的称说:句子成活。参看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330。这些法则常常是隐性的,但是如果不遵守,造成的句子就不为汉语母语者所接受。这里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把”字句为例。 一般认为,“把”字句有两条成句的规则(或曰句子自足规则):(1)谓语动词不能是一个光杆形式,(2)宾语名词是有定的(话前听说双方已知的,或是上文/句提到的)关于“把”字句自足的两个条件可参看朱德熙:
11、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185187。句子自足,业师邢福义教授有更为形象和深刻的称说:句子成活。参看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330。比较下面的句子: A B C 你把门关。() 你把门关上。() 你把一个门关上。(?) 你把手伸。() 你把手伸伸。() 你把一只手伸伸。()很显然,A不成立是不符合规则(1),C不成立是不符合规则(2)。但是,即使不管这两条规则所显示的语法内容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而它们都是不同于1.1组词语法的另一类语法范畴。 观察语言事实,我们还会看到,有些成活的“把”字句,也不受上述语法规则(2)的制约。例如: 把(一)个小偷给跑了。 把(一
12、)个师傅给死了。 一不小心,把个钱包给丢了。 他真狠心,把个孩子打成这样。这几句中“把”的宾语都不是有定的。如果从上面所给的规则看,它们可看作是一种例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汉语有另外的隐性语法范畴(或更高层次的隐性范畴)在制约,即:汉语的句子有意向句与意外句的对立,意外句的“把”字句其宾语可以是非有定的,意向句的宾语一定是有定的(意向句包括意愿句(祈使句、打算句)以及施事能控制的自主行为句)。试比较: 你把只左手给伸伸。() 我把张桌子给擦了。() 他把件衣服给买了。() 我让你请警察,你怎么把个小偷给请来了!()前三句不成立,就是因为它们是意愿句和自主行为句。第四句成立,就是因为它对说话
13、人来说是非意向句(意外句)。 事实上,上述规则(1)所管辖的语言事实也是很有限的。可比较下面的句子: A B C 他把门关。() 他把门关上。() 他把门关上了。() 我把门关。() 我把门关上。(?) 我把门关上了。() 你把门关。() 你把门关上。() 你把门关上了。(?) 比较ABC,不难看出,只有主语是第二人称的祈使句,谓语动词不是光干形式,句子才成立。而陈述句和第三人称祈使句的“把”字句成活,有更多的条件要求,或者说有其他的隐性语法范畴的在制约。汉语句子自足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语法问题,“把”字自足的有关因素,可参看萧国政汉语“把”字句自足的内在机制,见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14、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85103。 “把”字句只是汉语句子的一种,而汉语还有另外好多类型的句子,究竟是些什么语法范畴控制着句子,使它们能够成立,是需要我们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和研究的。 二 释义中的隐性语法范畴2 .0 在进入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语言学家朱德熙就从计算语言学的角度提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弄清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见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80。朱先生的这个论断,可以说,在语言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无论是第二语言教学还是人工智能的语言处理,最终都会面临而且也需要解决语形和语义的对应关系问题。可是,从出版的成果看,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朱先
15、生和他周围的大多数学者,八十年代以后未把主要精力放到这个方向的探索上。陆俭明关于语义指向分析(中国语言学论丛,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可看作这方面探索的一个继续。可以说,揭示语形与语义之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怎么揭示,却是一个比较尖端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思路,但是我们认为若干比较可取的思路之一就是“释义语法”和语法中介论。 “语法中介论”认为,句子和它的语义的对应关系,不是索绪尔那种以纸的正反相喻的符号形义关系,也不是词语的形式与其语义之间的那种不可论证的约定联系。对于句子来说,其意思是由构成句子的词语、结构模式和其他语法范畴共同承担的。从负载意义的角度
16、来看,结构模式和其他语法范畴都是隐性语法范畴,都是语形(词语及其排列形式等)和语义联系的语法中介。因此,在释义语法中,一个句子的意义可描述为词语义与隐性语法中介负载义之和,即:句义构句词语义隐性语法中介义。隐性语法中介,是表现在许多个方面和侧面的,下面从几个不同角度略加说明。 2 . 1 歧义结构和语法中介。 一般认为,歧义结构是由于几个不同的结构共用同一个语言形式形成的。例如: 洗干净。 a . 洗而使某物干净 (述补结构) b . 洗比其他方式更能使某物干净 (主谓结构) 学习文件。 a . 学习某个文件 (述宾结构) b .学习的文件 (偏正结构) 染红了。 a .因为染而变红了 (结构
17、层次:染红/了) b .染得过于红了(结构层次:染/红了) 鸡不吃了。 a .鸡不吃(食)了(语义结构:“鸡”是施事) b .(人)不吃鸡了(语义结构:“鸡”是受事)上面的举例及其解释,从一个方面看,是揭示形成歧义原因的一种认识和思路,从另一个方面看,可以说,这种思路和方式,为我们分解歧义,认识、分析语言的构造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关于句法结构的性质可参看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416;关于歧义和歧义的分化,可参看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1980(4),黄国营:现代汉语的歧义短语,语言研究1985(1)。但是,从语法中介论的角度看,我们更感兴趣的
18、是,上面例句的分析从一个方面为我们揭示语形和语义联系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向导和理论依据。可以认为,“洗干净”“学习文件”,作为一个句子,词语构成相同,却都有ab两个意思,其不同的意思就是通过不同的结构模式(不同结构关系)表达的。“染红了”有两个意思,是由不同的层次模式表达的,等等。或者说,这几个句子能表达几个意思,是通过构成句子的词语和不同的关系结构模式、层次结构模式、语义结构模式与其语形发生联系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通常讲的构成歧义结构的种种因素,就是句子形式和意义发生联系的种种语法中介。因为句子在不同的意义上能使用,就是依靠了这些语法中介。没有这些中介,不仅一个语形不能表达几种语义,而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 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 汉语言 专业 毕业论文 现代汉语 隐性 语法 范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