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DPSK调制解调及性能分析.doc
《毕业设计(论文)DPSK调制解调及性能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DPSK调制解调及性能分析.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迅速发展。数字通信很明显优越于模拟通信。但为了使数字基带通信能够在具有带通传输特性中传输,数字基带信号必需要进行调制,成为已调数字信号才能适应信道传输。其中基本的三种数字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或DPSK)。其中相移键控是在三种基本数字调制方式中抗噪声性能最好,而且差分相频键控(DPSK)克服了PSK的相干载波恢复中载波相位模糊的缺点。对DPSK的研究分析有助于现代或者未来数字调制的发展。关键词:DPSK调制 调频 解调 抗噪声性能 System View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rapid
2、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communications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analog communication. However, in order to enable digital communication with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ndpass transmission, digital baseband signal will need to be modulated, the modulated digital si
3、gnal in order to adapt the channel transmission. Three Digital Modulation: Amplitude Shift Keying (ASK), 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 and phase shift keying (PSK or DPSK). Which the phase-shift keying is the best anti-noise performance in the three basic digital modulation scheme, differential phase
4、 frequency shift keying (DPSK)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PSK coherent carrier recovery 180 degrees in the carrier phase ambiguity. The study of DPSK analysi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or the future of digital modulation.Keywords: DPSK system demodulation performance of res
5、istance to noise System View目 录第一章绪 论1第二章2DPSK调制解调系统原理32.1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的调制解调方法32.1.12PSK的调制原理32.1.22PSK的解调原理42.22DPSK调制与解调原理52.2.12DPSK调制原理52.2.22DPSK解调原理62.32DPSK系统性能理论分析72.3.12DPSK系统抗噪声性能72.3.22DPSK频带利用率92.3.32DPSK对信道特性变化的敏感性10第三章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MDPSK)133.1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133.1.1MPSK信号表达形式133.1.24PSK调制与解调1
6、43.2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MDPSK)调制解调163.34PSK与4DPSK抗噪声性能18第四章SYSTEM VIEW软件平台基础214.1System View简介214.2System View的设计窗口214.2.1设计窗口214.2.2菜单栏与工具栏224.2.3图符库及图符定义234.2.4System View的分析窗口及接受计算器234.2.5System View的基本使用流程24第五章基于SYSTEM VIEW对2DPSK调制解调系统分析275.1基于System View实现2DPSK调制解调的基本思路275.22DPSK调制解调的原理框图绘制275.3基于System
7、View设计与分析2DPSK调制285.4基于System View设计信道315.5基于System View设计2DPSK的解调345.5.1带宽滤波器的设计345.5.22DPSK差分相干解调设计375.6基于System View对2DPSK设计抗噪声性能分析40第六章总结45致 谢.47参考文献49附 录.51第一章 绪 论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迅速发展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普及,我们有必要对数字调制技术进行了解与分析。对于一个数字调制系统的研究,除了要了解调制解调原理,还要懂得分析每个调制解调环节的作用与设计过程。另外还要对系统性能做出分析,性能是指除了抗噪声性能,还有频带利用率,对于信道的敏
8、感性等。对于DPSK,除了可以克服PSK的相位模糊现象,而且有较好的频谱利用率。虽然在DPSK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今北美和日本的蜂窝移动通信都在用的/4DQPSK数字调制系统。对于DPSK研究,有助于对现代数字调制技术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通信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系统,通信系统设计研究也十分复杂,System View是一个可用于通信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动态分析平台,可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本设计将以System View仿真系统对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的调制与解调进行计算机仿真为例。并且结合理论知识,通过System View所提供的各种仿真计算分析技术
9、来从实际情况入手,对2DPSK的信道传输,带宽变化,频谱分析,抗噪声性能绘图等进行对2DPSK调制与解调实现及性能分析。第二章 2DPSK调制解调系统原理2.1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的调制解调方法2.1.1 2PSK的调制原理所谓的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信号,是指在二进制调制中,正弦载波的相位随着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而产生的信号。已调信号载波可以用“0”和“”或者“+/2”和“-/2”来表示二进制基带信号的“0”和“1”。2PSK的表达式如下 e2psk(t)=cos(c*t+n)下面以“0”和“”代表基带数字信号的“0”和“1”来讲述2PSK。2PSK信号典型时间波形如图2-
10、1所示。公式如下。 e2psk(t)=an*g(t-n*Ts)*coswc*t图2-1其中an是双极性数字信号,g(t)为幅度1的矩形脉冲,矩形脉冲的宽度为Ts。由于2PSK信号是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双边带调制,所以如果数字基带信号不是双极性不归零码时,则要先转成双极性不归零码,然后再进行调制。调制方法有模拟法和相位选择法。2PSK调制原理图如图2-2和2-3所示。模拟法使源信号如果不是双极性不归零,则转成双极性不归零码后与本地载波相乘即可调制成2PSK信号。相位选择则是通过电子开关来实现的,当双极性不归零码通过电子开关时,遇低电平就以180度相移的本地载波相乘输出,遇高电平,电子开关则连通没相移
11、的本地载波上然后输出。图2-2 图2-32.1.2 2PSK的解调原理至于解调的方式,因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在“1”和“0”等概时没有直流分量,所以2P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是无载波分量,所以必须用相干解调的方式。如图2-4所示。图2-4过程中需要用到与接收的2PSK信号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相乘,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再进行抽样判决恢复数据。当恢复相干载波产生180度倒相时,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相反,解调器输出数字基带信号全部出错。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倒”现象。因而2PSK信号的相干解调存在随机的“倒”现象,使得2PSK方式在实际中很少采用。2.2 2DPSK调制与解调原理2.2
12、.1 2DPSK调制原理在2PSK信号中,信号的相位变化是由未调载波的相位作为参考基准的,是利用载波的绝对相位传送数字信息的,所以称为绝对调相。但2PSK存在着一种缺陷,就是在相干载波恢复中载波相位存在载波相位180度相位模糊,以至于解调出的二进制基带信号出现反向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实现。所以为了解决2PSK这个问题,提出了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2DPSK是在2PSK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虽然2DPSK能够解决2PSK的载波相位模糊问题,是一种实用的数字调相系统,但是其抗噪声性能却不如2PSK。图2-52DPSK是利用前后码元的载波相位相对变化来传输数字信息的,称为相对调相。即对数
13、字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把绝对码转换成相对码(差分码)。编码规则如下bn=an xor bn-1其中,xor是模2加,也是异或。bn是bn-1的前一个码元,最初的bn-1可以任意设定。2DPSK信号的实现步骤如下:首先要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把绝对码转换成相对码来表示二进制信号,然后再进行绝对调相,如图2-5所示。2.2.2 2DPSK解调原理在2DPSK的解调方法中,我们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方式,也叫做极性比较法。其解调原理原理图如图2-6所示,它的解调原理过程是首先将已在信道中传输的2DPSK信号进入带宽滤波器,滤掉滤波器频带以外的噪声。然后与2DPSK载波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相乘再通过低
14、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通过抽样判决恢复出相对码。最后通过码反变换器把相对码转换成绝对码。图2-6图2-7另外2DPSK还可以采用差分相干解调方式,即相位比较法。解调原理过程如图2-7所示。其原理过程与相干解调不同的是解调过程不需要相干载波,也不需要码反变换这一过程。当2DPSK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后,通过延时器,延时一个码元的时间间隔,再与2DPSK信号本身相乘,实现前后码元相位差的直接比较。再通过低通滤波器和抽样判决,从而恢复出绝对码。由于过程不需要专门的相干载波,所以是一种非相干解调方法。虽然差分相干解调不需要相干载波而且在性能上优越于采用相干解调的绝对调相。但是抗噪声能力比较差。2.3
15、2DPSK系统性能理论分析2.3.1 2DPSK系统抗噪声性能在数字通信中,误码率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2DPSK信号可采用相干解调与差分相干解调两种形式。由于本设计采用的是差分相干解调,所以在这里只对差分相干解调系统性能进行解说。2DPSK信号差分相干解调也称为相位比较法,是一种非相干解调方法。在上面解调的设计过程可以看出,解调过程中需要对间隔为Ts的前后两个码元进行比较。假设当前发送的是“1”,并且前一时刻发送的也是“1”,则带通滤波器输出的y1(t)与延时输出的y2(t)分别是 y1(t)=a*cos(c*t)+n1(t) y2(t)=a*cos(c*t)+n2(t)其中
16、n1(t),n2(t)分别为无迟延支路的窄带高斯噪声和有延时支路的窄带高斯噪声,并且n1(t)和n2(t)相互独立。由于窄带高斯噪声是可以分解成同相分量与正交分量。所以以上两式可以写成 y1(t)=a+n1c(t)cos(c*t)+n1s(t)*sin(c*t) y2(t)=a+n2c(t)cos(c*t)+n2s(t)*sin(c*t)通过低通滤波器的输出在抽样时刻的样值为 x=0.5*(a+n1c)*(a+n2c)+n1s*n2s若x0,则判决为“1“符号(正确判决);若x0,则判决为“0“符号(错误判决)。“1”判为“0”符号的概率为P(0/1)=Px0=P0.5*(a+n1c)(a+n
17、2c)+n1s*n2s0利用恒等式 x1*x2+y1*y2=0.25*(x1+x2)2+(y1+y2)2-(x1-x2)2+(y1+y2)2其中x1=a+n1c,x2=a+n2c,y1=a+n1s,y2=2+n2s则x=0.125*(2*a+n1c+n2c)2+(n1s+n2s)2-(n1c-n2c)2-(n1s+n2s)2若判为“0”,即x0则0.125*(2*a+n1c+n2c)2+(n1s+n2s)2-(n1c-n2c)2-(n1s+n2s)20令 R12=(2*a+n1c+n2c)2+(n1s+n2s)2 R22=(n1c-n2c)2+(n1s-n2s)2则当x0,有R1R2。此时,将
18、“1”判为“0”符号的错误概率可表示为P(0/1)=PR1R2因为n1c,n2c,n1s,n2s是相互独立的高斯随机变量,且均值为0,方差相等为n2。根据高斯随机变量之和仍然为高斯随机变量,且均值为各随机变量的均值代数之和,方差为各随机变量方差之和的性质,则n1c+n2c是零均值,方差为2n2的高斯随机变量。同理,n1s+n2s,n1c-n2c,n1s+n2s都是零均值,方差为2n2的高斯随机变量。由随机信号分析理论可知,R1的一维分布服从广义瑞利分布,R2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所以可得, P(0/1)=0.5*e(-r)式中,r=a2/(2*n2)同理可得“0”判成“1”的概率P(1/0)
19、=P(0/1),即 P(1/0)= 0.5*e(-r)图2-8通过对于同一种数字调制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图2-8各数字调制信号误码率表格,采用相干解调方式的误码率低于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的误码率。在误码率一定时,有以下情况,2PSK,2FSK,2ASK系统所需要的信噪比关系为 r2ASK=2*r2FSK=4*r2PSK式子表明了,在相干解调方式和误码率相同的情况下,所需要的信噪比2FSK是2倍的2PSK ,2ASK是 4倍的2PSK。如果采用分贝的方式表示,误码率相同的情况下,所需要的信噪比则是ASK比2PSK高出6分贝,2FSK比2PSK高出3分贝。若都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也就是本设计所采用的解
20、调方式,通过各数字调制信号的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公式可以得到在误码率相同情况下与其他数字调制信号进行比较,2DPSK比2FSK低3分贝,比2ASK低6分贝。反过来,若信噪比r一定,2PSK系统的误码率低于2FSK系统,2FSK的误码率低于2ASK系统。通过如图2-9可以看出各个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比信噪比的关系曲线图。图2-92.3.2 2DPSK频带利用率要知道2DPSK的频带带宽是多少。先要从数字基带信号随机序列开始分析起。根据随机序列s(t)可费解为稳态波v(t)和交变波u(t),可得 s(t)=v(t)+u(t)s(t)的功率谱密度为 Ps(f)=Pv(f)+Pu(f)其中 Pv(f)
21、=|fs*P*G1*(m*fs)+(1-P)*G2(m*fs)|2*(f-m*fs) Pu(f)=fs*P*(1-P)*|G1(f)-G2(f)|2通过合并得Ps(f)=|fs*P*G1(m*fs)+(1-P)*G2(m*fs)|2*(f-m*fs)其中fs是随机序列的频率,G(f)是单个码元波形的频谱函数,P为出现g1(t)的概率,(1-P)则是出现g2(t)的概率。又因为2DPSK的数字基带信号必须转成双极性,当P=1-P,双极性不归零码没有直流分量在频谱不存在冲激函数,所以根据上式可得双极性随机序列的功率谱 Ps(f)=fs*|G(f)|2在这里码元波形g(t)一般取矩形脉冲,所以傅里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DPSK 调制 解调 性能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