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 研修模式初探34834.doc
《毕业论文(设计)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 研修模式初探3483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 研修模式初探34834.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研修模式初探作者:汪文华 发表时间:2010-2-22 9:34:06 来源: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教师发展,最为要紧的是如何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和“专业引领”、“案例讨论”和“行为跟进”(课堂拼搏)是两个有效方法。对此,“远程”的作为有限,需要以“校本”为主体。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采用基于县域的“大校本”研修模式,重构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和组织实施,有利于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关键词】网络平台;“大校本”;研修模式 网络环境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新模式,用远程学习取代集中面授,或远程学习与集中面授相结合,在教育
2、部的推动下,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着探索和实践。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呈如火如荼之势,媒体报道“好评如潮”的情势下,作为身在其中、走在路上的教师培训机构及其培训者,我们不得不拷问远程培训的实际效果。在培训效果上,远程培训遭遇了与集中培训相同的评价: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高。“人灌变为机灌”“学习监控作为有限”“作业、交流流于形式”“跟进指导形同虚设”“考核评价缺失人性”,诸如此类的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管理的评价,并非言过其实。在一项全国性的调研中,教师们对“收获最小的培训模式”的数据如下: 远程培训(25.4%),集中培训(23.0%),个人自学(18.2%),校本培训(17.1%),脱产进修(8
3、.1%),校本与集中培训结合(4.0%),校本、集中远程相结合(3.2%)。 从比例上看,“校本集中远程相结合”的模式获得比较高的认同,其次是“校本与集中培训结合”,而“远程培训”则被4成以上教师认为“收获最小”。造成远程培训低效率的原因很多,有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资源问题,有远程培训平台的系统功能问题,有网络环境和设备等条件支持问题,也有学习者的技能、习惯、动机和动力问题。笔者以为,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在教师成长规律指导下,依据教师的学习需求实施培训。顾泠沅指出,“教师发展,最为要紧的是如何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这个问题,一般的培训解决不了。”他总结了国际上的做法,并结合自己的课改实
4、验,认为有两个有效方法:一个方法是是实现“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和“专业引领”,一个方法是落实“案例讨论”和“行为跟进”(课堂拼搏)。可见,教师培训靠远程手段的作为是有限的,需要“集中”,依靠“校本”。上面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个判断。 那么,“校本”与“远程”的关系就非常明晰了,两者需要结合,且以“校本”为主体。基于此,我们试图建构起以网络平台为支持的校本研修(以下简称“网络校本研修”)模式,重构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和组织实施,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一、网络平台的构建框架 (一)基本理念 实现基于县域的“大校本”组织策略,为远程学习和学科研修提供课程资源、交互场所、跟进指导、学习管
5、理和评价反馈的支持环境。 (二)组织与结构 1、“大校本”的组织机构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策略之一,有利于把教师通过远程学习、集中面授和自主学习获取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点等规模较小的学校,由于学习型组织难以建立、优质教师极少和教师管理制度不适等因素,造成低水平重复。为了充分利用县域优质师资,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放大“校本”,建设基于县域的“大校本”环境和支持平台。“大校本”环境和平台,起码有两条建设途径。一是通过人事管理网络(简称“人网”),即县教育局学区中小学校。二是通过地方教师培训机构的远程培训网及其
6、远程网络平台(简称“地网”),即远程网络平台虚拟学习社区学科研修组织。通过“人网”的组织支持和“地网”的平台支撑两者之间的结合,建构起有层次的、多水平的县域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校内与校外、本学科与他学科、有经验教师与专家教师、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多维的、立体化的“同伴互助”。 2、“立体化”的平台结构 远程网络平台虚拟学习社区学科研修组织的“地网”要用系统的观点,整体建构起“立体化”的结构,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学习、资源使用、学科研修、实践指导和监控管理等功能。我们试图建立的远程网络平台的主体结构由“三中心”组成:课程与资源中心,研修与指导中心,监控与管理中心。 其一,“课程与资源中心”根据专题
7、培训计划,建设远程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供参训教师进行视频点播观看,文本在线阅读,以及课程与资源的下载利用。其二,参训教师在“研修与指导中心”,提交问题、表达困惑,发表文章、参与交流,接受帮助、获取指导。为方便教师,至少需要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分区:发表区、交流区、答疑区。教师可以在“发表区”发布教育教学的“问题”“案例”“反思”等,在“交流区”发帖、回帖、跟帖,在“答疑区”阅读文本、观看视频,得到课程专家和专家教师的跟进指导。 其三,“监控与管理中心”具备两大功能。一是对远程学习与校本研修的监控,包括网络平台的系统监控、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员”监控、学科研修组监控和参训教师的自我监控。二是过程
8、与结果相结合的管理,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报名注册管理、学习作业管理、考核评价管理和平台信息管理。为实现参训教师的自我监控和管理,需要为每个用户建立一个与“三中心”各个节点关联的“个人档案”。 二、网络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 网络校本研修与传统意义的学校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相比,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和相应要求。 首先,实施校本研修的主导由县级教研室转变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需要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实现与教研、电教等机构的资源整合,加强现代化建设和培训者队伍建设,成为当地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校本研修提供优良的网络平台、优质的课程与资源、优秀的培训者队伍和良好的服务支持等。 其次,网络校
9、本研修需要创新管理机制,有效实施“大校本”环境下的过程管理。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于本校的教研活动管理,通过签到考勤、纸质档案和检查验收能够达到目的的。它需要通过网络平台的计算机系统实现管理,“机管”与“人管”结合,他控与自控同施,过程与结果并重。 上述两个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决定了网络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其基本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人网”为载体 在现行教育管理的框架下,实施教师的校本研修不能离开人事管理的基本体制,即要以“人网”为载体,将教师的校本研修纳入教师队伍管理之中,通过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组织和层层推进开展活动,在政策、制度、经费、设备、设施和队伍等方面提供实施的基础保障。 (
10、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 校本研修要以教师发展为目标,其关键是“如何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其核心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问题解决。问题,既是起点,也是重点。如前所述,要从问题出发,根据教师的问题设计、调整教师培训机构的专题培训计划,包括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笔者以为一个阶段(如一学期)由于围绕一个专题组织实施培训,那么对于一个学科来说,阶段校本研修应该聚焦一个主题,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不论是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案例讨论和行为跟进,还是教学设计和公开教学、示范教学和观课议课,都要聚焦这个主题,发现问题、研修问题、解决问题。 (三)以“三支队伍”为保障 在“人网”的基础保障得以落实的同时,县级教师
11、培训机构要为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组建三支队伍:课程资源团队、研修指导团队、技术支持团队。 1、课程资源团队的主要责任,一是根据教师对专题培训的需求、研究教师提交的问题,设计专题培训计划,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二是遴选培训者,建设培训课程。三是诊断教师提交的问题,确定研修主题,建设校本研修资源。四是主题的答疑解惑,跟进指导。 2、研修指导团队的构成应包括课程专家、培训者(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县教研员)和专家教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在内。课程专家的作为主要在于“引领”。培训者要深入一线观察、研究,及时进行问题总结(网下、网上),担当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者、管理者。专家教师要全程关注网下、网上
12、“同伴互助”情况,担当起相应学科研修组织的指导者、合作者。 3、技术支持团队要充分利用“电教”,一是设备、二是人员、三是技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发挥技术支持主体作用,包括网络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发布、技术指导服务、信息咨询反馈,以及培训与研修的管理等。 (四)以“三主空间”为支撑 “三主空间”指的是网络平台为有效实施监控和管理建立的自主管理空间:虚拟学习社区的“E校园”、学科研修组织的“E班级”、参训教师的“E空间”,作为全方位的立体化管理的重要支撑点。 1、“E校园”。在网络平台为教师所在学校建立一个自主管理的空间,实现对本校教师的监控和管理、督促和评价。同时支持参训教师对本校其他教师研修情况
13、的了解,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2、“E班级”。为落实“大校本”组织策略,按照学段、学科建立县域的网上学习研修共同体。每个“协作组”选聘管理人员(研修指导团队的成员),组织开展聚焦主题的研修活动:发布研修主题,协调集体备课,实时在线沙龙,专家在线答疑等;及时发布通报,进行研修督导;编发研修简报,进行成果总结。 3、“E空间”,参训教师的自我网上园地,包括“个人档案”在内。在此,他们可以进行自我报名、选课、选班(“E班级”。可以不是本学科的),参加远程学习,参与学科研修。他们通过“个人档案”即时了解研修进程,实现自我学习控制。 三、网络校本研修的实施环节 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开展校本研修活
14、动,一般为“五环”:需求调研,预设培训计划问题诊断,制定研修方案集体备课,建设课程资源专题培训,实施主题研修效果评价,形成研修成果。 (一)需求调研,预设培训计划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每次专题培训前,开展培训调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专题培训计划。同时,建设专题培训网络平台。 (二)问题诊断,制定研修方案通过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围绕培训专题,按照“问题单”提交教育教学问题。培训机构组织进行两件事:一件事是“问题分析”,分析、明确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一件事是“问题诊断”,确定校本研修主题,由培训者完善培训计划,制定校本研修实
15、施方案。 (三)集体备课,建设课程资源 教师培训机构根据专题培训计划和校本研修方案,邀请课程专家和专家教师集体备课,建设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并在网络平台发布。其中,校本研修资源也可以向全体参训教师征集,如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文本、视频),宜分学科征集,这样针对性更强。 (四)专题培训,实施主题研修 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必要时对专家教师进行短期集中面授,以提高网下指导的实效性。同时,组织全体参训教师参加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要做好“网下”与“网上”的有机结合。“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这样,专题培训与校本研
16、修“双轨”并进,专题培训侧重“专业引领”,并向校本研修延伸,使教师在“行为跟进”中跟自己的经验、背景结合,实现理论和理念的内化。在这个环节,研修指导团队要根据实际,不但进行网上在线跟进指导,答疑解惑,而且下到学校,现场诊断,或组织学科教研活动,进行示范观摩。 (五)效果评价,形成研修成果 进行效果评价,总结专题培训和主题校本研修,并形成一定形式的成果,最好能够作为科研成果出版,并进行奖励和表彰。实践说明,这一环节一方面有利于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计划、方案、平台和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激励参训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我要学”。这两方面正是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设计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 研修模式初探34834 毕业论文 设计 网络 平台 支持 大校 研修 模式 初探 3483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