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應用初探30171.doc
《毕业论文(设计)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應用初探3017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應用初探30171.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應用初探林騰雲摘 要本文之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學習型組織理論之基本內涵和國民小學行政的特色,進而探究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應用的功能、現況、可能限制以及可行策略,並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學校及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參考。關鍵詞:國民小學行政;學習型組織理論;學習型組織。壹、 緒 論近年來,國民教育階段推動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措施,包括小班教學精神計畫、教訓輔三合一實驗整合方案、試辦國民小學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方案等,而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更是劃時代的變革,它有別於以往僅止於課程標準的修訂,而是提出一種開放、統整、一貫的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基本能力的習得、課程統整的設計
2、以及教學群的協同教學等。面對未來諸多教育改革與未來教育生態的不確定性,學校組織的變革已是時勢所趨,學校如何透過學習型組織的實施途徑,強化學校組織的學習能力,使學校更具適應力和應變力,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白穗儀,民88)。Senge(1990)提出學習型組織理論,認為在學習型組織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願景,並且不斷一起學習如何共同學習。此項理念,對於學校組織再造和教育組織功能的發揮,具有相當大的啟示作用。Pink和Hydle根據相關的學校改革研究發現:只有當教師與行政人員的專業產生根本的轉換時,學校的改革才能達成(周
3、崇儒,民86)。張明輝(民88)也指出,為期學校行政變革能更具成效,則應有突破性的改革策略。因此,應用Senge學習型組織理論的重要觀點-系統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以及團隊學習等五項修練,幫助教育人員達到有意義的改變,協助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進而建構成為學習型學校,應是學校組織改革可參考的途徑之一。因此,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應用是學校行政轉型的一個契機,教育人員在國民小學行政運作上,若能充分應用學習型組織理論,將能有效發揮學校行政組織效能,進而提昇學校教育的品質。以下分別就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概念,以及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於國民小學行政之現況、功能、困境和可行策略加以探討,最後再提
4、出結論和建議,作為學校推動相關行政措施之參考。貳、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分析為瞭解學習型組織理論,以下針對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基本概念、意義及特徵作一介紹。一、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基本概念學習型組織概念的起源,最早可溯及一九二年代相關的研究文獻,但直到一九八年代有些企業才開始注意來自企業界內外的改變與因應,企業界體認到為因應來自環境、工作場所、顧客及工作者等四方面的變革,必須有所調整與轉型,以便企業組織能因應整體環境的變革,增加適應力、提高競爭力,並能繼續生存發展(黃富順,民88)。而所謂理論係指運用有系統方法來解釋某一些現象的概括性敘述(Lunenburg & Ornstein,2000)。此外,科學哲學
5、家Nagel在科學哲學與教育理論一文中,則站在科學哲學的立場,對教育理論概念提出新解。Nagel認為,單就理論一詞來說,可有四個意義:1某種普遍的命題系統其所使用的言詞雖不在描寫直接立即可見的對象,但是藉著相對的定義與原理的輔助,可以解釋某些可觀察事項之間的規律性,乃至可相當精確地預測某類事項未來的發生,如牛頓的萬有引力之說即屬之;2某種指出變數之間依賴關係的個別法則或通則通常是統計的結果,如波義耳定律;3某學科領域中某些因素或變數以各種理由構成決定某種現象的原因,如凱因斯的經濟理論;4對一套相關概念所作的系統分析,例如知識論。至於一般所謂教育理論至少有三種成分:一是有關人性論的普遍命題,或統
6、計性的通則;二是有關解釋教育歷程的一些社會與制度的通則,如有關各種不同教育機構的描述,或可稱之為描寫社會學或人類學;三是高度普遍性的教育理想(俞懿嫻,民89)。學校行政研究的理論性目的,在於確認、澄清、分析、控制和預測學校行政的一些現象,作為引導其理解現象的架構和基礎。因此,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的應用上,可依此理論性的目的,作為引導瞭解該理論在學校行政應用現況或相關作法的架構和基礎。二、學習型組織的意義學習型組織是逐漸發展出來的,有關學習型組織的定義,Senge在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
7、g organization)一書中並未給予明確的定義,只強調學習型組織的真諦在於真正的學習,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透過學習,我們能夠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進而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我們跟它的關係,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郭進隆譯,民83)。而學者們也都以自己的觀點提出不同的看法,因此呈現人言言殊的多元看法,唯大體而言,仍有諸多雷同之處,以下即針對學習型組織的意義,列舉較具代表性的學者看法說明如下:Senge(1990)認為,學習型組織係指組織中的個人,能持續的擴展其創造真正所欲達到結果的能力,並在其中培育出新的且具延展性的思考型態,且可自由培塑出集體性的志向,並透過持續的方式一同學習到如何
8、去學習。Garvin(1993)認為,學習型組織係指一個組織精於知識的創造、獲得和轉換,並且能夠改變組織的行為,以反應新的知識與洞察。學習的作用在於產生新的理念,而洞察、創造、刺激與溝通是促進組織改革的主要動力。Watkins 和 Marsick(1993)將學習型組織界定為:一個組織在其結構裡,具有持續學習的過程,能強化組織改變或變革的能力。朱愛群(民86)認為,學習型組織是一個團體,此一團體善於創新、學習並轉化知識,經由組織成員與菁英的學習及其知能的改變,促成一個團隊作必要的調整,以便能創造、運用並轉化知識,因而能持續其整體的生命力與適應力,如此的團體即是學習型組織。楊國德(民87)則認為
9、,學習型組織是指組織能支持成員的學習活動,同時組織的功能、結構與文化亦能繼續的創新與成長,最終目的在導致成員與組織同時進步與發展。吳清山(民86)則將學習型組織界定為:一個組織能夠持續不斷的學習,以及運用系統思考從事各種不同的實驗與問題解決,進而增強個人知識、經驗和改變整個組織行為,以強化組織變革和創新的能力。三、學習型組織的特徵由於學者所強調的重點不同,有關學習型組織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因此,也使得學習型組織呈現出不同的特徵,茲將學者所提學習型組織的特徵分析列述如下:Watkins和Marsick(1993)認為學習型組織的特徵與要素,包括七個C:(一)繼續不斷(continuous)的學習:
10、透過繼續學習才能夠不斷的進步。(二)親密合作(collaborative)的關係:以加強成員間的支持能力。(三)彼此聯繫(connected)的網路:使成員的互動關係更為增進。(四)集體共享(collective)的觀念:以結合成組織的力量。(五)創新發展(creative)的精神:以促進改良與發展。(六)系統存取(captured and codified)的方法:善用科技能力與方法。(七)建立能力(capacity building)的目的:希望形成組織與成員繼續學習的能力。吳清山(民86)認為學習型組織的特徵,可歸納包括以下五項:(一)持續的學習:重視組織中個人、團隊和組織三層面不斷的學
11、習,以建構新的組織,增加對外在挑戰和應變的能力。(二)系統的思考:組織是一系列問題的組合體,因此必須用系統的思考和整體觀,才能有助於問題解決。(三)開放的文化:組織成員彼此接納,坦誠相見,相互信任,故組織文化不是封閉的,它是開放的,在此文化裡有利於成員相互學習。(四)工作的激勵:提供成員工作的回饋,具有優良表現者,給予獎勵和認可,以激發成員潛能,促進組織革新。(五)不斷的嘗試:能夠承擔風險,勇於嘗試,吸取經驗,改進缺失,激勵組織以新的方式處理事務,使組織具有更大的適應力和創新力。而楊國德(民88)則曾根據不同學者的看法,歸納學習型組織的特徵與要素包括以下四類:(一)要具有因應變遷的組織型態與結
12、構。(二)要繼續不斷地進行各種層次的學習。(三)要強調系統思考的心靈轉化過程。(四)要實現共同創新成長的具體成果。綜合上述可知,由於學者使用的方法與重點不同,各學者所提出學習型組織的特徵,仍存有差異,但大致也有相當的共識,茲綜合其精要,本文歸納提出學習型組織之特徵如下:(一)在文化上:學習型組織強調一種持續學習的組織文化,成員皆抱持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追求自我的成長,並致力於提昇組織的學習能力。(二)在結構上:學習型組織是會持續轉型、不斷地進行變革的組織模式,強調要具有能因應變遷的組織型態與結構,如跨部門、跨功能的組織。(三)在策略上:學習型組織以系統思考為核心,重視系統性的思考,能夠有效的掌
13、握變化,解決問題。(四)在心態上:學習型組織重視創新發展,能夠不斷追求新知,以因應變革;不會恐懼防衛,願不斷的嘗試,能從錯誤中學習,鼓勵分享個人或團體的資訊,並將每次的工作經驗都視為學習有用事物的機會。 (五)在方法上:學習型組織支持個人、團隊、組織、及行動的學習,重視團隊學習與團隊工作的方式,強調學習過程的開放與方法的快速有效,並致力於實驗性、相關性的學習。(六)在應用上:學習型組織能快速轉化資料成為有用的知識,具備承擔風險的勇氣,但又不會危害整體組織的安全;不單是為了適應環境,更是要創造未來。四、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Senge(1990)出版第五項修練一書,掀起學習熱潮,並激起企業廣大的迴
14、響,Senge在書中提出建立學習型組織的五項新技術,這五項新技術雖然分開發展,但卻彼此密切關聯,Senge稱這五項技術為五項修練,茲分別說明如下:(一)系統思考:是一種可以看清整體變化的思考架構,可幫助我們認清整個變化型態,確認問題背後真正的成因,進而了解如何有效的掌握變化,開創新局。(二)自我超越:是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客觀的觀察事實,並且能夠不斷實現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三)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個人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是印象。因此個人的心智模式會影響其行為,而我們也透過這個心智模式來瞭解外界。(四
15、)建立共同願景:共同願景是一種共同的願望、理想、遠景或目標,也是在組織中可以鼓舞人心、增加凝聚力的一項重要的理念。(五)團隊學習:強調在一個團隊中,團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當團隊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隊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學習方式為快。此外,Senge指出五項修練的學習就像一座三層樓的五角尖塔(如圖1),其中每一項均可由三個不同層次來看,包括1.演練:即具體的練習。2.原理:指引的概念。3.精隨:修練純熟的人所處的境界。在演練的層次上,修練的學習者把時間及精力專注在一些活動上,演練的功夫是每一項修練最具體的部分。在原理的層次,是代表演練背後的理論,對初學者和精熟
16、者都很重要。第三個層次精隨,是指修練純熟的個人或群體,所自然體驗到的境界。不同的組織在不同的階段,應採取不同的學習工具,因為五項修練各有其不同的適用時機,五項修練的每一項都關係我們如何思考、真正想要什麼,以及如何彼此互動和學習,而五項修練必須集合發展,才能獲致可觀的成效(郭進隆譯,民83)。自我超越演練原理精髓系統思考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圖1各項修練的學習層次圖資料來源: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398頁),郭進隆譯,民83,台北市:天下文化。 從Senge的第五項修練所闡述的理念可知,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不僅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因為學校是教學場所,有明確的教育目標,而教育人員也具
17、有一定的專業知能和精神,可作為發展學習型組織的基礎。其次,學校為追求卓越,提昇教學品質,必須具有持續成長與進步的動力。因此,建構學校成為學習型學校將是未來學校組織發展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也方能有效促進組織不斷的進步與革新,進而掌握時代的脈動與適應社會的變遷。參、國民小學行政之基本概念學校行政的功能旨在協助教學以達成教育目標。學校行政的成敗,關係著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為瞭解國民小學行政之基本概念,以下分別就國民小學行政之特色以及組織結構加以探討:一、國民小學行政的特色謝文全(民82)主張:學校行政是對學校教學以外的事務作系統化的管理,以求有效而經濟教育的達成目標。這一定義包括四項內涵:(一)
18、學校行政所處理的是教學以外的事務;(二)學校行政係對上述事務作系統化的管理;(三)學校行政的目的在達成教育目標;(四)學校行政兼顧有效及經濟。吳清山(民87)認為:學校行政簡單而言,即學校所處理的一切事務,舉凡人、事、財、物等各方面都包括在內。更嚴謹的說法,學校行政乃是:學校機關依據教育原則,運用有效和科學的方法,對於學校人、事、財、物等各業務,作最妥善而適當的處理,以促進教育進步,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歷程。李文瑞等人(民79)曾探究初等教育的行政體系,並歸納國民小學行政組織體系,具有以下特色:(一)是最基層的教育行政體系我國自五十七年起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依國民教育法及施行細則等相關法令的規定,
19、我國國民教育的年限共為九年,包括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二個階段,前者為六年,後者為三年。因此可知,國民小學行政組織是最基層的教育行政體系。(二)富彈性的行政編組依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二條的規定,十二班以下、十三班至二十四班、二十五班以上的國民小學行政組織編制,各有不同。因此,國民小學的行政編組並不拘泥於一種型態,甚富彈性。(三)具專業的行政運作國民小學行政的運作,必須運用教育的專業知能,才能充分發揮效能。是以國民小學的行政運作,為求各部門能充分發揮效率,不論是教務行政、訓導行政、總務行政、輔導行政等,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擔任,以運用教育的專業知能,有效達成學校組織的目標。二、國民小學的組織架
20、構要達成教育目標,首先須有健全之組織架構。國民小學的行政組織,主要規定於國民教育法、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依國民教育法之規定,國民小學應視規模大小,酌設教務處、訓導處、總務處、輔導室、人事、會計單位。以下分就行政組織、員額編制及班級編制三部份說明之:(一)行政組織依據八十八年四月二十日發布之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二條規定,國民小學應按十二班以下、十三班至二十四班、二十五班以上等三種規模,設置繁簡不同的行政組織。另依據八十八年二月三日公佈之國民教育法增訂條文第十條規定,國民小學設校務會議,議決校務重大事項,由校長召集主持,校務會議以校長、全體專任教師或教師代表、家長會代表、職工代表組成之,其成員比
21、例由設立學校之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此外,學校應分別定期舉行教務、訓導、輔導、及總務會議,研討有關事項,並應設教師評審委員會,也可依教師法規定組成學校教師會。(二)員額編制依據國民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國民小學置校長一人,綜理校務,應為專任,並採任期制,在同一學校得連任一次,任期屆滿得回任教師。同法第十條及教育部八十五年修訂之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工員額編制標準規定,各處室各置主任一人,由校長就專任教師中兼任之,各組置組長一人,人事及主計人員之設置,依人事主計設置標準規定辦理。台北市之教師編制、職員編制另有一項自八十八學年度實施之自治法規為台北市國民小學教職員員額編制基準。(三)班
22、級編制依國民教育法規定,國民小學應以採小班制為原則。而根據台北市國民小學教職員員額編制基準班級編制標準規定,台北市國民小學每班學生人數以三十人為原則,至多不超過三十五人。肆、國民小學行政發展學習型組織之基礎與可能性為探討國民小學行政發展學習型組織之基礎與可能性,茲就其發展之先備條件、預期效益、可行策略及可能限制等四方面分別加以析論之:一、先備條件以國民小學行政發展學習型組織之先備條件而言,林騰雲(民91)曾就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應用之現況實施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綜合受訪者的意見,並根據學習型組織理論的五個向度,歸納各校應用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現況,說明如下:(一)在系統思考方面各校在各種計
23、劃、籌備會議時,大部分採用民主、開放、雙向溝通的方式,如會議之前廣徵意見,會議決策中透過系統思考模式,考量各單位彼此不同之需求,協調衝突。各校會檢討現行各種制度,刪除非必要之活動,如任何活動均要求回歸教育本質;推展活動課程化理念,任何活動均應設計成課程,避免為活動而活動。另外,在學校行政業務之經營管理方面,如消耗品之管理使用、場地開放政策等,也都朝向系統思考的方式進行。(二)在改善心智模式方面大部分學校提供專業對話的時間與空間,使同仁洞悉學習型組織之目標、意義;或是採小組方式進修,以增加進修成員對話之機會與深度;部分學校則透過評鑑方式,促使學校同仁重新思考,達到心智改善的目標,如藉著外在評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设计 學習型組織理論 國民小學 行政 初探 3017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