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囚徒困境” 的城市用户群节水心理探源39677.doc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囚徒困境” 的城市用户群节水心理探源3967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囚徒困境” 的城市用户群节水心理探源39677.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囚徒困境”的城市用户群节水心理探源李刚军1,吴 越2,刘建林21.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 西安理工大学德育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048摘要:博弈分析得出个体理性会引起集体非理性,使得个体陷入“囚徒困境”,无法达到水资源利用的最佳状态。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可能完全克服这一“囚徒困境”,最终解决途径只能是采取自律模式C模式,也就是用水者自我约束、自觉节水。城市用户群是由人类个体组成的人类集合体,正是这一群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心理特点极大程度地支配着他们的用水行为,特别是自律行为的产生。所以,城市用户群的节水问题首先是心理问题。文章从人类心理的不同方面挖掘城市用
2、户群及其所含个体的用水行为特点,提出釆用从个体心理根源出发,提高城市用户群对节水的认识与情感认同;从群体心理根源入手,建立城市用户群用水行为的良好导向,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应用社会互动现象,有意识调整城市用户群的用水心理与行为;矫正城市用户群不良的消费动机与消费需要,提倡绿色消费等措施,以促使用户形成自律行为,达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的。关键词:城市用户群;博弈;囚徒困境;自律模式;心理根源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4-1324-041 城市用户群的“囚徒困境”及水资源利用的自律模式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会导
3、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国城市人群历来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30%左右。一直以来国家、政府、社会从制度管理、宣传教育、设施改进等方面加以调控,希望可以减少城市人群的不合理用水,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根据博弈理论1,当局中人都是个体理性和利己主义者时,一种制度安排要发挥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安排便不能成功。虽然纳什均衡对局中人有约束力,并且是帕累托有效的,但是纳什均衡并不能保证总体效用达到最优。其原因是,在利己主义的前提下,所有城市用户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互相掣肘,结果集体达不到最优。个体的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陷入了所谓的“
4、囚徒困境”2,无法达到水资源利用的最佳状态,并且,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可能完全克服用水的“囚徒困境”,最终的解决途径只能是采取自律模式C模式,也就是用水者自我约束、自觉节水。C模式是中国在资源稀缺、经济落后的现实下,应遵循的发展模式(C指China)。关于C模式的特点,汪恕诚部长指出:“是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自律行为。通过自律,自己约束自己,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自己约束自己,就是一种自律行为。”在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通过制度设计、设施改进等手段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但是所有用水者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才是减少矛盾、抵抗天灾的根本途径,
5、也是实现水资源最优配置的根本保证。过去的节水研究与实践者考虑更多的是人以外的控制因素,却忽视了人自身的主体能动因素,特别是人类行为的支配者,理性与非理性的综合体,心理的因素。事实上,身处“囚徒困境”的城市用户群的节水问题首先是心理问题,城市用户群是由人类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正是这一群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心理特点极大程度地支配着他们的用水行为,特别是自律行为的产生。因此,进行心理层面的剖析,从不同的心理方面挖掘城市用户群及其所含个体的用水行为特点,从其心理本质上了解城市用户群在用水、节水方面的状况,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促使用户形成自律行为,最终达到国家、政府、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建立节水
6、型社会。2 城市用户群用水行为的心理根源探寻自律模式C模式要求人们具有自律意识,自觉产生节水行为。城市水用户群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人类群体,对水资源的自律意识与自律行为归根结底也是其内部存在个体的心理意识与行为,要受到其所含个体自身及其所在群体的心理因素影响。2.1 城市用户群用水行为的个体心理根源探寻个体的活动与行为是受到自身的心理状况支配的。城市用户群对水资源的利用,也是其所含个体的行为与活动,也必然会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有些个体认为水的价值不大,也没有社会发展在用水方面的知识,或者认为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他可能就不会有用水与节水的概念;有些个体觉得节约用水是别
7、人的事,只要自己舒服,用多少无所谓,或者他对人类发展或社会发展不关心,很冷漠,那他也不会有节水的行为;有些个体虽然自己也有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但深刻认识到了水资源的珍贵,而且对社会与人类的发展也很关心,那么他就会形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进而产生节约用水的行为。这就是个体心理的作用。另外,个体的活动和行为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个体对水资源的利用也是这样,由于长期的认识、态度与行为习惯,使得我们在利用水资源上形成了无意识的行为,不知道如何进行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当然,也有的人形成了节约用水的无意识行为。事实上,后天许多无意识行为往往是经过培养形成的,是从有意识的行为发展为无意识的行为的。因此,一个人
8、对水资源利用的浪费或是节约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形成一种行为习惯。2.2 城市用户群用水行为的社会心理根源探寻社会心理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为广泛。在社会情景的作用下,个体对事物本身的认知、情绪和情感都会发生变化,个体的行为与决策也会因此而改变。个体都存在于某一群体之中,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也归属于某个城市群体。处于群体中的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会受所在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的制约。如果在一个群体中,群体的决策者或领导者对该群体的心理掌握得好,并帮助群体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与士气,就能够影响该群体所有成员的心理状态,提高群体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其成员个体明确行为与活动的方向性,其行为与活动的方
9、向与领导者的意图一致。反之,则不能提高群体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不能产生应有的士气,有时甚至是负面影响,群体共同行为与活动的一致性和目标性会发生变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城市用户群的用水行为还不可避免的遵循大众心理规律。如当群体中的许多人都有节约水资源的行为表现时,其中的其它个体可能也会不自觉的加入其中。而当群体中大多数人对一个开着的水笼头置之不理,那群体中的其它个体很可能也会无动于衷,这和道德意识的好坏关系并不很大,有时只是情景作用而已。再如服从现象,如果社会风气与社会情景都提倡节约水资源,那么即使群体中有些人不愿意,但也会去服从群体的整体需要。2.3 城市用户群用水行为的消费心理根源探寻消费
10、心理,从广义去讲是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心理学越来越将它与社会心理分开,归属为一类心理现象。城市用户群的用水行为作为一种水消费也有其消费心理。消费心理3是消费者在商业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由于是在商业领域,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必然会受到商业经济活动本身特点的制约。而消费者又是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其心理也必然会受到其自身心理现象与所在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影响。所以,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出自身的消费心理特点,也会反映出他所在群体所特有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规律。城市用户群及其组成个人的用水,也有着浪费和节约的相悖双重心理矛盾倾向。相对于其它群体的用水,城市用户群对水的需求主
11、要表现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上。但城市用户群的用水需要有很大的伸缩性和层次性。在用水需要上不仅有低层次的物质生理需要,也有尊重,社会地位体现,自我价值体现等的高层次需要。而群体中个体的消费上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城市人群在消费活动中的一些心理现象,如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跟随时尚,等等。因此,城市用户群及其所含个体的用水行为受到多方面的心理支配,在研究如何调控城市用户群的用水行为,实现城市节水,分析城市用户群及其所含个体心理,进行心理方面的调控是必要的。3 调控城市用户群用水行为的心理措施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从心理角度来调控城市用户群及其所含个体的用水行为是可行的,且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
12、来进行节水心理与行为的培养与调控。(1)从个体心理根源出发,提高城市用户群对节水的认识与情感认同自觉的行为来自良好的意识。要形成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利用,首先就是用水主体要有合理的用水意识。在城市用户群中用水意识是对水资源合理使用量的认识、以及对水资源现状、发展趋势的认识。不仅如此,这种用水意识还包括情感认同,也就是对自然、人类、其它生命的热爱、对人类社会发展受困于水资源匮乏的一种态度,以及对节约用水的态度。另外,就个体的性格而言,用水意识就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也只有对节约用水的必要性、重要性、紧张性有深刻认识,对节约用水产生趋同的态度,并
13、且养成节约用水行为习惯后,才能培养个体与城市用户群的节约用水的个性心理,最终行成无意识的行为,并长期保存下去。(2)从群体心理根源入手,建立城市用户群用水行为的良好导向,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正如前面的分析,城市水用户群是社会人类集合体,有其特殊的群体心理。所以,可以从群体心理入手,利用各种群体心理现象,引导整个群体的节水心理,从而形成群体和谐一致的节水行为,继而影响社会其它群体,形成节水风尚,建设节水型社会。利用城市水用户群的群体心理,要注意的是为城市用户群的行为提供良好的节水导向,形成群体行为的统一目标,提高内部成员的自觉性与凝聚力。为此,应从如下四方面入手:第一,政府应该提升认识高度,重视
14、建立节水型社会或节水型社区;第二,政府应强化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节水目标应在对全体成员进行了节水教育的基础上,考虑到本群体及其成员的实际情况,征求大多数成员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第三,政府与城市水用户群的领导者应积极了解内部成员的需要,实现群体统一的行为;第四,政府与城市水用户群的领导者应组织与开展不同形式的群体活动,形成群体的节水氛围。(3)应用社会互动现象,有意识调整城市用户群的用水心理与行为社会心理中有许多社会互动现象,这是群体中个体之间所产生的非常微妙的心理反应,可以使得个体与个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如前述,这些心理现象可以使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节水问题上,也可以
15、通过利用或抑制社会互动中的一些心理现象,有意识地调整城市水用户群及其内部成员的用水行为,促使其产生节水心理与行为。另外,还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法,利用榜样作用,对其它社会成员或群体形成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同时可以诱发节水的社会利他行为,减少“旁观者效应”的产生。此外,对社会互动现象的运用还有“登门槛技术”,可以先向城市用户群及其成员提出一个小的节水要求,再逐步增加节水的要求,使得水资源的城市用户和个人提高接受的可能性。(4)矫正城市用户群不良的消费动机与消费需要,提倡绿色消费人们在消费中,消费动机与消费需要是左右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水资源的消费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是与
16、社会发展目标不相一致的不合理的水需求,与维持水资源良性循环、保证用水社会秩序的水资源的价值理念不相一致的观念。人们消费的诱导和抑制主要依靠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调整。水费成本测算和用水户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当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2%时,促使用户合理用水;当占到4%5%时,对居民用水心理产生很大影响,促使他们节约用水4。在人们的消费心理中,水价的提高对于每个消费者来说都是“机会均等”的,多用水的没有受到惩罚,少用水的也没有得到奖赏,多用水的没有“吃亏”的感觉,少用水的也没有“占便宜”的感觉,也就是说,人们的求利心理没有得到满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使用“碱性刺激”的方法,拉开价格的差距,实现“
17、用水越少价格越低,用水越多价格越高”的办法,让多用水的人失去心理平衡,产生出“吃亏”的感觉,让用水少的人得到心理满足,产生出“占便宜”的感觉,这样才能使消费者自动自觉地、心甘情愿地节约用水,从而达到控制水消费的目的。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是地球资源的消耗者,然而,今天,地球资源已经不能够再维持人类的高消耗,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人类就必须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当然这种改变不是要降低人类的生活质量,而是一种消费伦理的转换。绿色消费就是这样一种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消费理念5-6。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或者是消费者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在消费过程中
18、从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而采用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也符合城市水资源的状况。所以,对城市用户群应大力提倡这样的绿色消费模式,对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4 结论根据博弈理论,如果用水者都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那么他们之间必将充满各种难以协调的矛盾,“囚徒困境”就不可避免。问题最终的解决途径只能是采取自律模式C模式,也就是用水者自我约束、自觉节水。也就是说,城市用户群的节水问题首先是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层面的剖析发现,城市用户群及其所含个体的用水行为受到用户个体心理因素、群体心理因素以及消费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
19、从个体心理根源出发,提高城市用户群对节水的认识与情感认同;从群体心理根源入手,建立城市用户群用水行为的良好导向,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应用社会互动现象,有意识调整城市用户群的用水心理与行为;矫正城市用户群不良的消费动机与消费需要,提倡绿色消费等,以促使用户形成自律行为,最终达到国家、政府、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建立节水型社会。参考文献:1 Nash. Non-cooperative gamesJ. Annals of Mathematics, 1951, 54(2): 286-295.2 毛锋, 石冰,马强, 等. 论消费适度与资源节约J. 北京大学学报, 2002(11): 98-103.M
20、ao Feng, Shi Bing, Ma Qiang, et al. Optimum consumption of population and saving resource in production J.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2002(11): 98-103.3 希夫曼 L, 卡纽克 L. 消费者行为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Schiffman L, Kanuk L. Consumer Behavior M.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4.4 韩忠卿.
21、推行节水措施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J. 中国水利, 2003, 484(5): 11-12. Han Zhongqing. Promoting water-saving measures and building a economized water-efficient societyJ. China Water Kesources, 2003, 484(5): 11-12.5 王向阳. 绿色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对绿色营销沟通的启示J. 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7(5): 61-64.Wang Xiangyang.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Green-consumpti
22、on and green-marketing communicate J. Journal of Peking Commercial College,1997(5): 61-64.6 刘敏, 牟俊山. 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4.Liu Ming, Mu Junshan. Green-consumption and green-marketingM. Peking: Guangming Daily Press, 2004.Exploring in psychological root on the self-discipline in water useby 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囚徒困境” 的城市用户群节水心理探源39677 毕业论文 设计 基于 囚徒 困境 城市 用户 节水 心理 探源 39677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