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
《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苏轼的豪放词【摘要】苏轼的豪放词情感奔放深挚,语言刚健豪迈清新自然,表现出意境壮伟雄浑开阔,高远深邃,呈现出豪迈奔放,开朗刚健的阳刚之美。他豁达开朗、潇洒超旷的性格气质是其改变传统词风的内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何况读读苏轼豪放词,还可了解那一代的人性世俗,其达观的处世哲学也值得我们借鉴。【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儒家思想;感事一、北宋时代的历史背景下苏轼豪放词诞生及其代表作。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单就词的一方面而言,他的贡献尤其杰出。而这与其生平遭际的辛酸磨砺和思想信仰的圆融通脱不无密切的关系。苏轼踏入仕途之时已经是北宋中叶。北宋社会经过将近一百年的生息、发展,一方面
2、政局稳定。这给每一位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以充分的信心,促使他们跃跃欲试,尤其是像苏轼这样来自下层、对赵宋皇朝感恩戴德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内忧外患日益剧烈。对外方面,边疆少数民族大肆入侵中原故土,北宋政权朝不保夕,四面楚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内则“冗官”、“冗兵”、“冗费”之弊端日益突出,让皇朝的统治者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繁荣的社会表面掩盖着实质上的日趋贫困。但北宋厚待文人士大夫的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使得人们敢于表达政见。苏轼就是这一类有志报国的文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他同王安石一样,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也感到不安。但他只单纯主张缓慢而渐进地柔性改良。对王安石的大刀阔斧的激进
3、式的改革感到内心的恐慌和抑郁。与此同时,他又对以司马光为主的全盘否定王安石的守旧派嗤之以鼻,致使他的仕宦之途荆棘遍地,坎坷崎岖,沉浮起落,难有作为。只能是辗转奔波,往返彷徨于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荒野蔓径。政治理想纵使胸怀天地之无私,仍然难以用世,无所作为。密州、惠州、黄州、儋州贬途所到之处,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的蛮荒瘴疠之地。而这些 复杂深沉的人生经历和流离迁徙的仕途生涯对其思想的深刻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隐藏到苏轼的每个生活细节和诗词文赋的字里行间。他的思想相当复杂,儒家思想在他的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平生倾慕贾谊,在政治上他从儒家思想出发,排斥老庄为异端;然而老庄的“无为而治”
4、 的思想又同他的“法相因 则事成,事有渐则民不惊”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他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喜欢和僧人来往,在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外”,则“无所往而不乐 ”,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两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因此他的一生在政治上虽然屡受挫折,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一般认为,苏轼是从通判杭州开始创作词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是可以准确系年的苏词,开始表现出苏词的豪放本色。在密州及其以后,他就更自觉地创作豪放词,有意写得来与“柳七郎风味”不同,自成一家,“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5、江城子密州出猎标志着他的豪放词的成熟;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豪放词的千古楷模。二、苏轼的“杂”而不“乱”的思想将诗文扩展到无所不包的词领域中。苏轼独立的身世,对于豪放词成型的启迪和塑造作用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词揭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词已不再局限于伤春伤别与离情相思,而是抒写了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态度、内心的苦闷和思想上的矛盾。千百年之后,仍可以想见其人。苏轼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与社会功能。他的词里不仅跃动着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而且这个生命的性格面貌是十分清晰的,即使把它混杂在别人的作品里,也能够把它识别出来。苏轼词的题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创造空间。他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
6、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地里去。正如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在苏轼现存三百余首词里,诸如咏史、游仙、悼亡、惜别、登临、宴赏,此外,山河风貌,田园风光,参禅悟道,哲理探讨等,几乎无所不写,无所不包。经过苏轼的创作,人们才真正看到词可以反映广阔的生活内容。也正是通过苏轼的创作,才开始摧毁词为艳科的狭小樊篱,改变了词为“诗余”、诗高“词卑”的传统偏见。苏轼对词题材与内容的拓展是空前绝后的。只有南宋的辛弃疾,在新的时代精神与社会因素的激荡下,在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方可与东坡臻美。三、苏轼豪放词
7、的风格多样性与传统的艳情词相比,词中全是抒怀、感事之作,更接近真实。1、意又所触,情有所激,言志抒怀,词中全是感情的凝聚。“意有所触,情有所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张伯驹丛碧词话)。这种直抒胸臆的词作,其情感至深。且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曰:“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引)但这里的江山
8、景色,却使词人深有感触,意有所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寥,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眼前的景色使词人联想到三国鏖战古战场 “赤壁”,感到事业无成而岁月不我与,“情有所激”写下了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首先就从大处着笔,总写长江,由江水触发怀古幽情。“千古”二字既表现历史久远,又表示风流人物众多。这样众多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淘尽了。一是说现在没有风流人物了,暗伏下自己壮志难酬的内容;二是说岁月的无情,
9、又含有人生苦短而事业无成的感叹。然后再点出怀古的内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会对风流人物周郎如此多情,对周郎的塑造在词里也栩栩如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原来是因为他要借周瑜这个形象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周郎年少得志,深得孙权信任,作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千古流芳。苏轼自也有此抱负:“帕首腰刀是丈夫”(南乡子旌旆满江湖);也有壮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想有朝一日能“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鐶,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和子由苦寒见寄)抗击入侵得敌人。这不就是想使“樯橹灰飞烟灭”吗?词人在借古人的衣冠,抒发自己渴望在
10、抗击辽和西夏的入侵中立功报国的胸怀。但是此黄州,不就是自己刚刚从监狱中出来之地么?壮志未酬,功业未就,人已衰朽,早生华发。对人生的问题,词人无法解决,旷达的胸怀好象也不要求解决,只好“一樽还酹江月”,于是也就流露出词人对政治失意的不满,有着“人生如梦”的消极情思。写人物,以雄奇之景去衬托,有形貌描写,有情态的刻划,有英雄业绩的渲染,形象突出,个性鲜明。这是很能体现苏轼豪放风格的一首词。2、感事之作,务求真实,豪放与婉约兼容。为增强情感的指向性,他经常在基础上首加词题或小序,说明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由。如念奴娇中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浣
11、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等等。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作者对事物的敏感和其性情的潇洒,倜傥不羁的一面。一轮圆月,一条小溪,季节变化,山川胜迹,农舍风光,化游放怀,报国之志,在他的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均能引起他心灵的震颤和对情思的抒发。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气势豪迈奔放,感情激昂旷达,胡寅云:“能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题酒边词)苏轼当之无愧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成就、艺术风格,也往往不是单一的。苏轼
12、的豪放词风格多样:既有上面提到的豪放作品,又有感情深挚、思致沉婉的作品。感事之作,务求真实,豪放与婉约兼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是豪放与婉约兼容的作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知: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词,以词写悼亡,是苏轼首创。词的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是现实。“十年生死两茫茫”至“无处话凄凉”五句,直叙生死离绝的思念之情。“十年”时间之长,十年沧桑,多么迫切地希望得到彼此的消息,希望彼此的音容浮现在眼前!然而太失望了,“茫茫”二字,写出了彼此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浅议苏轼 豪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