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教育技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教育技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探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技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探究 【摘 要】本文指出教育技术专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学科定位,学科建设问题,教育技术实践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中一系列观点、资金、师资、教学资源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阐明了当前社会上的几种观点,预测了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 学科 问题与策略 观点 发展趋势【作者简介】周晓英(1980),女,湖北黄梅人,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2001-01班学生。邮编:438000,E-MAIL: zxyingwu TEL:07138834295Research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ch
2、nology Major Author: Zhou Xiaoying Instructs teacher: Li Yulin 【Abstract】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ourse orient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practice field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major-A series questions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t also accordingly present
3、s solving methods and expends several opinions existed in current society, at the this time, it predic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education technology major courses problems and tactics opinions development trend【Author Information】Zhou Xiaoying (1980 -), femal
4、e, come from Huangmei, Hubei province, a student of class 2001-01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huanggang normal college. Zip code: 438000, E-mail: zxyingwu TEL:07138834295教育技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探究 作者:周晓英 指导老师:李育林【摘 要】本文指出教育技术专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学科定位,学科建设问题,教育技术实践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中一系列观点、资金、师资、教学资源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阐明了当前社
5、会上的几种观点,预测了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 学科 问题与策略 观点 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得以出现并快速发展。截止2004年5月,14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8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有5所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军事训练和宣传工具起到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教育技术专业的出现给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
6、深刻的变革,使现代教育无论是教育形式还是教学观念,师生关系、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信息技术让教育面向未来。2然而近年,这个专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学科定位模糊,教育理论与技术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资金支持不够,教学资源匮乏,教育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远程教育中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宽带问题。西部以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难以展开,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难以就业等等问题,人们不禁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生存与发展提出了质疑。本文就教育技术专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行探讨。一、学科定位,学科课程建设,以及培养人才目标标准在教育技术的众多问题中,最严重而且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科定位。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论述
7、并不少见,但从事教育技术工作和学习的人均未能够很好地认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术学学科本身定位模糊,至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定位也没有得到正确的、统一的认识,3致使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迷茫与困惑,社会上的人对教育技术也了解甚少。在电化教育改名为教育技术之前,这个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电教技术人员,如中小学、高教、电教馆、电大等负责电教技术人员,但是改为教育技术后,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教育技术界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搞理论搞不过学教育学的,搞技术搞不过学计算机的。”4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定义。什么是教育技术呢?根据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
8、育技术是指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定义看出教育技术真的是无所不研究。那么什么不是教育技术呢?我们无从回答这个问题。正所谓事事通等于事事不精通。目前大量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就业,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技术学科定位不明确。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 确定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为了更好的提高本科专业在适应社会持续发展方向的内在潜力和人才质量,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施了“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和“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制定工作,从2001年开始筹划,经过近4年的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1教育部
9、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标志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系列标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教育技术学科定位不久将确定下来。基本确定了本专业的五个培养方向,即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育媒体技术、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和远程教育,并明确了各个方向的培养目标。(二) 明确教育技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扩展学生就业渠道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各级电教系统,只有小部分进入教育软件开发、远程教育、企业培训等工作,这类工作无疑在中国的数量相对还很少。对此,各院校应灵活地根据本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特点,设置适合教育技术学科自身良性发展的内容和结构体系。(三
10、) 缩小专业设置,减少本科招生,培养各个方向的高层人才截止2002年10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但是从各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归属类别看,57所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分别归属于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学院、物理学院或计算机科学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等,此现象表明,人们对教育技术学科性质没有统一的认识,似乎放在哪个学科领域都可以。5 1994年全国只有30所院校设立了教育技术系,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10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可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至2004年5月,有14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8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有5所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近2年
11、增加80所)而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电教人员,大量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的出路何在?在国外,美国、日本、英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基本上没有本科生,只有硕士以上层次的学生。3中国大多数教育技术系设在师范院校,不在师范院校的基本上也多在师范专业。4 我们应该限制学校开设教育技术专业,把教育技术专业开设在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同时也应该减少本科生的招生。刘美风教授在“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扩招,不但无益于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进一步科学发展,而且这些学生的毕业分配将会成为一个问题。所以缩小本科生专业和招生范围,提高其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硕士、
12、博士层次的教育技术专业是中国未来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很多,我们不可能每个方向都掌握好,而在一个方向上有所成就是极有可能的,所以我们在共同学习教育技术学基础课程的同时,各自选择好自己喜欢的方向,在一个方向上突破从而找到自己的出路。(四)加强对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研究中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起步比较晚,很多的理论都是来自西方,有些甚至全盘照搬。但是由于中国教育技术专业形成和发展的学科背景、社会环境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诞生在物理学或无线电子学等纯物质技术学科的背景上,西方多是其他心理学、教育学上转业上来的)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也应该有合乎我国国情的教育技术学理
13、论。但是在教育技术界盲目崇尚理论的现象也很风行。在专家的大力提倡下,建构主义创造了一个理论的“神话”:建构主义是最完美的教育理论。专家怎么说,下面的教育工作人员也会跟着说,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理论功底非常有限,只能是认为专家如何说,他们就跟风。然而建构主义风行了几年之后,逐渐暴露其理论局限,包括专家自身也承认“建构主义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理论”。4教育技术学工作者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上升成为理论,盲目崇尚理论,只能受理论的摆布。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应用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在大力推广应用教育技术的同时都日益重视并加强对教育
14、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育技术本体论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实践论方向在教育技术五大范畴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应当得到重视。3(五)培养并组建一个多学科背景的专业队伍教育技术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从物理学或电子学专业诞生的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比较缺乏教育、心理、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因此,这也会是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未来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现有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状况下,应该尽快培养并形成一个多学科背景的研究队伍。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根据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构成和知识来源调整我们各个层次的课程及其相应的策略,努力培养出多学科背景的人才。
15、同时提出一定的鼓励政策,鼓励具有一定教育、哲学、心理学(特别是学习理论)、经济学、社会学等背景的学生成为我们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也可鼓励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职员工到教育、心理、哲学、经济、社会学等领域去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学系或学院可以通过招聘一定数量的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博士学位的教职人员,来充实自己的研究队伍。还可以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实际的教学和科研课题中与这些专家进行深度合作。在工作中,与从各个角度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人员团结起来,达到队伍的最终整合。3 二、教育技术实践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问题及对策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的多
16、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层面,并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教育的巨大变化,也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带来了全新教育质量观。为迎接信息时代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国外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十分强调开设与新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我国在80年代就陆续开始在中小学设置计算机的课程,3然而,到今天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仍有许多问题。(一)观念落后,认识不够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都是通过自
17、筹资金购买计算机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当前大多数地方信息技术并不是高考中考科目,一些学校的领导仍然以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6受该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就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大力宣传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意义,在培训领导和教师的时候,应该从信息时代的特征、教师的使命到信息技术的实质培养他们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以及终身学习观。(二)经费问题购买教学设备和建校园网等都需要相当多的经费,尽管国家财政对各县乡教育事业的拨款,是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保证,但要在近期内拨出一大笔
18、保证发展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的专款来,为时尚早,或者说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根据各自的情况可以实施以下方法:1 科技兴农相结合的路国务院下决心要解决“三农”问题,其中一条途径就是要加强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这些投入的主要用途除解决农业基本建设外,加强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和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县乡行政要协调好农业科技信息获取与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的关系,做到一套设备,两种应用。一种用于农业科技信息获取,一种用于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发展。这样既提高设备使用率,又节约经费开支。72 节约行政开支,增加电教经费支出“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一句名言,应该成为县乡领导的“座右铭”。节约开支以解决部分中小学电
19、化教育发展所需经费。这也是我国部分县乡领导教育经费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3相对集中资金,辐射发展贫困边远农村,可以考虑相对集中资金,办好地域和条件较好的几所中小学电化教育,走辐射发展的道路。辐射发展的目的是在学校电化教育实施的同时,着力解决为当地群众生产有效服务的问题,在服务的过程中分不同情况适当收取费用,以谋求再发展。74 租借网吧上计算机实验课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我国大中小城市都开了许多网吧,可是这些网吧在周一到周五大多数人工作的时间内,基本上处于零运营状态,而这本来是零运营时间段用来供学校组织学生上机练习,无疑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而学校办机房,维护、保养费用高,还要配备专人负责,租借
20、网吧,只需付上机费,因为要付费,学生上机效率比较高。8企业投资办校也是一种解决学校经费问题的好办法。(三)师资问题有些地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或者是别的学科教师转业过来的,信息技术功底薄,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基本素质和技能不能很好的培养,其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社会和家长不满意,降低了社会对信息技术设备支持的力度,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1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师资的全员培训一个典型的实践案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西部行”活动证明发达地区为西部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方法是可行的,不失为一种轻快的推动西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缩小东西信息化差距的方法。92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信息技术
21、教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职工的地位,很少把他们当教师看待,我们要将信息技术教师当作教师,让他们与其他主要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四)教学资源的问题当前教育软件的应用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存在科学性错误、适用性较差、交互性不强、制作欠精细、智能性欠佳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硬件设施短缺,软件资源有限,高层人才资源匮乏,网络信息资源重复的多,有用的少。我国政府和教育技术界人士要加大力度投资硬件的建设,聚集高层人才开发软件以及网络资源。三、几个观点的认识(一)大众电化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有人认为人们都可以通过自学电脑软件,从而熟练使用软件,那么就没有必要搞专业的教育技术了。大众的教育技术使用的只是教育
22、技术的技术层面成分,没有教育技术的理论做铺垫,顶多是会玩玩电脑而已。电化教育注重媒体论,媒体论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整体系统的方法;而教育技术则善于运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因此,大众教育技术与专业教育技术并不冲突。(二) 息技术课程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很早就有这种说法,说信息技术课的存在只会是在一个阶段内出现。等以后信息技术普及到一定程度后,老师能在课堂上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学生也能很自如地用它进行学习了,到那时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就不会存在了,自然也就不需要专职的信息技术老师了。10 目前,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将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之后,将取消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
23、。11其依据是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里并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所以我们的中小学也不必开设信息技术课。一些地区的教研部门也在担心,培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时间和经费,如果10年以后这门课程消亡了,到底是否值得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搞教师培训。 其实,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我们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十分发达,还不可能做到家家都拥有计算机,人人都能上网。所以只能采取在学校开设课程这种形式对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 应当承认,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可以融人到其他课程中去的。比如,文字处理可以和语文课进行整合、电脑绘画可以和美术课进行整合、几何画板可以和数字课
24、进行整合等。 但是也有一部分内容是无法融人到其他课程中的。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处理的加工等。所以,即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也还是要继续开设下去的,无非是增加或更换新的教学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这些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工具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信息素养的培养等等。(三) 我国也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策和措施来大力发展教育技术专业。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推广了教育技术。因此,我国不仅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他国的在教育
25、方面的政策。1. 各种立法推动教育技术应用。2. 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教育技术项目。3. 制定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划。12四、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13其次,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
26、。随着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理,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系统的研究。第三,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特色。 (二)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沦研究。目前,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和网
27、络教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即围绕如何促进学习展开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三)信息化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因此,我们必须有所认识,其具体内
28、容主要是:1 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这里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2 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教育资源是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相比较,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的。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应根据教育信息的特点,教育过程的要求展开。 3 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信息能力是面向信
29、息社会的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目前,在我国多级、多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认为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骤和重要内容。14(四)网络化教育技术的网络化趋势也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国际互联网(In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和卫星电视网络的飞速发展。当今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做到了“天网”(如数字卫星通讯系统、移动数字通讯系统)和“地网”(目前以因特网为主)合一,在网络化的支持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方
30、便的合作。Internet 作为一种远程广域通讯网络技术的重大革命,已经引起了教育技术的重大变革,并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五)多媒体化多媒体一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的集成技术,一般称之为多媒体技术。另一方面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整体系统,一般称之为多媒体系统。教育媒体的多媒体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优化组合形成的多媒体系统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使得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势
31、头锐不可当,从而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各种新兴媒体和一些旧有媒体相互交融,共同存在,并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也是教育技术多媒体化趋势的一个方面。(六)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目前,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技术特点上来分大体上可分为五种:1基于视听媒体技术(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CAI、语音实验室等视听设备)的多媒体教学形式;2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3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4基于Internet及其它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5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根据我国的经济和教育现状,
32、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教育技术应用仍将是以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为主,大力发展基于卫星通讯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并积极试验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七)远程教育技术普及化加入WTO将使我国国际贸易环境更加优化,必将使国内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规格也将提出新的要求与标准。另一方面,加入WTO后我国的各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和更激烈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岗位的再培训、知识的快速更新将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加上终生教育与教育消费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一切使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这一机遇,定时、定点、长期
33、连续进行的正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巨大而又多样化的需求。身处经济大潮中的现代人的功利性更强,常常是需要什么补什么,学校教育严密的课程体系也令其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远程教育就成为人们的首选,强烈的供需构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大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将形成一个发展的高潮阶段。14结束语通过以上对教育技术专业出现的学科定位,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目标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分析,我们提出相应了解决措施。人们对教育技术相关的话题争议很多,有些问题在争议中显得更突出更鲜明,从而更好更快的解决,同时有说明了人们对教育技术的关注。教育技术适应了当前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并随着科学技术向前发
34、展。教育技术是个新兴的专业,还很稚嫩,难免出现许多问题,这需要社会界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也需要教育技术专业自身的研究与解决,使教育技术学科得到蓬勃的发展。教育技术专业将成为国家教育业的先锋,处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并推动着科学技术的更快更新的发展。【参考文献】: 1 黄荣怀,沙景容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EB/OL,2 李盛聪,叶红英浅析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J 电化教育研究,2003,(2)3 刘美凤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电化教育,2003,(10)4 目睹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EB/OL,http:/www.chinaet.org/COMMUNICATIO
35、NFIELD/bbs/dispbbs.asp?boardID=1&RootID=12478&ID=12478 5 沙景容,周跃良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3,(9)6 姜昌国,丁建玲浅析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电化教育研究,2003,(7) 7 赵更吉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方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03,(9) 8 陈琳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3,(1):17 9 黄娟加快西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进程的办法EB/OL,http:/202.198.143.189/list.asp?id=23410 信息技术课程的生
36、存空间到底有多大?EB/OL,1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与思考EB/OL,http:/www.nhyz.org/lyj/go.asp?id=67412 张立新,张丽霞美国政府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的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2,(5)13 曾兰芳,余冠仕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EB/OL,14 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EB/OL,15 荣曼生,李晓明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16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17 徐俊峰当前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2,(6
37、)18 竺国丽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之我见J 中国电化教育,2002,(10)19 张治平信息技术教育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J 中国电化教育,2002,(12)20 刘健松西部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电化教育研究,2002,(9)21 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 现状与发展趋势 访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EB/OL, 22 关于教育技术的本质及其学科的发展访我国教育技术著名专家何克抗教授EB/OL,23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走向EB/OL,http:/www.nhyz.org/lyj/go.asp?id=664致谢辞在这篇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我的导师李育林教授的大力支持,正是他在完成繁忙的科研教学工作之余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帮助和辅导,我才能顺利地完成这篇论文的写作。在此,我要对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是他们指导我一步步朝着正确的毕业论文规范落实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论文的写作,使我对学术论文的创作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获益匪浅。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再次衷心地感谢全体教育技术系辛勤工作的领导和老师,愿我们教育技术系更上一层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