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设计与实践【最终版】 37491.doc
《毕业论文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设计与实践【最终版】 3749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设计与实践【最终版】 37491.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 春 工 业 大 学毕 业 论 文 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设计与实践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Tram 学 院:信息传播工程专 业:广播电视编导 班 级:081403姓 名:张 建 新 指导教师:刘 轶2012 年 6 月 1 日摘 要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1923年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的公映,标志着纪
2、录电影在艺术创作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的这次毕业设计作品有轨电车,是一部典型的纪录片,题材主要选取长春市54路有轨电车。54路有轨电车拥有120多年的历史,它是长春第一部公交车,它见证着长春的荣辱兴衰,伴随着长春的成长,见证着长春的历史。而在这54路有轨电车上工作着的人,都是社会最平凡的人们。他们团结、热情,用自己所有的爱去为这份平凡的工作奋斗着。他们真心的热爱这份工作,真诚的关心着每一位乘客,他们的热情服务伴着每一辆54路有轨电车行驶在春城中,成为了长春市最亮丽的风景线。我用镜头纪录下了他们的热情、真诚,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本文就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选题设计、剧本创
3、作、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等实践的全部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关键词:纪录片;真实;有轨电车;平凡AbstractThe documentary is based on real life creation, based on a true story as the object, and carries on the artistic processing and display to show the true, nature, and the true causes people to think of the movie or television art form. The document
4、ary is the core of truth. The birth of film in the documentary film creation. In 1895 the French Louis Lumiere filmed the gate of the factory, train station and other experimental films, all belong to the documentary nature. In 1923Fra Hadis Nanuk of the north the release of the documentary film, ma
5、rks in art cre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The graduation design works of The Tram, is a typical documentary, the main theme selection of Changchun City Tram No.54. Tram 54 has 120 years of history, it is the Changchun first bus, it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Changchun, accompani
6、ed by the growth, witnessed the history of Changchun. In the 54Road Tram working person, is the social most ordinary people. They unite, warm, with all her love to the ordinary work struggle. They really love this job, sincerely care about each and every passenger, their enthusiasm with every a No.
7、54tram running in spring city, become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ry line in Changchun city. I used the camera to record their enthusiasm, sincere, and in ordinary jobs make extraordinary contributions.The TV drama the 54 road theme design, script writing, pre-to post-production shooting practice all of
8、 the content in detail.Keywords: The documentary; Real; The Tram; Ordinary目 录第1章 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选题设计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3第2章 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前期创作32.1 纪录片的阐释32.2 长春有轨电车简介42.3 导演阐述42.3.1 主题思想52.3.2影片基调52.3.3 演员分析52.4 创作剧本62.5 分镜头剧本72.5.1 分镜头脚本的概念及作用72.5.2分镜头脚本的创作7第3章 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中期拍摄93.1 拍摄计划93.2 拍摄工作的可行性分析93.3 实际拍摄
9、10第4章 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后期制作114.1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114.2 粗剪阶段114.3 精剪阶段124.4音乐与音响12第5章 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特点分析145.1 摄影技巧分析145.2 剪辑技巧分析145.2.1 无特技剪辑155.2.2有特技剪辑155.2.3 连续组接155.3 视听语言分析155.3.1 光线语言155.3.2色彩语言165.3.3 构图语言165.4 声画关系16第6章 结 语17致 谢19参考文献20第1章 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选题设计1.1 选题背景大学四年的生活即将过去,最后的毕业设计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次综合的检验,检验我们在大学四年里
10、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程度。在大学四年中,我参与拍摄了许多片子,积累了一些经验,在面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时,我考虑了很多,如果选择拍摄剧情片,需要有精彩的故事,以情节去吸引观众,这就要求创作者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这恰恰是我所不擅长的,所以我首先放弃了拍摄剧情片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自己还是在拍摄上和镜头的运用上比较熟练,所以我选择了拍摄纪录片。在确定了拍摄纪录片后,我开始进行选择拍摄对象。在大学的四年中,我生活在长春这座远离家乡的城市中,与这座城市从陌生到熟悉,马上毕业了,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毕业设计留住这个城市的一个标志性事物,进过仔细的考虑,觉得学校
11、后面的54路有轨电车可以作为我的拍摄对象。首先它离学校很近,拍摄起来比较方便。其次经过搜集资料,我知道,现在只有长春、大连和哈尔滨还有有轨电车了。在其他的城市中,有轨电车都已经没有了。另外,在长春,54路有轨电车的历史有120多年了,它是长春的第一辆公交车,见证着长春的历史,这也是长春人的骄傲,所以选择54路有轨电车作为拍摄对象很有拍摄意义。另外,通过乘坐54路有轨电车,我发现它有很多特色,每辆车的车内的布置都在宣传一种文化,包括雷锋精神、长春文化等,这在长春的其他公交车上是不常见的。54路有轨电车是长春市唯一一辆还采用人工报站的公车,这都是它独一无二的特色,这些都值得我去好好的纪录它,让它呈
12、现在观众的面前。在整个筹备选题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54路有轨电车上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有50、60、70、80和90后,可不管是哪个年龄的工作人员都深爱着这份工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每天做着平凡的事情,甚至都被人们遗忘,但他们始终坚持着他们心中的热情和对这份工作的热爱,默默的付出着,为这座城市的人们服务着。1.2 选题意义一部吸引人的影片可以没有好的剧情也可以没有华丽的镜头,但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社会意义,要可以揭示一定的社会问题或是赞扬一定的美德,这样才能使观众在观看完影片后引起一定的情感共鸣。在现代的繁华都市里,无论是建筑还是人们的生活习惯都越来越时尚,古老的东西越来越少,而那些见证着城
13、市成长的标志性设施也慢慢被人们淡忘了。而这时保护历史文物和坚持历史就显得弥足珍贵。长春市54路有轨电车拥有120多年的历史,是伪满时期日本人建造,是长春第一辆公交车,它伴随着长春的成长,见证着长春的兴衰荣辱。作为长春唯一保留下来的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长春的大街上显得格外不同,而在长春人的心中也显着特别珍贵。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即可以为54路有轨电车保留下一段影像又可以让看到以前说不知道的54路。另外,在筹备拍摄有轨电车时,工作在54路有轨电车上的工作人员们特别让我感动,他们无论是多大年龄的都是那么热爱这份工作。他们都是没有什么家世背景的普通人,每天重复着平凡的工作,没有人抱怨,他们都以自己全部的热
14、情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54路有轨电车上,每一辆的公车上都呈现着一种文化,而且在车厢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温馨,例如:垃圾筒、雨伞、医药箱等。而且每辆车无论何时都保持着清洁干净的环境。这些点点滴滴的设施都体现着每一个工作在有轨电车上的工作人员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们的热情服务伴着每一辆54路有轨电车行驶在春城中,成为了长春市最亮丽的风景线。我希望可以通过我这次的毕业设计作品有轨电车让大家看到54路有轨电车不同的一面,也看到平凡的人们所付出的不平凡的贡献。第2章 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前期创作2.1 纪录片的阐释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
15、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纪录影像是人类认识和发现世界的手段,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1923年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的公映,标志着纪录电影在艺术创作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这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纪录像片,弗拉哈迪被称作为“纪录电影之父”。 纪录电影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
16、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历史纪录片。指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像片。它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须准确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违反历史的真实,不能用演员扮演。政论纪录片。运用真实形象进行论证的纪录片。它充分发挥电影的技术优势和艺术优势,运用可视材料进行论证,显示出形象性与思辨性相辅相成的特点。运用的素材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历史的,不受时间的限制;传记纪录片。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像片。它与一般时事报导片或历史纪录片的区别在于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生活纪录片。指记录人们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况及状态的记录像片。这是有别于其它纪录片的,因为内容完全
17、是不需要演员参加演出的,而是反映了活生生的真人与真事。 人文地理片。指探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1我所拍摄的有轨电车应该具有生活纪录片和人文地理片双重性质,在影片中我即拍摄了54路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又纪录了长春的风貌。 2.2 长春有轨电车简介在筹备纪录片有轨电车的过程中,通过与电车公司工作人员的沟通和谈话,从他们那里知道了很多有轨电车的历史,这些历史是我们曾经所不知道,我觉得在做影片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长春有轨电车的历史。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可以让大家更真实的认识有轨电车。长春市的有轨电车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东北后设置的。1941年4月1日,新京交通株式会社增
18、资1000万圆,购置日本的有轨电车及钢轨,于同年6月施工,修建了两条线路,同年11月1日正式通车营运。到1942年已有4条线路通车,总长17.7公里,电车40台。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前,长春的有轨线路已有7条,电车总量达73台。1948年10月,长春市解放,人民政府整治交通,有轨电车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是市区的重要交通工具。至1960年,全市有线路6条,总长达52.63公里,电车88台。这是有轨电车在公交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有轨电车渐渐落伍,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客运交通的需要。老电车故障多,维修费用高,路轨占地面积大,妨碍其他车辆的运行。从60年代起,无轨电车不
19、断发展(原来的61路 62路),有轨线路渐渐缩短,并逐渐退出闹市。到1987年末,有轨线路仅剩3条,长度18.32公里,75台车辆。1995年,通往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52号线停运,路轨被拆除。仅存的一条线路由红旗街至和平大路,长7.64公里,只有25辆车的54路在运行。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有轨电车迎来送往了几代长春人。长春的百姓对有轨电车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人们都希望这最后有一道风景线能保存下来。2000年7月长春的最后一条有轨线路被拆除后。不久又在原址重新铺设了一条新的有轨电车线路,除保留少量老式电车外,购进新型国产电车投入使用。这就是现在的54路有轨公共电车。2.3 导演阐述2.3.1
20、主题思想本片的题目是有轨电车,主要选取长春54路有轨电车进行拍摄,希望通过对有轨电车的真实纪录,让人们看到平时我们没看到的有轨电车的真实工作情况,了解有轨电车的历史,更希望通过有轨电车对电车公司工作人员的拍摄纪录,让人们看到这群平凡的人在他们热爱的这份平凡的工作上所做出的贡献。2.3.2 影片基调 本片是纪录片,以纪事为主,目的是将电车公司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情况,既不是真实又有感情的表现出来。电车公司是长春公交大家族的一员,在长春公交行业中有着最悠久的历史,所以既要表现出电车人的平凡,又要表现出电车人平凡中的伟大。2.3.3 演员分析在纪录片有轨电车中,主要参与拍摄的演员有七个,均为54
21、路有轨电车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分布在各个年龄段,有50、60、70、80和90年代的工作人员,但无论他们年龄多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愿意将他们的热情和真诚奉献在这个岗位上。在参与纪录片有轨电车的拍摄中有一位老师傅让我记忆最深刻,他就是廖师傅。他是现就职在于电车公司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员工,他从小就生活在电车公司,因为他的母亲就是电车公司的员工,从小就生长在电车公司,长大后又在电车公司上班,他对电车公司有着家一般的感情,对于自己所在的那辆有轨电车,他向布置家一样的去布置其中的设施,他在车顶拉上花带来装饰车内的环境,在车上准备爱心医药箱、雨伞等。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电车公司,
22、奉献给了春城的有轨电车乘客。另外一个职工是90后,对于90后的年轻人来说,都喜欢刺激新奇的工作,很少有愿意从事乘务员这样枯燥单一的服务性行业,但在电车公司工作的90后年轻员工们,没有听到他们的一句抱怨,相反都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他说起初也有很多宏伟的想法,希望干一份轰轰烈烈的工作,但到了电车公司后,看着电车公司的来职工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每个乘客真诚的服务,慢慢就被这样的真情所感动了。在日后的工作中,自己也慢慢爱上了电车公司这个大集体,更爱上了这份职业,希望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电车公司,奉献给这份服务行业。在采访的几个人中,都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没有多高的学历,都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甚至有时
23、他们和他们的工作都被人们所忽略,但就是这群平凡的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为人们服务着,他们的点点滴滴的真诚汇成了不平凡的贡献。我希望用镜头纪录下来这群平凡的人最可爱的一面。2.4 创作剧本 在确定了拍摄选题及想要表达的影片主题意义后,就到了进行剧本的创作阶段。虽然有轨电车是纪录片题材,但剧本的创作是必不可少的。拍摄纪录片的导演虽然不用像剧情故事片那样发挥超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编排故事的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设置矛盾和解决矛盾等,但纪录片的导演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纪录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通过纪录让人们增长新的认识,收到一定的启发。所以,纪录片长做剧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轨电车 最终版 毕业论文电视纪录片有轨电车的设计与实践【最终版】 37491 毕业论文 电视 纪录片 设计 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