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探索社会体育专业在我院大众健身方面指导合作的基本模式.doc
《毕业论文探索社会体育专业在我院大众健身方面指导合作的基本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探索社会体育专业在我院大众健身方面指导合作的基本模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探索社会体育专业在我院大众健身方面指导合作的基本模式学生:黄宇指导老师:施申军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摘 要:本文以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和大众健身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发等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主动适应大众健身进行研究,并探索出其指导合作的基本模式。结果显示,我院可以建立一个由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创办的各种体育健身社团,用来整合带动我院学生的健身活动。关键词:社会体育;大众健身;基本模式Exploration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our Institute of mass fitness guidance cooperation basic
2、 patternStudent: Huang YuTeacher: Shi Shen jun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hospital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nd fitness as the starting point, using documents, questionnaires, data ana
3、lysis, hair and other hospital social sports major initiative to adapt the public health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guiding cooperationm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spital founded by students of social sports fitness clubs, fitness activities used to integrate drive hospital students.Key words:
4、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basic mode1、前言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腾飞的时代,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和方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增加了余暇的时间。另一方面,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工作和精神的紧张,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还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现代人已经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体育观念己经成为一种时尚。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一个跨世纪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宏伟工程,它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的社会体
5、育专业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日益下降,本次研究重点是本院内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全院大众健身中,扮演指导和带领的角色。使其在学校大众体育健身中,充分发挥社会体育专业特长。让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融入校园日常健身中,并起到一点的指导带头作用,组织各种有效、合理、健康的大众体育活动。2、 文献综述(1)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定位大致有3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服务
6、、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营销、社会体育管理等。据调查,这三类培养方向上,最大的就业市场还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方向,有学者认为:“专业培养目标内容包括了人才培养规格和类型、社会服务的重点和对象、领域和范围”。通过查阅我省及相关省市二十余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发现其内容结构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体育专业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二是规定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的领域;社区、体育产业、体育营销领域、体育行政部门、体育新闻与传媒领域、教学科研单位等,三是规定人才培养类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体育新闻与传媒工作者、社会体育教学
7、与科研人员,四是对所培养的人才定位;目标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高级专门人才、专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专门人才、高水平专门人才、高级复合型人才等,其中定位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占58%,其次定位为专门应用型人才、高水平专门人才的分别占15%、10%。以上这些,反映了目前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着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规定和要求,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际应用价值。(2) 大众健身运动的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运动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行动,集中地体现了新中国体育健身活动方针政策的新思路,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无论在城市
8、还是农村,机关还是学校,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体育锻炼大军随处可见,他们结合各自特点,积极组织社会宣传,因地制宜的营造健身氛围,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全民健身运动结出了累累硕果,群众性体育组织遍布社会的多个阶层,据调查统计;我国有超过60%的城市街道成立了社区体育组织,29%的街道办事处、乡、镇配备有专职体育干部;92%的市辖区、县级市、县已经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体育指导员从2001年8月开始正式进入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说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已不是业余和兼职。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社会课题成果体育指导员约32万余人,我国有3亿多人经
9、常参加体育锻炼,10亿人次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们体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平均寿命已由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1. 8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趋势将朝着健身内容的系列化、科学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对于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人数和质量要求也将更高,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全国每一千人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要达到2-5人,人均拥有体育场馆面积1.5m才能与国际接轨,这些就为我们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契机。(3)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背景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身心健康的要求也与日
10、俱增。特别是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体育的组织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组织的体育人口大幅度增加,加入健身苑点、健身俱乐部或体育健身指导中心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需要。社会对于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都难以满足社会体育的需求。我国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正是在应对社会的强烈需求和国外大众体育的启迪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内一些体育院校依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精神,积极调整系科
11、和专业设置,天津体育学院率先成立了社会体育系,并于1993年招收专科学生,1994年又升格为本科学制。1997年后,国内其他一些体育学院和部分普通高校的体育院(系)也都在积极筹办社会体育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社会体育专业已被列为正式专业。从1999年起,高校又连年扩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 1999年,全国共有社会体育专业点14个,2001年为31个,2003年为68个,截至2009年9月全国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达到了二百余所。高校办好社会体育专业,为我国培养出一批高质量、多层次的社会体育专
12、门人才,是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因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管理人员、运动保健康复人员、体育竞技策划人员等,在这项跨世纪工程的实施中,能够发挥其自身优势和专业优势,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旺地发展起来。(4)全民健身运动需要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全民健身运动”就是以体育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手段,达到增强各民族体质的健身行动,有着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我们都知道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形中加速了社会化的进程,导致了机械化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使人们像时钟一样不停的摆动,导致人们身心负荷过
13、重,为现代一系列文明病的滋生创造了环境。为了使广大民众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国外发达国家先后掀起了健身运动的热潮,通过体育运动这一剂良药来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健身价值转变为现在的多元价值取向。在参与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能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欢乐的享受。随着广大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热度的高涨,也彰显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参与运动的中青年比例小、不懂得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过于狭窄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但来自组织者和
14、指导者的因素是决定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体育工作人员的主体,是社会体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由于我国地域的差异,城乡、社区的差异,活动人群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等导致了社会体育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适应和满足这种特殊状况需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全民健身运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所培养的专门性人才,为了努力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水平和质量,需要对专门人才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指导。所以,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
15、究对象 我学院在校学生,以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晨练和平时活动锻炼情况,以及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为研究内容,研究时间为2011年下半学期至2012年上半学期。调查问卷在2011年10月至12月之间进行。(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平时运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当场问卷的方法,共发问卷350份,回收350份。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342份,问卷的有效率97.8%。 2、观察法 观察每次组织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技术薄弱环节。并对随机抽样学生平时体育课上表现,以及课下和周末的锻炼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3、实验分析法 由我们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探索 社会 体育 专业 我院 大众 健身 方面 指导 合作 基本 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6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