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毕业论文.doc
《植物保护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 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 业 论 文题目学 院:农学院专 业:植物保护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职 称: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二一三年六月摘 要 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ller)是危害向日葵种仁最重要的害虫。本论文研究了向日葵不同品种营养物质对葵螟寄主选择的影响,以了解影响葵螟取食危害的因子;这些研究为揭示葵螟寄主选择的物理机制及为抗虫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向日葵籽粒可溶性糖与虫食率呈显著正相关性,其含量越高,葵螟危害越严重。2、粗脂肪与虫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其含量越高,葵螟危害越轻;亚油酸与虫食率呈显著正相关性,其含量越高,葵螟
2、危害越严重;硬脂酸与被害株率呈显著正相关性,其含量越高,葵螟危害越严重;油酸、亚麻酸与被害株率呈显著负相关性,其含量越高,葵螟危害越轻。关 键 词:向日葵;向日葵螟;寄主植物;营养物质 1 引言向日葵螟(sunflower moth)是世界范围内向日葵上的重要害虫,简称葵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斑螟亚科(Phycitinae),同斑螟属(Homoeosoma Curtis),包括2个种: Homoeosoma nebulellum(Denis et Schiffermller)和Homoeosoma electellum(Hulst),因其地理分布
3、的不同,分别称为欧洲葵螟(European sunflower moth)和美洲葵螟(American sunflower moth)。在我国已经报道的是欧洲葵螟。长期以来,由于欧洲葵螟在我国属次要害虫,相关研究少,防治技术落后。近年来,此虫日益猖獗,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1 葵螟的危害特点欧洲葵螟和美洲葵螟对向日葵的危害相同,均以幼虫危害筒状花和籽粒,是一种钻蛀性害虫。葵螟在向日葵花期花药圈内壁产卵,12龄期幼虫嗜食筒状小花,3龄幼虫开始钻蛀向日葵籽粒,形成许多隧道,咬下的碎屑和粪便填充隧道造成严重污染,遇雨后发霉腐烂,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葵螟有转粒危害习性,美洲葵螟在向日葵上从开始危害到
4、第12、15和18d,平均每头幼虫危害筒状小花数分别为24、54.8和95.5朵,危害子房数分别为8.2、19.6和22.8个。Royer和Walgenbach9的研究表明将美洲葵螟幼虫接入新开放的向日葵花盘上,向日葵产量与最初接入的幼虫数成反比关系,平均每头幼虫在每株植物上造成的产量损失为0.470.55%。 1.2 向日葵螟的寄主植物国内报到的欧洲葵螟的寄主植物主要是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其次是栽培菊科植物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Mill.),在新疆还取食野生菊科杂草丝路蓟(Cirsium arvense),在内蒙古还取食刺儿菜
5、Cephalanoplos segetum(Beg.)Kitam和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国外报道的还有艾(Artemisia princeps)、紫苑(Aster tataricus L. F.)、牛蒡(Arctium lappal)、蓟(Cirsium japonicum DC.)、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瓜叶菊(Cineraria cruenta)、雏菊(Bellis perennis)等菊科植物 ,法国报道还取食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美洲葵螟寄主植物较多,在美国取食向日葵属(Helianthus)、决明
6、属(Cassia)、天人菊属(Gaillardia)的多种植物,在加拿大还取食百日菊属(Zinnia)和波斯菊属(Cosmos)等菊科植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12个向日葵品种。1.3 向日葵的抗虫性向日葵螟对不同向日葵品种的选择性有所差异,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向日葵抗虫性在防治欧洲葵螟中的作用,贾永红等通过田间选择性试验结合室内黑色素鉴定,研究欧洲葵螟对35个不同向日葵品种的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向日葵螟对不同供试向日葵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欧洲葵螟对食葵的选择性强,对油葵的选择性差。在国外,南斯拉夫将野生向日葵品种作为抗螟种源。向日葵螟作为危害向日葵花盘及籽粒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其隐蔽性强,
7、防除困难。在我国早期吉林省主要采用的是化学药剂防治。但化学防治对花盘进行施药,会引起农药残留,且极易杀伤向日葵授粉昆虫蜜蜂,并且在向日葵生长后期,籽粒已开始成熟变硬,大多幼虫都在籽粒内进行危害,杀虫剂对这类取食种仁的害虫的防治非常困难。另外,向日葵属大型草本植物,在田间使用喷雾机喷药很困难。因此,选择抗虫品种被认为是可持续综合治理葵螟的一种有效方法。1.4 向日葵的抗虫机制钦俊德在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一书中,把植物对昆虫的防御因子分为两大类,即化学因子和植物的形态构造。现在大多数的观点也认为昆虫主要遭遇的是两种障碍,即物理和化学障碍,物理障碍如叶片的年龄、质地、硬度和表面附属物等;化学障碍则是营养
8、因子的限制和植物体内一系列次生化合物或它感化合物的存在。1.4.1 向日葵抗虫性的化学机制植物为抵御植食性昆虫等的入侵或危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化学防御体系。植物体内营养成分的差异也影响着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以及选择后昆虫的生殖发育状况。在一些植物(高粱、棉花)体内,通常为人们熟悉的一些昆虫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的含量常常在抗虫和感虫品种中表现出差异,也可作为品种抗性研究的一项指标。在小麦中,研究较多的是抗虫和感虫品种体内的糖类和氨基酸,在小麦扬花到灌浆期,抗麦长管蚜的品种比较感蚜品种植株体内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和较少的游离氨基酸。邹运鼎等和何敏等研究了不同肥力田麦蚜发
9、生与氨基酸的关系后指出,g氨基丁酸与麦长管蚜种群消长最密切,胱氨酸和赖氨酸次之;精氨酸与麦二叉蚜种群消长最密切,蛋氨酸和颉氨酸次之。同样,在小麦抗吸浆虫的研究中发现,抗虫性不同的品种中氨基酸的含量也不一样,氨基酸的含量与抗性级别的高低呈正相关,氨基酸含量高的品种,表现为抗虫,特别是高抗品种的酪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分别比高感品种高29.2%和29.4%。植物体内糖类物质是昆虫重要的营养素。小麦的抗虫性研究中发现,小麦品种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与植株体内的糖含量呈正相关,即抗虫品种内含糖量较高。孙四台等报道灌浆初期小麦品种间还原性糖含量与品种抗吸浆虫的关系较密切,品种受害后,还原糖减少的量在不同抗性品种
10、间差异极显著,抗性愈强,还原糖含量的减少幅度愈大。何富刚等发现,高粱对高粱蚜的抗性与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负相关。谢永寿等,周福才等认为小麦中的脯氨酸含量与小麦抗蚜性密切相关。Auclair等研究豌豆品种植株中氨基酸对豌豆蚜抗性的关系,证明抗虫品种中氨基酸总含量较感蚜品种低。Chelliah等研究两种瓜类中氨基酸分布对瓜实蝇抗性时发现,感虫品种中游离氨基酸种类较多,并含有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而抗虫品种中并不存在,另外,感虫品种中的组氨酸、甘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均较高。Chalfant等研究豌豆品种的化学成分与对豇豆象抗性时发现,结荚的全糖含量与豆粒上的虫孔数呈正相关,豆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保护 毕业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