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 毕业论文.doc
《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 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 目 录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及立法依据3二、正当防卫的特征3三、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4(一)必须具有正当的防卫意图4(二)必须具有正当的防卫起因5(三)必须具有正当的防卫时间6(四)必须针对特定的防卫对象7(五)必须具有合适的防卫限度8四、无限防卫权9五、防卫过当10(一)防卫过当概念、特征及罪过形式10(二)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10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 【内容摘要】: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这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的唯一合法依据,它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行为人采取造成一定的的人身和财产损害,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侵害。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特征和成立的条件是什么?正当防卫如何适用?这些问题做些简单的研究。【关键词】:正当防卫;概念;特征;条件;适用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现在是法制社会,是不允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但是在侵害迫在眉睫而依靠国家机关来阻止或恢复来不及时或不可能时,国家是允许个人使用私力来进行救济,这就是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法律规定的正当防卫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说到的“自卫”,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
3、“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一立法规定,明确了正当防卫的概念,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的合法依据。张碧波: 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http:/www.law-二、正当防卫的特征 正当防卫的本质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它的特征必
4、须符合行为正义性和目的合法性,具体有三个特征:首先,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候,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行为。他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又使一种义务,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目的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具有密切的联系,目的的正当性制约着行为的防卫性,行为的防卫性体现着目的的正当性。其次,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的统一。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正
5、当防卫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生或者财产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表。但是,正当防卫与犯罪具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看到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和其他合法权益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依据。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杨春洗:中国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的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观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性质。因此,正当防卫没有法医侵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社会政治评价;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没有刑事违法性,因此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这是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法律评价。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和阻止刑事违法性的统一。三、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正当防卫是在紧急关头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通过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赋予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但是这种权利不得任意滥用,它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构成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下列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五个条件:(一)必须具有正当的防卫意图防卫意图,是指行为人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决意制止不法侵害,这是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也是首要条件,是表明防
7、卫目的的正当性,防卫人只有基于这个意图才能对不法侵害者实施防卫行为,才使其具有了不负刑事责任而受法律保护的主管基础。如果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法目的或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所谓的“防卫”,则不能成立正当防卫。例如:下列情形均不属于正当防卫:1,防卫挑拨。 它是指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挑起对方先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借口实施“正当防卫”来侵害对方的行为。由于该不法侵害是在挑拨人的故意挑逗下诱发的,挑拨人主观上具有犯罪意图而没有防卫意图,所以实质上,它所以有预谋的故意侵害,不能成立正当防卫。2,互相斗殴。它是指双方都有非法侵犯对方的意图而发生的互相侵害的行为。由于互相斗殴的双方均匀侵害对方的意图,也
8、都有侵害对方的行为,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属于正当防卫。但是如果其中一方以切实放弃了对另一方的不法侵害,而另一方仍继续侵害行为的情况下,另一方可以行使正当防卫。3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此种情况下,行为人不具有防卫目的的正当性,因而不是正当防卫行为。如赌博者为了持有赌资或盗窃者为了持有赃物,而对抢劫赌资、赃物者实行直接反击侵害等等。都是为了保护非法利益,不具有正当的防卫意图,不能成立正当防卫。(二)必须具有正当的防卫起因防卫起因是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之一,没有不法侵害就谈不上正当防卫,因此不法侵害就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所谓不法侵害行为就是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侵害,
9、它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具体的说,不法侵害行为通常是指犯罪行为,但也包括某些违法犯罪行为,如违法治安管理的某些行为。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不法侵害”的实际范围,但从正当防卫的实践情况来看,并不是对任何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都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一般来说只能对那些带有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才可以实行正当防卫。这里所谓的带有紧迫性的侵害,是指迫在眉睫的或正在进行的而且往往带有暴力性、破坏性的,形成防卫紧迫感的侵害。由于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因此实施时必须注意:1,对于合法行为不能实行防卫。如国家执法人员依法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或对有关处所依法进行搜查,普通公民依法扭送犯罪嫌疑人、违法人员等均
10、属于合法行为,对其不能以任何借口而实行正当防卫。2,对于过失犯罪不能实行防卫。尽管在普遍意义上,过失犯罪也不失为一种不法侵害,但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过失行为只有在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时,才能构成过失犯罪。当危害结果尚未发生时,不能说它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而当危害结果已经发生,构成了过失犯罪时,又失去了正当防卫的必要性,因此,对过失犯罪,在通常情况下不存在正当防卫问题。3,对于不作为形式进行的侵害,由于不能形成正当防卫的紧迫感,对其也不宜进行正当防卫。4,对于未满14周岁的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实施的侵害行为,一般也不允许实行正当防卫。未满14周岁的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
11、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是绝对的无刑事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实施的侵害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法律上并不承认其主观上具有不法侵害的故意,因而将他们的侵害行为视为不法侵害是不合适的。只有在确实不知道侵害者是未满14周岁的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或者虽然知道,但确实没有其他办法可以避免侵害时,才允许实行正当防卫。5,假想防卫不能成立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须客观存在,也就是不法侵害实际存在,并非由防卫人主观的想象、推测的。所谓想象、推测的侵害是指不法侵害行为并没有存在,只是防卫人主观上误认为发生了某种不法侵害行为,而对“侵害人”实行了“正当防卫”,以致造成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在刑法
12、理上称为假想防卫。陈兴良主编: 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6页。 (三)必须具有适当的防卫时间 正当防卫是为制止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还击行为,所以其防卫时间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所谓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只有在这特定的时间内才能实行正当防卫,否则,正当防卫就失去了意义。防卫时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定: 1,开始时间。所谓“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开始”,是指不法侵害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内容的行为,或者已经着手实行其它违法犯罪行为,致使合法权益受到了直接侵害或紧迫威胁。只有此时,实行正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 毕业论文 正当防卫 理解 适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