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免费预览.doc
《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免费预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免费预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春玉米产量效应研究学生姓名:牛艳娟学 号:20060840150院 系:农林科技学院农业科学系专 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年 级:2006级指导教师: 金亚征讲师二 一 年 六 月摘 要 春玉米是张家口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实现玉米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高,本试验在当地管理、栽培基础之上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品种对张家口地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主栽品种产量高于郑单958品种,密度4000/亩为本地区春玉米最佳播种密度,4月30日至5月10日为最佳播种日期。关键词:春玉米;密度;品种;产量Reserch on Effection of spring-maize yield Abs
2、tract: Of corn is the main food corn kalgan area, for the attainment of corn production potential to further improve, our test in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sprawling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 transmission, density, to kalgan area of corn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cal plant varieties to
3、 the high yields zheng dan 958 species, densities 4000 mu of the area of corn sown, and the density of april 30 to may 10th, the date for the best seeds.Key words: spring-maize, density, variety, output目 录1 综述11.1张家口地区春玉米产量现状11.2张家口地区春玉米产量研究进展11.2.1 11.2.211.2.321.2.422 材料和方法32.1试验材料32.2试验方法33 结果与分析
4、33.1播期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33.2密度对春春玉米产量的影响43.3品种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54结论与讨论7致 谢8参考文献91综述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加速发展,玉米的用途和在饲料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对玉米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前提下,不可能依靠加玉米的播种面积来提高玉米的总产量。近几年的玉米生产实践表明,玉米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发展玉米生产的实践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合理密度可使群体和个体发展协调,解决穗数、粒数和粒重三者之间的矛盾,提高产量。一个合理的群体,必须是三者乘积的最大值。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
5、而降低。关于玉米密度与产量,密度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前人曾开展一系列研究。密度是影响群体库源生理性状的重要因子。关于玉米产量与库源关系国内外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库源及其相互关系对产量的作用及相对重要性看法仍不尽一致。一种观点认为: 光合产物是籽粒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群体光合速率高, 产量高。提高适宜叶面积系数增加产量, 遮光、剪叶和降低叶面积系数降低产量, 主张增源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 另一种观点认为: 不同栽培条件下高的总粒数与高产相联系, 剪穗减库减产,主张扩大库容提高单产; 此外, 另有一种观点则认为: 产量库源特征因生态条件而异,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库是主要限制因素, 低纬度、低海拔
6、源是主要限制因素。这些说明了不同研究者因试验作物种类、生态条件、研究方法的差异,对源、库在产量形成中作用大小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玉米籽粒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要素构成。这些性状均受种植密度的影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发挥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重要环节,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但密度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并不是愈密愈好。密植给产量结构带来3个变化:一是密度与穗数的关系,紧凑型玉米随着密度的增加,密度与穗数呈直线相关;平展型玉米的穗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很少,最后表现为一个定值。二是密度与穗粒数的关系。穗粒数总是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但每亩粒数在一定范围内与产量呈正相关,当超过一定值之后
7、,产量下三是密度与粒重的关系,两者均呈负相关。总的说来,在低密度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限度后,产量与密度呈负相关。种植密度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玉米的源库关系,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库源也随着增加,但两者增加幅度不同,群体库的增加幅度超过群体源的增加幅度,高密度下群体源不足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保证一定总粒数,增加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成粒率,强源促库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不同的密度必然形成不同的田间小气候,密度能显著影响小气候因子在群体中的分布,并最终反映在群体的有效贮积能量上,通过合理密植能调节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小气候资源,获得较高有效贮积能量。种植密度不仅影响产量,也在
8、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质量,随种植密度增加,淀粉含量下降,而油分含量呈现降-升-升趋势。密度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玉米植株的个体发育,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雌雄穗延迟吐丝散粉,长时期效率比较低,因此叶片相对低密度较短。不同的品种有其独特的耐密特性,最能体现品种耐密性的指标是突出的群体透光性,其次是LAI,NAR和CGR,要想获得高产,就要探索它的最适密度,指导大田生产。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先后出现了许多块经过专家验收,并公开发表的超高产地块。对这些超高产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超高产田的种植密度都很高,全部在每亩4000株以上,其中大部分超高产田集中在4500-5500株之间,占总地块的50%
9、,还有36%的地块密度达到每亩5500-6000株,柴欧德在2002年创造的亩产1899.5kg的世界记录,每亩竟收获了7300株。为什么高产田都要采用高密度呢?这是因为,一味通过提高单穗产量来增加亩产,往往导致种植密度偏稀,光能利用率降低,达不到超高产的效果,不是玉米高产的主攻方向;而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会增加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生物学产量,也就是增大了源,增加密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穗数,也就是增加了库,这样高密度就促使源和库同时升级,为玉米超高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上面列举的超高产田相比,我国现在的玉米栽培现状不容乐观,全国玉米田的种植密度大都在每亩3000-40
10、00株之间,极少数超过每亩4000株,平均亩产在500kg以下。以现在的密度状况,把水肥因子调整的再好,其产量也很难超过每亩1000公斤,因此,增加密度是实现玉米超高产的必经之路。同时还要求玉米育种专家选育耐密的超级玉米,为大田密植提供种子保障。既然大田密植和耐密育种是玉米超高产栽培的先决条件,那么密度在未来玉米生产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必须对玉米密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前人在玉米密度方面做的研究工作较多,但大部分都集中在生理和生态上,在密度对玉米营养器官结构的影响以及根茎叶各项结构指标与密度和产量指标间的关系方面,目前尚未见报道。因而,分析密度对玉米营养器官的吸收、支持、合成和运输功能
11、的影响,借助各种组织结构与产量指标的关系,探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玉米增产的结构限制因素,为玉米耐密育种和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材料和方法2.1实验地点与气候本实验于2009年在张家口市宣化县沙岭子地点进行。张家口属于大陆性气候,土壤类型多样,季平均降水量为13.4毫米,平均日照时数650小时,2.2试验设计品种处理:郑单958密度处理:3000株/亩;4000株/亩;株/亩5000小区面积:2.3调查测定项目:2.3.1生育期记载:以全田60%以上植株进入该时期为标志2.32 干物质测定:于吐丝期、收获期2次分别取3株代表性的植株,紧贴地面将其砍下,将所取植株分器官为叶片、叶鞘、茎杆、雄
12、穗、苞叶、穗轴、子粒;先称鲜重记录结果,然后105摄士度杀青30分钟,然后80摄士度下烘干至恒重,称量干重记录结果。2.3.3叶面积测定:吐丝期、吐丝后20天、40天、收获期测定单株叶面积,取3株代表性的植株,紧贴地面将其砍下,首先调查记录3个单株所有叶片绿色部分叶片的叶长、叶宽,从倒一叶片开始记录;倒123 2.3.4籽粒灌浆的测定:选取代表性果穗,取中部子粒100粒,称鲜重A,然后105摄士度杀青30分钟,然后80摄士度下烘干至恒重,记录结果B,子粒水分C为1-B/A*%2.3.5收获测产:每点另取10穗代表性果穗,将每穗从中部掰开,调查乳线高度比例。求得10穗中平均乳线高度;把玉米棒子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科学 技术 毕业论文 范文 免费 预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