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阶段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毕业论文.doc
《本科阶段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阶段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郑州大学毕业论文题 目: 本科阶段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学生姓名: 学号: 20083210335 专 业: 旅游管理专业 院(系): 旅游管理学院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30日 2012年 5 月 30 日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正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本科阶段旅游人才定位发展历程 4 市场定位理论 5 本科阶段旅游教育定位研究 6 建议与对策 参考文献致谢附件: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计划进度及过程评价表毕业论文评价表(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评价表(评阅人填写)毕业论文评价表(答辩小组填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摘要旅游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
2、中出现了如下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旅游企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着严重的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问题。本文通过对旅游教育定位问题已有研究的梳理和对本科阶段旅游人才培养定位发展历程的总结,以本科阶段为立足点,以定位研究为切入点,运用市场定位理论,主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求解决之道:一是运用心智认知规律提高满意度;二是借鉴国外模式优化培养方案;三是适应社会需求充实培养定位。关键词:旅游教育 定位研究 本科阶段 市场定位理论Abstract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following contrad
3、ictory problems occur: on one hand, tourism enterprises generally are lack of senior management personnel; on the other hand, graduates of tourism colleges are unwilling to work in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y take job-hop frequently. Review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positioning theory of tourism e
4、ducation and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alents cultivation goals, this article, on a basic foothold of undergraduate stage ,taking position research as entry point,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irstly, improve studentssatisfaction by using mental cognition rules; secondly, optimize
5、training program taking example by foreign models; thirdly, enrich the posi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Key words: tourism education position research undergraduate stage market positioning theory1引言1.1 本科旅游学生对于旅游专业和行业的认知及就业情况分析为了研究本科旅游人才对于旅游专业和旅游行业的认知,我们以某高校为样本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5份,回收102份,有效问卷100份。
6、在这100人之中,对于专业的选择,31%在填报志愿时选择过旅游管理专业,而69%则是被调剂的;76%的学生在就读之前对旅游管理专业或旅游行业不甚了解,仅有24%的同学主动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对于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其中5%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比较满意,33%的人不清楚,26%的人不满意;但是对不同年级进行分析发现,大四学生的态度是35.8%不满意,30.2%不清楚,30.2%的人比较满意,而大一学生的态度是没有不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较满意的占45%,不清楚的占55%。综合来看,刚进入大学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同学们的态度是比较满意或是不清楚,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满的情绪逐渐增加。对于未来是否在本行业
7、从业,44%认为会,50%表示不会,6%的人不确定。对不同年级进行分析发现,大四的想法是66%认为不会,28%表示会,6%的人不确定,而大一的想法是61%表示会,33%表示不会,6%的人不确定。综合来看,从大一到大四,同学们对旅游行业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比较满意到失望的过程。同时,作为旅游专业培养的“终端产品”,旅游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着严重的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问题,本科生就业时尤其如此。随着旅游业全球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产业。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本应给高校旅游类专业的毕业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近几年,一方
8、面是国务院将旅游产业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快速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却面临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不想进入这一行业的尴尬情况。以某高校为例,下表统计数据为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201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或毕业去向。毕业去向读研继续考研工作(非旅游行业)工作(旅游行业)其他人数(103)18826645比例(100%)17.5%7.8%25.3%5.7%43.7%注:“其他”是指统计时还未找到工作或是出国等其他情况,统计时间为2011年5月初。从该高校的实力来看,属于“其他”之列的同学要找到工作不是很难的,但是进入旅游行业的可能寥寥无几。对部分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工作不稳定,频繁换工
9、作,之前从事旅游行业的也会跳槽到其他行业,但是之前从事其他行业的却很少跳槽到旅游行业的。这是一个让旅游教育和旅游企业都头疼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面临旅游高级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旅游高等院校培养出大批的人才,出现就业难的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分析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这可以提供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1.2 人才培养定位研究的必要性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科旅游人才对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行业的满意度普遍不高,与此同时,社会上同时出现了旅游企业人才匮乏与旅游人才就业难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得到关注,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当然也要思考,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以及上述问题的严重性,
10、本文着眼于本科阶段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力求从本科生旅游人才培养定位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入手寻求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更加有效针对市场需求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定位,提高本专业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知度以及市场对旅游人才的认可度,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旅游人才培养问题主要涉及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人才评价等构成要素,但归根到底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的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最根本的问题,它决定了如何培养这个问题,它的本质就是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我们日常使用的商品逐渐的供过于求和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市场营销
11、的理念。同理,旅游人才的培养涉及不同的层次,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包括重点一本、普通一本、二本、三本)、专科(包括高职和中专),针对不同的层次我们应该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也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STP理论(即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定位)来看,企业首先是发现市场上的不同需求和群体,然后瞄准那些企业能以独特方式满足的需求和市场,最后是为自己的产品定位,并使目标顾客能够识别企业独特的产品和形象。前期的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和划分目标市场等的终点是定位,制定营销战略的依据也是定位,可见定位战略的重要性。对学校教育而言,学生就是高校的产品,现今各大高校为争夺优
12、质生源展开的竞争日益激烈,每个高校实际上都是期望社会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独特的认知,而学生(产品)在社会(市场)上的表现影响了人们对高校(企业)的认知,也就是说学生的表现传递着本校的形象。正确的定位战略有利于塑造产品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的形象,能够使高校站在市场需求和毕业生竞争力的结合点来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能够影响课程体系的设计、师资队伍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法的选择以及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因此,研究旅游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有助于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人才就业难与旅游企业人才匮乏的困境。2文献综述对于我国旅游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展开论述:一是高等教育高
13、校定位研究;二是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三是本科阶段或是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2.1 高等教育高校定位研究张继龙(2006)对我国高校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我国高校定位不准确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全面探析,进而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不尽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对高校定位产生了错误引导,重构高校科学定位的外部制度是解决之道;缺乏自主监督、自我约束的办学体制是高校错位的内部原因,建构高校科学定位自主办学的内部机制是根本出路。李福华和任元军(2004)在分析高等学校竞争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应该注意的事项: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的确定应当主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国家可以引导,但不能进行
14、过多的行政干预;办学规模不能盲目求大,防止出现新的规模不经济;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应当保持适当聚集,新办地区学院应当定位于社区学院,不要盲目拔高;要防止高等学校片面追求综合性、多科性,要强调特色化。2.2 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赵杰(2006)分析了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科体系缺乏独立性、教育层次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对旅游科研缺乏重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思路:第一,确立旅游学科地位;第二,明确办学层次培养目标;第三,完善课程设置;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五,强调实践环节;第六,倡导旅游科研;第七,培育知名品牌。
15、左丽娜(2011)以呼和浩特为例研究内蒙古地区高等旅游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认知、就业倾向以及企业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等,进而提出了内蒙古地区高等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出路。张哲(2007)在全面分析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寻找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对影响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借鉴国外旅游教育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张颖霞(2010)通过具体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的现状,具体分析了高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旅游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形成原因,进而从院校内部和外部提出高等旅游教育人才
16、培养层次定位合理定位的策略。2.3 本科阶段或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罗兹柏和罗有贤(1998)首先提出了1998年当下环境对于本科旅游人才培养的定位:( 1) 主要为旅游企业及其行业管理和机构培养输送管理人才, 尤其是为旅游企业;( 2) 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从事旅游行业管理所需的涉外旅游业务操作能力;( 3) 所培养的人才应是能够初步胜任实际旅游行业管理及其科学研究工作, 具有较强学科理论基础的专门人才。然后对此定位提出两点认识:( 1) 侧重理论和侧重操作都未免失之偏颇。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专业, 应更多地着眼于在学科理论的基础上, 强化旅游行业实际所需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2
17、)不宜定位于为旅游行业培养输送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实际上只能为旅游行业培养具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潜质潜能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周佳明(2008)以大连为例从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其中涉及到了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郑大渊(2008)比较全面地分析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规格,很有针对性。余一明(2008)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教育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动态管理。2.4 文献述评就高等教育高校定位研究而言,学者们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对我国高校的定位进行研究,尽管与旅游教育并不是直接相关,但是其研究的思路和方
18、法对于旅游人才培养定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就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而言,学者们全面而充分地对高等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也涉及到了人才培养定位,但由于涉及的因素过多,不可能对旅游人才培养定位作出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者普遍采用的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值得借鉴,而且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就本科阶段或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而言,高职阶段定位的探讨比较充分和全面,而本科阶段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即使有所涉及也不是专门的研究。而本文“本科阶段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立足点为本科生,着眼点为旅游人才培养定位,研究的
19、问题更加集中,探讨相应更为深入,本文能够从一个更加微观、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角度来研究本科旅游教育的定位问题。另外,旅游本科人才是旅游人力资源的主力军,而对于本科阶段旅游教育定位研究较少,这更加说明本文研究的必要性了。3本科阶段旅游人才定位的发展历程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规定如下:“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育、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旅游正在经历从大众化旅游向可持续发展旅游的转变,旅游业产生的经济、社
20、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凸显,因此迫切需要一大批的旅游方面的学者和专家针对旅游活动产生新问题进行研究,而我国旅游教育相对落后,因此本科阶段的旅游人才被赋予了重任,当时的“研究型人才”的定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还算是合情合理的,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随后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考的扩招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化,旅游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旅游人才规模也得到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旅游学者们意识到原来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现实情况发生了冲突,因此他们根据现实情况积极谋求新的出路。从1998年教育部规定的人才培养定位来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有四个就业方向:一是到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二是到旅游事
21、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三是到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四是到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前两项就业岗位数量有限,第四个方向对于旅游管理本科生10年前是现实的,但近年来该就业通道基本上被硕士、博士垄断。由于旅游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事业单位,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到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是目前最为可行的重要选择。正是基于上述的共同认识,现在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把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定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或者是旅游职业经理人。本文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排名前十名的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汇总如下:学校名称院系及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或目标(本科阶段)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将
22、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学院;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和和旅游研究人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以培养国际化旅游职业经理人为目标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的高级管理专业人才与未来领导者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学院的发展宗旨是以工商管理类学科为基础,以旅游管理类学科为特色,成为西南地区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院的办学特色是“以雄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背景为支撑、以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导向,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学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阶段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毕业论文 本科 阶段 旅游 教育 人才培养 定位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