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学校代码:11524二级学科代码:050402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所在院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专业名称:音乐学研究方向: 中国传统音乐姓 名: 刘 萍学 号:20080007054答辩日期:2011年6月指导教师:刘正维教授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昆曲唱腔研究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试行),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
2、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导 师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文作者完全了解武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武汉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导 师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目 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英文摘要及
3、关键词- (2)绪 论 - (3)第一章 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审美属性- (12) 第一节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 (12) 第二节昆曲的审美属性- (14)第二章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剖析-(1 6) 第一节 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旋律剖析- (17)第二节 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调式剖析- (30)第三节 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腔式剖析- (36)第四节 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结构剖析- (40)第三章 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 -(42)第一节 昆曲唱腔的历史成就-(42)第二节 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4 4)结 论-(4 6)参考文献-(4 7)后 记-(5 1) 中文摘要:昆曲是
4、中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优秀剧种,昆曲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声腔艺术之一。昆曲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杰出代表作,其代表了昆曲极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运用音乐美学的理论对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进行探究,并且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理论方法对昆曲唱腔进行微观音乐形态学剖析, 从唱腔的脉络中探究其音乐本体规律性的特征,并对昆曲的历史成就与艺术价值进行探讨,进而阐释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昆曲;唱腔;民族音乐形态学;审美属性;历史成就 Abstrast: Kun
5、quOpera is Chinas long history and rich heritage of excellent drama, kunquopera is also the tune of the most ancient art. KunquOperaPeony Pavilion is a famous playwright of Tang xianzu outstanding masterpiece,the opera represents the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eater playe
6、d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will use research methods morphology of folk music, select the opera The Peony Pavilion Peony Pavil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opera Peony Pavilion describes the social factors, based on the use of music aesthetics theory Kunqu explore the issue of aesthetic pr
7、operties, and morphology using the theory of folk music opera singing method of micro-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music, from singing in the context of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music ontology regularity, and the opera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artistic value of , and then explain the
8、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opera singing.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Keywords: KunquOpera; singing; morphology of folk music; aesthetic properties; historical achievement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绪 论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关于昆曲的研究,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昆曲的历史学、文学、美学、曲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第一 ,专著类关于昆曲的研究著作,由明代著名曲师魏良辅所作南词引
9、证1 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第1版。1,此书是昆曲曲律和唱论的早期著述,为研究水磨调早期形态的重要史料。由晚清著名曲学家王骥德所著方诸馆曲律2 王骥德中国古典戏曲曲论研究著作,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2月,第1版。2,为第一部系统的昆曲曲律论著,对后世曲律研究和曲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著名曲学大师吴梅先生所著顾曲麈谈3 吴 梅顾曲麈谈,北京:商务印书馆,1926年,第2册。3,是近代昆曲的综合性研究曲论著作,此书标志着自明代王骥德曲律以来曲律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层次。由著名曲学大师王守泰先生所作昆曲曲律4 王守泰昆曲曲律,江苏人民出版
10、社,(南京),1982年出版。4一书着重讲解了昆曲曲韵学和曲牌旋律特征规律,对于曲牌使用方法也有所涉及,此书是昆曲曲律研究的重要成果。由著名戏曲声腔专家武俊达先生所作的昆曲唱腔研究5 武俊达昆曲唱腔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5一书是当代重要的戏曲声腔研究专著,此书对昆曲的研究方法系统而详尽,分别对昆曲的曲牌、板式、调式、腔格、曲调、节奏、曲式、套式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对昆曲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现代音乐分析法研究昆曲之先河。由吴新雷编撰的中国昆剧大辞典6 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6全书对昆剧源流史论、古今变革、文学声律
11、、艺术表演,剧目唱腔、专业剧团、业余曲社,进行了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介绍,全面反映了昆剧的整体面貌。昆曲传统曲牌选1 樊步艺昆曲传统曲牌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出版。1一书记录了大量的昆曲曲牌,此外还有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2 孙从音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10月出版。2、昆曲音乐与填词3 郑西村昆曲音乐与填词 ,台湾:台北学海出版社,2000年出版。3、昆曲音乐欣赏漫谈4 傅雪漪昆曲音乐欣赏漫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4等。第二,学术论文类(笔者列举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一)关于昆曲历史的研究成果有:刘祯撰写的2
12、1世纪昆曲研究概论5 刘 祯21世纪昆曲研究概论,艺术百家, 2010年第1期。5,对近年来昆曲学术视野的拓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提纲式的梳理。轩蕾20世纪昆曲研究之简述6 轩 蕾20世纪昆曲研究之简述,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3期。6对20世纪昆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解玉峰90年来昆曲研究述评7 解玉峰90年来昆曲研究述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7将90年来中国昆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述。(三)关于昆曲美学的研究成果有:韩勤论昆曲写意性的唯美化特征8 韩 勤论昆曲写意性的唯美化特征,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8对昆曲的写意性美学
13、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刘明澜论昆曲唱腔的艺术美9 刘明澜论昆曲唱腔的艺术美,中国音乐学,1993年第3期。9一文对昆曲作为中国古典声乐的代表,昆曲音乐在六百多年间不断吸收融汇唐宋以来各种声乐艺术的成就进行了论述。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10 李 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戏剧艺术,2005年第1期。10一文从戏剧文学、音乐传统和表演艺术三个方面对昆曲这一古典戏剧的最高样式进行了阐释。王文建昆曲中国的“雅”文化11 王文建昆曲中国的“雅”文化,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 。11一文对昆曲的文化渊源,昆曲代表剧目、昆曲音乐的韵律美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此外还有论“雅”与昆
14、曲之“雅” 12 黄 辉论“雅”与昆曲之“雅”,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12、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13 管 骍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13、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到新版14刘 奔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到新版,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4、京昆声腔美学管见15 黄海澄京昆声腔美学管见,中国京剧,2006年第3期。15、浅议昆曲在当代的美学风格16王玉雷浅议昆曲在当代的美学风格,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年第1期。16等等。(四)关于昆曲音乐的研究成果有:刘明澜论昆曲音乐的艺术价值17 刘明澜论昆曲音乐的艺术价值,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4期。17分别对昆曲
15、音乐继承唐宋大曲、宋金唱赚、诸宫调、元杂剧、散曲以及明清民歌小曲的艺术成就进行了论述。樊步义优美而古老的昆曲音乐1 樊步义优美而古老的昆曲音乐,人民音乐,1959年第7期。1对昆曲音乐的曲牌、调式以及曲牌来源进行了论述。付雪漪昆曲音乐浅谈2 付雪漪昆曲音乐浅谈,人民音乐,1982年第10期。2分别对昆曲音乐的曲牌来源、套曲形式、转调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连波对昆曲音乐改革的几点看法3 连 波对昆曲音乐改革的几点看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3对昆曲曲牌“特征腔”、“以字度腔”问题、宫调和套曲问题、以及昆曲音乐所体现出的叙述性和戏剧性问题进行了论述。田飞传承与创新:昆曲音乐的研究
16、方法初探4 田 飞传承与创新:昆曲音乐的研究方法初探,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4对传统昆曲音乐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并采用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法、形态分析与“田野工作”相结合分析法、以及性别研究与语言研究相结合分析法对昆曲进行研究。论昆曲音乐5 刘明澜论昆曲音乐,音乐艺术,1986年第2期。5对昆曲牡丹亭的剧本来源、音乐的旋律、调式调性,以及南北曲的运用对比手法进行了论述。(五)关于昆曲唱腔的研究成果有:对几首昆曲唱腔在曲式结构方面的探索6 许勇三对几首昆曲唱腔在曲式结构方面的探索,音乐研究,1991年第1期。6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昆曲唱腔的曲式结构进行了分析,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谈全
17、本的曲7 顾兆琳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谈全本的曲,戏剧艺术,2009年第4期。7一文以昆曲长生殿为例,对昆曲唱腔的曲牌体结构及其程式性规律进行了论述,还有谈昆曲唱腔的推陈出新唱腔分析8 武俊达谈昆曲唱腔的推陈出新唱腔分析,北京:人民音乐,1978年第1期。8等为数不多的几篇,谈昆曲唱腔的推陈出新唱腔分析一文对昆曲唱腔的体制进行了论述,对其选曲填词的原则,唱腔中宫调曲牌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核心旋律的特征,唱腔旋律的发展手法,以及选用套曲的组合方式等方面做了细致的阐述。此外还有昆曲传播的民俗学视角9 王廷信昆曲传播的民俗学视角,东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9一文用独特的民俗学视角对昆曲在民
18、俗文化中的传播进行了论述。从文化学视角看昆曲的传承10 陈学凯从文化学视角看昆曲的传承,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10一文运用文化学的视角对昆曲在当代社会的传承进行了论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1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2年版。11在对“昆剧”的概述中,对其声腔、剧种的形成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在对昆剧唱腔的论述中,分别对其曲牌来源、曲牌分类、曲牌格律、曲牌板式、以及其腔格与宫调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论述。中国戏曲志江苏卷1 中国戏曲志江苏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江苏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2年版。 1对昆剧声
19、腔的源流、历史沿革、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在对“昆剧唱腔”的研究中,分别对其曲牌来源、曲牌分类、曲牌格律、曲牌板式、词格与腔型、节奏板式与曲牌联套进行了论述。何为在戏曲音乐研究2 何 为戏曲音乐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2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戏曲艺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戏曲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声乐,亦即唱腔,在戏曲音乐中居于主要位置,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唱腔是戏曲艺术赖以表现人物,创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唱腔是指戏曲中的声乐部分。”骆正在中国昆曲二十讲3 骆 正中国昆曲二十讲,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3中对“昆腔”一词有了明确的解释,论述了“腔
20、”、“曲”、“剧”三者之区别,“腔”指音乐部分,其核心相当于乐理中的“旋律”,“曲”指“腔”与“词”的统一体,“剧”指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艺术。本文研究的昆曲“唱腔”即昆曲中的声乐部分。 目前,学术界对昆曲牡丹亭的研究成果诸多,笔者列出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江巨荣的二十世纪研究概述4 江巨荣二十世纪研究概述,上海戏剧,1999年10期。4一文,把20世纪牡丹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历史时期的划分,并对各时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论述。王燕飞的牡丹亭传播研究5 王燕飞牡丹亭传播研究,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 于 岩因情而生的昆曲,文学界:下旬,2010年第4期。5对牡丹亭的文本传播、舞台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牡丹亭·游园惊梦 昆曲 牡丹亭 游园 惊梦 唱腔 研究 硕士学位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