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论文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对策研究.doc
《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论文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论文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对策研究.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对策研究绪论一、研究背景1.国外研究现状“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外的乡村旅游。国外“农家乐”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但起始阶段的“农家乐”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休闲娱乐活动,普通民众很少参与。1865年的意大利“农业与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上“农家乐”的诞生。在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己经不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其发展己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多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国外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也比较多,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
2、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以社会学和旅游学的方法为主。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农家乐”起源的记载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接待外事的需要,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近郊四季青人民公社、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出现了“农家乐”性质的政治性旅游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举办的荔枝节和贵州朗德上寨的民族风情旅游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家乐”。但把这种形式以“农家乐”来命名,则始于1987年休闲之都成都的郊区龙泉骚书房村举办
3、的第一届桃花节。从此,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在我国广泛开展起来。总的看来,目前,对于农家乐旅游的研究主要围绕农家乐旅游的概念与内涵、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家乐的饮食卫生、农家乐旅游经济的优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策等几个方面。而对于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二、研究意义农家乐旅游作为农业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集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在各地广泛兴起,因其能满足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深受厌倦了喧嚣紧张的都市生活的城市游客的喜爱,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农家乐旅游的
4、发展,如何合理开发我国的农业和民俗旅游资源,发挥地方特色,提供别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加快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已成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农家乐旅游发展背景入手,分析与借鉴国内外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经验,针对目前国内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并以吉林查干湖经济开发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模式,以期对指导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三、研究理论与方法本论文借鉴了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农家乐旅
5、游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的实践部分,主要以国内农家乐旅游发展作为依据。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文献综合研究方法:搜集国内外有关农家乐旅游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实地调查法:主要采取野外考察、典型调查、问卷抽样调查等方法,广泛收集有关农家乐旅游资源条件、产品体系、发展现状等资料,并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室内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及问卷调查成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信息、编制图件、撰写报告等。四、研究内容与目标1研究内容本论文研究内容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农家乐旅游的概念、内涵,对农家乐旅游和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绿色旅游等相近概念进行辨析,阐述农家乐专业
6、村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农家乐旅游的特点和类型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对国内农家乐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调查当前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意义。第三部分针对当前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主要对策,构建农家乐旅游的产品体系,分析农家乐经营管理模式、品牌形象建设和市场营销,探讨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第四部分根据当前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情况,为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家乐旅游的保障措施进行研究,指出加快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主要对策。第五部分以查干湖为例,通过对查干湖经济开发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条件评价
7、,确定查干湖经济开发区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总体目标,研究探讨查干湖经济开发区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产品体系和市场开发策略,并提出查干湖经济开发区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支持保障措施。2研究目标(1)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在对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阐述农家乐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2)根据查干湖经济开发区农家乐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和旅游市场需求分析,研究农家乐旅游产品的规划与开发,构建查干湖经济开发区农家乐旅游的产品体系,探讨我国中小城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3特色及创新之处(1)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农家乐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包括农家乐的概
8、念内涵,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等。(2)系统分析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对策及保障措施,探索我国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基本道路,为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依据。正文部分: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对策研究序 言农家乐旅游作为农业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集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在各地广泛兴起,因其能满足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深受厌倦了喧嚣紧张的都市生活的城市游客的喜爱,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如何合理开发我国的农业和民俗旅游资源,发挥地方特色,提供别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加快我国农
9、业旅游的发展,已成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农家乐旅游发展背景入手,分析与借鉴国内外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经验,针对目前国内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并以吉林查干湖经济开发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模式,以期对指导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第一章 农家乐旅游发展概述.一、农家乐旅游及其相关问题阐述(一)农家乐旅游产生的背景和原因1农家乐旅游产生的背景国外“农家乐”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但起始阶段的“农家乐”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休闲娱乐活动,普通民
10、众很少参与。1865年的意大利“农业与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上“农家乐”的诞生。国内关于“农家乐”起源的记载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接待外事的需要,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近郊四季青人民公社、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出现了“农家乐”性质的政治性旅游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举办的荔枝节和贵州朗德上寨的民族风情旅游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家乐”。但把这种形式以“农家乐”来命名,则始于1987年休闲之都成都的郊区龙泉骚书房村举办的第一届桃花节。从此,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在我国广泛开展起来。2农家乐旅游产生的原因第一,得益于国家“扶贫”和
11、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出的方针政策。为提高农民收入,政府把旅游作为传统农牧业的替代形式加以大力推广。通过农业和服务业的结合,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从传统农牧业中脱离出来,投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去。这样既增加了农村就业率,提高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传统大众观光旅游显示出的一些弊端,如交通拥挤、花费巨大,使得很多旅游者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目光开始转向近郊的农家乐旅游。第三,供需机制的影响。一方面是我国城市居民由于长期处于城市生活那种紧张、压迫的快节奏生活中,对大自然产生了渴望,为了缓解这种生活压力,再加上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12、去乡村消遣;另一方面农家乐因其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而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所以由于供需机制的双重影响作用,导致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二)农家乐的概念、特点和类型1农家乐概念目前,我国学者对什么是“农家乐”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很多学者认为农家乐就是农民利用自家院落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色,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游、娱、购等旅游活动。有学者指出农家乐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农家乐,从购买者的角来讲,它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寻求乐趣,体验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乡村意味;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所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的旅游
13、形式。广义的农家乐源于农业的概念,它包括农、林、牧、副、渔。它是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市民来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在对前人定义的理解和对“农家乐”实践调查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农家乐”旅游,就是以满足旅游者释放压力、回归自然、娱乐求知的旅游需求,利用环境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它包括农、林、牧、渔等),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集游览、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活动。2农家乐特点(1)生态性“
14、农家乐”大多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吸引人的或是绿色的森林,或是纯朴自然的田园风光,或是果园鱼池等等,其根本是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新鲜可口的蔬菜瓜果。(2)鲜明的乡土特征“农家乐”截然不同于文化古迹、风景名胜,它把农村风貌与乡土文化融和在一起,展示出的是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和谐共处的自然生态,而非人工刻意雕琢的景观。通过“农家乐”的旅游休闲活动,让人们感受到祖国美好的河山、光辉灿烂的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情,对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有重要的意义。乡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使“农家乐”有了长久的生命力。由于乡村社区的这种“浓厚的区域本位主义和家乡
15、观念特色的非规范性”,使乡土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朴性和诡秘性,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3)劳动参与性这是有别于其它旅游休闲形式的一大特点。游客可以亲自参加农事生产劳动,既可从劳动中得到乐趣,锻炼身体,又可体验农事生产的艰辛。特别是让青少年参加活动,亲身体验,非常有意义。据美国一项实证研究指出2 ,一次令人满意的乡村旅游体验,并非由单一的游憩活动便能达成,而是由游客和农村的生活形态作整体性的接触而产生,其中与农家人际交往的经验是最令游客难忘的,也是游客保持对农村文化及价值的信念之主因。(4)消费低农家乐大都采取低廉的价格,能让旅游者消费得起。很多旅游者到农家乐采取的是一揽子消费
16、,农家乐为消费者提供居住、餐饮、娱乐等基本设施和条件,旅游者总共消费下来大概是每天20元至30元,高档的为50元至60元,最低的只有10元;每月500元至600元,低的有300元的。旅游者在农家乐体验到的是简朴清淡的农家生活,游览的是田园风光,吃到的是新鲜的农蔬果肉或是自己参与收获的蔬菜水果,其消费价格非常实惠。(5)主要目标市场是城市居民城市居民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等等,使他们产生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据有关专家分析,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出游仍以短距离为主,城镇居民将是“农家乐”旅游的主要目标市场,“农家乐”旅游将成为中国城镇居民周末、黄金
17、周出游的主要旅游形式。3(6)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者以农村家庭为主,夫妻或上下两代人等直系亲属共同操持,雇佣的服务员也多是亲戚。3农家乐类型分析比较我国各地农家乐形成过程,对其成因及特征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区位,目前主要分布在如下三种类型地区:一是景区边缘地区,主要依托于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附属产品。它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是我国“农家乐”旅游开展最早的地区。主要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价格低廉,民风淳朴,旅游旺季时可成为景区周围宾馆和饭店的补充。但因远离都市客源市场和原有风景名胜区的阴影效应,发展缓慢,游客也明显随着旅游淡旺季而增减。二是老少边贫地区,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
18、期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陆续发展起来的,多为山区,不具备交通区位优势,工业欠发达但是尚未受到辐射或极少辐射的地区。因此,至今还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纯朴完美的民族风俗,构成特色浓厚,带有极强文化和生态色彩的旅游地,但因交通和区域经济落后制约,发展缓慢。三是都市郊区,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利用都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和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迅速发展起来的,是目前农家乐旅游的主流。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大都市城郊农家乐旅游,其优势表现为直接面对稳定而庞大的客源市场;以成都、昆明为代表的中等城市的城郊农家乐旅游,既有一部分现代科技景观、现
19、代聚落景观,又有一部分田园风光和农村聚落景观以宣威、绵阳为代表的小型城市的城郊农家乐旅游,绝大部分是田园风光和农村聚落景观。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乡土民风、交通条件、经济发达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农家乐”也可以表现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1)农业观光型指在城市郊区,提供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和参与农事劳动,集观赏、参与、餐饮、购物、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农家乐。如四川成都龙泉骚书房村农家乐、上海郊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等。(2)现代农业科技型这种类型的“农家乐”以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示范园地为题材,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3)农村小公园型这是利用农村良好的自然环境优
20、势,稍加改造,辅以简易设施,比如石桌、石凳、草屋等,让游人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使游客感觉到像是到了公园,但又比公园更加贴近自然的感受。(4)田园风光型这种类型的“农家乐”以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前来旅游。(5)庄园型有较为明确的庄园范围,庄园内农、林、牧、副、渔并举,集农田、草地、森林、果园、蔬菜、花卉、鱼池、农舍于一体。它向游客提供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和参与农事劳动的机会。这种类型的“农家乐”使游客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更加广泛。(6)民族风情型以展示农村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主题,从农舍建设、装饰、饮食入手,辅以纯朴的民间歌舞表演,体育娱乐项目,向游客展示出乡土民族文化。第二章 农家乐旅游
21、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农家乐旅游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己成为部分城市郊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如合肥、温州、兰州、上海等地,农家乐已成为当地都市人假日、周末休闲、娱乐的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自2007年农家乐纳入合肥黄金周旅游统计以来,直观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合肥及周边游客对农家乐的钟爱,农家乐也已成为合肥旅游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支撑点之一。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起步,短短6年时间内,合肥已经拥有了120多家上星级的农家乐,一整套标准体系也已建立。诸多民间资本的注入为合肥农家乐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合肥人假日休闲度假提供新去处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促进
22、了新农村建设。葡萄、草莓不愁卖,万亩蔬菜、万亩林果也都不愁销路,甚至带来了植树造林、污水处理等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变。正因为农家乐能“乐”不少人,上到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下到地方政府也都为当地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种种便利,如今合肥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也已经编制完成,2010年,合肥乡村旅游实现接待游客789万人次,旅游收入6.7亿元。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迅速。2005年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2009年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6412.1万人次,同比增长15.52%,直接营业收入44.34亿元,同比增长20.55%,游客购买农产品收入4.
23、7亿元,总计农家乐收入达到49亿元。4农家乐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生活,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浙江农家乐休闲旅游还受到经营模式单调,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兰州的“桃花节”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全面发展。从1984年开始,由兰州市委、市政府在安宁区举办第一届开始至今,这个节日已经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节会品牌。每年节会期间,除了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访外,也为农家乐带来可观收益以及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安宁区旅游局局长袁海涛介绍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桃花节”还是比较低端的,仅仅停留在简单、粗放的经营方式层面上的,虽说节会有带动作
24、用,但效果不够明显。发展最快的还要数“十一五”这5年,用一组数据来说可能是最具有说服力。2005年,节会活动辐射范围内仅有四五家农家乐,节会期间总接待人数为20万人次,各项收益约509万元。到了2007年,农家乐快速兴起,发展至114户,并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仅农家乐一项的收入就超过了1200万元。去年该项收入已逾2亿元,周边宾馆、餐饮业的收益也达到了7200万,游客人数超过了85万人次。而已经举办近十届的甘肃“皋兰县什川梨花节”,在节会期间的日接待量也超过2万人次,总接待人数超过50万人次;“农家乐”数量也从最早的3家发展至50余家,节日收益包括项目签约总收益也超亿元,形成了一条以梨花、梨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管理 硕士研究生 论文 农家乐 经营 对策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