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论文.doc
《教育管理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当前农村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专业:教育管理考生姓名: 考生所在单位:河北省雄县双堂中学准考证号:067503100425导师姓名: 联系电话:15003127459 完成日期:2011 年 3 月 4 日当前农村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河北省雄县双堂中学 杨艳华摘 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农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使得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随之而来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无疑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对象。如何针对这个群体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是中小学校教育
2、教学的重要课题。从当前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农村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然后提出相应教育对策,从而解决农村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关键词: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心理特点;教育对策独生子女政策从1979年开始在我国实施,至今有三十多年了。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独生子女不再局限于城市,农村家庭的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及周边环境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农村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与城市独生子女不同的另一道风景。目前,我国农村独
3、生子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比较突出,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学校,也联系着整个社会。本文通过列举农村独生子女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简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一、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在21世纪初,我国的经济繁荣,资源开放,各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在社会各行业的竞争中,所需的人才既要专业,又要博学;既会观察,又会思考;既能学习,又能创新。在这种严峻局面的趋势下,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独苗”无疑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中心人物,所有的家庭成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孩子,然而这对于农村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1由于农村家庭中的家长自身的素质问题,缺乏先进教育的理论作指导,对自己遇到的
4、教育问题会束手无策。尽管付出很多的心血,但事实上却存在盲目性,甚至有时候事倍功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弥补缺憾,期望过高在农村,部分家长年幼时因种种原因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因此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就成了心中的一大憾事。许多家长因文化水平偏低,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中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难题。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成了家长们的共同心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生活得好呢?可是,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成绩是不能等同的。如果孩子的成绩达不到父母规定的标准,随之而来的不是帮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严厉的批评、激烈的责骂、加倍的作业,有的甚至是拳脚相加。这
5、些错误的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很多的时候还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和憎恨。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孩子经常在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巨大的压力下学习生活,导致其在心理和品德上暴露出一定的缺陷。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孩子。2、留守子女,缺乏父母关爱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或上代(父母的)照顾,这部分人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
6、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2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3、破罐破摔,挣钱第一农村主要是“靠地吃饭”,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出去打工的家长,在村里承包土地,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要是自觉性与独立性强,自己就会完成学习任务,但大多数孩子是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
7、极性的,再加上父母因为忙农活,没有时间去管孩子,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家长不爱学习或不善于学习,不少家长更是缺乏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甚至产生“上学无用论”。家长就是有时间,也不愿在子女教育方面动脑筋、下功夫,很少和孩子交流,耐心地辅导孩子功课,而是打麻将、玩扑克。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觉得“读也读不好,不如不读”,没有什么指望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了,甚至将孩子从教室拉到了地里或者工厂里,成了家庭劳动力的补充。4、教育不当,形成代沟农村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
8、育和指导。“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家长们如是说。一部分家庭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成为了这样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3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更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的封建等级观念强,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的较多。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形成了代沟。二、农村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过去的农村孩子的特点一般有:朴实、朴素、诚恳、亲切、节俭、勤劳、憨厚、忍耐,由
9、于他们生活在辽阔的农村,所以他们心胸开阔、喜欢劳动、乐观爽朗等。相对于城市的孩子的特点有:聪明、优越、有品位、有见识、斤斤计较、自私、小气、懒惰、娇气等。这些词汇有褒有贬。随着农村独生子女来越多,过去农村孩子有的特点,现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特点表现如下:1、娇气由于农村的生活是逐渐富裕起来了,富裕的家长会首先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迫不及待地弥补。他们认为自己小时候吃苦受累,自己的孩子可不能吃亏了,受苦了。于是就溺爱独生子女,事事迁就放纵,想方设法满足独生子女的要求,放弃教育;或者事事包办,百般服侍,不让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者保护过度,恐其受到伤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父母的娇宠让他们处在生活的
10、理想世界里,在经济上有保证,生活上有安排,一切应该追求奋斗的道路都被父母们铺好了。这些举措最终把独生子女变得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吹雨打。在家里那是牛气十足,一旦出了门遇到困难便畏惧不前,或手足无措,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感到无所适从。感情上十分脆弱,遇到打击和挫折就一蹶不振,或消极堕落。例如,有的独生子女被老师批评、考试失败、同学之间闹矛盾、被他人冤枉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悲观、颓废等消极心态,更甚者会产生退学、自杀等念头,对社会也将造成不良的后果。2、偏激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成人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年龄大的、学习能力强的、眼界放宽的孩子们已经看到了外界新的生活方式,并且这种新生活对
11、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开始追求所谓的潮流。他们普遍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机灵善变。什么脑筋急转弯、社会新时尚、时代新名词等等,知之甚多,学之甚快,仿之甚酷,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逐渐半成人化。4对于父母而言他们就是现代人和成人,他们在心理的适应方面自然会产生冲突。当农村孩子看到了新奇的生活方式后,又发现新鲜的东西对他们仅仅是一个诱惑,追求的脚步总是忙乱,可望而不可及,就像水中月。这样,他们就会感受到另一个心理冲突。另外,这群孩子虚荣心强,只喜欢称赞和表扬,不喜欢批评和否定。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摇摆不定,忽上忽下,时而自卑,时而自傲,不可避免地走向偏激。3、懒惰由于农村农业劳动的改革,农民摆脱了
12、手工劳动,现代机械化迈入农村,对孩子们来说劳动量极小,有的农村孩子甚至没有干过农活,独生子女更是手无寸铁之力。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农村没有足够的休闲项目和娱乐项目,家长孩子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家长们对孩子的百般疼爱和出于安全的考虑,事事阻挡,独生子女只得坐享其成,越惯越懒,越懒越笨,他们体会不到劳动创造的乐趣,形成了自己懒散的习惯和好逸恶劳、追求享受、不识五谷春秋等弱点和缺陷。4、焦虑心理上有冲突,就有焦虑。由于农村家长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农活忙,农村独生子女的焦虑缺乏成人的足够关注,他们和他们的父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沟通渠道,也缺乏足够多的机会。遇到挫折,就焦躁不安,甚至产生一种失落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管理 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