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当前农村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专业:教育管理考生姓名: 考生所在单位:河北省雄县双堂中学准考证号:067503100425导师姓名: 联系电话:15003127459 完成日期:2011 年 3 月 4 日当前农村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河北省雄县双堂中学 杨艳华摘 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农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使得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随之而来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无疑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对象。如何针对这个群体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是中小学校教育
2、教学的重要课题。从当前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农村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然后提出相应教育对策,从而解决农村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关键词: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心理特点;教育对策独生子女政策从1979年开始在我国实施,至今有三十多年了。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独生子女不再局限于城市,农村家庭的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及周边环境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农村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与城市独生子女不同的另一道风景。目前,我国农村独
3、生子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比较突出,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学校,也联系着整个社会。本文通过列举农村独生子女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简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一、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在21世纪初,我国的经济繁荣,资源开放,各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在社会各行业的竞争中,所需的人才既要专业,又要博学;既会观察,又会思考;既能学习,又能创新。在这种严峻局面的趋势下,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独苗”无疑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中心人物,所有的家庭成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孩子,然而这对于农村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1由于农村家庭中的家长自身的素质问题,缺乏先进教育的理论作指导,对自己遇到的
4、教育问题会束手无策。尽管付出很多的心血,但事实上却存在盲目性,甚至有时候事倍功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弥补缺憾,期望过高在农村,部分家长年幼时因种种原因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因此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就成了心中的一大憾事。许多家长因文化水平偏低,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中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难题。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成了家长们的共同心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生活得好呢?可是,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成绩是不能等同的。如果孩子的成绩达不到父母规定的标准,随之而来的不是帮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严厉的批评、激烈的责骂、加倍的作业,有的甚至是拳脚相加。这
5、些错误的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很多的时候还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和憎恨。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孩子经常在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巨大的压力下学习生活,导致其在心理和品德上暴露出一定的缺陷。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孩子。2、留守子女,缺乏父母关爱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或上代(父母的)照顾,这部分人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
6、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2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3、破罐破摔,挣钱第一农村主要是“靠地吃饭”,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出去打工的家长,在村里承包土地,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要是自觉性与独立性强,自己就会完成学习任务,但大多数孩子是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
7、极性的,再加上父母因为忙农活,没有时间去管孩子,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家长不爱学习或不善于学习,不少家长更是缺乏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甚至产生“上学无用论”。家长就是有时间,也不愿在子女教育方面动脑筋、下功夫,很少和孩子交流,耐心地辅导孩子功课,而是打麻将、玩扑克。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觉得“读也读不好,不如不读”,没有什么指望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了,甚至将孩子从教室拉到了地里或者工厂里,成了家庭劳动力的补充。4、教育不当,形成代沟农村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
8、育和指导。“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家长们如是说。一部分家庭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成为了这样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3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更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的封建等级观念强,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的较多。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形成了代沟。二、农村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过去的农村孩子的特点一般有:朴实、朴素、诚恳、亲切、节俭、勤劳、憨厚、忍耐,由
9、于他们生活在辽阔的农村,所以他们心胸开阔、喜欢劳动、乐观爽朗等。相对于城市的孩子的特点有:聪明、优越、有品位、有见识、斤斤计较、自私、小气、懒惰、娇气等。这些词汇有褒有贬。随着农村独生子女来越多,过去农村孩子有的特点,现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特点表现如下:1、娇气由于农村的生活是逐渐富裕起来了,富裕的家长会首先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迫不及待地弥补。他们认为自己小时候吃苦受累,自己的孩子可不能吃亏了,受苦了。于是就溺爱独生子女,事事迁就放纵,想方设法满足独生子女的要求,放弃教育;或者事事包办,百般服侍,不让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者保护过度,恐其受到伤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父母的娇宠让他们处在生活的
10、理想世界里,在经济上有保证,生活上有安排,一切应该追求奋斗的道路都被父母们铺好了。这些举措最终把独生子女变得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吹雨打。在家里那是牛气十足,一旦出了门遇到困难便畏惧不前,或手足无措,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感到无所适从。感情上十分脆弱,遇到打击和挫折就一蹶不振,或消极堕落。例如,有的独生子女被老师批评、考试失败、同学之间闹矛盾、被他人冤枉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悲观、颓废等消极心态,更甚者会产生退学、自杀等念头,对社会也将造成不良的后果。2、偏激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成人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年龄大的、学习能力强的、眼界放宽的孩子们已经看到了外界新的生活方式,并且这种新生活对
11、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开始追求所谓的潮流。他们普遍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机灵善变。什么脑筋急转弯、社会新时尚、时代新名词等等,知之甚多,学之甚快,仿之甚酷,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逐渐半成人化。4对于父母而言他们就是现代人和成人,他们在心理的适应方面自然会产生冲突。当农村孩子看到了新奇的生活方式后,又发现新鲜的东西对他们仅仅是一个诱惑,追求的脚步总是忙乱,可望而不可及,就像水中月。这样,他们就会感受到另一个心理冲突。另外,这群孩子虚荣心强,只喜欢称赞和表扬,不喜欢批评和否定。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摇摆不定,忽上忽下,时而自卑,时而自傲,不可避免地走向偏激。3、懒惰由于农村农业劳动的改革,农民摆脱了
12、手工劳动,现代机械化迈入农村,对孩子们来说劳动量极小,有的农村孩子甚至没有干过农活,独生子女更是手无寸铁之力。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农村没有足够的休闲项目和娱乐项目,家长孩子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家长们对孩子的百般疼爱和出于安全的考虑,事事阻挡,独生子女只得坐享其成,越惯越懒,越懒越笨,他们体会不到劳动创造的乐趣,形成了自己懒散的习惯和好逸恶劳、追求享受、不识五谷春秋等弱点和缺陷。4、焦虑心理上有冲突,就有焦虑。由于农村家长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农活忙,农村独生子女的焦虑缺乏成人的足够关注,他们和他们的父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沟通渠道,也缺乏足够多的机会。遇到挫折,就焦躁不安,甚至产生一种失落感
13、。一旦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人际环境时,失去了原有的一向受宠的心理环境,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态。冲突的堆积,挫折的考验,形成焦虑。比如他们有被社会遗弃的焦虑、有眼高手低的焦虑、有无法报答父母的焦虑、有生不逢时的焦虑、有英雄无用的焦虑等。5、霸道农村独生子女家长由于农忙或是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孩子,所以把内心的那种愧疚用物质、金钱弥补,百般顺从,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因为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吃的,喝的,玩的样样都归自己独有,一切活动均围着自己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长期的客观因素,使孩子发展成为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孩子们变得不谦让而喜欢独占,容不下别人。有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所想的,便哭闹不
14、止,任意妄为,令人无奈。总之,他们对自己有利的一律占有,对自己不利的一律反对,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与成功,也不懂得和别人一起解决困难。由此,爱心、同情心淡漠了,一切“唯我独尊”。 6、孤僻孩子的心理正常发育,需要有与其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产生心灵的共鸣,相互促进,保证身心的健全、健康发育。“独门独户”的生长环境,使独生子女缺少与兄弟姐妹以及同龄伙伴相互影响的教育因素。5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极容易造成独生子女的孤独感、不合群等不良心理特征。这种孤独一定程度上要通过父母的关爱来补偿,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得不到足够满足。很多独生子女在家时候大多与电视为伴。有
15、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了老人一辈,由爷爷奶奶照顾,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跟随老人们成长起来的,对于父母的陌生感和其他的种种原因共同形成了部分孩子内向、不敢与人交流的性格特点。为生活忙碌的父母却忽视了这些,教育和陪伴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使独生子女生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以上几点,是农村子女容易形成的弱点,而不是必然形成的,只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农村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教有得法,农村独生子女的优势会充分发挥。而这些存在于农村独生子女身上的弱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不注意教育方法,那么农村独生子女的
16、教育必然会走上一条歪曲的道路。三、教育对策综上所述,独生子女群体将会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为使农村独生子女健康快乐成长,避免不良品质的形成,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在分析他们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1.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首先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掌握适度原则父母就必须要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加以教育,使其能力得到扩展。古代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是承认个体的差异,了解不同的特点。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们不要因为他们是“独苗”而对他们寄于过高的期望,提出过分的要求,给予过分的宠爱,古代就有“惯
17、子如杀子”的说法,最后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智力开发上应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发展能力,不强迫、不限制、不搞过度教育,让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才能和天赋,父母就要尽量在那方面加以培养,而不要以社会的标准去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如顺孩子喜好,因材施教,也许会收获意外之喜。在不同的环境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加以指导,应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因势利导。若是该赞扬的优点我们的父母们就要积极鼓励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有失偏颇,父母也要及时处理,正面引导,根据情况适当教育。2.学会分享,共同协作自私利己的人是不容易与他人友好交往和平相处的。因此要教给孩子“舍得”的真谛:“舍得
18、舍得,有舍才有得!”让孩子学会把一切与别人分享,无论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在与别人分享,为别人付出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快乐和幸福。6所以在家庭中,父母要多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他人之所想,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生活中,要适时教育。比如:孩子有同伴来访,父母要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物品、食物等与伙伴分享。社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公认的行为准则,每个人在社会中最终都会被强制磨合。因此,为了让独生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应该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实现儿童之间的互相模仿和互教互学。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的世界里孩子一点一滴的习得经验,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伙伴。尤其是从一些优秀的伙伴身上,
19、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家长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学会在集体团队中共同进步,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感受到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收获到合作的快乐。集体这种精神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3.品德教育,学会做人培养孩子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胜过于向孩子传授知识。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才能把事作得恰到好处,符合社会规范。一个人的智力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什么都好,非智力因素比如情感、道德、意志、动机等都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性要素。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对他人诚信,以诚相待;对自己严格要求,
20、不骄不躁,谦虚谨慎。7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有缺点之处要积极改正;学会爱人,爱父母,爱他人。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去去爱祖国,爱社会;才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人生的各种挫折和苦难都能坦然面对,使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有一种不畏艰难的勇气。一方面,父母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同时,家庭要配合好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和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引导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稳固的思想情操,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4.放手教育,独立自主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任何人都是在生活的体验
21、中获得发展的。父母的责任不是让孩子紧紧的跟在后面依赖自己,而是解开束缚,放开双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在生活中锻炼自己,习得经验。哪怕是困难艰苦,也要孩子去多多体会,这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独生子女更加独立。而过度的爱护只会扼杀子女们的独立要求,给孩子太多的要求和命令,为孩子做好一切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任务只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国的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当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当让他们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因此,与其我们费尽心思的包办孩子的一切,不如放手教育,让孩子去发现去锻炼。如果孩子们遇到某些
22、问题时,我们的父母能给他们一些机会去思考、行动,自己想办法去处理问题,便能养成他们的独立性和判断力。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独立性的培养,父母应先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开始。生活自理是一个人自立的起点,孩子总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自立的。所以,我们的父母要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学习独立做家务,学会生活生存的基本本领,有意识要求孩子出外办理他所能办的事。5.苦难教育,锻炼心性古人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经磨难不成才
23、,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逆境造就人才,顺境往往使人变得平庸,这是值得父母和我们每个人深思的。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创造一个小小的逆境,让孩子们体验到逆境的磨难,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这一点上,我们需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很看重一个人忍受痛苦,不怕困难的意志。他们认为,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让他们经受一点生活的磨练,长大以后才知道怎么样把握自己,怎么样做人。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独生子女应当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最好的老师就是各种艰难困苦。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困难和挑战的,也是最能走向成功的。8因此,我们要创设各种环境给孩子提
24、供吃苦的机会。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品尝些苦难。只有学会吃苦,学会经受磨难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任性等不良性格特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或是制造一些逆境、难题,使孩子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同时,父母们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种野外训练活动,比如少年军校,夏令营之类的磨练。家庭条件越好,越要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使其懂得获得财富并不是容易的事,这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那么教育又是一项系统而没有终点的工程。因此,做为父母,我们应该切实从自己孩子的自身出发,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再加上学校、老师的力量,我们农村的独生子女将会是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25、线。9让我们在共同的目标和心愿下,经过长期的、细致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便我们的孩子在祖国、家庭和学校的阳光雨露的共同哺育下快乐成长吧!让我们共同期待!【参考文献】1郭春萍 独生子女早期社会J.呼兰师专学报,2002(1)。 2郑艳苹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浅析J.科教论坛,2004(1)。 3谢雪梅 论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8)。4崔伊薇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4。5许华,陈义新 家庭因素对独生子女人格社会化的消极影响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7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雅克德洛尔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9别让农村孩子越落越远教育改革半月谈2009年第13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