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双向调适: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幼衔接”研究.doc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双向调适: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幼衔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双向调适: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幼衔接”研究.doc(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题 目: 双向调适: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幼衔接”研究 Title: Two-way Directional Adaptation: a Study on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School in the Contexts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学科专业: 教 育 管 理 作者姓名: 导师及职称: 论文提交日期: 2006年11月 授予学位日期: 现工作单位: 安徽省合肥幼儿师范学校二六年十一月双向调适: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小幼衔接”研究摘 要解决小学新生的适应不良问题需要幼
2、儿园和小学两种机构的相互衔接。以往的研究侧重基于幼儿园立场的“幼小衔接”研究,本研究目的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小学立场解决入学新生的适应问题。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合肥市4所小学的入学衔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入学新生存在着明显的衔接过渡期,而学校普遍缺乏系统的措施来帮助入学新生顺利渡入小学。为此,根据实际调查和文献资料提出“小幼衔接”的系统解决策略:学校应制定保证每个孩子能够充分入学的衔接方案,提供衔接方案所要化解的问题,方案的具体实施项目以及评估标准;依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通过调整教学安排、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变革评价方式等手段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缩小小幼之间的坡度;在宏
3、观政策方面,通过课程标准、师资培养及学制等的改革建立小幼一体化的儿童教育体系,通过影响入学各方的充分交流、营造和谐的入学生态系统来实现小幼之间的对接。关键词:双向调适 基础教育改革 小幼衔接 小幼坡度 解决策略Two-way Directional Adaptation: a Study on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School in the context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ABSTRACTHow to solve adaptation problems of starting-school chil
4、dren would depend on mutual transi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school. Nevertheless, only kindergartens ready for school is stressed in previous stud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e up with school-based coping strategies for childrens entry into school in the context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5、 China.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n some primary schools, it is found that children would conspicuously experience a transition period when they begin school. However, primary schools mostly cant help them to make a smooth transition eff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investig
6、ation and research, these systematic coping strategies as follow as are served: firstly, primary schools should design an effective transition program to help children in adjusting to school. Three elements are included in a successful program: problems that are to be solved, detailed items and asse
7、ssment criteria. Secondly, in accordance with spirit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an appropriate degree of continuity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school should be created by means of renovation in instructional arrangement, methodology, structure and evaluation. Thirdly, an integrated childhood education
8、 system should be constituted by reforms in curriculum criter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length of schooling. Furthermore, an ecological view of transition is stressed, which relies on reciprocal communication among participants. KEY WORDS:two-way directional adaptation,basic education reform,transiti
9、on from kindergarten to school, discontinuity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school, coping strategies目录第一章 导论 1一、研究的背景 1(一)入学伊始的意义 1(二)入学适应不良的问题 1 (三)“小幼坡度”及其张力 2(四)基础教育背景的变化 2二、研究的思路 3(一)基于文献的梳理 3(二)基于小学的调查 3(三)基于生态学视野的对策 4三、研究的方法 4(一)文献法 4(二)调查法 4(三)比较法 4四、研究范畴的界定 5(一)基础教育改革 5(二)小幼衔接 5(三)双向调适 6第二章 研究综述
10、 7一、国内研究 7二、国外研究 8三、文献综述 10(一)“小幼衔接”的实质 10(二)小学入学新生的衔接问题 10(三)应对入学新生衔接问题的策略 10第三章 调查与分析 12一、调查所要考察的假设 12二、调查的基本设计 12(一)调查的步骤与流程 12(二)调查的对象及抽样 13(三)调查的设计与方法 13三、调查结果 14(一)基本情况 14(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 14(三)对教师的访谈 23(四)对学校管理者的访谈 25(五)对家长的访谈 25四、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27(一)关于本调查提出的假设 27(二)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28第四章 充分入学方案“小幼衔接”的微观视角 3
11、0一、“小幼坡度”及其压力充分入学方案所要化解的问题 30(一)两种机构的差异 30 (二)孩子所面临的压力 32(三)父母所面临的压力 34二、有准备的学校充分入学方案的具体措施 36(一)入学前的措施 37(二)入学后的措施 42三、标准的制定充分入学方案的评估 50(一)入学准备标准概述 50(二)入学准备的评估体系 52(三)入学准备评估标准的运用 55第五章 课程改革“小幼衔接”的中观视角 57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幼课程“坡度” 57二、为降低小幼课程“坡度”而采取的调适措施 59(一)调整教学安排 59(二)改革教学方法 60(三)优化课程结构 62(四)变革评价方式 6
12、3三、适应未来的连贯一致的课程 64第六章 延续与交流“小幼衔接”的宏观视角 66一、延续:一体化的儿童教育体系 66(一)“小幼衔接”的课程标准 66(二)“小幼衔接”的师资培养 68(三)“小幼衔接”的学制改革 69二、交流:共同营造和谐的入学生态系统 72(一)入学衔接的生态学视野 72(二)和谐的入学生态系统 72第七章 结语 75一、简要的回顾 75二、简短的结论 75(一)现状的调查 75(二)解决的策略 76三、简洁的结语 76注释 77参考资料 79附录 83致谢 87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情况一览表 88第一章 导论一、研究的背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
13、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石的阶段。但在由幼儿教育向学校教育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孩子在身份、角色、关系、环境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幼儿园如何为入小学做准备,但实际上小学也应考虑如何为儿童的入学做准备。无论幼儿园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学校如果没有为新入学的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他们也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作为学前专业背景的笔者,对此体会深刻。特别是在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课程更多的表现出与幼儿园课程的相似性,这说明,“幼小衔接”是一个“双向调适”的过程。因此,与关注“幼小衔接”相比,“小幼衔接
14、”问题也显得同样重要。(一)入学伊始的意义入学伊始对孩子、家长和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它被描述为“孩子在早年必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所有孩子和他们家长所迈出的一大步”,“校内校外生活循环过渡的一把钥匙”。有学者把渡入学校看作“决定孩子学业生涯的格调和方向”,而又有学者将渡入学校形象的描述成“通向更高身份的入门之路和童年生活的转折点”。毫无疑问,入学伊始是一个“大事件”,这不仅仅是对孩子而言,对于教师(既包括学校教师也包括学前机构的教师)和家长而言,入学伊始都是一个关键经验。国外有学者对这种经验的重要性作如下描述:“幼儿园是一个让孩子形成重要结论的场所,孩子把学校看成是成长的场所,把自己
15、看成是学校中的学习者,如果没有其它目标需要完成的话,让孩子渡入学校的最基本的方式应该是:孩子和家长对学校有一种积极的看法,孩子有一种作为学习者的理解力。”注 释 Dockett, S. & Perry, B. (2001) “Starting School: Effective Transitions”. http:/ecrp.uiuc.edu/v3n2/dockett.html入学伊始在孩子的人生当中是如此重要的一个时期,但确实有一部分孩子在入学伊始就遭遇到入学适应不良的问题。(二)入学适应不良的问题入学适应不良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以小学儿童初入学时最为普遍、突出。儿童入学后,其学
16、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于他们来说,学校的物质环境、老师、同学、学校的学习制度和生活制度都是陌生的,如遵守上课时间、按时完成作业、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课后才能上厕所等等。这些看来极为简单的事情,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确实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经历很长时间和反复练习才能做到。因此,入学对儿童的心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如果儿童不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则会出现入学适应不良的现象。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遭遇严重困扰和障碍的原因,追根溯源,多数与在入学之初未能顺利完成对学校制度和学校规则的适应有关。如果我们能从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这方面入手,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
17、环境,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其良好的个性也会随之逐渐形成,各种潜能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小学新生的适应不良问题,主要的原因应归结为幼儿园与小学两种教育机构的差异,这也就是所谓的“小幼坡度”。(三)“小幼坡度”及其张力从学前阶段进入小学,跨两个学段,这两个阶段的差异形成了“小幼坡度”。从儿童身心发展来看,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衔接”问题。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及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前者是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
18、者是以正规课业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差异可能造成儿童入学后的不适应。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更是加剧了这种差距,比如小学课程内容的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父母包办儿童自己能做的事等严重影响了儿童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的形成。这些都加大了衔接的“坡度”。 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版,P1。显然,这种坡度越大,张力也就越大,给入学新生造成的压力也就越大,儿童不适应的问题也就越大。所以,入学衔接的关键问题是处理好两种教育机构的“坡度”问题,这种坡度不应该是陡峭的、突兀的,而应该是平缓的、渐进的。并且,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这种坡度也可能发生变化。研
19、究这种新的变化,也是处理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四)基础教育背景的变化世纪之交,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是通过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通过调整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借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也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繁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
20、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并且提出在课程结构上要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所有这些变化似乎都预示着这样的信息: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课程越来越接近于幼儿园的课程了,这也意味着小幼衔接的“坡度”变得缓和了。但实际上,在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这种连教师自身都需要进行的调适是否会影响到孩子对入学的适应?为了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幼儿园也曾出现了过分小学化的倾向,在小学课程已发生变化的改革进程中,幼儿园课程是否能与之相配合?所以,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幼衔接”问题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小幼坡度”也面临着新的变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硕士专业学位 论文 双向 调适 基础教育 改革 背景 衔接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