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 目: 从网上世博探析网络公共外交空间的拓展 院系名称: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广播电视新闻学2007级1班学生姓名: 王东方 学 号: 20074340120 指导教师: 杨丽雅 教师职称: 讲 师 2011 年5月25日摘 要峰会外交和世博外交的开展使我国公共外交进入转型时期,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主要载体的网络公共外交将成长为我国公共外交的新亮点。本文认为2010年网上世博会的开放可以作为网络公共外交开展的主要平台之一并可以成为我国进行网络公共外交的起点。网上世博会充分运用了新媒体技术,并刺激新媒体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和投入应用,这必将为未来我国进行网络公共外交奠定
2、坚实的技术基础进而拓展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的空间。从宏观和长远来看,随着全球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网民跨国互动迅速增多,借助世博会这样的大型国际性活动,网络公共外交的开展及发展对于提高全球民众认识真实的中国、树立中国国际形象、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国软实力乃至综合国力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此考虑,试图以上海网上世博会为例探析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空间的拓展,希望在新媒体时代寻求更多新的开展网络公共外交的渠道,如虚拟盛会、微博、BBS、网络聊天平台、视频网站、数字移动电话等以及三网融合开发的新平台。关键词:网上世博 新媒体时代 公共外交 拓展Title Research on Broaden
3、ing the Network Space of Public Diplomacy from ShangHai Online Expo Abstract Expo Diplomacy and Summit Diplomacy shaped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entered a corner term.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which regard the internet new media as a major carrier will grow up to a new light-spot of Chinas Public
4、Diplomacy. This article views that 2010 Shanghai Online Expo can be a major platform and a good beginning of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Shanghai Online Expo make the utmost use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spur its development and be used more quickly, this will certainly give a firm technol
5、ogical basis to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so that expand the space of it. From macroscopic and the long run, with the dramatic increase of global netizens and transnational interactive users, with such a large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of the expo, the carry ou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Diplom
6、acy of Network will help global public to know a true China, establish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promote its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enhance Chinas soft power and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it will produce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Out of this kind of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try t
7、o explore the expanding of the space of the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by the example of Shanghai Online Expo, hope that we can find more channels to develop the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in the new media era, for example.Keywords: Online Expo New Media Era Public Diplomacy broaden目 次1 引言12 网上世博会
8、,一个新的开始22.1 网上世博会,新技术预示新未来32.2 新媒体时代的内涵32.3 外交的新前景从公共外交到网络公共外交43 中美公共外交实践及比较研究53.1 “911”之后美国公共外交实践及其研究53.2 当前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及其研究74 网络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新未来84.1 我国实施网络公共外交的必要性84.2 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的新空间94.3 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的新意义114.4 我国开展网络公共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34.5 网上世博对拓展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空间的启示14结论16致谢17参考文献181 引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我国的公共外交进入了转型时
9、期,同时上海世博会也运用和带动了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中网上世博会的开通运行成为公共外交与新媒体技术完美结合的一个创新典型,这为我国今后开展网络公共外交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民心基础并提供越来越宽广和有效的平台。网上世博会以全球10亿网民为目标受众,它的永不落幕为全球国家和民众之间相互共同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世界性平台,随着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塑造一个同中国实力相符合并能真正反映中国现实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西方媒体妖魔化 秘小胜. 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困境.公共外交季刊,2011(春季号):20中国的现象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存在,因此公共外交在我国外交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10、,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应该抓住网上世博会所提供的机遇,大力发展3D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和优势,为我国公共外交的开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进而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大更多的话语权,即“打造中国的软实力”,“发出中国的声音”。 李希光,王晶.中国如何面对网络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0(冬季号):42应当说在未来,大型国际性活动的网络虚拟版、风靡全球的微博、bbs的网络新媒体形式、三网融合后的数字手机、数字电视、大型的视频网站、国际性的网络聊天平台等都可以被拓展成为网络公共外交的新空间。尽管网上世博会对于这些前景具有启发性意义,但是就国内的研究情况来
11、说,学者和技术专家们的研究偏重于借助于实体世博会进行的世博外交,对网上世博会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信息技术和对未来IT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忽略了借助于网上世博会开展的网络公共外交这一研究的潜在需要。不过,对网上世博会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领域的研究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将对我今天进行的研究课题提供重大的帮助。外交,传统意义上都是由职业外交官和政府高层官员进行的,其它社会层次的人员很少或者几乎不可能涉及这一国家对外行为。美国最早出现了公共外交 冯敬鸿,陈得印.美国公共外交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1):27的概念,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由于其主体范围有所扩大,外交涉及领域更广开始在国家对
12、外行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有着较为成熟的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经历。而在中国,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情等因素,公共外交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随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汶川地震、西藏事件、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我国也全面进入了公共外交的新时代,国内学术界对于公共外交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在此之前则很少,主要集中在对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的研究上面。这表现出喜人的一面,但是,网络公共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潜在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随着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成长和发展,网络公共外交必然要成为我国未来公共外交的主要形式,网上世博会则可以成为
13、一个引擎,因此我们的研究不能再只停留在政府外交、民间外交甚至是公共外交的层面上,应该跟随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转向新的未来。因此,以世博外交为起点的网络公共外交研究应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网络外交成为美国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希拉里还提出了互联网外交,这种外交形式的提出和运用必将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外国对于网络公共外交的运用也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学术研究也不多,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多元化地影响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传统的外交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塑造国际形象、提升软实力的需要,公共外交时代随之到来,网络公共外交也变得更加可能和必
14、要。那么,网上世博会为这个美好的将来究竟提供了怎样的契机?为什么外交形式会发生越来越新颖的变化?现在的中国外交现状及其研究又是怎样的?网络公共外交的拓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处于新媒体时代我们在网络公共外交的道路上可以走多远?我们为什么要探寻这些新空间?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本文即将进行研究和回答的问题。2 网上世博会,一个新的开始2010年上海网上世博会是是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体世博会的补充和延伸。网上世博会运用最先进的3D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内容分发网络(CDN)” .新技术“排堵保畅” 网上世博会精彩“不塞车”.文汇报,2010-2-4全方位、全景展示了各个场馆以及整个世博园区,使全球民
15、众足不出户、避免排队拥堵等即可获得畅游世博的亲身体验。这大大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并大大扩展了整个上海世博会的受众范围进而提升了本届世博会的影响力。2.1网上世博会,新技术预示新未来一台电脑,动动鼠标就可以轻松畅游上海世博园区各个角落。进入网上世博会官方主页,可以首先俯瞰到黄浦江两岸的四大片区,然后网民可以使用鼠标点击不同片区里的各个国家的国家馆,点击鼠标进入各个国家馆后有虚拟讲解员以不同的语言介绍国家馆的特色展出及该国历史文化风情等,用户拖动鼠标可以360度旋转多角度参观展馆并可以俯瞰和仰望周围地理环境;进入各个展馆内,在实体世博会上所能体验到的各种最新科技在虚拟世博会上同样能够感受到。这种综
16、合性、便捷性、多语言性、全方位性使全球不同地区的民众更容易接近本届世博会并深入了解世博会的深层意义和其他国家的文化、科技、风俗等,这在降低互动成本的同时无疑大大增进了全球民众之间的互动。上海网上世博会2009年11月12日正式上线,世博开园当天正式对所有公众开放,截止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结束当天,网上世博会“入园”人次累计超过8234万,浏览累计访问量超过8.73亿,其中,国内访客占总入园人次84.4%,港澳台及海外访客占总入园人次的15.6%。网上世博会也由此取得了巨大成功,有关方面还规定今后的世博会都将采用网上世博会的形式。上海世博会也成了“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网上世博会这种
17、大型国际性活动的新形式以及它所运用的新技术不仅对于世博会来说预示着一个新未来,不仅预示着中国信息产业的新未来,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今后类似大型国际性活动的创新前景,更为未来更多创新形式的公共外交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因此应该说它也预示着公共外交的新未来,即网络公共外交。2.2新媒体时代的内涵毫无疑问,网上世博会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并推动新媒体向宽领域、纵深处发展。新媒体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了,它开始剧烈改变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互联网技术、数字电话、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的发展及普及使它与传统媒体时代相对应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 熊澄宇.数字化时代媒体发展的格局与走向.中国传媒与科技
18、,2009(1):58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媒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精英媒体、大众媒体、个人媒体三个阶段,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正在从大众媒体进入个人媒体的路上,无论是实体世博会还是网上世博会都更注重人性化、 关注个人的亲身体验和需要,这正是推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动力,也应当是我们进行公共外交的着力点,无论国家之间的交流层次如何扩展、交往有多频繁,通过媒体认知其他国家及其民众都主要是通过媒体进行的。这也是当前外国媒体及民众对中国的误读深而不易消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未来以互联网为
19、代表的新媒体为平台开展网络公共外交应当更加广泛地关注个体,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跨国性、交互性、受众面广的特点力求对全球最广泛的民众开展公共外交。新媒体时代应该是公共外交的新时代,是我国抓住机遇提升国际竞争话语权和国家软实力的新时代。2.3外交的新前景从公共外交到网络公共外交西方的外交经历了秘密外交、政府外交、公共外交等阶段,现在也逐渐向网络外交发展。1965年,塔夫特大学( Tufts University) 佛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埃蒙德格里恩( Edmund Gullion) 首次使用“公共外交”一词并将其界定为:“超越传统外交范围以外国际关系的一个层面,它包括一个政府在其他国家境内培植舆
20、论、该国国内的利益团体与另一国内的利益团体在政府体制以外的相互影响、以通讯报道为职业的人如外交官和记者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这种过程对政策制定以及涉外事务处理造成影响。” 赵可金.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6美国主要通过新闻媒体等非政府途径塑造国家形象、宣扬西方价值观。从此,公共外交理论及实践逐渐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展成熟。“911事件”后,出于反恐及赢得穆斯林世界民心的需要,公共外交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变得更加重要。2010年1月2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网络自由”, 表示要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 美国的“互联网外交”由此受到
21、热议。2010年5月21日,美国国防部又成立了“网络司令部”以网络防御作战为主要任务来打击敌对国家和黑客的网络攻击。这表明,网络开始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新工具。中国自建国后一直以政府外交为主,北京奥运会之后公共外交越来越成为热门的外交话题,2009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公共外交时代” 贺潇潇.中国已经进入公共外交时代赵启正谈如何开展公共外交.对外传播,2009(12):1415可以说它在国内是新生事物,而拉萨事件、奥运火炬传递事件等大事在网络上的传播以及中国的应对渠道使网络公共外交开始成为一个公共外交的一个新途径。因此有必要先弄清楚网络公共外交的含义。清华大学国际传
22、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和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研究院王晶在创刊不久的公共外交冬季号刊上指出:网络公共外交又被称为网络渗透外交、网络群众对外传播运动。这是一国政府把过去通过传统媒体开展的政府外交、政府对外传播变为通过新媒体的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公共外交。 李希光,王晶.中国如何面对网络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0(冬季号):53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赵可金认为网络外交是信息网络技术与外交系统耦合的产物,在本质上是公共外交的一种实现手段。主要有三种形式:在线外交、虚拟外交与社会网络外交或者网络2.0外交。 赵可金.网络公共外交大有可为.公共外交季刊,2010(冬季号):31在他的分析
23、过程中实际上把网络公共外交等同于网络外交。还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性质来界定,网络公共外交是指由政府扶持媒体、职业网络外交官、对国际事务感兴趣而又受政府直接指引的网民等行为体, 依托各种互动式电子信息网络,有的放矢地针对国外民众开展的有意识的外交活动,其直接的目标群体是一切具有网络终端的国外民众。 白续辉,廖金宝.网络公共外交的兴起与实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9):56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美国越来越把网络当成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2009年6月4日奥巴马在埃及演讲指出要广泛运用互联网加强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2010年1月25日希拉里指出要把“网络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播电视 新闻学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