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焦炭强度与高炉喷煤的相互影响机理.doc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焦炭强度与高炉喷煤的相互影响机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焦炭强度与高炉喷煤的相互影响机理.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焦炭强度与高炉喷煤的相互影响机理Xxx工 程 领 域:冶金工程研 究 方 向:炼铁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2009年 6月 25 日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ke strength and coal powder injectionCandidate:Dong GuoqiangSupervisor:Fang JueZhao JunMajor: Ferrous MetallurgySchool of Metallurgy and Energy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46 Wes
2、t Xinhua Road, Tangshan 063009,P.R.CHINA河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中期考核情况表研究生姓 名Xxx学校导师姓 名Xx企业导师姓 名Xx工程领域冶金工程中期时间地点炼铁新技术实验室论文题目:焦炭强度与高炉喷煤的相互影响机理考核小组成员(职称):论文进展情况:对唐钢常用的六种焦炭进行了制样,取得了部分抗压强度数据。主要完成工作为:(1) 制取了不同失碳率的焦炭试样;(2) 得到了六种焦炭在不同失碳率下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3) 给出了焦炭抗压强度与温度和失碳率的关系式;(4) 研究了六同焦炭其强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导师对学生政治思想、身体健康状
3、况以及业务能力的评价导师签字:考核小组意见(是否适合继续培养): 考核小组组长签字:河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要求根据河北理工大学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工作条例和河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工作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有关事项如下:1. 硕士生以书面(8000-10000字)和讲述方式,对其论文作中期进展报告。中期进展报告应说明课题的理论分析、实验方法、数据、设计方案、初步结论、遇到的问题及进一步工作计划。2. 中期进展报告考核小组至少由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组成,对此报告进行考核,就课题的理论分析、实验方法、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初步结论的正确性等进
4、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要形成决议并填写河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中期考核情况表。3. 考核结果符合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条件者,可继续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符合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条件者,限期改正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4. 研究生及其导师必须参加中期考核,如因个人或学院有特殊情况,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提前出具证明材料,经研究生学院审核通过后可择期另行。5. 若中期报告中题目与选题报告不一致(即论文题目、内容有所变动),须在中期考核情况表的备注中加以说明。6. 论文中期考核报告按照“模板”结构编写,模板和考核表文件在研究生学院网站下载,考核结束后,
5、研究生将修改后的中期报告(正文部分正反面打印)打印、上交研究生学院培养办备案。目次引言11 理论分析21.1高炉焦炭21.1.1 1.1.1 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21.1.2 焦炭在高炉中的行为21.1.3测定焦炭性质的常规方法41.1.4影响焦炭强度的主要因素71.1.5研究焦炭高温抗压强度的意义81.2 高炉喷煤91.2.1 高炉喷煤的发展91.2.2 高炉喷煤对冶炼的影响101.2.3 高炉喷煤对煤的性能的要求111.2.4 提高喷煤量的限制因素121.3 高炉焦炭与喷煤之间的相互关系131.3.1 高炉喷煤对焦炭强度的要求131.3.2失碳率与煤比之间的关系142 研究方案182.1 研
6、究目标182.2 研究内容182.2.1 实验设备182.2.2选样及试样制备212.3 关键问题与创新点212.3.1关键问题212.3.2创新点213 课题进展223.1唐钢焦炭成分及热强度223.2 脱碳试验223.2.1 脱碳电炉温度场223.2.2 脱碳过程233.3 抗压试验243.3.1抗压试验过程243.3.2 抗压试验数据243.4 焦炭在高炉不同部位的实际抗压强度283.5 目前得到的结论304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14.1 目前存在的问题314.2 解决方法315 今后工作计划32参考文献33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钢铁年产量骤升,早已跃居世
7、界第一的位置。与此同时,钢铁行业内部竞争日益加剧,迫使各企业都在竞相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焦炭作为高炉炼铁主要原料,直接影响着高炉的顺行、钢铁产量、成本等一系列指标。但随着炼焦用煤的日益短缺,增加高炉喷煤量已成为高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喷煤量的增加,导致焦炭负荷的增大,这给高炉冶炼带来了新问题:焦炭在高炉风口回旋区滞留时间延长、失碳率提高、焦炭强度降低、焦炭在高炉内的骨架作用受到严峻挑战。焦炭负荷的增加和破损的加剧必然影响料柱的透气性和透液性,导致高炉操作困难,严重时会引起悬料等高炉事故。因此研究焦炭在高炉各个部分的工作情况,在不同阶段的强度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冶金界一向重视对焦炭强度的
8、研究,主要参数是转鼓指数和反应后强度,但基本是在冷态下的研究,对高温条件下焦炭在高炉环境内的强度的研究却很少。因此,一般检验方法不能精确反应炉内的实际温度、压力及气氛条件。也就是说焦炭在炉内的实际强度与它的冷态强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焦炭在高炉内的实际强度进行研究。为使研究尽量符合高炉内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一台可调气氛高温抗压试验机来克服常规检验的不足,研究了焦炭在实际温度下的抗压强度及其在高炉内的变化规律。为焦炭的质量检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调气氛高温抗压试验机能够模拟高炉内的实际温度条件及焦炭的实际反应程度,使我们在分析总结焦炭在高炉各阶段随着温度和失碳率的变化引起的强度变
9、化及破损情况时有据可依,进而总结出不同失碳率对高炉内的焦炭强度影响。并基于此讨论不同煤比对焦炭的失碳率及强度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焦炭的特性,找出最高煤比。本课题的重点在于焦炭的强度与喷煤之间的关系研究,但也包括它们对炉况的影响,从而得出一种较合理的选择喷煤量与焦炭品种的方法。1 理论分析1.1高炉焦炭1.1.1 1.1.1 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焦炭是一种有一定硬度和脆性、多孔、不规则的物体。众所周知,焦炭在高炉里有四大作用。1). 作为燃料产生热量,主要供给炉料加热,融化及氧化铁还原反应所吸收的热量;2). 作为还原剂,提供间接还原所需的CO和直接还原所需的碳素;3). 作为渗碳剂,提供生铁渗碳所
10、需的碳素,降低铁水的熔点;4). 作为骨架,碳的熔点为3652在高温区矿石软化熔融后,焦炭是炉内唯一以固态存在的物料,是支撑高达数十米料柱的透气性的骨架,保证了炉料的透气性和透液性,使得炉料顺利运行。1.1.2 焦炭在高炉中的行为在高炉冶炼中,有四个区域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是块状带、软融带、滴下带的活动焦炭层与呆滞焦炭层、风口回旋区。由于这几个部位的温度、CO浓度、CO2含量都不同,焦炭的状态与行为也各不相同2。1). 块状带的焦炭块状带指炉腰以上,温度大致低1000的部位。该部位的矿石尚处于固态,并无粘着现象。炉料入高炉时温度与大气温度相近,在块状带运行中温度升至1000 左右。这一蓄热行为
11、为进入软熔带参与直接还原起重要作用。由于这时温度在炼焦最终温度以下,所以受热对焦炭影响很小,焦炭块度和强度下降很少。在块状带下部,铁矿石中的铁氧化合物与上升炉气中的CO发生间接还原,生成的CO2在800以上时与焦炭产生明显的气化反应生成CO,使焦炭中的碳消耗掉,即碳溶损失。块状带的碳溶损失一般不超过10%。2). 软融带的焦炭软熔带处于炉腰、炉腹处10001300左右的部位。因温度及气流分布的关系不同,形成倒“V”型、“W”型、倒“V”型。焦炭和矿石仍保持层状相间,但矿石由表及里逐渐软化熔融,而焦炭仍以块状起疏松料柱使气流畅通的作用。由于这一区域碳溶反应剧烈,焦炭中碳的损失可达30%40%,所
12、以焦炭强度下降,块度减小很明显,同时也有较多的碎焦和焦粉产生,不利于气流畅通。因此,使用粒度均匀,反应后强度高的焦炭对改善高炉软熔带状态起着重要作用。3). 滴落带的焦炭软熔带下是一个完全由焦炭组成的中心料柱,温度在1350以上,它承受滴落的液渣、液铁的冲刷,使铁滴的含碳量由1%迅速增加到2%以上。进入炉缸时可达到4%左右,完成铁的渗碳过程。滴落带的焦炭因为碳溶反应不深,一般保持一定的强度与块度,因此它又成为上升气流的通道,也称为焦炭栅格。其对软熔带的中心气流发展起重要作用。中心料柱的焦炭大部分来自软熔带最上部。当软熔带顶层因熔融而分裂开并向下移动时,倒“V”形顶端产生穿透作用,使焦炭向下滑动
13、,直到顶端新的软融层形成。也有一部分焦炭来自软熔带各个层间受到一定程度碳溶反应的焦炭,这部分焦炭处于中心料柱碳堆的外围,与滴落带的一部分焦炭向下运动,进入风口区。最后全部燃烧掉成为高炉的热源,称为活动层。中心料柱的下部有一堆焦炭,它受到上面炉料的重力、下面液铁、液渣的浮力和四周鼓风的压力,形成一个平衡状态,处于静止状态,即为呆滞层或死料柱焦。4). 风口回旋区周围的焦炭风口回旋区周围的焦炭块度不一,来源也不同。热空气由风口鼓入后,形成一个略向上翘起的袋状空腔,即回旋区。焦炭在此被鼓入的热空气带动强烈地回旋并且燃烧,为高炉提供热能和还原气体CO。空腔的外围因鼓风动能和炉料移动关系,焦炭以不同状态
14、分布在整个风口区域,如图1所示:空腔1为回旋区,焦炭在此处燃烧,温度约达2000,空腔上方区域2是炉腹焦,它来自中心料柱的活动层,作为回旋区燃烧的焦炭来源,其块度的完整和承受热力作用的强弱与否对风口区状态有重要作用。区域3是回旋区焦炭,它已承受了较大的机械力和热的作用,因此块度较小而且钝圆,其表面因受高温影响有较高的石墨化度。一般情况下越向炉子中心焦炭块度越小,因受鼓风动力而吹向远处。区域4是在整个回旋区焦炭下方,是一个很密实的结构,有碎裂的小粒焦块,同时夹杂因重力流下的液渣和液铁,称雀巢焦。强度好的焦炭,雀巢焦层不大,数量也不多,但易碎裂的劣质焦炭则雀巢焦量多且易向中心偏移,导致碎焦充满料柱
15、的空隙,影响渣、铁液滴向下的正常渗透。雀巢焦层的下方是大块焦炭区5,由中心料柱呆滞层焦炭移动至风口与风口间的焦炭堆向下移动所形成,它们不可能再进入回旋区而浮在液渣上面达1m2m厚度,渣、铁通过该层向下渗透。区域6是呆滞层焦炭,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直到碳素完全溶解,灰分进入渣中为止。图1 风口回旋区周围的焦炭Fig.1 Coke at the race way焦炭从进入高炉开始,直到风口区前历经各种热力和化学过程,良好的焦炭保持一定的块度是回旋区正常的条件。1.1.3测定焦炭性质的常规方法研究所涉及到得焦炭常规性质包括它的转鼓指数(抗磨性和抗冲击性等)、反应性、焦炭的成分、显微结构和常温抗压强度
16、等。焦炭的反应性和强度是衡量焦炭常规性质最重要的参数3-4。常用测试焦炭强度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 转鼓试验焦炭是一种有一定硬度和脆性、多孔、不规则的物体,所以测定焦炭强度不可能用一般材料试验的常规方法。焦炭的机械强度是指两个截然不同属性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的综合,用焦炭在经受冲击力和摩擦力作用被破坏到一定程度之后粒度的变化(即粒度大于或小于某一规定的数值)来表示。目前测定焦炭机械强度的最常用的转鼓试验就是米库姆转鼓试验。最初布雷斯劳对米库姆转鼓有如下规定:一般长度为1000mm;四个提升抄板宽度100mm;每次试验取四次平均;转鼓应当在4min转完100r,时间误差为10s;焦炭试样应用间
17、距为50mm的叉子取样,试样重50kg;大块焦应当用手拿取放入鼓内,只有小块焦才允许倒入鼓内;鼓后用40mm圆孔筛筛两次才允许作为强度指标。我国从1981年开始采用GB1996-80标准的米库姆转鼓。米库姆转鼓内径及长度分别为990mm和900mm,为了与ISO统一而改为现行DIN501717-1967标准,目前德、英、意、捷、波、希等国均有采用。在实践中,对米库姆转鼓比较普遍的意见是:试样块度较大(60mm)因而代表性差,特别是在目前高炉提出“净、小、匀”方针后,要求相应减小焦炭粒度。如日本现在通常焦炭的块度上限为45mm50mm。前苏联5000m3高炉焦炭粒度范围为25mm60mm,其中6
18、0mm级的在10%以下,其代表性就更差了。另一个意见是100r对有些焦炭冲击力是不够的,在一定程度上仍有裂纹而未破碎。所以有的国家除100r之外还有增加至200r及300r的。现行的米库姆转鼓试样焦块除60mm以外,还有40mm的,采用M25(或M20)和M10指标。我国现已由本钢、鞍山热能研究院及冶金部标准所提出,对GB1996-80标准进行修改,并已于1996年实行。采用25mm试样焦炭入鼓,M25为抗碎强度,M10为耐磨强度17。近年来,人们所进行的热转鼓试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然而由于试验复杂和费用昂贵,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各国的转鼓试验从装置尺寸与构造、试样粒度及重量到转鼓的操作
19、及表示方法都各有差异。但方法的原理大体雷同。2). 焦炭的坠落试验各种坠落试验的标准并无原则性差别。它是从大样中取出2kg焦炭,取其大于50mm焦炭并使其焦块中各块度的构成与大样的筛分成分一致。将此焦炭自1.83m高度坠落4次,然后用50.8mm、38.1mm、25.4mm、12.7mm等方孔筛筛分,以筛上百分数作为坠落试验指数。坠落试验指数大小与原始焦炭试验中的块度分布有很大关系。3). 焦炭的抗拉强度试验焦炭的抗拉强度试验方法是将块焦切成片状,用涂有金刚砂的空心钻头(10mm)在焦炭片上钻取焦芯,将焦芯切成10mm左右长,经超声波清洗后,在150下干燥1.5h,用游标卡尺测量焦样的直径D和
20、长度L,把焦样放在抗拉强度仪上径向压缩,等速加载,直至试样破碎为止。破碎载荷由记录仪自动记录。抗拉强度S按下式计算可得:S=2F/DL式中:F破碎载荷,kN;S抗拉强度,Mpa。每种焦测量50个值,以平均值S表示焦炭的抗拉强度。此外还常用到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测定,方法如下:1). 试样的采取与制备按GB1997规定的取样方法,取大于25mm焦炭20kg。弃去泡焦和炉头焦,经破碎、混匀、缩分出10kg。再用25mm、21mm圆孔筛筛分。大于25mm的焦块再破碎、筛分、取21mm筛上物,去掉片状焦和条状焦,取焦块2kg。分两次(每次1kg)置于I型转鼓中,以20r/min的转速,转50r。取出后
21、再用21mm圆孔筛筛分,将筛上物缩分出900g作为试样。将制好的试样放入干燥箱,在170180温度下烘干2h,取出焦炭冷却至室温,称取200g0.5g备用。2). 试验过程首先在反应器底部铺一层高约100mm的高铝球,上面平放筛板。然后装入已备好的焦炭试样200g0.5g。注意装样前调整好高铝球高度,使反应器内焦炭层处于电炉恒温区内。将与上盖相连的热电偶套管插入料层中心位置。用螺丝将盖与反应器筒体固定。将反应器置于炉顶的托架上吊放在电炉内。托架与电炉盖间放置石棉板隔热。在反应器法兰四周围上高铝轻质砖(用标准尺寸高铝轻质砖切成,尺寸随意),减少散热。将反应器进气管、排气管分别与供气系统、排气系统
22、连接。将测温热电偶插入反应器热电偶套管内(热电偶用高铝质双孔绝缘管及高铝质热电偶保护管保护)。检查气路,保证严密。接通电源,用精密温度控制装置调节电炉加热。先手动调节,电流由小到大,在15min之内,逐渐调至最大值,然后将按钮拨到自动位置。升温速度为816min。当料层中心温度达到400时,以0.8Lmin的流量通氮气,保护焦炭,防止其烧损。当料层中心温度达到1050时,开红外线灯,预热二氧化碳气瓶出口处。当料层中心温度达到1100时,切断氮气,改通二氧化碳,流量为5Lmin,反应2h。通二氧化碳后料层温度应在5min10min内恢复到11005。反应开始5min后,在排气系统取气分析,以后3
23、0min取气一次,分析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反应2h后,停止加热。切断二氧化碳气路,改通氮气,流量控制在2Lmin。拔掉排气管,迅速将反应器从电炉内取出,放在支架上继续通氮气,使焦炭冷却到100以下,停止通氮气,打开反应器上盖,倒出焦炭,筛分、称重、记录。反应后的焦炭全部装入I型转鼓内,以20r/min的转速共转30min。总转数为600r。然后取出焦炭筛分、称重、记录各粒级质量。验后,大于10mm粒级的焦炭占反应后焦炭的重量百分数称焦炭反应后强度。该数值在国标中以符号Sar表示,其计算式为:Sar(%)=G2/G1100式中:G1反应后的残余焦炭重量,g;G2转鼓试验后10m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硕士 学位 论文 中期 报告 焦炭 强度 高炉 相互 影响 机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