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网络构建管理分析与设计硕士学位论文.doc
《工业控制网络构建管理分析与设计硕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控制网络构建管理分析与设计硕士学位论文.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化工业控制网络的设计与分析测试摘要近年来,工业自动化控制项目的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这就势必对工业控制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体现在以太网网络的构建以及整体网络的诊断管理上。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一些工业控制项目的网络搭建及管理方案进行了解分析,提出了“三横三纵”的石化工业以太网络搭建模式以及针对该模式的网络VLAN划分和管理模式。全文遵循工业项目网络设计的步骤,通过示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了控制室到现场之间由冗余控制网和信息网相互集成的“三横三纵”的网络构建方式。其次说明分析了VLAN的具体划分和应用配置,包括基于赫斯曼交换机的VLAN技术和配置方法。并针对提出的网络构建方式进行
2、VLAN的规划划分,通过划分好的VLAN功能进行以太网通讯测试和DCS系统运行测试,验证其实际可用性。虽然该配置方案增加了工程现场的维护难度,但总体上较好的解决了工业网络错综复杂的区域划分和管理问题。最后,提出基于全网诊断软件的全局网络诊断管理模式。并针对全网诊断软件这一在工业控制网络的创新应用,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评估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性及前景。 关键词:工业控制网络,VLAN,全网诊断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ntrol project, presents the trend of sustai
3、ned widening. So that it will need higher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These requirements mainly embodied in Ethernet network building and the diagnosis of overall network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network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some existing industrial contro
4、l networ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Ethernet network building mode named Three Horizontal & Three Vertical, and the network VLAN division and management pattern of this mode.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examples and theory, all this paper follows the step of indus
5、trial project network design, firstly, expounds the Three Horizontal & Three Vertical network building mode, which depends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undant control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from control room to field. Secondly, analyses the specific VLAN division and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
6、including VLAN technology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Hirschmann switches, and makes a VLAN division of proposed network structure. Then, verifies the actual availability through the Ethernet communication test and the DCS system running test. Although this configuration increases the diff
7、iculty of project on-site maintenance, but overall, it is a better solution to complex industrial networks zon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Finally, it will put forward the entire network diagnostic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entire network diagnostic software.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applicability
8、and prospect of the entire network diagnosis software through a series of tests, which regarded as inno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Key Words: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VLAN, Entire Network Diagnostic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图目录III表目录IV第1章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1.1 工业以太网络11.1.2 VLAN技术21.1.3 全局网络管理31
9、.2 发展与现状31.2.1 冗余网络模式的发展31.2.2 控制网和信息网的集成41.2.3 VLAN技术的发展41.2.4 全网诊断管理模式的提出41.3 现有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1.3.1 网络架构的搭建51.3.2 VLAN的划分51.3.3 全网诊断软件应用测试61.4 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61.5 本章小结6第2章 网络架构搭建72.1 整体架构及IP地址规划72.2 FA层详细网络构建102.3 CA层详细网络构建122.4 TA层详细网络构建132.5 本章小结14第3章 VLAN的划分配置153.1 赫斯曼VLAN技术方案153.2 赫斯曼VLAN配置方法163.3 项目VL
10、AN划分设计223.4 项目VLAN测试253.4.1 各区域数据隔断和总工程师域数据集中管理测试253.4.2 VLAN配置后时钟同步测试263.4.3 各装置和总工程师域的DCS系统运行相关测试273.4.4 VLAN配置后的网络通信情况测试283.5 本章小结29第4章 全网诊断软件的应用与测试评估304.1 赫斯曼全网诊断软件概述304.2 赫斯曼诊断软件主要功能测试314.2.1 扫描功能测试314.2.2 拓补功能测试334.2.3 报警功能测试354.2.4 信息查询功能测试364.3 赫斯曼诊断软件在工业网络的诊断内容384.4 全网诊断管理模式使用评估424.5 本章小结43
11、第5章 结束语445.1 本文总结445.2 进一步的工作45参考文献46作者简历48致谢49图目录图2.1 工业项目网络架构交换机连接8图2.2 FA层详细网络架构11图2.3 CA层详细网络架构12图2.4 TA层详细网络架构13图3.1 赫斯曼Cross VLAN示意图15图3.2 三交换机简要网络架构16图3.3 赫斯曼交换机登录页面17图3.4 VLAN模式配置页面18图3.5 VLAN创建及配置页面18图3.6 VLAN ID配置页面19图3.7 交换机配置保存页面20图3.8 交换机配置热复位保存页面20图3.9 石化项目网络架构拓补图22图3.10 FA层交换机VLAN配置24
12、图3.11 CA层交换机VLAN配置25图3.12 TA层交换机VLAN配置25图4.1 赫斯曼全网诊断软件使用界面31图4.2 扫描显示界面32图4.3 拓补功能界面33图4.4 拓补搜索功能界面34图4.5 拓补“网络云”显示34图4.6 网络异常拓补显示35图4.7 网络异常恢复拓补显示35图4.8 交换机信息查询界面36图4.9 交换机端口信息查询界面37图4.10 链路流量查询界面37图4.11 链路流量报警38图4.12 控制站故障/恢复拓补图变化39图4.13 交换机故障/恢复拓补图变化40表目录表2.1 曼交换机简单硬件测试9表2.2 FA层网络地址分配范围表11表2.3 CA
13、层网络地址分配范围表13表3.1 三交换机简要架构VLAN配置表21表3.2 三交换机简要架构Ping测试21表3.3 交换机各端口可通过VLAN表23表3.4 不同区域间数据隔离测试记录表26表3.5 VLAN配置下各区域操作测试结果28表3.6 交换机的CPU负荷的测试记录29表4.1 扫描时间测试记录表32表4.2 交换机诊断测试记录表38表4.3 网络连接诊断测试记录表41第1章 绪论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年左右的历程。现今,网络无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没有网络的日子,对于信息化的21世纪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民用、商用、军用,各个领域
14、无不充斥着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也成为很多科技行业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自动化领域也受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巨大冲击,也开始逐步进行一些转变。早期的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开始和以太网络相结合,工业控制网络慢慢向由工业以太网为核心的网络架构转变。工业控制网络,顾名思义,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和各种工业设备之间的联系枢纽1。这样的网络,规模往往比较大。一方面表现在设备的分布性,一方面体现在数据流量上。如何通过以太网中的技术,合理规划网络布局,降低网络负荷,提高网络利用率,是各项
15、工业项目中较为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对如此大规模的网络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是操作员和管理员最为关心的内容。这点也是保障工业进程安全可靠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项。如何通过简单实用的以太网技术撑起整个网络的骨架,并利用软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现阶段工控项目中较为重视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结合现阶段的工业网络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工业控制网络构建及管理模式。1.1 课题背景1.1.1 工业以太网络Internet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国内外工控技术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以太网具有高速低耗的特点,而且其支持所有常用的网络协议,标准较易统一。这是以往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所欠缺的。
16、凭借着这些优势,以太网络已成为工业项目中的主干网络2。技术层面上,近几年,以太网通信技术的提高,交换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的技术基础为以太网在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使得企业所期盼的从现场控制层到管理层的全面无缝信息集成模式成为可能。而在标准方面,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着手起草了实时以太网(Real-time Ethernet,RTE)标准,旨在推动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全面应用,针对这种形势,在国内,以浙江大学牵头,浙大中控为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重庆邮电学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开展了EPA(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
17、tion)技术的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EPA被IEC正式收录3。有了技术和标准的双重保障,基于以太网的工业控制网络迅速得到发展应用,其前景非常乐观。美国权威机构ARC(Automation Research Company)和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都曾在其调查报告中指出,以太网将不再只垄断民用、商用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还将广泛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通信。1.1.2 VLAN技术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是一种在不受网络物理位置限制情况下将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子网的技术。该技术在初期较多应用于公司企业、校园的网络中4。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VLAN技术也在不断的
18、提高改进,如何将其运用于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工业生产控制环节,也逐渐成为工控企业所重视的内容。之所以如此强调VLAN技术的重要性,是因为其作为工业以太网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为工业控制项目带来以下几点保障:1.隔离广播风暴。工业项目一般规模较大,计算机、控制器数量多。庞大的数据信息所造成的网络带宽消耗和延迟,往往会导致网络传输效率的下降。大量的广播信息极有可能引起网络堵塞。通过划分VLAN,可以把广播信息限制在VLAN中,这样就减小了广播域的范围,进而降低网络堵塞的可能,提高了网络传输率;2.增强网络安全。由于划分后的VLAN,相互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数据通信,而要依靠三层交换机的技术,通过交
19、换机设备来进行通信,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各VLAN内的数据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安全性5;3.简化网络管理。VLAN中的工作站和服务器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从而将分散开的设备,划分到同一个VLAN内。这就给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便利;4.提高网络性能。在工业现场中,同一工作性质的装置往往有专门的工作组负责。工程中也常将这样的一组装置及工作组划分到一个VLAN中,在减少VLAN间数据流量的同时,使得工作组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组内的设备装置6。1.1.3 全局网络管理工程中将网络构建好后,对其进行长期直观的监控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和生产利益直接挂钩的工业项目,某些数据的丢失往往
20、就会带来不小的损失。在一些小规模的项目中,因为网络架构较为简单,管理排错较为容易,在网络故障诊断方面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随着工业以太网的发展,项目节点的数量增加,工业网络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就要求工业现场针对全局网络,能有一套透明度高、覆盖面广、实时性强的管理方案。全网诊断管理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提出,网络诊断软件也作为许多交换机产品的衍生物应运而生。全网诊断软件在网络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做出相应诊断并给予报警提醒,已受到许多工业项目的青睐。如今,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许多电气设备厂商,交换机生产厂商针对自己的产品,研发了全网诊断软件。如施耐德电气的ConneXview软件,S
21、olarwinds Orion NPM软件,思科netManager软件,赫斯曼Industrial HiVision软件等。这些软件,在功能上,都能实现对普通网络架构的全网诊断功能。这类软件正逐步走入工业控制的管理领域。1.2 发展与现状1.2.1 冗余网络模式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即使做到再精密的检测管理,也不能保证设备的运行、数据的通信百分之百不出现故障或是异常。然而,在一些重要的工业控制流程中,这些又是不希望遇到,甚至是不允许发生的。为了避免因故障而产生的损失,工业控制网络系统通常通过冗余技术,实现对故障问题的补偿7。合理利用软硬件技术,实现系统的冗余功能,是保证系统稳定、安全、可靠运
22、行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衡量一个工业控制网络系统的关键标准之一8。如何选用合适的冗余模式,需要从整个网络的结构设计、设备选型和日常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杭钢千兆冗余网络的构建项目中。就通过增加备份交换机的途径,为系统中的核心交换机进行交换机的冗余备份。确保在主交换机因故障停止工作时,备份交换机可以取代其作为新的主交换机继续工作;而当备份交换机失效或者变成主交换机时,另一个交换机将自动成为备份交换机9。1.2.2 控制网和信息网的集成工业控制系统中,用于测量与控制的数据通信和常用的电信网络通信有所不同,较为重视安全性和实时性
23、。控制网络主要位于中下层,该网络层上的数据,主要以控制工业设备运作为主,这些数据往往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设备的运作情况进行预输入10。信息网络则一般处于中上层,以处理大量的、变化的、多样的信息为主,具有高速、综合的特征11。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便于企业的管理。其主要表现在:1.便于建立网络的数据库系统。由于工业项目规模庞大,节点数量往往会上万,如此产生的数据量也就绝不能小视。将控制网和信息网集成,通过历史记录服务器,建立网络数据库,可以确保区域内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利于操作员的管理;2.在工业项目现场,即使是负责一块功能的区域,其占地面积及设备数量都非常的大。控制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控制 网络 构建 管理 分析 设计 硕士学位 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