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凉州贤孝的调查认识毕业论文.doc
《对凉州贤孝的调查认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凉州贤孝的调查认识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对凉州贤孝的调查认识 内容摘要:凉州贤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 因颂扬古今英雄贤士、淑女烈妇、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故事,寓隐恶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行孝而得名。它广泛流行于武威城乡,在与武威毗邻的古浪、永昌等地也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由于史料未有记载,对它最初形成的年代难有定说,老艺人们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大多认为它产生和形成于清朝年间。从事演唱职业的艺人,大多是盲人,被当地人成为“瞎(h)弦”。大多情况下,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凉州贤孝的唱词以凉州方言为主,唱本十分丰富,多以古典、传统的内容为主,一般分为“国书”和“家书”两大类。随着
2、社会的发展,凉州贤孝的听众基础正在逐渐失去,生存面临着困境,但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键词:凉州贤孝 调查 认识一位双目失明的盲艺人,怀抱三弦,席地而坐,自弹自唱。周围或站,或蹲,或坐,围满了听众。盲人那动情的演唱,时而低沉,时而欢乐,时而悲愤;人们的心被他深深地牵动着,或怒,或喜,或悲,或愁,或感叹唏嘘,或自言自语这幅场景描述的便是凉州贤孝。在凉州的土地上,只要是人群聚集之地,无论农舍街巷还是茶坊酒肆,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乡土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卷。在武威文化广场,每天都有很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围坐在一起
3、,听这种几百年来流传在河西走廊的民间说唱,因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中间所经过的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和敦煌五个地区所说方言不同,其曲调略有不同,但其所表现的说唱内容,却是基本相同。作为一种植根于凉州民间的古老说唱艺术,真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它以一种极为直白、朴素的形式,作为一种通俗的审美对象而存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一、 介绍1、 存在地区现存于甘肃武威、古浪、民勤、金昌、景泰等地,主要流传在武威市凉州区。2、 名称的由来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主要是颂扬古今英雄贤士、淑女烈妇、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故事为主,寓隐恶善、喻时劝世
4、、因果报应、为贤行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为“贤孝”。 凉州贤孝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民间演唱,直白自然,原汁原味,无矫揉造作之感。由于其创作方式和流传方式的局限,个别唱本中亦有一些迷信的、甚至淫秽的东西。近些年,经过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整理、扬弃,艺术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弘扬民族文化、宣传历史文化名城凉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3、 历史朔源 关于形成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凉州东北乡,相传是由清朝年间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一位姓盛的落第秀才所创立。由盲艺人们师徒相承,口传心授,一代代流传下来,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 4、 演唱艺人从事凉州贤孝演唱职业的艺人,大多
5、是盲人,特别是以先天盲者占多数。为了寻找生活出路,一些盲孩子自幼从师学艺,学成之后走街串庄四处卖唱,当地人称之为“瞎(h)弦”。 他们没有其他的生活来源,只有依靠“卖艺”来乞讨衣食,他们或结伴而行或由一位明眼人领路,走街串巷演唱谋生。只要停在一处便演唱数日,在过去没有电视、收音机等先进娱乐设施的时候他们的演唱总能吸引许多听众。5、 演唱形式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极为简单,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多于一人的演唱方式也偶尔有之,如果另有一、二人吹笛、拉二胡或敲木鱼、碟子等伴奏击节,或有数人合唱最末一句以加强气氛,谓之“接后音”。6、 学习的程序 过去瞎弦拜师傅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先由中人作保,
6、再领至师傅处,师傅一摸额二摸手三摸脚板,额宽手细脚板硬才能过关。额宽者头大,头大则聪明;手细者有质感,弹三弦时上手很快;瞎子吃百家饭走千家门,脚板硬才能走南串北。第二关考听力和悟性,师傅先唱一段,拜师者必须在单位时间内诵读熟背,尔后放声亮嗓,这在考较音质和音色。学艺期间,师傅先将传统的曲目教会,最拿手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相传,怕失了看家的本钱。而个人创牌子,则要过师傅关,师傅传了前半段,后半段靠自悟,若能依前面的续接,且能感动听众,才能算出师。家中出个瞎子,父母是最为揪心的,总怕以后没处吃饭,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延请高明的瞎弦师傅,为避免外界打扰,瞎弦学艺最残酷时要呆在地窖中,记熟曲目才能出窖。二、
7、 内容1、唱词凉州贤孝的唱词以凉州方言为主,幽默风趣,通俗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凉州贤孝只有以凉州方言演唱,才韵味十足,感人至深,如果换了别处方言,其艺术力量则大打折扣。因为凉州方言有其非常独特的特点,极具有地方色彩,说话“an”、“ang”不分,有些土语的形象生动,巧妙质朴,真让人笑叹,难为他怎么能想出来!比如:谓某人靠不住,或不堪委以重任,说“那是麦草拐棍,拄起折哩,点起着哩。”村邻里社,有人秉性好面子,爱呈强好讲排场,人们便不客气地说“瘦羯羊尾巴乍的高”。 机遇好,办事顺利,愿望得以实现,说:“磕睡遇了枕头了。”也有那倒霉透顶的,你看他:“分头也擀了毡,车子也连了圈
8、,金牙也上了锈,皮鞋也倒了后。喝酒酒也臭,做饭锅也漏。”真是“惶惶然,若丧家之狗”。 因此,凉州贤孝是凉州本土的、不可替代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在演唱中间,艺人们为了活跃气氛或调动听众情感,有时还边与听众交流,边即兴创作,多合辙押韵,妙语连珠,引人入胜。2、音乐凉州贤孝的音乐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是我国古代凉州一带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是当地人民的文化的结晶。凉州贤孝吸收了“凉州杂调”和地方民歌的丰富营养,充满着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曲调流畅动听,富于变化,即兴性很强,能生动形象、活脱逼真地表现各种故事人物;说白诵唱自由多变,节奏长短随意。常用的曲调有:招徕观众、烘托气氛的光调过门;赋比起
9、兴、预示情节的开篇越音;交待事件、步步发展的光调;引向高潮、字字紧扣的喉音;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悲音;悲愤欲绝、诙谐有越的花调等。内容与曲调的和谐统一,极大地丰富了凉州贤孝,使其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3、唱本凉州贤孝的唱本十分丰富,多以古典、传统的内容为主。在演唱中,根据听众的构成和季节特点,分“段子”和“大戏”两种。“段子”的内容较少,多为一事一唱,在小故事中加入大量的教说、劝诫内容,直抒胸臆,简洁明快。如劝妹子、小姑贤、目连生孝母等,夹叙夹议,曲调也始终不变,一般是四句一段。“大戏”则适合农闲季节演唱,内容多为野史演义,可唱数十小时至上百小时。“大戏”一般有“家书”和“国书”两大类。“家书”
10、的内容是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妯娌友爱、婆媳和睦、妻贤子孝、尊贤敬老和恤残扶弱的动人事迹,反映人情世故、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以演唱“二十四孝” 1为主,如白鹦哥盗桃、王祥卧冰、丁郎刻母、汗巾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国书”演唱各个朝代的忠勇义士,以帝王将相、国事兴亡为主要内容,例如伍子胥过江、薛仁贵东征、杨家将、五女兴唐传、关云长单刀赴会、包公案等等。“国书”的篇幅巨大,内容很长,演唱形式分章分回,有时大的本子要唱几天才能够完成。也有的反映近现代的政治事件,如鞭杆记、打东北、打西北、解放武威等。对于这些内容,听众们其实早已熟稔,大凡都能哼上三两句,但因凉州贤孝的独特唱法,仍能将他们深深吸引。新中国成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凉州贤孝的调查认识 毕业论文 凉州贤孝 调查 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