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常村煤矿180万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常村煤矿180万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常村煤矿180万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优秀设计一般部分全套CAD图纸,联系 695132052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常村煤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境内,距长治市区23km,距潞安集团约9km,地理坐标东经11300,北纬3620。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太(原)焦(作)铁路自矿区东部通过,王庄煤矿距太焦线的长治北站约13.5km,已有铁路专用线,常村矿井铁路即从该专用线上的西沟站接轨。常村矿井距长治北站约20Km,由长治北站向南经新乡、郑州达京广、陇海二线,向北经太原可达石太、南、北同蒲线。邯长线东经邯郸可达津蒲线。该矿位于208道从矿区经过,太(原)晋(城)及长治临汾公路紧邻矿井工业场
2、地,国道旁,太(原)长(治)、长(治)邯(郸)高速公路及208、309国矿井交通位置见图1-1。图1-1 常村煤矿交通位置图1.1.2 地形地貌常村煤矿位于长治盆地西部,全区广为第四系黄土沉积掩盖,地形平缓,局部黄土冲沟发育,为高原盆地内的河谷平原区。总的地貌形态是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缓和低山丘陵区,黄土冲沟密布,地形切割破碎,中南部地形平坦,海拔标高+930m左右。1.1.3 气候条件屯留县历气象资料统计:年降水量在410917mm,平均594.8mm。年蒸发量在15021926.8mm,平均1738.6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9倍,半干燥大陆性气候。风向多为西北,最大风速1416m/s
3、;冰冻期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冻土深度75cm。1.1.4 水文情况本区河流属海河水系,浊漳河自南向北流经本井田东缘,其支流绛河由西向东流经本区南部,于中华村附近注入漳泽水库与浊漳河合流。区内河床平缓开阔,阶地发育,北部有阎村、常隆两座小型水库,地表无大的水体存在。1.1.5 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1.水源条件常村煤矿水源地位于煤田东南角,现有3眼井,2用1备。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每天可向矿区和居住区提供6000m3生活用水;另外矿区内还有临时水源井5眼,每天可提供2000m3生活、生产用水。2.电源条件在常村矿井工业场地现有110kV变电站一座,该站是潞安矿业集团的中心站,是集团电网与
4、长治电网的接口点,担负着集团的转供电任务,其两回110kV电源引自长治电网。该站也可为建设的西坡风井提供两回35kV电源,供电电源可靠。 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质构造1.地层常村井田均为第四系黄土所掩盖,仅北部的阎村、常隆一带有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地层零星出露。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将地层发育情况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02)该地层是构成煤系地层的基底,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局部裂缝溶洞发育,并为灰白色铝质泥岩、黄铁矿、菱铁矿等充填。王庄煤矿的35、36、37号钻孔揭露深达187330m,顶部为灰色厚致密石灰岩。厚度130m。其下为灰黄色、灰白色、白云质泥灰岩
5、。厚度约为100m。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平行不整合沉积于奥陶系侵蚀面之上。由于基底凹凸不平,不稳定,该组厚度1.3513.43m,平均9.11m。岩性以灰色块状铝土泥岩为主,局部发育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粒砂岩、砂质泥岩以及底部山西式铁矿层。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本组厚度99.35119.16m,平均厚度108.38m左右。底部以K1砂岩与本溪组分界,顶部以K7砂岩与山西组分界,是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该地层在井田内厚度稳定,旋回结构明显,为典型海陆交替相沉积。4)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1)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本组厚度40.9797.55
6、m,平均厚度约55.69m,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色、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夹14层煤。3号煤层的底板为K7砂岩,厚014.50m,平均厚3.40m。直接底为深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厚2.7018.85m,平均厚12.98m。3号煤层上部多为一层灰色细、中粒砂岩,厚度数米至十余米,成为3号煤层的直接顶板或间接顶板。5)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2)本组厚度44.278m,平均厚度约59.55m。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顶部为一层紫红、紫灰等杂色含鲕粒的厚层状铝质泥岩或砂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中下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灰白色石英砂岩。底部以一层
7、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细粒石英砂岩K8与山西组分界。6)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21)井田北部西阎村、常隆一带零星出露,厚度不全。一般揭露为200300m。底部以K10砂岩于下石盒子组分界。7)二迭系上统石盒子组(P22)仅分布于常隆西南一带、姬村向斜轴、F4正断层文王山南断层组成的地堑中,有零星出露石千峰组下部地层。8)第四系(Q)井田内广为第四系黄土所掩盖。黄土厚度一般是北部较薄,南部较厚(1068号钻孔见黄土层最厚达131.58m)。基岩面自北向南缓倾斜。井田内多为中更新统(Q2)黄土,以棕色粘土、浅棕色粘土、亚粘土为主,夹数层浅黄色钙质核层。厚度为51.76m(根据2012号钻孔取芯鉴定
8、)。上更新统(Q3)分布于井田南部绛河两岸,北部阎村常隆等河谷,多为灰黄色粉砂土,亚粘土夹砂层。顶部一般夹褐灰色淤泥层厚0.62.4m,含较多腐植质。下部多为灰褐色、灰黄色粉砂、细砂,含砾石和钙质结核等。2.井田地质构造潞安矿区位于沁水煤田盆地东翼中部。属“山西地台区沁水台凹”矿区东部边缘为新华夏构造的褶皱、断裂集中发育地带,西部为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的长治缓近盆地,晋东南山字型构造脊柱北端延入矿区西南部。地层走向近于南北向,向西倾斜。常村井田位于矿区中部,主要构造为轴向近南北向的相互平行的褶皱构造,总体地层走向近于南北,向西倾斜,倾角36。矿区内一主要构造为北东北东东西断裂构造。矿区北部有西川
9、断层,文王山南、北断层,矿区南部有南、北二岗山断层。中部有安昌、中华断层。构成井田的自然界限。常村井田位于文王山南断层与安昌、中华断层之间。文王山南、北断层走向为北80东的两条平行断层,延长约25.0km,两侧下降,中间抬高已露出中奥陶系马家沟石灰岩,落差400余米。成为常村、王庄、漳村等矿的北部自然境界,主要构造特征如下: 1)褶曲姬村以东基本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姬村以西则为近南北向的互相平行的背向斜。由东向西依次为姬村向斜、路村背斜、老军庄向斜、轴向近南北向。在南北两端稍有偏转,北端偏西,南端偏东。局部因受东西向波状起伏的影响,走向略有变化。背向斜的两翼近乎对称。倾角多在5左右。轴部比
10、较宽缓,幅度最大110m,一般为50m左右。局部有一些东西方向小的起伏。2)断层井田内断层不发育。除北部文王山南断层构成常村井田自然边界外,井田范围内尚发育有一些落差23m的小型断层。1.2.2 水文地质1.地貌根据地貌特点及组合成分,可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区。1).丘陵低山裂隙水区()分布于井田的西北部,出露二迭系、三迭系地层,砂岩与泥岩风化破碎,形成接受大气降水的残积层和坡积层,为第四系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2).剥蚀堆积孔隙水区()分布在上村、路村、东洼、北岗等地标高910940m。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亚砂土、粉砂、细砂、粗砂砾石层。在北岗一带于下更新统(Q1)中夹多层粉细砂。埋深
11、70130m,为中深层水,浅层潜水位110m,中深层水位1147m。3).河谷阶地孔隙水区()主要分布在绛河一、二级阶地。含水层为上更新统、全新统(Q4,Q3)冲(洪)积层亚砂土,中粗砂和卵砾石组成,总厚约为515m,局部地带由于地下水排泄不良和受漳泽水库回水影响,有漳泽水库回水影响,有盐碱化现象。、区为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地。2.水文地质概况常村矿区位于漳河流域,浊漳河南源东测,属海河水系。区域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明显受地形和构造控制。区域东部,地势高峻,出露一套呈南北向展布的长条状碳酸岩类地层,岩溶裂隙发育,给岩溶裂隙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创造了条件,是岩溶裂隙水的主要补给区;另外,地表水
12、系也是地下岩溶裂隙水补给源之一,其主要通道是灰岩出露区内河道里的断层带,如浊漳河的北、西、南三源出口附近至石梁之间,河流流量的明显损失,即是例证。地下水接受补给后,在向深部运移时,当遇断层阻隔或在地形深切处则以泉的形势排出地表,如辛安村附近的泉水排出带、浊漳河河谷排出带等。 3.水系浊漳河:属海河水系,分南,西、北三大源流。前南源位于井田东约90Km,发源于长子县西的发鸠三;西源发源于沁县西北之漳源镇;北源发源于晋中地区的榆社县,全长约180km,至平顺出省境入河北,因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终年浑浊。绛河:位于井田南缘,为浊漳河南源分支,流源于八泉公社盘秀山及沁县里庄卜角沟流向由西向东,注人漳
13、泽水库与浊漳河南源合流,流域补给集水面积270km2。 4.含水层主要发育在奥陶系第8、7、4、2层上,岩溶埋藏标高约300500m,疏干孔最大吸水量100m3/h,一般为20403/h,注水试验S0.5m。区域岩溶含水性表现为“上弱下强”的特点,为丰富的含水层。1).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Q2岩溶含水层()井田内奥陶系地下水的流向由南至北,由南至北东与地层倾角相反,向东北平顺县浊漳河有辛安泉群,流量11.8 m3/s,矿区水位标高由720m向北东递降为670m,辛安泉标高约650m,符合区域地下水运移富积规律。在勘探区对奥陶系未进行专门水文工作,预计井田水位标高在+710+720m。2).太原
14、组第一层石灰岩K2裂隙岩溶含水层()层厚2.6211.6m,覆于151、152、153号煤层之上。王庄井田16号孔抽水单位涌水量为0.916L/s,渗透系数0.888m/d,水位标高714m。从钻孔抽水含水性来看,属较弱含水层。3).太原组第二层石灰岩K3裂隙岩溶含水层()层厚2.51m,王庄井田16号孔,混合抽水单位涌水量0.0017L/s,为较弱含水层。4).太原组第三层石灰岩K4裂隙岩溶含水层()层厚3.63m,王庄井田16号孔与()混合抽水单位涌水量0.0017L/s,为较弱含水层。5).太原组第四层石灰岩K5裂隙岩溶含水层()层厚2.13m,518号钻孔与()混合抽水单位涌水量0.0
15、055L/s,为较弱含水层。6).山西组砾岩K7裂隙含水层()层厚3.40m,王庄45号钻孔与()混合抽水单位涌水量0.0008L/s,为较弱含水层。7).山西组3号煤层顶砂岩裂隙含水层()层厚约7.5m,根据王庄矿井观察,为3号煤层4的直接充水层,一般距3号煤层10m,工作面出水性情况为顶板淋头水。裂隙不发育,水位标高约为865.0m,为较弱含水层。8).下石盒子分界砂岩K8裂隙含水层()层厚019.68m,变化大,含水极弱,水位标高约为870.0m,为较弱含水层。9).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层厚50m左右,由破碎泥岩、砂岩组成,516号钻孔抽水单位涌水量0.086L/s,2012号钻孔抽
16、水为0.046L/s,水位标高为934.13m,为较弱含水层。10).第四系下更新统Q1孔隙含水层()层厚3660m,以粉砂、细砂、粘土质砂砾层组成。2012号钻孔厚约36m,抽水涌水量1.311.66L/s,水位标高为927.29943.74m,为丰富含水层。11).第四系中更新统Q2潜水含水层()水位一般埋藏深度5.010.0m,含水层为亚粘土及粉砂,水井分布较多,含水性弱,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5.隔水层奥陶系顶界到3号煤底板间的岩层厚约270m左右,以泥质岩为主,可视为隔水层。 6.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其水力联系矿区奥灰系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由南西至北东方向,这是由区域地质条件所决
17、定的,许多河流在径流岩溶区时,常有流量损失,如浊漳南源流经奥陶系地层流量有损失。尤其是遇到构造破碎带。其它含水层的补给,断裂的导水也是岩溶水来源之一。据潞安矿区水源勘探资料,浊漳河流经文王山时,流失量达8280t/h,因此矿区可视为补给径流混合层。辛安泉为排泄区。而在下游辛安泉往下,河流流量又有所增加,它反映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也表明这些水系已成为区域岩溶水的主要排泄通道。从矿区奥陶系水位标高720720m,辛安泉标高约650m,逐渐递降,说明该泉已成为天然排泄中心,排泄起区域控制作用。本井田降水量小,地表水排泄畅通,各含水层彼此相距较远且各水层隔开,地表水、大气降水对含水层补给量甚少,不利于矿
18、井充水。因地质构造简单,井田内断层不多,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不大。钻孔中所遇断层导水性及富水性不大,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值得注意的是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层均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且井田北部F1断层一带,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实际生产中已发现有大小不等的陷落柱,构造裂隙相对较发育,有可能形成突水通道。井田附近及井田内有部分钻孔封孔质量差或未封,均有可能使含水层沟通煤层,发生垂向水力联系,形成突水通道。经综合分析,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7.矿井涌水量目前矿井水主要为3#煤层顶板砂岩水,占总涌水量的95.4%;底板K2灰岩水约为5m3/h,占总涌水量的2.85%;陷落柱内的水3m3/h,占总涌水
19、量的1.7%;无断层水。矿井涌水量的变化具有随开采量的增加(即开采面积的增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量的变化较大(2.919%),平均约11%。2003年矿井正常涌水量90120m3/h,最大150m3/h,约为正常量的1.5倍。其它年份矿井最大涌水量约为正常量的1.21.4倍,约为170m3/h。1.3煤层特征1.3.1煤层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迭统山西组,可采煤层有3上、3下两层,平均总厚7.8m,含煤系数为2.8%。见图1.2。3上煤层属中厚厚煤层,可采区平均厚3.8米,有2.5km2的煤焦混合区(煤厚大于焦厚,仍按煤区考虑,焦的厚度不可考虑,只有煤的厚度参与平均厚
20、度计算)。 3上煤层顶板岩石性质:一般无伪顶,局部地段有泥岩、砂质泥岩和炭质岩伪顶,厚度变化在0.10.5之间,直接顶多为泥岩,一般厚1.71 m,自然状态下抗压强度8.1345.67MPa,其次为砂质泥岩、粉沙岩,一般厚度2.033.92 m,抗压强度43.4949.59 MPa,属于不稳定中等稳定顶板。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一般厚2.34m,其次粉沙岩和泥岩,粉砂岩一般厚3.14m,抗压强度18.42 MPa,少数有泥岩伪底的地段,其直接底板一般是中细粒砂岩,厚度为15.0325.19m,抗压强度47.9291.14 MPa,属于不坚固坚固岩石底版。3下煤层属于中厚煤层,可采区平均厚为4.
21、0m。有部分煤焦混合区。3下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井田北部陈楼朱道沟附近有0.10.5m厚的泥岩和炭质泥岩伪顶,为厚0.150.5m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和泥岩,一般厚1.52.33m,抗压强度泥岩为57.72MPa,砂质泥岩为82.91MPa,粉砂岩为85.36MPa。老顶一般为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厚15.1720.45m,少数点为粉砂岩和砂岩泥岩互层,一般厚5.055.55m,细砂岩抗压强度变化在56.74165.91MPa。泥岩和炭质泥岩伪底在井田内零星分布,一般厚0.150.55m,直接底板多为泥岩,一般厚1.51m。抗压强度35.18MPa。顶板为中等稳定稳定,
22、底板是中等坚固坚固岩石。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1。 图 1.2 煤层柱状图 表 1.1可采煤层特征表煤 层名 称全井田厚度(m)两极/平均可采区平均厚(m)稳定性结构层间距(m)两极/平均顶底板岩性顶板底版3上煤07.10/3.253.8较稳定简单6.6146.30/26.41局部有伪顶,直接顶多为泥岩厚约1.71m老顶为中细砂岩焦0.252.99/2.561.3不稳定复杂3下 煤04.78/2.604.0较稳定简单局部有伪顶,直接顶多为泥质泥,粉砂岩及泥岩,老顶为细、中粒砂岩焦0.151.47/3.250.9不稳定复杂 1.3.2煤质1.煤类及其分布规律根据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575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常村煤矿180万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安全工程 毕业设计 论文 煤矿 180 ta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