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平煤二矿150万ta新井通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平煤二矿150万ta新井通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平煤二矿150万ta新井通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doc(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全套CAD图纸,联系 695132052一般设计部分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矿区概述11.1.1矿井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交通条件概述11.1.2交通位置11.1.3地形、地势11.1.4气侯条件及地震资料21.1.5 矿区经济条件21.1.6矿区水文情况21.1.7矿区人文情况21.2井田地质特征21.2.1井田范围21.2.2井田地势31.2.3井田勘探程度及煤系地层概述31.2.4井田地质构造61.2.5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81.2.6地温特性91.3煤层特征91.3.1煤层91.3.2可采煤层特征91.3.3煤质91.3.4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102 井田开拓112.1井
2、田境界及可采储量112.1.1井田境界112.1.2井田储量112.1.3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42.2井田开拓162.2.1矿井开拓的基本问题162.2.2矿井基本巷道212.2.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272.2.4 矿井提升313采煤方法及带区巷道布置353.1煤层地质特征353.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53.2.1带区位置353.2.2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长度的确定353.2.3带区巷道布置353.2.4工作面接替顺序363.2.5生产系统363.2.6巷道掘进方法373.2.7带区的生产能力和带区采出率373.2.8 带区车场383.3采煤方法403.3.1采煤工艺方式403.3.2回
3、采巷道布置504 矿井通风534.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534.1.1矿井概况534.1.2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534.1.3矿井通风类型的确定534.1.4主要通风机工作方法的确定564.2带区通风574.2.1带区通风574.2.2工作面通风584.2.3通风构筑物604.2.4工作面风量计算604.3掘进通风624.3.1 掘进通风方法624.3.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634.3.3掘进面的设计644.4硐室风量计算664.4.1井下各硐室664.4.2其它巷道所需风量664.4.3备用面所需风量的计算664.4.4矿井总风量计算664.4.5带区风量计算674.4.6风量分配和风速验算6
4、84.5矿井通风阻力计算694.5.1矿井通风时期和困难时期的确定694.5.2矿井通风阻力计算方法734.6矿井通风机的选择764.6.1矿井的自然风压764.6.2初选通风机774.7矿井反风804.8概算矿井通风费用80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825.1水灾的预防825.2 矿井火灾825.2.1 矿井自然发火概况825.2.2 矿井自然发火分析825.2.3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预报及监测措施825.2.4 防灭火措施835.3 矿井瓦斯845.3.1 矿井瓦斯地质条件845.3.2 矿井及采区瓦斯涌出概况845.3.3 矿井瓦斯防治措施855.4 矿尘855.4.1 矿尘情况855.5 事
5、故预防及处理计划的编制915.5.1 井下防爆及隔爆915.5.2 井下火灾的预防和处理92专题设计部分951井口加热概述95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951.2国内外研究现状951.2.1井筒防冻国内外研究现状952井筒防冻理论分析研究972.1井筒防冻的主要特点分析972.1.1井口房不密闭的加热方式972.1.2井口房密闭的加热方式992.2专题选型1002.3供暖方法及供暖系统形式1022.4并筒防冻空气加热量的计算1032.4.1计算参数的确定1032.4.2空气加热量的计算1033结论105翻译部分108英文原文108中文译文113参考文献118致 谢119一般部分 1 矿井概述及井田
6、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井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交通条件概述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矿(以下简称二矿)位于平顶山煤田中部,属平顶山煤田。地理坐标:东经1131630至1131930,北纬334500至334600。图1.1 二矿交通位置图1.1.2交通位置 矿区交通十分方便。铁路方面:二矿至平顶山站4公里,由该站往东至孟庙火车站约70公里与京广线相接,向西至宝丰火车站约28公里与焦枝线相接。煤矿专用铁路通过矿内与国铁接轨;公路方面:以平顶山市为交通枢纽,有高速公路和省级公路与周围各县市相沟通。交通比较方便。1.1.3地形、地势平顶山矿区处于低山丘陵向平原过渡的地带,地面海拔标高20
7、0500m,呈西北高、南东低的地势,地面相应位置为落凫山脊及南坡,为南北分水岭,河流属于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和汝河,发源于伏牛山东,自西向东分别流经煤田的南部和北部,并于东部的马湾附近汇合。地面重要建筑物有平顶山电视台落凫山转播塔、油库、村庄等。平顶山煤田处于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延部位,淮阳山字型构造的西翼反射弧顶部,为纬向构造及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复合部位,既受纬向构造带的控制,又受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影响。所以,整个平顶山煤田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向复式褶皱构造形态,伴随着以北西向为主的张扭及压扭性断裂和次一级的北东向张扭性断裂,控制了整个煤田的构造形态。1.1.4气侯条件及地震资料 本矿所属区域属于
8、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5。每年1月平均气温最低,历年1月平均最低气温6。每年7月平均气温最高,历年7月平均气温31.4。气温-18.842.6。年降雨量373.9-1323.6mm,平均降雨量742.6mm。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1490.5-2825.0毫米。平均绝对湿度13.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7%。冰冻期一般是11月到次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14厘米。年平均风速4.2m/s,最大风速24米/秒,风向北西、北北西、北东,常年主风向为北东。本区属地震烈度度区,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属地震动峰
9、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据历史记载,河南省有史以来的8次大地震中,7次对本地区有较大的破坏。1.1.5 矿区经济条件平顶山是我国新兴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主要工业有炼焦、机械、化肥、电力、纺织等,农产有小麦、豆类、玉米、烟草、棉花等。劳动力资源较充足。1.1.6矿区水文情况本区属大陆性半干燥湿度不足带,年平均降雨量为742.73mm,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井田内没有大的河流,只有季节性小溪冲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量较好,能满足工农业及生活要求。农村居民饮用水基本上为地下水,城镇居民饮用水基本上为经处理后的水库水。1.1.7矿区人文情况本地区良好的基础教育设施条件,受教育的水平比较高,本矿
10、业集团还有自己的培训学校。集团还比较重视职工的科技文化生活,经常举办科技文化竞赛、文化晚会等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职工的精神生活,提高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素质。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范围 井田范围:西部浅部与三环公司、深部与四矿相邻;北部以己15煤层-400煤层底版等高线为依据,与一矿相邻;东部与天力公司吴寨矿相邻;南部到煤层自然风化带。本井田浅部走向长3.4km,深部走向长4.1km,井田倾向长1.53.6km。井田面积约12.16km。1.2.2井田地势平顶山矿区处于低山丘陵向平原过渡的地带,地面海拔标高130460m,呈西北高、南东低的地势,地面相应位置为落凫山脊及南坡,为南北分水岭
11、,河流属于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和汝河,发源于伏牛山东,自西向东分别流经煤田的南部和北部,并于东部的马湾附近汇合。二矿井田内没有大的河流,只有季节性小溪冲沟。整个平顶山煤田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向复式褶皱构造形态,伴随着以北西向为主的张扭及压扭性断裂和次一级的北东向张扭性断裂,控制了整个煤田的构造形态。1.2.3井田勘探程度及煤系地层概述井田的勘探程度:全区经过普查、详查、精查勘探及使用综合勘探的精查补充勘探后,使完成勘探线7条,平均间隔500m;钻孔60个。根据勘探情况,矿区的地质条件已基本清楚。井田位于平顶山煤田中部,井田范围内基本为由南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石炭系、
12、二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井田内含煤地层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的下段。煤系下伏地层为石炭系本溪组的铝土泥岩。上覆地层为上石盒子组上段的平顶山砂岩。含煤地层中泥岩、页岩和细碎屑岩所占比例较大,储气性较好。现将区内含煤地层分述如下:1.煤系下伏地层寒武系()1)中统徐庄组(2x)下部灰、青灰色中厚层状泥质条带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质灰岩与黄绿色砂质泥岩,底部为褐色海绿石石英细砂岩;中部灰深灰色中层状泥质条带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质灰岩与黄绿色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间夹绿色页岩、鲕状灰岩、致密灰岩及含海绿石砂岩、灰岩。厚50250m。2)中统张夏组(2Zh)下
13、部为灰深灰色厚层鲕状灰岩,间夹致密块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豆状灰岩;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具不明显鲕状灰岩。厚60220m。3)上统固山组(3g)灰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具不明显细鲕状结构,顶部风化后呈灰黑色,产三叶虫化石。钻孔揭露厚度50m。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含煤地层第一含煤段,底界以铝土泥岩与下伏地层成平行不整合接触。顶界止于本组L1灰岩顶面或泥灰岩之上的黑色海相泥岩之顶。厚度4780m,平均厚66.28米。由煤层、灰岩、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组成。含灰岩411层,常见7层。依据岩性组和特征可划分为四段,即:底部铝土泥岩段;下部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和上部灰岩段。1)底
14、部铝土泥岩段:厚3.812.2m,平均厚5.53m。由浅灰色乳白色铝土泥岩组成,具豆状及鲕状结构;下部夹紫褐色斑块,含黄铁矿集合体及大量黄铁矿结核,局部地段硫铁矿富集。铝土泥岩品位差,价值不大,显然系风化富集而成。2)下部灰岩段:厚1434m,平均20.69m。由四层浅灰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间夹砂质泥岩组成。灰岩中盛产动物化石,一蜓科居首,珊瑚、腕足类、海百合,苔藓虫及孔虫次之。3)中部砂泥岩段:厚1653m,平均厚28.83m。在本区不十分发育。有灰深灰色砂质泥岩、中细粒砂质及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和24层极不稳定薄煤层组成。砂岩层面上富含白云母碎片,泥岩中含完整植物化石。4)上部灰岩段:厚
15、3.220.00m,平均厚11.23m。由14层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砂质泥岩、细粒石英砂岩及13层不稳定薄煤层组成。L3和L4灰岩常合并出现,含大量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L1灰岩极不稳定,有时相变为泥灰岩或砂质泥岩,其顶界构成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灰岩中含蜓科、海百合茎、介形虫、腕足类等动物化石。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中含动物化石。鉴于上述化石组合,本区太原组相当华北聚煤盆地北带和中带的中上部。上下两段以灰岩为主,而中段砂质泥岩居首,与北、中带不同。其生物组合和岩性面貌都与豫东两淮煤田相似,体现了华北聚煤盆地南带的特征。3.二叠系(P)1)下统(P1)(1)山西组(P11):厚80119m,平均厚9
16、3.70m。山西组地层与下伏太原组地层连续沉积,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第二含煤层。下部由深灰黑色粉砂岩和泥岩、砂质泥岩及细中粒石英砂岩和煤层等组成。以大占砂岩为界,山西组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主要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和煤组成。含煤34层,从下至上为己17、己16、己15、己14煤层。己17煤层的底板由深灰灰黑色泥岩及浅灰色粉砂岩组成。己煤层底板砂岩主要分布在井田的东部。其厚度向东有增厚的趋势。己16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含豆状、瘤状菱铁矿结核及星点状黄铁矿,泥质鲕粒。该砂岩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压扁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羽状交错层理。以上沉积特征显示,该段地层是潮坪沉积环境的产
17、物。山西组上部自下而上有大占砂岩、香炭砂岩和小紫泥岩为其标志层。大占砂岩为灰色细中粒长石砂岩,以泥质及钙质胶结,层面上有大量的白云母片为其特征,发育楔形交错层理和羽状交错层理,是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产物;香炭砂岩为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碎屑颗粒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好,硅质及硅质胶结,具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属三角洲体系分流河道的沉积物。(2)下石盒子组(P12):总厚252365m,平均厚308.67m。依据岩性和含煤特征分为戊、丁、丙煤段: 戊段煤(P12-1):厚121160m,平均厚142.11m。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及煤层等组成。含煤5
18、9层,可采2层。戊10煤与戊8煤层全区普遍沉积发育,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戊10煤层常与戊9煤层分叉合并,其它诸煤层为不稳定的薄煤或炭质泥岩。总的趋势由西往东煤层层数逐渐增多。本段底界为砂锅窑砂岩,厚度1.228m,一般15m左右,灰白色到浅灰色,顶部略带绿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由下向上粒度变细,底部含有泥砾及泥质包体,与下伏地层冲刷接触。其上为大紫泥岩,由紫色斑块泥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组成,厚25m左右,紫色泥岩具有明显的鲕状及豆状结构和斑块、团块状构造,常夹有灰绿色少量紫斑、黑斑的粉砂岩。 丁段煤(P12-2):厚度6194m,平均厚75.23m。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浅灰色中
19、细粒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煤39层,其中丁6煤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其平均厚度2.81m,伪顶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或泥岩,伪底伪深灰色砂质泥岩或炭质泥岩。煤段的上、下均具紫斑泥岩,并富含菱铁质细鲕粒。 丙段煤(P12-3):厚度70.50110.50m,平均厚91.33m。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浅灰灰白色细至中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煤25层,其中丙3煤层沉积稳定,普遍发育,除4345勘探线之间及29勘探线以东地段相变为炭质泥岩或尖灭外,其余地段均可采。煤段上、下部泥岩中常见紫斑,并含有菱铁枝鲕粒。其顶界止于田家沟砂岩(K8)之底,生产动、植物化石。2)上统(P2)(
20、1)上石盒子组(P21)该组厚度246370m,平均厚316.29m。岩性为灰色、绿黄色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砂岩多层,砂岩为细中粗粒石英砂岩,中粒岩屑及石砂岩等。主要含薄煤1025层,煤层基本都不可采,底界为田家沟砂岩。其中部含海绵骨针化石的硅质泥岩三层。盛产动物化石。(2)平顶山组(P22):厚度109.23134.95m,平均厚121.57m。近于东西方向展布,覆盖于矿区。岩性坚硬,硅质胶结,不易风化,形成平行于地层走向的第二排山脊,常以独特的单面山地貌出露,为填图的良好宏观标志。本区平顶山、落凫山等低山即为本组组成。平顶山砂岩为灰白色或浅肉红色,巨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矿物成分单纯
21、,主要为石英(含量7080)和长石(含量2030),并由电气石、镐石、磷灰石等。粒径0.51.00mm为主。中上部夹灰绿色、绿黄色粉细砂岩及砂质泥岩,并含少量植物化石碎屑,底界常有0.20.3m铁质透镜体或薄层,在剖面上,粒度具有自下而上变细的规律。磨圆度较好,部分为次棱角状。岩性较稳定。具水平及大型斜层理。与下伏地层呈冲刷接触。(3)石千峰组(P23):厚度126.21131.30m,平均127.54m。由砖红紫褐色砂质泥岩及细砂岩组成,具绿色斑点,夹黄色透镜状砂质泥岩。砂岩常呈球状风化。层面上富含细小白云母片。垂直裂隙发育,具波状及包卷层理。4.三叠系(T)刘家沟组(T11)1)刘家沟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平煤二矿150万ta新井通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安全工程 毕业设计 论文 平煤二矿 150 ta 通风 安全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