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论文格式.doc
《宁波大学论文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大学论文格式.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浙江省的越剧为例The 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ng Measur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citytake Yueju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分 院 法 学 院 专 业 公共管理 班 级 管理06 学 号 064040410 姓名 傅 梅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2010年3月20日 诚 信 承 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论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浙江省的越剧为例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
2、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傅 梅 (签名不能打印) 2010年3月17 日摘 要(字与字体之间空二格,宋体,加粗,小二号字,居中)【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入手,回顾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分析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越剧的现状分析为主,对越剧的艺术风格、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越剧存在的困境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具体保护措施,促进越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仿宋_GB2312五号字)要求:摘要的字数为200字左右。【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剧 困境 保护措施(仿宋五号字)注明:摘要1.摘要两个字之间空二格.2.宋体,加粗,小二字,居中3.行距是单倍行距.关键字:1.词与词之间用二空格,不要用任何标点.写论文时切记把红色字体给删除!The 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ng Measur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citytake Yueju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Abstract(宋体5号)】Chinas intan
4、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faced a great challenge under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t has aroused the great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that how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ffectively. Having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
5、he author analyzes Chinas current statu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tarting with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the analysis of Qiong operas present situation, the author takes a deep research on Qiong operas art style and artistic value and
6、 seeks the reason why Qiong opera is in a dilemma nowadays.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proposes targeted protec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Qiong operas and othe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development.【Key words(宋体5号)】intangible cultural inheritance Qiongju dilemma protection measures注明:英文题目:
7、1.英文题目加粗, Times New Roman小二号字,居中。摘要内容:1. Times New Roman 小五号字2.行距是单倍行距.3. 摘要的字数为200字左右。关键词内容:1.关键词3-5个,关键词之间空2格。英文单词之间空1格。目 录(宋体,加粗,小二号字,居中,字与字之间空4格;)要求:目录内容为宋体五号字。目录创建时:1“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2选择“目录”选项卡,同时注意勾选其中的“页码右对齐”;3目录还应包含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致谢、附录;4目录自动生成后,如果正文内容有所修改,请右键单击目录,在菜单中选择“更新域”命令,重新更新目录。5正文中一级标题居中,二
8、、三级标题首字空4格。6写论文时有关注意事项(红色字体)要删除!具体见下页。目录最好一页纸。行距自己可以做适当调整。目 录(下面目录内容,宋体、五号)摘 要(两字之间空一格;五号字,宋体)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引言(宋体、小四,在正文中不要出现引言两个字)1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及现状7(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其范围7(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7(三)我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严峻形势8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严重9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9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9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及其艺术特点10(一)越剧简介10(二)越剧创作
9、根基10(三)越剧的艺术特点111越剧音乐的包容性和独创性112越剧表演艺术的模仿性123越剧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多样性12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艺术风格及艺术价值13(一)越剧的艺术风格131乡音土语,纯朴亲切,出神入化132平民化的表现形态133广泛的艺术吸收性14(二)越剧的文化价值141文化娱乐价值142文化交流价值15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面临的困境15(一)越剧的演出范围缩小、观众的流失、市场萎缩15(二)传统活动逐渐减少,越剧演出市场变得狭小15(三)越剧艺人年龄老化,越剧传承后继乏人16(四)越剧自身缺乏创新性16(五)越剧抢救、保护经费缺乏16五、保护越剧的措施17(一)加大越剧
10、的抢救支持力度17(二)尊重越剧文化发展的规律10(三)加大越剧的改革力度17(四)越剧观众群的培养18六、结束语19参考文献20致谢21附录一:文献综述15附录二:外文文献15(引言部分是1.5倍行距,宋体五号字)随着我国社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研究了越剧的文化娱乐价值、文化交流价值,并对越剧的困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找到解决越剧困境的有效方法,促进越剧等戏剧类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开拓,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及现状(宋体,加粗,小二号字,居中)(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其范围(加粗,五号字,宋体)(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每行40个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引用底注序号写标点符号的后面)页码每页重新编号) 彭林绪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比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58(宋体、小五。
12、括号格式:英文半角下输入,不会的直接复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口头传统是指民间的口头文学、地方方言、口传心授的一些皮影、戏剧、表演、民间故事、民俗文化等;传统的表演艺术。传统的表演艺术主要指人们在千百年来根据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而加工创作的一些艺术表演形式,如:傀儡戏、昆曲、粤剧、京剧、皮影、宫廷音乐、寺庙音乐,还有武术、杂耍、魔术、秧歌、舞狮、耍龙、赛龙舟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这部分主要有:庙会、民间求雨活动、拜年、婚庆、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礼仪庆典等;传统手工艺技能。主要有:民间剪纸、刺绣、烧制、织染、编织、金属工艺及各种民间手工艺技术等;有关自然界和
13、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如:阴阳八卦学说、易经学说、五行学说、民间谚语、天干地支论等。 崔天军,苏娜,张雪艳,李广杰浅谈怎样才能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J大众文艺,2009(4):196(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严重关切。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巴黎大会通过了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国际项目,用以确立和保护处于民族文化特征核心地位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
14、表作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了实施的阶段。2002年第三次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自2002年我国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和群众对这项伟大工程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昆曲、古琴、维吾尔木卡姆、乌日汀多蒙古传统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继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我国是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推荐名单公布的国家。(页码每页重新编号)1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
15、(1):1013 2003年2月,冯骥才在北京宣布“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持续10年,将对中国56个民族的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进行地毯式的普查、登记、整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概念来代替“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比较权威的界定。2 刘金萍,贾鸿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70172 中国在2004年正式批准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第六个参加该公约的国家。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06年国
16、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类518项,随后遴选了各种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2008年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两届共1028项。对于这些文化遗产,我国开始叫“民族民间文化”,后来觉得这一概念的概括性还不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准确,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叫法,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3 安葵传统戏剧的保护实践与理论J戏剧文学,2009(3):410 随着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的相继建立,到2010年,将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三)我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
17、产面临的严峻形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对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不仅使大批的城市原住居民群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就是从农村移居城市的新居民,也发生了更为显著而重要的变化。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严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的发展中不自觉的被人们遗弃,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等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
1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另一方面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触目惊心,原生态的民风民俗饱受摧残,而各种工艺、仪式赝品,各种古老文化基因的薪火相传已经难以为继。譬如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随着一批西藏老艺人的相继辞世,已经到了差不多人亡歌息的地步。我国的戏曲戏剧,上世纪50年代,我国有戏曲戏剧368个种类,到80年代初减少到317个种类,2005年只剩下267个种类,其中一半剧种只能业余演出,有60个剧种没有保存音像资料。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所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9、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标准比较模糊,哪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哪些应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标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解决。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如何通过立法确立抢救、保护的认定标准,是一个现实和重要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这个标准的确立都有一定的难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的确立不够明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的涉及面不到位,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在日常的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
20、整理、记录、建档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措施不明确的现象普遍存在。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制定适合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但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整体有效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尤其是政府主导的有效性亟待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象分割,政府部门分别实施管理,与实际工作的不适应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工作机制不够明确,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及其艺术特点(一)越剧简介越剧旧称“越州戏”,“海南戏”,因其形成于古称越州所在地越山,因此国外
21、越籍华侨谓之“越州戏”。越剧诞生于明朝年间,从有史记载的明末清初开始,越剧在海南的流传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越剧是在海南流行的杂剧(源于弋阳腔)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白字戏、广东梆黄、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戏、道坛乐曲等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越剧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1 王静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J新东方,2009(4):2 越剧流行于海南省、广东雷州、高州和广西合浦一带。越剧在东南亚也有广泛的影响,越剧在东南亚的传播,早期是通过岛内戏班赴南洋演出而进行的。早期的越剧艺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穿过了浩瀚的南中国海的惊涛骇浪,将有着数百年历
22、史的越剧文化带向了东南亚,把优秀的越剧种子,撒在蕉风椰雨的南洋土地上,使海外从此有了越剧文化。(二)越剧创作根基我国戏剧在民间的广泛流行,其观众之多,已经到无地不有戏,无人不知戏的程度。民间观众对戏剧的酷爱,可以用“人无男妇,年无老幼,闻将演戏,无不踊跃欢呼”的话来形容。下层民众的历史知识、民族意识、道德观念等,主要通过戏剧小说等渠道而获得,正如刘亚子所说:“父老杂坐,乡里剧谈,某也贤,某也不肖,如数家珍。越剧根植于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点,又具有反映地方风俗民情的特点。越剧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它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这是越剧保持生命力常胜不衰的所在。越剧最初
23、只是表现简单的故事情节和片断的生活,后来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越剧工作者对越剧剧情进行不断的完善,之后从容地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扩大越剧表现的范围,并不断的增加艺术表演的深度。在继承传统优秀剧目的基础上,越剧工作者不断的加大越剧剧目创作创新的力度,力求使越剧的艺术表演内容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目前,越剧的创作题材已经由以前传统的爱情故事、神话故事和革命故事题材,发展到了现代生活题材,反映改革开放、歌颂农村改革成果的生动故事题材,深受农村观众的喜爱。现在,每年的农闲时节,越剧剧组都会送戏下乡,为越剧观众进行义务演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演出的剧目主要是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大学 论文格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