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旅游文化论文(原稿).doc
《宁波旅游文化论文(原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旅游文化论文(原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论宁波市城郊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佛教寺院,作为僧侣修行的场所,历来被视为佛门圣地灵境;佛教文化,作为流传两千年的文化之一,也使寺院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圣土。自古以来,“天下名山僧占多”,无论在自然生态抑或社会文化生态方面,佛教寺院都体现出一种和谐美,为世人展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然而在现代旅游业的冲击下,佛教文化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纯净的佛教文化与旅游业似乎呈不兼容模式,本文从将两者良好结合方面入手,简要探讨了宁波都市旅游与城郊佛教文化的结合方法,试图寻找鱼和熊掌兼得之法。一、佛教文化与旅游佛教于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在隋唐时期基本完成了汉化过程,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
2、中,它逐渐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教相结合,无论是其寺院建构还是其思想都带有了浓厚的中国色彩,早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它还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佛教文化遗产,具体来说,不仅包括包括结构精美的佛教建筑,超凡脱俗的雕塑及壁画艺术,佛教经典及仪式等,同时还包括与佛教文化有关的诗词、书法和绘画等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综合载体。佛教文化遗产不同于佛教,它并不要求人们信仰,但是往往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及美感上的享受,且区别于宗教,它走出了寺院,早已渗透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精神。佛教文化的内涵及本质都决定了其对现代社会的人充满了吸引力
3、。先不论数量庞大的香客,随着城市化节奏加快,生活在灯火酒绿的都市男女在繁杂的生活之余总会想过一段远离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时候除了千篇一律的农家乐,他们也往往自己驱车前往郊区或市中的梵寺,在那一方有限的净土中暂避凡尘。但是,佛教文化讲究抛却俗世杂念,追求清心寡欲的世界,因此即使做不到真的建寺于红尘之外,也必要“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那么现在这些处于繁华闹市中的寺院,究竟是应该恪守陈规晨钟暮鼓,还是应当面对现在的情况作出一定的变通呢?再来看中国的旅游。一般认为,旅游活动自古有之,大致是产生于人类原始社会末期。古代人类的旅行活动种类较多,如帝王巡游、宗教旅游、官员宦游及文人漫游等,但这些旅游
4、活动大多带着除观赏景色,愉悦身心以外的目的,且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路途上,尤其古代旅游中商人旅游占了绝大部分,这绝不能算现代意义的旅游,笔者认为,真正的旅游是要以愉悦身心为目的,寻求一种心理满足而前往某个地点游览观光的过程。我国的近代旅游业兴起较晚,以而以大众性、组织性、计划性以及盈利性为主要标志,这是市场经济产出的批量产品,随着都市人越来越厌倦城市快节奏生活及乡村旅游的兴盛,自助短程游往往成为在城市工作的人假期生活首选。宁波市内及市郊有许多寺院,如建筑极有特色的报国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天童寺,闹市中的七塔寺,都各有其特点,其文化也各具特色。这些寺院,都吸引了较多数量的游客,其中包括传统的香
5、客,但相比起专门只为进香的香客,更多的是出于放松心情、游览风景或求学等各种原因前去游览参观,并顺便进香的散客。这些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香客,因为他们大部分并非善男信女。吸引这些游客的真正原因,并不仅在于寺院提供了一个可向神佛祈福的地点,而是其宣扬远避凡俗,追求净土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杜甫的“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还是张乔的“瘦根盘地远,香吹入云清”,都表明佛寺给人提供的是一个静、幽、地远、云清的场所,它远离世俗,与世无争,处处都彰显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鸟语花香,梵音阵阵,在这里人们能祈福、能休憩,这才是佛教寺院真正吸引香客以外游客的原因所在。随着旅游与佛教关系的日益紧密,不少佛寺也开始了市场
6、化进程,并美名其曰为“少林寺模式”,但是俗话说“画虎不成反类犬”,没有严格规划、开发与管理的佛寺旅游,只是市场经济的失败品而已,在佛寺内强迫游人买开光首饰,佛寺外众多的贩卖香烛的小贩,净土外商店无序竞争,完全破坏了其吸引旅游者的最初动机,也不禁让人怀疑,这吸引芸芸众生的“佛教文化”,究竟还存在与否?难道旅游业与佛教文化,没有共生之道吗?二、宁波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共生之法宗教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作为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可以满足旅游者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机,同时还能满足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对于宗教旅游者中朝圣者来说,宗教文化是他们参与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关于这点最有名的例子要数伊斯兰教的麦加朝觐
7、。古兰经规定:凡能行此路程的人们,都应当因为安拉去巡礼天房。因此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成千上万的教徒都会聚集在圣城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对于教徒来说,参加朝觐是他们主观意图,但在客观上他们是旅游者,为麦加的交通、住宿和餐饮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是旅游与文化结合得较好的例子。就国内来说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典型例子当数少林寺。寺庙给人的印象是青灯黄卷、古寺孤僧、山林苦修、空灵幽远,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理念是“把少林寺当企业来经营”,一改佛教信徒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旧形象,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的手段来实现发展。例如2006年3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访问少林寺,还一度想与少林武僧比武。在众多
8、国际知名媒体的镜头前,少林武僧团为普京表演了24场绝技,惹来无数喝彩。虽然最后比武没有成功,但是一个大国总统对一个寺院的专程拜访却着实大大提高了少林寺的国际知名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佛教与武术的兴趣,当好奇心理达到一定程度转变为旅游动机时,宗教文化旅游也就形成了。另外,少林寺经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两家全资公司,拥有一家素饼公司和禅茶公司;同时少林武僧团赴世界各地商演,并以舞台剧的形式包装少林功夫;2006年在少林寺举办河南卫视发起的为999对新人祈福的祈福会等等活动有力地推广了少林品牌,少林寺得以借助市场手段使佛家文化在俗世中广泛传播。通过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少林寺成为一个架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 旅游 文化 论文 原稿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