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 毕业论文模板.doc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 毕业论文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 毕业论文模板.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学科分类号 040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 (英文):Analysi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学生姓名: 彭文治学号: 0815403010系别: 人文教育系专业: 人文教育专业指导教师: 肖钰士副教授起止日期: 2011.112012.5. 2012年 5月 13日怀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论文的研究
2、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作者承担。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 月 日目 录摘要I关键词IAbstractIKey wordsII一、前言1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3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危害5四、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6(一)客观原因61、课程设置有缺陷62、教学方法单一73、考试制度不完善84、社团活动的弊端凸显9(二)主观原因101、专业兴趣淡薄102、普遍的心理问题11五、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策略11(一)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11(二)优化教学方法12(三)改革考试制度13(四)开展学风建设14(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15(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3、16六、结语17参考文献18致谢19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摘 要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到这一代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当前,大学生学习情况总体上是乐观的,但是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学习倦怠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进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论证了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认为客观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考试制度不完善、社团活动的弊端凸显;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专业兴趣淡薄和普遍的心理问题两个方面。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开展学风建
4、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大学生;倦怠;学习倦怠Analysi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Abstract Learning Burnout phenomenon is a reflection of negative learning psychology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as directly affected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this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r
5、rently,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is optimistic as a whole. However, there has appeared learning burnout to some extent, which has severely affect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 and then resulted in students poor master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acher di
6、fficulty i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emonstrates the reason of undergraduate learning burnout in the view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causes are the following four areas: the unscientific curriculum; the single teaching method; the imperfect examination system; the ill club act
7、ivities. The subjective reasons manifested chiefly by the weak professional interest and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 To alleviate learning burnout we can tur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setting up the syllabus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to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to reform exam system and
8、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teaching.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burnout; learning burnout一、前言 学习倦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动力或因课业压力、课业负荷及其它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在学生身上出现的身心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逃避学习等现象。学习倦怠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理上,身心俱疲,经常感到精力不足,学习时疲劳;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对学习失去兴趣,消极被动,情绪容易波动,感到压抑、焦虑,自我效能感降低,缺乏自信,无法从学习中找到意义;
9、行为上,学习效率低,纪律松懈,对学习敷衍了事,态度散漫,出现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对教师和同学表现冷漠、不尊重。大部分学生都梦想上大学,然而,在大学校园内经常出现类似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逃课、不听课的现象。这表明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学习的倦怠情绪,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前途。如果出现学习倦怠现象,不但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必然造成学习质量的滑坡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倦怠”一词最早是从职业
10、倦怠中引用过来的。1974年弗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当时是从临床的角度来描述职业倦怠。纵观有关倦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二是倦怠研究的领域不断得到拓展;三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不断得到完善。随着倦怠在工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者提出了倦怠在学习领域中的问题,因为在学习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倦怠现象。早在8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倦怠现象加以研究,如Pine Kafry(1980)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的工作倦怠程度。由此可见,除了社会助人工作者会产生职业倦怠以外,学生也同样会产生学习倦
11、怠。虽然学习倦怠与职业倦怠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学生的学习情境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情境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和感受也完全不同,但不可否认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关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国外已有相关的研究。例如Meier&Schmeck(1985)、Gold eta1(1989)、Pines&Kafry(1980)在以大学生和专业助人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专业助人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国内研究如连榕、杨丽娴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孙爱玲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杨丽娴的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马杰的大学生认识论信念及其与自主学习
12、能力的关系、台湾学者(张治遥,1989;宋晓颖,1989;杨惠贞,1998)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做过研究。就国内的研究来看,我国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研究学习倦怠现象的学者不多,研究学习倦怠的专著更少。从研究对象来看,大多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或者从某一类学生(如:高师学生、卫校学生)、某一个学科(如: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倦怠)入手,而把大学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多;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职业倦怠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难免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从研究内
13、容来看,己有的研究大多强调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或个人单一方面的因素(如专业承诺、人格特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如何把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挖掘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深层次原因,以改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可行的策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总体上来说,当今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乐于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但是不能忽
14、视的是在部分学生身上开始出现学习倦怠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项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众形象”的调查报告,公众认为: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态度非常好的比例只有8.5%;大学生的追求从纯粹的精神追求向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倾向转变等等,大学生在公众中的形象己经跌到20年的最低点。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很乐观。与高考制度恢复后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刻苦读书相比,进入21世纪后的大学生群体似乎并不重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公众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表示担忧和失望。据调查,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比较普遍:从年级来看,大一的出勤
15、率相对较高,随着年级的递增,逃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从听课情况看,有27%的同学从未逃课,55%的同学偶尔逃课,18%的同学经常逃课。由此可见,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状况不够理想,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在2010年的一项针对六所高校共12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5.3%大学生非常明确地不存在学习倦怠,37.5%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学习倦怠,57.2%的大学生不存在明显的学习倦怠,但这种不确定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则有转化成学习倦怠的危险,因此同样不容忽视;2011年一项针对330任玲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 (9):113-114.大学生学
16、习倦怠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行为不当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迟到早退、逃课、不交作业等等。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情况严重,令人堪忧。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危害目前,学习倦怠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业状况不良,对学习的价值感出现偏差,对学习缺乏兴趣,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行为上则表现出远离学习的倾向,如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讨厌作业,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考试挂科,对学习成绩反应麻木甚至上网成瘾等。这种消极的身心状态必然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过程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成功和成才。 从大学生个体
17、来讲,一方面,学习倦怠会导致专业功底不扎实,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这不但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会失去学习的目标与动力,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例如厌学、弃学,这对于寒窗苦读多年考入高等学府的学生来说,显然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机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另一方面,学习倦怠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产生学习倦怠的学生对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学习成就感低,当他们感觉无法再获得更大的进步或者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时,可能会产生自卑感。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倦怠感混合在一起时,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产生失败感。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必然会导致学风下降,教学质量滑坡。如
18、果学校有相当的学生,没有志向、没有抱负、更没有远大理想,他们不是逃课,就是在宿舍闲聊、打扑克,或者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上网,沾上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这些学生一旦回到课堂,就会萎靡不振、无精打采,这种情绪必然影响到身边的其他同学,影响整个学风、班风,甚至校风,最终影响学习质量。 从社会用人角度来看,如果将这种倦怠心理、不良的精神面貌和颓废的情绪带入工作单位,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损学校形象,也会给单位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不能给用人单位带来更大的效益,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大学生中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表明,有必要对
19、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试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挖掘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深层次原因,具体如下: (一)客观原因1课程设置有缺陷 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之一是课业负荷和课业压力,课程设置各个部分的不合理都会令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现行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而教师对于一些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则不够重视,很少将其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发展水平。有些教师不主动更新知识,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过于注重学科理论而忽视专业实践,实践课程在
20、大学生课程比例中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学生没能及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长此以往,他们会产生厌烦心理而不乐于学习。(3)专业设置与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脱节。就业市场上经常出现专业不对口现象,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所找工作的要求不符,鉴于此,部分学生开始认为专业学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他们开始放弃专业学习,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时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要。总之,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不科学等等将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厌烦心理,久而久之,课程内容就成为学生的一种负荷和压力,最终产生学习倦怠。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
21、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方法有关。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促进身心发展,减少学习倦怠有重要的作用。反之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出现学习倦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甚至只局限于用讲授法。当然讲授法便于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讲授法也适合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的实情,但是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身心疲惫之感。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当然在接受知识时也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传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 毕业论文模板 大学生 学习 倦怠 问题 探析 毕业论文 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