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文国学论文:私塾这些.doc
《国学论文国学论文:私塾这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论文国学论文:私塾这些.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学论文:私塾这些年 私塾这些年 si shu zhe xie nian 私塾这些年 si shu zhe xie nian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hun dun chu kai ,qian kun shi dian 。qi zhi qing qing shang fu zhe wei tian ,qi zhi zhong zhuo xia ning zhe wei di 。”2007年12月,北京北郊。王振华正带着3个学生吟唱幼学琼林里的句子。与众不同的是,来自湖南平江的王振华对学生的国学“启蒙”并不从3字经或论语开始,而是用人们不太熟悉的幼学琼林
2、作为入门书。这是他从他的“先生”那里继承下来的教法。“在私塾,我们不叫老师,要称先生”,王振华强调说。他的“先生”叫朱执中。10年之前,15岁的王振华在家乡随5峰私塾的朱执中先生吟唱的第1本书,也是这本幼学琼林。那时他刚从初1辍学。从朱先生那里,他听来两句非常受用的话:“学了增广会说话,学了幼学走天下。”王振华在朱先生的私塾里呆了3年,从幼学琼林开始,1路学到“4书”和诗经,还读了左传中的1些篇章。传统私塾去难留 chuan tong si shu qu nan liu 王振华只是朱执中先生1生中所教的1000余名“读老书”的学生中的1个。在湖南平江,人们管私塾的学习叫“读老书”,相应地,接受
3、正规学校教育被叫做“读新书”。朱执中生于1923年。1930年,7岁的朱执中开始发蒙。那时,距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设立新式学堂的1905年,已经是整整25年的光景;之后再过5年,南京政府明令各地取缔私塾。在那个年代的平江,“读新书”和“读老书”已经是平分秋色。但是,朱先生那身为木匠的父亲,饱受传统乡土气息的熏染,执拗地把唯1的儿子送去私塾读老书,而且1读就是10好几年。在那些年,国事风云变幻,即使在平江也有彭德怀老总领导的平江起义。不过朱执中所在的小山村还算能平静地容下几张书桌。他先后跟过67位先生,这些先生中有3位秀才,甚至还有1位在抗战中从河南逃到平江去的举人。在这些拥有“前清”功名的先
4、生们的调教下,朱执中把“蒙学”和“经学”的基本典籍学了个遍。幼学增广、3百千千、4书5经自不用说,就算是比较生僻些的“3礼”,他也用很大力气学了下来。甚至如今人们几乎闻所未闻的广事类赋、广广事类赋之类的名物之书,也是410多本1本本读完。不过,更让我们觉得陌生的,可能是朱执中从他的先生那里学来的“吟唱”的方式。“吟唱”介于“唱歌”和“朗读”之间,用的是平江的土话,声音略微拖长。如果句子本身没有韵,则句末大多加1个“啊”字作为韵脚。当10几个学生同处1室各“吟”其是之时,声音交织在1起,形成1种独特的韵味。除“吟唱”老书之外,赋文作对、吟诗填词、书法研习、礼仪演练也是朱先生早年私塾生活中的重要内
5、容。1句话,除了不作8股文,朱先生在1930年代所上的私塾,跟古代的私塾几乎没有两样。“10年寒窗无人问”,从7岁到109岁,朱先生在老私塾中,也算呆足了年头。1942年,朱执中侍奉的最后1位先生钟柳春生病。在钟先生的再3要求下,朱执中诚惶诚恐地接过钟先生的私塾,教起自己从先生那里学来的老书,没想到这1教就是610年,1直教到2101世纪。2000年前后,“平江私塾”突然热闹起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平江私塾也不只是5峰私塾1家,朱先生还有很多同行,他们有着和朱先生相似的读老书的经历很多人就是朱先生的同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教老书的先生们因为年事已高先后封馆,平江私塾越来越少。在媒体的描述中,
6、平江私塾1度成为“私塾的活化石”或“中国私塾教育的最后遗存”。2003年年末,等到朱执中先生不再教老书的时候,各路媒体纷纷宣布:“随着湖南省平江县5峰私塾朱执中先生宣布封馆弃教,中国从孔夫子开始的、延续了几千年的私塾教育,终于落幕了。”1不小心,朱执中先生成为“中国最后1位私塾先生”。不过媒体的判断并不1定全对,因为中国的私塾教育并没有随着朱执中先生的封馆而落幕。现代私塾探出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1年级2年级3年级”长期以来,正规教育体制1级1级的阶梯,已经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9年义务教育”也通过法律的手段,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深入人心。所以,当2003年2月18日,河北行唐的中医
7、傅路江创办明德学堂的时候,1些媒体又迫不及待地奉送了1顶“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所真正意义上的私塾学堂”的帽子。明德学堂的特殊之处在于,第1,它集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却又不是1般意义上的学校;第2,它较少教授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却以“4书5经”、“唐诗宋词”甚至中医和武术等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人们的印象中,“4书5经”几乎是1个早已僵死的词汇,怎么又在这么1个小县的学堂中复活起来?奇怪也哉。不必奇怪。实际上,这几年兴起的私塾或学堂还有很多,比如上海的孟母堂,安阳的谦德学堂,合肥的小筛子私塾,娄底的贺氏私塾,武汉的童学馆,苏州的菊斋私塾、淑女学堂,吉林的蒸笼古文,天津的在谦私塾,北京的成贤学堂,
8、济南的女子私塾 几乎各大城市以及1些中小城市,都有私塾的踪迹。真1个“千树万树梨花开”。这1切都发生在平江私塾即将走向终结的时候。新老私塾的交替,彼此毫不知情,时间上却如此接近1个奇妙的“新陈代谢”。这些现代私塾或学堂用“朗诵”代替了“吟唱”,不过教学的形式基本上还是相似的,那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念”。在教学的内容上,它们和5峰私塾也颇为相似。不过,新私塾中的教学主题,已经不再叫作“教老书”,它们有另外1个似乎更加时髦的名词读经。原来是“忽如1夜春风来”。民间的私塾实践,背后是1个更为广阔的读经运动。读经俨然小气候“小朋友,跟我念”。这是王财贵老师的口头禅。几乎每次的读经宣讲会上,他都会向家长和
9、老师强调这个读经的“不2法门”。为什么是小朋友?答曰:小朋友记性好,且机械记忆能力大于理解能力。为什么跟我念?答曰:小朋友不需要讲解,只要跟大人1遍1遍念,记住就好。跟我念什么?答曰:经典4书5经,唐诗宋词,老庄,柏拉图,莎士比亚 1994年,台中师范大学语教系王财贵副教授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13岁以前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读诵中国文化乃至世界1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读经教育在台湾得到广泛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人的倡导和推动,大陆和港澳地区乃至北美、东南亚华人社会均开展了儿童读经活动。据说,至今为止有上千万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王财贵办的网站叫“全
10、球读经教育交流网”。读经运动,确实已经遍及全球,至少是全球的华人社会之中。不过,在大陆,1些学者倾向于把“9老提案”作为读经运动的起点。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夏衍等9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的提案。他们主张建立少量“幼年古典学校”或“古典班”,适当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小背诵历代重要的文、史、哲名篇,并且指导学生从事古文、骈文、诗、词、曲的写作实践。1998年,根据该提案的精神,舒乙、王志远、刘荫芳等人牵头创办了“北京市圣陶实验学校”,该校“以9年义务教育课程为基础,以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为特色”。经历无数政治风波的9位老人,显然没有“奢望”将经典
11、教育推向全社会。能够有少量古典学校存续传统文化的香火,或许已足慰其心。圣陶学校的王志远校长也说,他们1开始的侧重点就不在做“运动”上。“读经”要真正在大陆“运动”起来,还需要历史的机缘。2001年,王财贵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1场演讲,本来的题目叫“儿童经典导读教育”。当该讲座录像被制成光盘后,题目变成了“1场演讲,百年震撼”。平心而论,在北师大的讲座现场,场面并不火爆。但是制成光盘之后,据有关人士估计,其流通量至少有几百万张。有人称之为读经运动中的1个“利器”,“百年震撼”的说法倒也不算太夸张。尽管被称为“百年震撼”,王财贵这套读经理论,1开始还只是在民间流传。“读经”这桩事情真正走上台面进入公
12、众的视野,还需要3年的时间。2004年5月,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出版。该丛书由中华孔子学会和中国教育学会委托有“当代大儒”之称的蒋庆编写,从4书5经1直选到朱熹、王阳明,1水儿的儒家经典。该书出版后,薛涌于2004年7月8日在南方周末发表“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评蒋庆的读经运动”1文。这位被评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1的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这几年在国内媒体上发表的文章也都够出成集子了,但这篇文章却受到格外的关注,成为引发“读经大讨论”的导火索。除薛、蒋2人外,秋风、朱国华、刘海波、许纪霖、皮介行、袁伟时、王怡、王达3、杨东平、胡晓明等众多学者也参与其中,1时间好生热闹。“读经运
13、动”,经过10几年的酝酿发酵,终于浮出水面。在这1过程中,和读经有关的民间或半官方机构逐渐形成,相关的讲座、会议也在年复1年地开展,甚至1些公立学校也破天荒地将“读经”引入课程之中。许多参与者都对读经进行了1番思考,甚至俨然形成1些大大小小、主张互异的“流派”。遍地开花的私塾,就是这个读经运动的重要“基地”。但,要想梨花开,光有春风还不够,还得问问梨树,甚至土壤。私塾的土壤在民间。办个私塾教个够有人说,王财贵那1句“小朋友,跟我念”,点燃了整个读经运动。这话对,也不全对,毕竟1个巴掌拍不响。至少就私塾而言,在王财贵之前,1些私塾的主人已经有过1些对于教育的反思,甚至尝试。明德学堂的傅路江把自己
14、创办私塾的思想根源1直追溯到高中时代。高中时代的他极其厌恶学校的应试教育,他说:“上高2的时候,我就想,以后有了孩子,1定不让他受这份罪,就像监狱1样,学了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几乎要使我崩溃了。”他最感兴趣的,是到县图书馆去看古文观止、老子、庄子之类的书籍。后来,当女儿两3岁的时候,傅路江试着把自己熟知的医学3字经教给她倒也不是1板1眼地师徒相授,不过就在女儿耳旁念叨几句罢了。等有1次他出门办事回来,妻子满腹疑惑,说女儿这几天老是念叨几句谁也听不清的话,有1句好像什么“要耕地,有牛羊”。傅医生也耕过地,知道羊干不了这差事,于是蹲下来在女儿嘴边1听究竟。这1听大吃1惊,女儿成天念叨的,竟然是“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学 论文 私塾 这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