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辊压延机的前辊(开卷机)直流调速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doc
《四辊压延机的前辊(开卷机)直流调速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辊压延机的前辊(开卷机)直流调速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报告 设计课题:四辊压延机的前辊(开卷机)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学 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自动化0608班 学 号:0901060816 姓 名: 张世强 指导教师: 申群太 同组同学:伍芸辉 蒙畅菲 陈兆铭完成日期:2010年1月 前言 此次课程设计针是对我们所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而安排的,所以目的明确,即学以致用。作为一名大四学生,大学期间课程已基本修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了一定基础,所以此次课程设计又是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综合体现,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练兵”。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四辊压延机前辊(开卷机)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本文对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2、进行了设计。尽管近年来,在电力电子变换器中以晶闸管为主的可控器件已经基本被功率开关器件所取代,因而变换技术也由相位控制转变成脉宽调制(PWM);交流可调拖动系统正逐步取代直流拖动系统。然而,直流拖动控制毕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而且我国早期的许多工业生产机械都是采用直流拖动控制系统,所以它在工业生产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交流拖动系统所取代。从生产机械要求控制的物理量来看,电力拖动系统包括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伺服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等多种类型,各种系统往往都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此调速系统是最基本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
3、动性能,易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不断创新,控制性能不断提高。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可谓直流调速经典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性能,其实现方式也扩展到了全数字数字式。本文首先提出了针对直流电机的多种调速系统,通过对比并结合设计要求最终确定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并根据工程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了设计。通过在实验室对方案进行调试设计,获取了该电机的静态及动态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且性能良好。由于自己水平有限,时间有限,所以只是对压延机开卷机的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了单方面设计,未对其它方面做深入考虑和涉及。在设计过
4、程中参考了一些文献资料,对其作者表示衷心感谢。设计者2010年1月于中南大学目录前言2第一章绪论51.1四辊压延机开卷机直流调速系统设计背景以及设计要求51.2四辊压延机开卷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5第二章调速方案选择72.1 直流调速的一般原理72.2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82.3 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92.4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直流调速系统102.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112.6 四辊压延机开卷机直流调速系统调速方案的选择142.6.1直流电动机调速方法142.6.2开环直流调速系统152.6.3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162.6.4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17第三章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以及各功能模块概述
5、183.1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概述183.2各功能模块概述193.2.1速度调节器193.2.2电流调节器193.2.3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203.2.4电流反馈与过流保护213.2.5转速变换233.2.6零速封锁器243.2.7转矩极性鉴别(DPT)26第四章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常规工程设计284.1设计准备284.2电流调节器的设计294.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31第五章 恒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355.1 卷曲开卷冲动张力控制系统35第六章 逻辑无环流系统的调试416.1系统实验调试概述416.2触发器的整定426.3系统的开环运行及特性测试436.4系统单元调试456.5小结47第七章 总结4
6、8参考文献49致 谢50第一章 绪论1.1 四辊压延机开卷机直流调速系统设计背景以及设计要求四辊压延机的前辊(开卷机)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压延生产线主要是生产飞机轮胎生产线,四辊压延机是飞机轮胎生产家最关键的生产设备。(一)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要求1、生产工艺流程:帘布放布机 接头硫化机 前三辊电机 贮步架 前四辊电机 干燥机 辊辊压延主机(主机1和主机2) 后四辊电机 2台卷取机 仓库2、控制要求:(1)在压延前,必须给干燥辊加热6080(使帘布烘干水分),给主辊加热至70左右(不至于橡胶冷却硬化)。(2)所有的直流电机可单动也可联动,并均要求电枢可逆。(3)联动时,前四主机和后四主机不允许单动
7、,而前三机可单独停(便于帘布的硫化接头,因有贮布架,也不影响后面的正常工作),卷取机也可单独停(便于2台卷取机换卷)。(4)两台延压主机必须同时起、停或加减速,且控制要求和技术指标完全相同。(5)前张力区的张力(最大为1000kg)通过前四电机来控制,后张力区的张力(1500kg)由后四电机来控制。(6)在给定压延张力情况下,其压延速度由操作人员通过改变主机速度来达到。压延速度前张力通过控制器使前四电机升速使前张力维持不变;同理后张力使后四电机升速后张力维持不变。从而在联动时使主机前后电机的速度达到协调。(7)前四辊(开卷机)电动机工作情况:当给定张力小于ZL1所检测的实际张力时,电动机做电动
8、运行,当给定张力大于实际张力时,电动机做发电运行,当实际张力小于150kg时,系统为电流、速度环结构,当给定张力不小于150kg时,系统自动转入电流、张力环结构;断带时,实际张力为0,则自动转到电流、速度环双闭环结构。(二)设计要求:稳态无静差:i5%,空载起动至额定转速的超调量n%10%,张力超调量10%。(三)前四辊直流电动机参数:Pnom=17kw,Unom=220v,Inom=92A,nnom=1500r /min,Ra=0.15,GD2=10.5N.M2,R=0.28,允许电流过载倍数=1.21.2 四辊压延机开卷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四辊压延机,英文名是four-roll cale
9、nder,有四个辊筒的压延机。辊筒的排列形式有T型、L型、S型和Z型等。压延机在橡胶工业中主要用于织物的贴胶、钢丝帘布的贴胶、胶料的压片、胶坯压型、贴隔离胶片及多层胶片贴合等。 图 1-2-1 四辊压延机实物图压延机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等特点。其中Z型辊筒排列合理,能减少辊筒的弹性变形,便于供料,因此应用较广。压延机的工作原理:压延工艺的必要工作条件之一:胶料与辊筒的摩擦角必须大于接触角,胶料才会被拉入辊距中去。四辊压延机在压延工作的过程中,辊筒是在一定的速比下工作的,使胶料进一步捏合及增加可塑度,最后通过最小辊距,被压延成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宽度的胶片;在辊筒挤压力的作用下,把胶片挤压在纺织物或钢
10、丝帘布上。有的需压成一定花纹和形状,有的需要将多层不同用途、颜色、及形状的胶片联合在一起。压延机分两种:1 .普通压延机:国内广泛使用的是普通四辊压延机是6101730型四辊压延机。2.精密压延机:除了具备普通压延机的主要零部件外,还采用了一系列提高压延机精度、压延机速度及方便操作的措施。主要有:斜型、S型(7001800)、Z型。中国四辊压延机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中,许多情况不容乐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生产要素决定性作用正在削弱;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自然资源破坏力大;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
11、水平落后等。 从什么角度分析中国四辊压延机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什么方式评价中国四辊压延机产业的发展程度?中国四辊压延机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前景是什么?中国四辊压延机产业发展与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关联度如何诸如此类,都是四辊压延机产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四辊压延机产业发展已到了岔口;中国四辊压延机产业生产企业急需选择发展方向。第二章 调速方案选择2.1 直流调速的一般原理理想化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转速方程可表示为:式中n转速(r/min); U电枢电压(V); I电枢电流(A); R电枢回路总电阻(); 励磁磁通(Wb); 由电机结构决定的电动势常数;在上式中,是常数,电流I是由负载决定的,因此
12、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可以有三种方法:1) 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2) 减弱励磁磁通;3) 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对于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的系统来说,以调节电枢供电电压的方式为最好。改变电阻只能实现有级调速;减弱磁通虽然能够平滑调速,但是调速范围不大,往往只是配合调压方案,在基速(额定转速)以上小范围的弱磁升速。因此,自动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往往以变压调速为主。以下介绍在直流调速系统中比较常用的开环控制、转速负反馈控制、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等控制方法2.2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开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如下图2-2-1: 图2-2-1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VM系统)原理图图2-2-1中VT是晶闸管可控整流
13、器,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Uc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即可改变整流电压Ud,从而实现平滑调速。这里对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移相控制是关键。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将在第三章介绍。其整流原理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基本原理见下图2-2-2。通过改变触发角从而改变Ud以进行调速。图2-2-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开环直流调速系统控制电路简单,有利于在实验室实现,并且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无级调速。如果负载的生产工艺对运行时的静差率要求不高,这样的开环调速系统是可以满住要求的。然而,开环直流调速系统没有控制结果的反馈,控制精度不高,在需要调速的生产机械对静差率有一定的要求的场合往往不能满住要求。例如龙门刨床,
14、由于毛坯表面粗糙不平,加工时负载大小常有波动,但是为了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后的表面洁净度,加工过程中的速度却必须基本稳定,也就是说,静差率不能太大。这时就不能使用开环直流调速系统了。2.3 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为了提高直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通常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包括单闭环系统和多闭环系统)。对调速指标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单闭环系统,而对调速指标较高的则采用多闭环系统。按反馈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转速反馈,电流反馈,电压反馈等。在单闭环系统中,转速单闭环使用较多。转速单闭环系统原理图如下图2-3-1:图2-3-1转速单闭环系统原理图 图2-3-2转速单闭环系统结构框图可见转速单闭环系统实
15、际上是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闭环化”。转速单闭环系统将反映转速变化的电压信号作为反馈信号,经检测转化与给定信号相比较并经放大后,得到移相控制电压UCt,用作控制整流桥的“触发电路”,触发脉冲经功放后加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之间,以改变“三相全控整流”的输出电压,这就构成了速度负反馈闭环系统。电机的转速随给定电压变化,电机最高转速由速度调节器的输出限幅所决定,速度调节器采用P(比例)调节对阶跃输入有稳态误差,要想消除上述误差,则需将调节器换成PI(比例积分)调节。这时当“给定”恒定时,闭环系统对速度变化起到了抑制作用,当电机负载或电源电压波动时,电机的转速能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与开换系统相比,转
16、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性能更为稳定。根据转速单闭环系统原理图作如下分析: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方程式n=Kp*Ks*U1/Ce(1+K)-Id*R/Ce(1+K)式中:Kp放大器的电压放大系数;Ks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电压放大系数;转速反馈系数U1给定电压设K= Kp* Ks*/ Ce闭环系统的转速降Ncl=R*Id/(Ce(1+K)闭环系统的静差率Scl=Ncl/Nn调速范围Dcl=Nn*s/( Ncl*(1-s)可见经过适当调节Kp、Ks,可以使系统的特性更硬,调速范围更宽。2.4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直流调速系统直流电动机全电压起动时,如果没有限流措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这不仅对
17、电动机换向不利,对过载能力低的电力电子器件来说,更是不能允许的。采用转速负反馈的闭环调速系统突然加上给定电压时,由于惯性,转速不可能立即建立起来,反馈电压仍为零,相当于偏差电压Un= Un*,差不多是其稳态工作值的1+K倍。这时,由于放大器和变换器的惯性都很小,电枢电压Ud一下子就达到它的最高值,对电动机来说,相当于全压起动,当然是不允许的。另外,有些生产机械的电动机可能会遇到堵转的情况,例如,由于故障使机械轴被卡住,或挖土机运行时碰到坚硬的石块等等。由于闭环系统的静特性很硬,若无限流环节,硬干下去,电流将远远超过允许值。如果只依靠过流继电器或熔断器保护,一过载就跳闸,也会给正常工作带来不便。
18、为了解决反馈闭环调速系统起动和堵转时电流过大的问题,引入电流截止负反馈,简称截流反馈,保持电流基本不变,使它不超过允许值。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框图如下图2-4-1所示。 图2-4-1 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框图这种电流负反馈作用只应在起动和堵转时存在,在正常运行时又得取消,让电流自由地随着负载增减。它的静特性分为两段,当时,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不起作用,静特性与只有转速负反馈系统的相同。当后,引入了电流截止负反馈,静特性变为:2.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
19、,例如龙门刨床、可逆轧钢机等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的场合,尽量缩短起、制动过程的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时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单闭环系统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于是产生了通过转速、电流双闭环来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在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能在超过临界电流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地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电流和转速波形如图2-5-1所示图2-5-1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电流和转速波形图起动电流突破Idcr以后,受电流
20、负反馈的作用,电流只能再升高一点,经过某一最大值Idm后,就降低下来,电机的电磁转矩也随之减小,因而加速过程必然拖长。为此,在电机最大允许电流和转矩受限制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利用电机的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以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转速时,立即让电流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示如图2-5-2:图2-5-2系统理想起动过程波形这时,起动电流呈方形波,转速按线性增长。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制时调速系统所能获得的最快的起动过程。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
21、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二者之间实行嵌套(或称串级)联接,如图所示2-5-3。图2-5-3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ASR转速调节器 ACR电流调节器 TG测速发电机 TA电流互感器 UPE电力电子变换器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以下分别对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以及抗扰性能进行分析。为分析静特性我们参考如下的系统稳态结构框图:图2-5-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 转速反馈系数 电流反馈系数在
22、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的。因此,对于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转速调节器不饱和:CA段静特性从理想空载状态的=0一直延续到,而一般都是大于额定电流的。这就是静特性的运行段。转速调节器ASR饱和:这时ASR输出达到限幅值,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转速的变化对系统不再产生影响。双闭环系统变成一个电流无静差的单闭环调节系统。其静特性如下图2-5-5:图2-5-5 单闭环调节系统静特性图为分析动态特性以及抗扰性能参考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下图: 图2-5-6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1)饱和非线性控制: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延机 开卷 直流 调速 系统 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word 格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1887.html